簡介
千足蟲又稱馬陸,是一種陸生節肢動物。它體形呈圓筒形或長扁形,分成頭和軀幹兩部分,頭上長有一對粗短的觸角;軀幹由許多體節構成,多的可達幾百節。除去第一節無足和第2—4節是每節一對足外,其餘每節有兩對足,所以足很多。在北美巴拿馬山谷里有一種大馬陸,全身有175節,加起來共有690隻足,可以說是世界上足最多的節肢動物了。千足蟲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這么多足的。初生的幼蟲只有7 節,蛻皮一次增至11節,有7對足;二次蛻皮後增至15節,有15對足;經過幾次變態發育後,體節逐漸增多,足也就隨之增加。
當然,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千足蟲。有的身體較小,才2毫米長;和大馬陸相比,它們的足少得多。
習性
千足蟲行走時左右兩側足同時行動,前後足依次前進,密接成波浪式運動,很有節奏。不過,它雖然足很多,但行動卻很遲緩。千足蟲平時喜歡成群活動,一般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如枯枝落葉堆中或瓦礫石塊下。專吃落葉、腐殖質;也有少數種類吃植物的幼芽嫩根,是農業上的害蟲。
千足蟲雖然無毒顎,不會螫人,但它也有防禦的武器和本領。當它一受觸動就會立即蜷縮成一團,靜止不動,或順勢滾到別處,等危險過了才慢慢伸展開來爬走。千足蟲體節上有臭腺,能分泌一種有毒臭液,氣味難聞,使得家禽和鳥類都不敢啄它。千足蟲線蕨、海棠、吊鐘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生物學特性
千足蟲性喜陰濕。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塊、方塊下面,或土縫內,白天潛伏,晚間活動危害。千足蟲受到觸碰時,會將身體捲曲成圓環形,呈“假死狀態”,間隔一段時間後,復原活動。千足蟲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莖、嫩葉。千足蟲的卵產於草坪土表,卵成堆產,卵外有一層透明粘性物質,每頭可產卵300粒左右。在適宜溫度下,卵經20天左右孵化為幼體,數月後成熟。千足蟲1年繁殖1次,壽命可達1年以上。千足蟲,無脊椎動物,多足綱,倍足亞綱,山蛩蟲科。身體分頭和軀幹兩部分。軀幹部能區分出短的胸部前4節和長的腹部。體長圓而稍扁,由25~100多體節組成。長約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兩側和步肢赤黃色。頭部有觸角1對,大顎1對,小顎1對。眼為聚眼。軀幹近20節,第1節與頭部癒合,第2~4節各有1對步足和1對氣孔,自第5節開始,各有2對步足和2對氣孔。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節兩側各有臭腺孔1對。從發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氣孔,是由於2個體節癒合的結果。晝伏夜出,多棲息潮濕耕地、或枯枝落葉堆、瓦礫、石堆下,行動緩慢,常成群遊行。生殖孔1對,在第2對足基部。植食性,多食腐殖質,有時也損害農作物。當受驚動時,身體常捲曲成盤狀。我國各地多有分布。
千足蟲是森林生態系統重要的分解者,攝食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據初步估算,千足蟲對落物的分解量約占請地區年平均啁落物量的21%。 千足蟲對同一種、不同腐解程度的葉片攝食量不同,對半分解凋落物的攝食量大於對未分解凋落物的攝食量。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千足蟲的生意效率l小同,其同化效率隨溫度爿高而降低.而糞便串卿I隨溫度升高而增加 在不同林型下個體數量分布不均勻。通常,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 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顯的表聚現象,千足蟲的個體數量季節變化明顯,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土壤動物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中重要的分解者,千足蟲是土壤動物中的常見類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殘體為食,是生態系統物質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對大型土壤動物的飼養研究在國內外均有報導,但對千足蟲所作的研究在國內尚束見到;通過對千足蟲的生態分布鼓攝食量等的研究,探討並揭示該類群在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分解過程中的功能.
生態分布
對帽兒生態實驗站的5個林型的調查結果如圖1~ 圖3所示。分析表明.① 千足蟲在不同林地上分布有差異,其個體數量排序為:硬闊葉林(水曲柳、黃鳳梨、胡桃楸等)>蒙古櫟林>樺樹林>紅松闊葉混交林>紅松純林。由以上結果不難看出,馬陸的個體數量分布.闊葉林> 針聞Ⅱf混交林> 針葉林。② 千足蟲數量在土壤中的垂直變化明顯。在兩落物層具有明顯的表聚性,並由表層向下銳減。兩落物層、0~5、 5~ 10、l0~】5cm 土層各層中千足蟲所占的百分比分別為50 、32.7 、10.9 6 4 !③ 千足蟲個體數量年內變化明晶;夏末最多一冬束最少。其中,6- 1O月5個月的個體數量占全年總個體數量的79.2 。攝食
通過實驗對比4組千足蟲的攝食結果如表1所示 第l組餵未分解的樺樹葉和蒙古櫟葉、實驗中平均每克體重烏陸對未分解的蒙古櫟葉與拌樹葉的攝食量及所攝取的能量值分別為9. 1mg,g·d、1 57X 1 0 J悝.fI和10 1 mg
g‘d、189× 10 J嵋’d,即對樺樹葉的攝食量廈獲取的能量值均高於蒙古櫟葉。第二組餵的是蒙古櫟葉和樺樹葉的半分解葉片一葉片均已破損並有霉斑菌絲等+葉片質地較新葉片變薄變脆。餵養lod後平均每克體重‘ 陸攝食蒙古櫟葉片16-9 mg/g‘d一其能值為283>:10 J/g·d,攝食樺樹葉15. 4 ng,g.d.其能值為273×10 J/g’d,即馬陸對蒙古櫟的攝食量及獲取的能量多於樺樹葉。第3、 第4組分別餵以來分解和半分解的樺樹葉和蒙古櫟葉。不同分解程度兩落物的攝食實驗表明,千足蟲對半分解樺樹葉的攝禽占59. 6 ,對未分解樺討葉的攝食占40—4 。馬陸對半分解的蒙古櫟葉攝食占62. 1 ,對未分解的蒙古櫟葉攝食占。
千足蟲個體數量,水平分布闊葉林> 針闊混交林>針葉林,垂直分布由表層向下銳減.年變化夏束最多,冬束最少;千足蟲的攝食量隨溫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種捅藩物而言,其攝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馬陸的同化效率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糞便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千足蟲與環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間無明顯相關,但千足蟲體內sr、V、Ba、zu的古量較高;馬陸對凋落物的分解量約占年凋落物平均l門還量的0.21 。
注意事項
有毒千足蟲不咬人,但觸摸擺弄它時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嚴重的可致明顯的紅斑,皰疹和壞死。某些非美國本土的千足蟲會噴出一種難聞的,刺激性很強的分泌物,這種分泌物可引起嚴重的結膜反應。診斷依據接觸千足蟲的病史,將冰塊置於咬過的傷口有止痛作用。皮膚中千足蟲的毒性分泌物應該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不要用酒精,若皮膚發生反應,局部可敷以皮質類固醇.眼部受傷者需立即淋洗,並套用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或軟膏。
滅蟲方法
馬陸蟲又名北京山蛩蟲、千足蟲或草鞋爬子,屬多足綱,山蛩蟲科。多棲息在石頭、朽木、腐菜、稻草堆、材堆等潮濕、腐蝕、衛生條件差的地方,喜歡聚群活動,繁殖極快,體色因種類不同而異,大多數種類為草食性,以植物柔嫩根部與綠葉為食,部分種類屬於腐食性,以潮濕腐爛植物或動物屍體為食。某些種類具有防禦腺或黏液腺,其分泌物對某些動物有毒害,具有腐蝕性,若觸及皮膚會造成刺激腫脹,引起水皰性皮膚炎,眼睛或口接觸後可能造成嚴重發炎。用滅害靈放在他們出沒的地方,就能消滅它們。最簡單的殺滅方法是用敵百蟲加經過熱處理的米糠配製而成的潮蟲驅殺劑就可以引誘、殺滅各種潮蟲——土鱉、蚰蜒、黑蟻、蚯蚓,甚至於蟑螂等。或用25%西維因或25%二嗪農,加水500倍液噴灑殺滅。也可用“敵敵畏”、“敵百蟲”和氯氰菊酯合劑滅蟲。也有用2%殺滅菊酯2000倍液噴射植物和盆底來殺滅。除蟲的方法很多:發現馬陸也可直接用鑷子捕捉。大量發生時可噴灑敵敵畏或擬除蟲菊酯類農藥。或可噴20%二氯殺蟎碸800~1000液
最有效最環保的殺蟲方法:水漫金山(獨創)幾天前,見鄰居丟棄一大花盆,甚為可惜,搬回家中,但見盆中各類蟲子無數,會飛且走的快的,象半個花生米大小的,還有象蜈蚣的(好像叫千足蟲)。拿噴霧殺蟲劑殺之,無效(上面明明寫著對飛蟲,爬蟲有效)。去花鳥市場買專門的殺蟲劑殺之,有一定效果,但是千足蟲依然活得快活。網上搜尋的其它方法,如放大蒜頭,均告失敗。獨創火攻,亦無奈。鬱悶。遂打算一一揀之滅之。拿一略濕的碗,放一小撮有蟲的土,無奈蟲多且有的太小,不便捉之,欲放棄。忽見千足蟲在碗底一動不動,被水沾之,待水略幹才能動。乃腳太多而無力,小小的水並能絆住它。突發奇想,用水淹,也許是一個絕佳的方法。
馬上拿塑膠袋堵花盆盆眼,灌水。幾小時後,拿去堵眼的塑膠袋,水慢慢滲走,而蟲不復有。也許該方法對其它的蟲子也有相同的妙用。此方法,殺蟲非常有效,而且環保,當受養花人的青睞。此方法乃本人李紅華獨創,希望能對養花並受蟲害困擾的養花人有所幫助。並取該殺蟲方法為“水漫金山”。
同名病毒
近日,越來越多的企業用戶向江民反病毒中心求助,稱他們的企業網路正在遭受病毒侵襲,電腦運行緩慢,出現系統藍屏、當機等現象,執行檔被病毒感染,整個網路安全面臨嚴重的病毒威脅。江民反病毒工程師經提取病毒樣本分析後認為,多數企業都遭受了同一病毒“千足蟲”(又名磁碟機)病毒侵害。“千足蟲”(磁碟機)早在去年就被江民反病毒中心截獲,近期頻繁變種,大有捲土重來之勢。據介紹,“千足蟲”又叫“磁碟機”,病毒能夠利用多種手段終止防毒軟體運行,並可導致被感染計算機系統出現藍屏、當機等現象,嚴重危害被感染計算機的系統和數據安全。與其它關閉防毒軟體的病毒不同的是,該病毒利用了多達六種強制關閉防毒軟體和干擾用戶查殺的反攻手段,許多自身保護能力不夠強壯的防毒軟體在病毒面前紛紛被折。
為了讓更多的企業用戶能夠免遭病毒侵害,江民反病毒中心推出了免費專殺工具,已感染病毒的企業用戶可以下載該專殺工具對電腦進行查殺。江民反病毒專家建議,使用江民磁碟機專殺工具查殺病毒後,再配合下載使用江民防毒軟體kv2008對電腦進行全面掃描,可以獲得更加徹底的病毒清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