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簡述
中文名稱:足三里英文名稱:zúsānlǐ;S36;ST36
定義:足陽明胃經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足陽明胃經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針灸學(二級學科);腧穴(三級學科)
位置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主治
胃痛、嘔吐、腹脹、腸鳴、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瀉、便秘、痢疾、疳積、癲狂、中風、腳氣、水腫、下肢不遂、心悸、氣短、虛勞贏瘦。此穴主治甚廣,為全身強壯要穴之一,能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並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在神經系統方面,可促進腦細胞機能的恢復,提高大腦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環系統、血液系統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調節心律,增加紅細胞、白細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內分泌系統方面,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有雙向性良性調節作用,提高機體防禦疾病的能力。
臨床套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濕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操作
直刺1—2寸;可灸。用足三里穴防病健身的方法簡便易行,一是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注意每次按壓要使足三里穴有針刺一樣的酸脹、發熱的感覺。二是可用艾條做艾灸,每周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時應讓艾條的溫度稍高一點,使局部皮膚發紅,艾條緩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動,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以上兩法只要使用其一,堅持2-3個月,就會使胃腸功能得到改善,使人精神煥發,精力充沛。
解剖
(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前肌-->趾長伸肌-->小腿骨間膜-->脛骨後肌。(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分布;深層有腓深神經肌支和脛前動脈分布;小腿骨間膜深面有脛神經和脛後動脈經過並分布。
穴位意義
足三里穴意義:胃經氣血在此形成較大的氣血常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的稀濕脾土及天部的氣態物。運行規律:地部脾土燥化水濕後固化於穴周內外,天部之氣則循胃經上行。功能作用:燥化脾濕,生髮胃氣。深化研究
對唾液分泌的影響 對110例健康者針刺足三里穴,引起唾液澱粉酶含量顯著增加。亦有實驗表明,針刺足三里,當拇指向前捻轉時,唾液澱粉酶含量驟然增加,拇指向後則降低。對胃蠕動的影響 針刺對健康者的胃蠕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隨機體功能狀態不同,針刺反應胃功能也不同。從胃電圖也顯示出雙向調整作用。針刺218例健康者的足三里穴,以觀察其胃的張力、胃蠕動頻率、胃的排空時間等,所得結果是,機體的功能狀態不同,針刺反應也不同,是一種雙向調整作用。已從正常與某些患者,在針刺足三里穴時,胃電的變化中得到證實。當針刺足三里時,胃電頻率和振幅均有雙向的調整作用。
對胃分泌的影響 針刺足三里 ,治療消化系統病時,針刺對胃酸和胃蛋白酶有調整作用,原來水平高者,針刺後降低,而低者則升高,對營養不良患者低於正常的胃總酸、游離酸、胃蛋白酶、脂肪酶等指標,針刺後可恢復正常。
對腸功能的影響 :80例便秘患者,針刺後順利排便;對腹瀉患者有止瀉作用。
對呼吸功能的影響: 40名健康男女青年,針刺足三里時,安靜肺通量比針前增加24.9%,耗氧量增強22.8%。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①針刺足三里可以促進B肝表面抗原轉陰率的提高。對免疫蛋白中的IgG、IgA有一定影響。能提高補體C3DHA值,從而控制發病。
②配三陰交,溫針治療121例,因化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治療6天后,白細胞升高的有效率為73.6%。
調整銅鋅失調 艾灸足三里,能調整老年人血中高銅與低鋅。
對腸胃功能的影響 :
①從大鼠、豚鼠、兔等動物的實驗中可以看出針刺兔的“足三里穴”,對小腸的運動以減弱為主,亦有部分動物表現先減弱後增強。並從另一實驗中得到,當輕捻轉與留針時,小腸運動以增強為主,重捻則運動減弱。
②對兔小腸消化間期綜合肌電有明顯影響,可使小腸電周期縮短,III相時程延長,即小腸分節運動周期縮短,每一次蠕動持續時間延長,有助於小腸對食糜的消化。
③對引起腸運動效應的傳導途徑研究中得知,除神經的傳導外,還有動脈壁上的一些結構參與,其中平滑肌的傳導很可能參與這一效應。
④有鎮嘔效應,表現為嘔吐的症狀持續時間縮短。鎮嘔吐的機理,是通過迷走神經,當切斷迷走神經後,電針鎮嘔吐的效應就消失。
對大鼠胃酸分泌有調整作用 調整的機理可能是電針能引起鼠內啡呔含量增加,而使胃酸排出量增加。當切除迷走神經支配時,並不影響針刺對胃酸分泌的調整作用。從另一實驗也證實了電針“足三里”對胃酸的分泌有調整作用,當造成大鼠應激性胃潰瘍時,針刺“足三里”穴能抑制胃酸分泌,對應激性潰瘍起保護性的作用。
對大鼠胰蛋白酶的影響 當針“足三里”時,能明顯降低大鼠胰蛋白濃度及排出量,即抑制胰酶分泌。對胰腺有保護性作用。這也許是針刺治療急性胰腺以得良好效果的機理。
據報導針刺大鼠“足三里”時,下丘腦室旁核、中腦導水管周圍灰質β-內啡呔含量下降。 對免疫異常有調整作用,如對自發性高血壓的胸腺細胞玫瑰花結形成率,初次抗體生成能力及血清溶血素,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對正常大鼠的免疫功能無顯著影響。
配伍
配沖陽、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肝腎、濡潤宗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天樞、三陰交、腎俞、行間,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治月經過多,心悸。
配曲池、豐隆、三陰交,有健脾化痰的作用,主治頭暈目眩。
配梁丘、期門、內關、肩井,有清瀉血熱,疏肝理氣,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乳癰。
配上巨虛、三陰交、切口兩旁俞穴,有良好的鎮痛作用,用於胃次全切除術。
配陽陵泉、行間,有理脾胃,化濕濁、疏肝膽,清濕熱的作用,主治急性中毒性肝炎。
配中脘、內關,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配脾俞、氣海、腎俞,有溫陽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主治脾虛慢性腹瀉。
足三里與老母雞
雞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外,還含有大量的鈣、磷、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A、D、E等各種營養物質。足三里是人體的一個穴位,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在脛骨和腓骨之間(距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
那么,足三里怎么會與老母雞產生關係呢?原來,我國古代的人們在追求延年益壽的過程中,發明和發現了許多巧妙的辦法。相當多的方法經濟實用,方便易行。足三里功效的發現就是其中之一。
傳統中醫認為,雞肉能補腎益精、補益脾胃、補血養陰,可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少精、食欲不振、面色萎黃或產後體虛、頭暈、少乳及閉經、月經量少等。婦科名藥“烏雞白鳳丸”就是以烏骨雞為主要成分。尤其是老母雞的補益作用更高,對於病久體虛的人頗為適宜。人們在不斷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發現足三里具有和雞肉類似的作用,是人體的保健要穴,同樣可以用於補腎益精、補益脾胃、補血養陰等。對食道癌患者做實驗觀察,結果發現針刺足三里穴,可見食道蠕動增強,管腔增寬,痙攣解除;針刺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其胃電圖的表示為雙向調整作用;在針刺影響胃機能的機制探討中,發現與胃泌素有一定關係。針刺足三里時萎縮性胃竇炎患者於針後30至60分鐘血清胃泌素出現高峰反應,萎縮性胃竇炎組為空腹對照組的1.65倍;針刺足三里還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這些報導充分說明針刺足三里穴可以調節機體功能,具有保健作用。
俗話說:“若要安,三里常不乾”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如果想要身體安康,就要使足三里常常保持濕潤的狀態。那么,如何保持這種“不乾”的狀態呢?古人常常採用“化膿灸”,那就是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時採用艾條,一次約15分鐘或更長時間。穴位處出現小水泡後停止艾灸,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待水泡自行吸收。古人認為這樣做相當於每天進補一隻老母雞的效果。而且在當時物質文明尚不發達的條件下,這種保健方法是很經濟也很方便的。因此,這種方法很快就在民間流行開來。現今仍有很多人喜歡經常灸足三里或進行針灸並用以進行保健,需要注意的是,在套用化膿灸時應嚴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文獻摘要
《靈樞》: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靈樞》: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骨為乾。腸中不便,取三里……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恐人將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泄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里以下胃氣逆。
《外台》:凡人年三十以上,苦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以三里下氣。 《四總穴》:肚腹三里留。
《通玄指要賦》:三里卻五勞之羸瘦;痹腎敗,取足陽明之上。
《玉龍賦》:心悸虛煩,刺三里。
《馬丹陽十二穴歌》:能通心腹脹,善治胃中寒,腸鳴並泄瀉。
附註
(1)足陽明經所入為“合”。(2)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3)參考資料:a.據報導,針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觀察發現胃弛緩時針刺使收縮加強,胃緊張時變為弛緩,並可解除幽門痙攣。 b.據報導,針刺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兒的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可使原來低下的胃游離酸、總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據報導:針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發現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體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能滅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單位,兔增加62.1單位,兩者均在針後12小時增加最顯。 d.據報導:針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調理素明顯增加,從而促進白細胞吞噬指數的上升,增強其免疫能力。
取穴方法
方法一: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鋪地面,用本人之手虎口圍住膝蓋,食指放於膝下脛骨前緣,四指併攏,當中指尖著處是穴位。在外膝眼之下方三寸,脛骨外緣,脛骨前肌與伸趾長肌之間。方法二:伸足取之,在膝下脛骨粗隆最高點下一寸,外開一寸處。它和陽陵泉的關係是斜上下各差一寸。即足三里比陽陵泉低一寸,再外開一寸處。陽陵泉在脛骨粗隆與腓骨小頭之間,向下呈三角形,下角即是穴位,此穴壓之酸困,可用之證實足三里的位置。
足三里的七大養生功效
男性壯陽第一穴:足三里是男性養生的第一大穴,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補腎壯陽,對治療男性勃起不堅、早泄、脾胃虛弱等症有幫助。而且足三里越補越壯,所以對男性來說,若想提升性健康,足三里的養生手法就必須要掌握。調養氣虛血虛:民間流傳“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這是因為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推動脾胃、生化全身氣血的緣由,而經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起到補氣生血、補腎益精、強壯身體的作用,更能使人皮膚白嫩,氣血充盈。
人體長壽第一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氣、增補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使氣血化生源源不斷、四肢百骸、臟腑均得以滋養,從而延緩人體的衰老。
臟腑疾患必取穴位:在中醫經絡上,足三里穴是胃經合穴,擅治臟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肚腹三里留”,胃痛、胃脹等消化道疾病都可以通過刺激足三里治療。
按壓治療高血壓: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與體質、情緒以及生活失調等有很大關係。足三里具有調節脾胃,抑制神經興奮,降低血壓的作用,用於治療高血壓效果顯著。
拍打祛失眠:中醫說“胃不和則睡不眠”,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有理脾胃、主消化之功效,拍打或按揉至酸、麻、脹感後,可有效緩解失眠症狀。
減肥與增肥:妙用針刺足三里,能夠有效的調節胃腸道的蠕動,而這種調節是雙向的,既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又可以延緩胃腸道的蠕動。所以體質虛弱的美眉就可以用她來強健身體,而略顯肥胖的美眉就可以用其來減肥。
常用保健手法
取穴:足三里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即是。
按揉:用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其餘四指握拳或張開,起支撐作用,以協同用力。
艾灸:取中草藥“艾”為燃料,將艾絨點燃,直接或間接溫熱感穿透肌膚入穴。此法有時出現燙傷甚至化膿不乾,難以結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