鯴

鯴:shī節肢動物,身體扁圓形,像臭蟲,頭部有一對吸盤,寄生在魚類身體的表面。吸取血液。魚鯴病引起主要是由於日本鯴寄生所致。發病初期病魚極度不安,出現間隔性側游或急速狂游,被蟲體寄生的部位常有傷痕或傷口,肉眼可見蟲體,此病全年可發生。

基本信息

概述

鯴
危害品種: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鯪魚等。
防治適期:4~12月。
識別特徵:病魚不安,狂游,群集水面跳躍急游。肉眼可見蟲體。

體形

鯴
魚鯴身體橢圓形,透明。蟲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的腹面有一對用作吸附在魚體上的吸盤和一個刺破魚皮膚的口刺。胸部分四節,每節有一對游泳足。腹部不分節,為橢圓形的葉片,是魚虱的呼吸器官。魚虱沒有卵囊直接產在水生植物或石塊上。卵圓形,黃色或褐色,外面有一層膠質物,藉以固定在其體物體上。水溫29—31℃時,10—14天即可孵出幼蟲。幼蟲孵出後,若兩天內找不到寄主,即行死亡。魚虱離開魚體後,可在水中自由生活較短時間,所以它可以自行由一尾魚轉移到另一尾魚體上去,也能隨水流入其他水體中。

病症

鯴寄生在魚的體表,刺傷或撕破魚的皮膚分泌物還能刺激魚體,病魚因而出現煩躁、狂游的現象。特別是一些類似龍魚的大型魚,煩躁、狂游現象更為嚴重,甚至發生衝撞缸壁和跳躍等情況。由於鯴的寄生損壞了魚體,病魚還極易感染其他病菌。如果一尾魚寄生了幾隻鯴蟲,甚至可能引起魚的死亡。魚鯴一年四季都可發生,飼養龍魚或其他大型肉食性魚類時,由於用活餌,原來寄生在活餌上的魚鯴有可能傳染龍魚,危害極為嚴重。

發生原因

鯴
(一)水質、水溫要符合所飼養熱帶魚的要求: 一般是:
1.放養密度適當。2.勤排污、除糞、換水和清洗濾棉,必要時洗砂,徹底清箱。 3.換水時,新、老水的溫差不要超過5度。晝夜溫差大時,也要採取措施防止水溫過分升降。

(二)保證飼料質量,投餵定時定量: 1.飼料質量不僅關係到魚的生長發育,而且關係到體色是否艷麗。 2.根據魚體的大小、攝食和生長情況,定時定量投餵。不要隨意多投、少投、更不要幾天不投。

(三)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 換水、撈魚時要細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撈網離水即用手遮蓋魚網,然後移動。換水時避免水流衝擊魚體。

(四)外部帶入病原體: 餌料水草、病魚用過的工具和新購入的魚都有可能帶入病原體。因此,在購買時要注意觀查。

該病較常見。魚鯴寄生後,魚鯴的口刺激魚體,分泌毒素,造成魚體極度不安,產生狂游、竄跳現象。體表黏液增加,容易並發腐皮病、水霉病,對魚種危害較大,嚴重時可引起大量死亡。5~9月較為多見。

防治方法

1、魚池用生石灰水消毒,殺滅水中的魚虱成蟲、幼蟲和蟲卵;
2、用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5克;
3、用4—5根號筒桿紮成一束,每666.7平方米水面插7—9束,浸出汁液防治。

採取的措施

鯴
(一)注意觀察,及時發現病魚:一般病魚常離群緩游,浮於水面或靠邊角獨處,反應遲鈍。有的急躁、速游、鏇轉,或擦碰池底箱璧。體色暗淡無光或變色、發白、發烏,皮膚充血、粘液多、脫鱗、魚鰭殘損或舒展無力,透明的鰭葉發白。看病魚的排糞情況與健康魚有什麼不同,肛門處是否異常紅腫或有粘液流出。

(二)隔離處理病魚: 病魚是傳染源,發現病魚立即撈出,隔離檢查,及早確診。

(三)容器和工具消毒: 發病魚的水體、池、箱、使用的工具都可能是傳染源,要消毒處理。如果帶魚消毒,要遵守藥液使用濃度的要求,並注意觀察,防止發生意外。

相關條目

拼音是sh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