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生活

陸蟹現今雖然不能夠在大部分的陸地上取得完全的優勢,但卻已在許多海上的小島盤踞食物鏈的最高層地位,頗具有地球明日之星的架式。陸蟹具有的強大繁殖力,而幼蟲隨波逐流的散播方式,則有利於其拓展勢力範圍,龐大的數量則使其占據重要生態地位。
形態

螃蟹從海洋里演化到陸地上生活,必須有形態及生理上的改變,來適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從海洋變成到陸地生活,首先要解決的是身體的支撐問題。生物在水裡所受的浮力遠大於在陸地的空氣中上,因此許多在海洋里活蹦亂跳的生物;到了陸地上就癱成一團,連自己本身的重量都無法負荷,擱淺的鯨魚就是最好的例子。螃蟹由於本來就具有八隻步足,因此比起陸生脊椎動物的魚類老祖先,更容易的就踏上陸地生活成功的第一步。雖然在海水中擁有較大的浮力,但是因為螃蟹有八隻步足,只要多增加一點肌肉的力量,就可輕鬆的支撐在陸地上的身軀。當然,除了支撐及運動外,要在陸地上生活;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例如水份的散失、氧氣的取得問題。另外;螃蟹也有一些先天上的生理或其它缺點,造成其完全成功適應陸地上生活的障礙。對於這些問題,各種陸蟹有不同的解決之道,各種方法當然有其優劣差異,優劣結果就顯現在一種螃蟹適應陸地生活的成功程度上。
生活習性
水份的獲取及保存;是生物從海洋轉變到陸地生活的一大難題。陸蟹靠生理及行為的適應來減少陸地上生活水份的散失問題。在生理上,陸蟹以毒性較弱的尿素及尿酸形式,排除體內蛋白質代謝產生的含氮廢物,如此可減少水份的消耗。又螃蟹的尿液直接排放至其鰓室中,其中的水份可經由鰓再吸收利用。此外,許多陸蟹在一些步足的基部還長有特殊的毛囊,可幫助其吸收外界水份。在行為上,陸蟹一般為夜行性;或是選擇在雨後活動,此時的濕度較高,如此可減少水份的蒸散。又陸蟹大多挖洞居住,洞穴除了做為避難所及休憩地外,不管洞內是否有水,洞內的濕度均較外界為高,陸蟹在其中也可減少水份散失。儘管如此,由於螃蟹的甲殼表面不具備有一層不透水的臘質,水份的散失問題還是其成功適應陸地生活的一大障礙。
繁殖
一直是大多數陸蟹要完全適應陸地生活的致命傷。絕大多數陸蟹平時完全不需要與大海有任何的關係,但是到了繁殖時,卻必需到海邊去進行繁殖或釋卵工作。由於大多數陸蟹卵孵化出的是一隻只的幼蟲,這些幼蟲必須在海洋中過浮游的生活,以其它更小的海洋浮游生物為食,在經過多次的脫殼變態後,才變成一隻小螃蟹,再回到陸地上生活。受限於母蟹的遷移能力,這些陸蟹無法在離海太遠的地方生活,否則生殖時便需進行長距離的遷移。只有少數淡水起源的陸蟹,卵直接孵化出一隻只的小螃蟹,可不與大海有任何瓜葛,因此可在遠離大海的內陸生活。但這些陸蟹大多也仍不可離水太遠,除了成蟹本身對水份的需求外,小螃蟹由於體積小,水份更易大量蒸發,也更需待在潮濕有水的環境中生活。另外有一些螃蟹,卵孵化出的雖然不是小螃蟹,但已是具有滲透壓調節能力的較末期幼蟲,因此能夠在母蟹洞底的積水處;或一些臨時性水源中生活;如蝸牛殼、植物葉片基部積水處,這些螃蟹的母蟹也可以不用到海邊繁殖釋卵。陸蟹為外溫動物(變溫動物),普遍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寒冷地區較為少見。陸蟹一般為夜行性,在乾燥季節也常不活動。一般以植物的樹葉為食,但若有機會吃肉,陸蟹也不會放過。動物的屍體及糞便也會成為陸蟹的食物,許多陸蟹甚至會捕食同種的小蟹,以此做為蛋白質的重要來源。由於寬廣的食性及極低的能量需求,因此食物很少會是陸蟹生存的限制因子,除非是陸蟹的密度太高。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澳洲聖誕島的紅色陸蟹(Gecarcoidae natalis),在135平方公里的島上,數量高達一億二千萬隻,密度高達每公頃9000隻,由於數量太大,乾季落下的樹葉在雨季來臨後被一掃而空,因而造成食物的短缺。
除了食物的數量外,食物的品質對陸蟹也很重要。由於胃的容量以及消化的速率,陸蟹每天能處理的食物有限,因此陸蟹會選擇高蛋白質含量的食物,以增加營養的獲取而提高其生長速度。所以陸蟹常會偏好植物的綠葉或枝條,以取得較佳的營養。不過若植物具有一些生物毒性時,陸蟹則會避免進食這類植物的新鮮枝葉,而以這些植物的枯枝落葉為食。此時陸蟹常會選擇一些經過微生物初步分解的乾枯枝葉,因為這樣的食物含有較多微生物,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此外,一些脊椎動物的糞便及屍體也因含有高量的蛋白質,常是陸蟹選擇做為食物的目標。在高蛋白質食物缺乏的地方,陸蟹還會有一個最後的選擇,就是以自己的同種小蟹為食。這種以同種類小蟹為食的行為雖然看來殘忍,但卻具有甚大的生態意義,此行為可減少種內的過度競爭,防止因族群過度龐大而整個瓦解,又可使強勢的個體獲得較佳的營養而產生較優良的後代,可提高物種的整體存活力。
陸蟹的繁殖是一件特殊的事情。許多陸蟹會有集體降海的習性,抱卵的母蟹會在同一天,一同到海邊釋放孵化的幼蟲。這一天通常是在農曆15的月圓之日前後,有的種類在農曆初一前後也同時具有母蟹降海釋卵的行為,如中型仿相手蟹。最有名的陸蟹集體降海繁殖發生在澳洲聖誕島的紅色陸蟹,一億二千萬隻的大型陸蟹再雨季開始後集體遷移到海邊繁殖,釋卵母蟹群集在海邊時數量驚人,每年釋放到海中的螃蟹幼蟲有近五兆只,把聖誕島附近的海水都染成紅色。
相關定義
一、地蟹科的陸蟹是人們所最熟悉的陸蟹,也是狹義陸蟹之所指,在世界上共有四屬17種。
二、方蟹科螃蟹中有許多種類亦屬於陸蟹,陸方蟹屬蟹類可算是典型代表。陸方蟹屬全世界僅有四種。
三、蟹科中大概只有沙蟹屬的一些種類活動不受潮汐的影響。
分辨要領
1.撿到的地點水邊拾的絕大多數是海蟹,遠離海灘的沙地上,才是陸蟹的活動範圍。
2.體色
海蟹體色多鮮艷,比陸蟹美麗、可愛。
3.眼睛
這是最容易分辨的方式,陸蟹兩眼像火柴棒,兩隻眼睛平行長在兩邊,像數字「11」,海蟹的雙眼底端接近,眼睛分開,呈英文字母「V」字型。
4.體毛
海蟹體毛多,陸蟹體毛稀疏。
為生態著想 不養寄居蟹
陸蟹蟹米飯
飯上鋪著一層橘紅色的蟹子,跟橘紅色的大閘蟹互相映襯,看上去就很吸引。把蟹肉、蟹膏挑出來,加上蔥花,和蟹子、米飯一起攪拌均勻。熱騰騰的飯里透著橘紅色,吃進嘴裡細細咀嚼,每一粒米里都透出淡淡的蟹香味。廚師介紹說,蒸蟹最好是把蟹放到冰櫃中速凍半個小時,這樣蒸的時候蟹不會走動,蒸出來蟹黃也不會散。但是做淮揚蟹粉米飯就專門要讓蟹活動,將蟹和飯一起蒸,讓陽澄湖大閘蟹蟹汁滲到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