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是,讀音shì 。從日從正。會意。太陽在上,手在中間,腳在下面。表示太陽直射,時至夏至,人們手腳並用進入夏季農忙。造字本義: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在古漢語中,時日恰當為“是”;相互抵制為“非”。《說文解字》:是,正也。正,是也。以日為正則曰是。可以是認定、斷定、承認、接受、確認時的一種狀態;肯定的意思,是的,一定是,與“否”相對。 從認識論角度,“應該”就是從描述事物狀態與特徵的參量(或變數)的眾多數值中取其最大值或極大值,“是”就是從描述事物狀態與特徵的參量(或變數 )的眾多數值中取其任意值。 從價值論角度,“應該”就是從描述事物的價值狀 是態與價值特徵的眾多數值中取其飛最大值或極大值,“是”就是從描述事物價值是狀態飛與價值特徵的參量(或變數)的眾多數值中取去其任意值。

基本信息

簡介

是

是,shì 。從日從正。會意。以日為正則曰是。

筆順讀寫:豎、橫折、橫、橫、橫、豎、橫、撇、捺

基本釋義

是

1.表示解釋或分類:他~工人。《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

2.表示存在:滿身~汗。

3.表示承認所說的,再轉入正意,含有“雖然”的意思:詩~好詩,就是太長了。

4.表示適合:來的~時候。

5.表示任何:凡~。~活兒他都肯乾。

6.用於問句:他~走了嗎?

7.加重語氣,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天氣~冷。

8.對,合理,與“非”相對:~非。他說的~。實事求~。

9.認為對:~古非今。各行其~。深~其言。

10.表示應承或同意(單說一個“是”字):~,我就去。

11.這,此:~日。~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

12.助詞,把行為對象提前表示只這樣做:惟你~問。惟利~圖。

是 楷體 是 楷體
是 金文 是 金文
是的來源 是的來源

13.姓。

詳細釋義

〈名〉

1.

商業、職業或政府的事務、業務或國務 [affairs]

“國是”並不是一般的國事,而是治國的大政大策。“是,則也”(《爾雅·釋言》),而“則,常也”,“法也”(《爾雅·釋詁》)。

君臣不合,則國是(國家正確的方針大計)無從定矣。——范曄《後漢書》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國是。

3.

目前姓氏在中國人口普查中,總數非常少,已屬極其稀有的姓氏。例如:是灝亮。

〈代〉

1.

此,這 [this;that]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西漢· 賈誼《論積貯疏》

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2.

又如:是日(此日,這一天);是夕(這天晚上);是處(這裡;此處);是長是短(這樣長這樣短;如此這般);是月(這個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形〉

1.

會意。小篆字形,從日正。本義:正,不偏斜。

2.

同本義 [right]

是,直也。——《說文》。按十目燭隱曰直,以日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體。——《禮記·玉藻》。疏:“謂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濟》

3.

對的,正確的 。[correct]

王弗是。——《國語·楚語》。註:“理也。”

使目非是,無欲見也。——《荀子·勸學》。註:“謂正道也。”

立是廢非。——《淮南子·脩務》。註:“善也。”

彼人是哉。——《詩·魏風·園有桃》

雖不謂吾言為是,而亦無詞相答。——清· 林覺民《與妻書》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東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窩);是非渦(矛盾糾紛的中心);是非場(矛盾糾紛的場所);

4.

概括之詞。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猶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處(到處;處處)。

〈動〉

1.

贊同;認為正確;肯定 [praise;justify]

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北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劉開《問說》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貶低現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指評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2.

訂正 [correct]。如:是正(訂正;校正)。

3.

遵從,以為法則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楊柳橋詁:“《爾雅》:‘是,則也。’”

4.

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be]。

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覺民《與妻書》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台閣。——《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今天是端午節;只能是他來電話。

5.

表示兩種事情同一,或後者說明前者。

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北宋· 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他不是學生。

6.

表示陳述的對象屬於“是”後面所說的情況。如:院子裡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7.

表示所說的幾樁事物互不相干。如:對是對,錯是錯,不能混為一團。

8.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場。

9.

表示讓步 [be…,but]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北宋· 柳永《雨霖鈴》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貴了點。

10.

表示適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1.

嘗試。用同“試” [try]。如:是猜(試猜)。

12.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語(似說非說;旁敲側擊)。

〈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務必);是須(必須,務須);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買的票;他手藝是高明,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一樣。

2.

“是”不重讀時,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問問,沒有別的意思。

3.

用作虛詞,在回答問題、命令或要求時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興同你一起進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處(極為緊張處;到處)。

〈連〉

1.

表示讓步,有雖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則(雖然,雖則);是則是(是即是。雖則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詞。如:他瘦是瘦,可從來不生病。

3.

有雖然的意思。用於轉折句。如:他早走了,趕是趕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後可加“因為、由於、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錯誤是[因為]平時太驕傲了。

5.

選擇問句的格式是:“還是……還是……?” “是…還是……?” “……還是……?” “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誰值班?還是你還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選擇問句,要重複問句的一部分,一般不連“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還是慢?——快

8.

有時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還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問句的範圍。如:你的表走得快還是慢?——不快也不慢。

〈助〉

古漢語結構助詞,一般用於成語中,輔助動詞賓語前置,通常與“唯”聯合使用(有例外)。如:

荀偃令曰:“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四年》

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春秋·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

名過其實,由於夸誑,內抱貪濁,唯利是圖。——東晉·葛洪《抱朴子》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清· 劉開《問說》(此處“急”為形容詞活用做動詞的以動用法)

常用詞組

是非、是以、弗是、暏是、如是、倒是、就是、實是、是當、乃是、甚是

是味兒、是非不分、是非曲直、是非之地、是可忍,孰不可忍

相關名言

重複 學習之母。——狄慈根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 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真理惟一可靠的標準就 永遠自相符合。——歐文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 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這世界要 沒有愛情,它在我們心中還會有什麼意義!這就如一盞沒有亮光的走馬燈。——歌德

地外文明的探索不僅 宇宙探索的一部分,同時對人類的進化和科技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周海中

古今中外有學問的人,有成就的人,總 十分注意積累的。知識就 機積累起來的,經驗也 積累起來的。我們對什麼事情都不應該像“過眼雲煙”。——鄧拓

相關謎語

“是”為謎底的謎語

1.

多一橫,走不動(打一字)

2.

一一滿足(打一字)

3.

一一給予滿足(打一字)

4.

一一補足(打一字)

5.

一旦走後(打一字)

6.

人臥太陽下(打一字)

7.

人在太陽下(打一字)

8.

人約黃昏後(打一字)

認識表現

其聯繫主要表現在:認識論的“是”所描述的狀態與特性通常是單值的、確定性的和清晰性的,而價值論的“是” 所描述的狀態與特性往往是多值性的、機率性的、模糊性的。

其區別主要表現在:由於任何事物對於人的價值量大小或價值率大小取決於眾多變數,即取決於事物本身(即客體)的品質特性,又取決於主體的品質特性,還取決於環境(即介質)的品質特性,而主體、客體與介體的品質特性又取決於眾多的變數因素,因此,認識論的“是”是價值論的“是”的函式。

英文翻譯

是:am (第一人稱)are(第二人稱) be been being is (第三人稱)yes

相關詞語

English

no

Mean to explain or classification.

Mean the esse.

Mean to admit what say,then turn into the positive idea,imply the meaning of the " although".

Mean in keeping with.

Mean any.

Used for asking sentence.

Aggravate the tone,have the meaning of the " really"," true".

To,reasonable,is opposite with" not".

Think to.

Mean to promise or agree.

This,this.

An auxiliary,advance the behavior object mean that does like this.

Surname.

Not

am

are

be

been

being

is 反義is not (isn't)

yes

是 還是一個中國的有多重含義。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承紙切《集韻》《韻會》上紙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從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又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注》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又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為莊公。《注》氏,與是同。古通用。

又《韻補》葉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拼音是sh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