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蛛中雌蛛體長7-8mm,體褐色或淺黃褐色,頭胸背面兩側有黑褐色縱紋;中央淺褐色,並有一條淺褐色線。頭胸部前緣有數根黑刺。第一、二對步足比後兩對均長,且粗大,色澤較深,有深褐色斑點。雄蛛體長4-5mm,頭胸、腹部呈黑褐色,第一、二對步足的腿節、膝節均呈黑褐色,其它各節淺黃色,與雌蛛有明顯差別。卵為橢圓形,卵長0.9-1.0mm,1齡若蛛體長1.1-1.2mm,體淺黃色,步足白色,眼紅褐色。6-7齡若蛛體長為3.9-6.8mm,體深褐色或黑褐色,其它色澤與形態基本與成蟲相同。
雌蛛:體長5.80-7.00毫米。體黃褐色,背甲兩側有較寬的灰褐色縱紋。頭部有向前伸出的長毛。二眼列均後曲,前眼列稍短於後眼列,各中眼小於側眼,前側眼最大,前、後側眼丘癒合。前中眼間距大於前中側眼間距。前、後兩眼列之間有一白色橫行條紋相隔,尤其側眼丘的部位白色顯。第I、Ⅱ對步足粗壯,並長於Ⅲ、Ⅳ足,色澤較濃,具黃、白色斑紋。第I腿節前側有粗刺3-4根,脛節腹面有刺4對以上。腹部後端寬圓,背面色澤及斑紋多變異,一般腹背邊緣及整個腹部腹面布滿粉白色與淡黃色相間的斜行條紋。
雄體:體長6-7毫米。體形構造與雌體同,唯體色較濃,為棕褐色,尤其是背甲呈黑棕色。前2對步足相對比雌蛛細長,而腿節、膝節為赤棕色。腹背的斑紋、胸斑及腹部腹面全為赤棕色。
卵袋:在卵室內,白色,長約7-8毫米,寬2.05-3.00毫米。每個卵袋平均有卵50粒左右:卵粒橢圓形,長0.90-1.00毫米,寬0.80-0.90毫術。初產時為乳白色,表面有一層粘膠狀物質,乾涸後呈淡黃色。
幼蛛:鞍形花蟹蛛的雄幼蟲共蛻皮6次有7個齡期,雌幼蛛蛻皮7次有8個齡期。各齡期的特徵:
一齡:體長1.10-1.20毫米。眼紅褐色。體淡黃色,表面光滑無毛,有光澤。步足白色,半透明。腹中部稍寬,後端窄,背面有數條橫形凹陷。在卵袋內發育。
二齡:體長1.37-1.50毒米。體淡黃色,背甲強突起。側眼後方有淡綠色條紋。頭部前緣有5根橫列刺,中眼域有刺2根,背甲中央有刺3根:(縱列),側眼後方有刺3-4根,背甲後緣有刺4根(橫列)。腹部背面有數條縱向排列刺,廚緣有斜縱向凹凸。步足多刺,第I、Ⅱ對步足長於Ⅲ、Ⅳ對步足,且粗。
三齡:體長1.80-2.20毫米。頭胸部淡黃綠色。側眼後方有深綠色條紋。背甲邊緣深褐色。腹部背面粉紅色。邊緣刺的基部有紅褐色斑點,並且有黃白色波狀紋。步足跗節下面有4對以生長刺。
四齡:體長3.00-3.20毫米。頭胸部淡黃綠色。側眼後方有深綠色條紋。背甲邊深褐色。腹部紅褐色,被狀紋加寬。步足刺毛基部褐色,斑點加大。
五齡;體長3.20-3.50毫米。體褐色或淡黃褐色。背甲兩側有黑褐色寬縱紋,中央淡褐色。兩眼列均後曲。腹部長橢圓形,後端寬,前端窄並有橫形條紋。
六齡:體長3.90-5.90毫米。此時雌雄個體已開始分辨。雌蛛的體色與雌成蛛相似;雄蛛觸肢膨大呈荷苞狀。體形較小。體深褐色或黑褐色。第I、Ⅱ對步足的腿節和膝節黑褐色。
七齡:雌蛛體長5.00-6.80毫米。體色同雌成蛛。
生態習性
在遼寧地區一年一世代。以成蛛、亞成蛛和若蛛在柞樹根部洞穴越冬。越冬成蛛在翌年5月中旬開始交配和產卵,雌蛛在交配後17-21天產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產卵盛期。壽命為25-114天。雌成蛛壽命可達9個月以上。從4月至10月為成蛛活動時期,6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活動盛期。
(1)習性:鞍形花蟹蛛為遊獵性蜘蛛。在棉花的中、後期經常活動在棉株上面捕食棉蟲。陰雨或大風天不甚活動,晴天活動頻繁,夜間一般不活動。在棉株上遇到險情時,則泌絲下垂潛逃,幼蛛亦可泌絲借飛力飛翔。
(2)歷期:鞍形花蟹蛛幼蛛的歷期,雌雄之間有差別:雌蛛平均幼蛛期為133.80天(99-154天);雄蛛為111.60天(74-142天)。
(3)壽命;鞍形花蟹蛛成蛛壽命的長短與溫度和性別的關係密切。一般雌成蛛壽命3長,平均在60天(25-144天)左右;雄蛛為25-44天。越冬成蛛的壽命可達270餘天。
(4)年生活史:鞍形花蟹蛛在遼寧省以成蛛和幼蛛於10月下旬在樹洞、石縫、枯枝落葉內面越冬。越冬成蛛於翌年5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為產卵盛期。一年發生一個世代。
(5)繁殖
交配:亞成蛛蛻下最後一次皮後就能交配。交配時雄蛛爬到雌背,以步足卡著雌蛛步足,並轉動180°,將頭部朝向雌蛛腹末,用第I、Ⅱ對步足將雌蛛撬起,用第Ⅲ、Ⅳ對步足卡著雌蛛步足。雄蛛將觸肢伸向雌蛛生殖厴處進行授精,左右觸肢輪換授精,全部交配時間在1小時左右。交配後的雄蛛迅速離開,未見雌蛛殘食雄蛛現象。
產卵與護卵:交配後的雌蛛平均19.30天(17-21天)就開始產卵。產卵前尋找合適的場所,之後分泌蛛絲將棉花葉緣捲起做成一個粽狀卵室。卵室的大小隨蜘蛛個體和棉葉的大小不同而異。一般長30毫米,寬和高在20毫米左右。
鞍形花蟹蛛的護卵習性較強。產卵後雌蛛終日伏在卵袋上,不食不動。當有其它昆蟲或蜘蛛接近時,就奮力抵抗或捕食之。
產卵量與孵化率:鞍形花蟹蛛雌蛛大多數一生產1個卵袋,少數產2個卵袋。產2個卵袋的個體,以第一個卵袋內的卵粒數為最多,可達125粒左右,第二個卵袋只有50粒左右。兩次產卵的間隔為46-53天。單雌一生的產卵量平均150.20粒左右,最多可達240多粒(曲天文,1981)。
卵的孵化率較高,無論是田間採回的卵袋或室內飼養成蛛產下的卵袋,平均孵化率為96.70%(84-100%)。
為害
鞍形花蟹蛛在5月至10月均能為害1-2齡小蠶。一頭鞍形花蟹蛛每天最多能吃1齡柞蠶4頭,平均吃1.7頭。在發生盛期每100M2平均發現該蛛65頭。
防治
小蠶進入蠶場前10-15天,可在蠶場裡噴灑10%除蟲精乳劑200-300倍水溶液。在蠶場地面上可噴撒1.5%辛硫磷粉,撒藥後7天即可向柞樹上放蠶。天敵有螞蟻、姬蜂、線蟲、蟎、白僵菌。
捕食特點
(一)化屍大法:鞍形花蟹蛛獵食時先用毒牙里的毒素麻痹獵物,分泌消化液注入獵物體內溶解獵物,再慢慢吸食,一點兒不漏吃個乾淨。
(二)潔癖:
鞍形花蟹蛛將吃、睡和拉的場所分得很清楚,家養的鞍形花蟹蛛一般把籠邊當垃圾站,在那裡大小便及扔食物殘渣。
(三)胃口極秀氣:
鞍形花蟹蛛領域感很強,要單獨飼養。它們一個月只吃一到兩餐,最長可以絕食兩個月。食物主要是蟋蟀、草蜢等昆蟲,只需在籠里放一塊濕海綿給它補充水分,就可以養到成年(七年左右),不用換籠。
飼養方法
1.單體飼養鞍形花蟹珠:由於不結網,使用的飼養容器可以較小,像玻璃瓶、管、燈罩、培養皿均可。
燈罩飼養:適於蟹蛛。燈罩上方用紗布扎口,紗布上開一小孔。裝一玻管,供水和食物用。燈罩上方座於較燈罩大的白色瓷盆上,盆內可鋪肥土,種下與該蛛生活條件相適應的植物。可飼養成蛛和幼蛛。
2人工飼料
蜘蛛的種類多,食性雜,研製成有效的人飼料,實非易事,現介紹一種適於飼養紅螯蛛、狼蛛的人工飼料,用蛋黃4份、雜料1份的混合飼料飼養的蟹蛛6星期,沒有發現不良影響。
標本採集
1.採集工具(1)採集玻管:亦可用塑膠管代替。
(2)玻璃小瓶。(3)酒精:75%~85%,最好在酒精中加入0.5%~1%的甘油,能使蟲體稍軟。
(4)鑷子(大小兩種)、鏟子、擴大鏡、培養皿、棉花、鉛筆、毛筆、記錄本、採集袋。
(5)捕蛛網:用白色的光滑而結實的絹或布,裁成20厘米寬、60厘米長的梯形布四塊,縫成網袋,並用8厘米的白棉布做成袋口。網柄可由2~3節縫合。
(6)存放管(盒)或活標本管:即選用厚實玻璃的空管,或專用存放盒(可用錄像帶盒),將活捉到的鞍形花蟹蛛標本放入其中存放,可製成標本,也可人工飼養用。
2.採集方法
(1)鞍形花蟹蛛的生態不同,採集方法也不一樣,採集動作要穩、快、準。採集的目的不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要儘可能採集到成熟的個體,保護肢體完整,要儘可能不用手去捕捉,以免被有毒鞍形花蟹蛛咬傷。最後及時記下各項記錄,如採集時間、地點、種類、色彩、花紋等,要先觀察,後採集,鞍形花蟹蛛不受驚不會逃跑。若遇到雌雄蛛在一起生活,要盡力同時採集到,併合裝在一個玻管內。
節肢動物門(五)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