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釀製菊花酒

晉代陶淵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頹齡”之說。後來飲菊花酒逐漸成了民間的一種風俗習慣,尤其是在重陽時節,更要飲菊花酒。《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到了明清時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種草藥,其效更佳。製作方法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
由於菊花酒能疏風除熱、養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明代醫學家李時珍指出,菊花具有“治頭風、明耳目、去瘺癉、治百病”的功效。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和在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從醫學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頭昏、降血壓,有減肥、輕身、補肝氣、安腸胃、利血之妙。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菊花酒
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酒神節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藥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於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係極深。
菊花酒來源

一說重陽菊花酒,源於遠古。杜康以果實造酒,演化為菊花入酒。古時菊花酒,乃前一年重陽節所釀。重陽之日,采初開菊花及少許青翠枝葉,摻與釀酒之糧食中釀製,放至翌年重陽飲用。相傳飲菊花酒,可延年益壽。
一說重陽菊花酒,源於漢初。相傳,每逢九九重陽,皇宮中均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高祖劉邦之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宮女賈某被逐出宮,遂將飲菊花酒之習俗傳入民間。
一說重陽菊花酒,源於陶令。陶淵明隱居,愛菊飲酒,家貧,常不能如意。某重陽日,先生籬邊賞菊,無酒不能一醉,忽見一白衣人前來送酒。問之,方知乃江州刺史王弘所差。先生即開酒瓮,對菊開懷暢飲,盡醉方罷。飲後人效之,飲菊花酒,因故盛行。
菊花美酒,重陽清幽;芳蕊瓊漿,可以忘憂。
古時菊花酒

由於菊花酒的緣故,重陽又成了祭祀酒業神的酒神節。如《山東民俗·重陽節》介紹,山東酒坊於重陽節祭缸神,神為杜康。在貴州仁懷縣茅台鎮,每年重陽,開始投料下藥釀酒,傳說是因九九重陽,陽氣旺盛才釀得出好酒。每當烤出初酒時,老闆在貼“杜康先師之神位”的地方點香燭,擺供品祈禱釀酒順利(見《中國民俗采英錄》)。在湖南寧遠,每於九月九日“競造酒,日重陽酒”。這些風俗說明,重陽與酒的關係極深。菊花怒放,重陽前後;賞菊飲酒,美妙習俗。華夏乃菊花之故鄉,菊花乃高潔之靈秀。菊花入酒雅風綿延,重陽宴飲菊花美酒。愛菊賞菊終有因緣,飲酒菊花豈無因由。一說重陽菊花酒,源於遠古。杜康以果實造酒,演化為菊花入酒。古時菊花酒,乃前一年重陽節所釀。重陽之日,采初開菊花及少許青翠枝葉,摻與釀酒之糧食中釀製,放至翌年重陽飲用。相傳飲菊花酒,可延年益壽。一說重陽菊花酒,源於漢初。相傳,每逢九九重陽,皇宮中均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高祖劉邦之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宮女賈某被逐出宮,遂將飲菊花酒之習俗傳入民間。一說重陽菊花酒,源於陶令。陶淵明隱居,愛菊飲酒,家貧,常不能如意。某重陽日,先生籬邊賞菊,無酒不能一醉,忽見一白衣人前來送酒。問之,方知乃江州刺史王弘所差。先生即開酒瓮,對菊開懷暢飲,盡醉方罷。飲後人效之,飲菊花酒,因故盛行。菊花美酒,重陽清幽;芳蕊瓊漿,可以忘憂。
侗族重陽酒
重陽酒是侗族人在重陽節時為重大節日準備的,當然也拿來待客,但得是尊貴的客人或情深意重的友人,所以不是輕易能喝到的,就是為人熟知的攔路酒也只是包穀酒。重陽酒是鮮為人知的,真正的深閨美人。重陽酒的難得主要是因為製作量的少和製作時間長。用的材料也是糯米,但必須是深山裡養育的,本年剛出田的新鮮糯米,所用的水得是山泉水,灑了山泉的糯米飯拌酒麴發酵一個禮拜後,才開始蒸酒,蒸好的酒和甜酒糟放進罈子里密封上,最後要在牛圈裡挖個坑,把酒罈埋在牛糞土底下,至少要埋一年,當然埋得越久越好,把酒糟都化了才好。人們得以喝的是藏了五年的重陽酒,時間夠長,味道夠醇,酒糟幾乎都化淨了,所以酒色非常乾淨,是剔透的琥珀色,還帶有一種很隱蔽的綠色。那美好的酒喝進嘴裡去,是一種很純粹的甜和香,吞下去,五臟六腑都被溫柔地暖著,楊說比人頭馬好喝。很多人沒喝過人頭馬,但酒確是好喝得很,這對人們來講很了不起。可是這酒後勁來得慢,人們終於醉得一塌糊塗地睡去,第二天早上太陽金燦燦了人們才醒來,頭也不疼,非常美妙的一覺,像這樣神經衰弱的人有這樣的好覺實在是難得。一百家做重陽酒有一百種不同,從味感、顏色到酒勁差別都很大。有一朋友嘗過後回城裡仿著做過,漫漫一年的等待後,欣欣然揭開封,結果酒色渾濁得令人難過。想喝還得找人家去,可人家哪有那么多可招待的啊。
苗家重陽酒
重陽酒——又稱貴賓酒,亦稱“吉祥酒”。重陽酒是苗族人和仡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是孝敬長輩、招待貴賓的上等飲品,故稱“貴賓酒”:重陽酒,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晉代《抱朴子》記載,飲九九之重陽能延年益壽,直到明清,重陽酒仍是盛行的健身飲料,是重陽必飲之酒,據傳記,喝重陽酒具有驅風避邪、祛災祈福的神效,所以又稱“吉祥酒”。融水山佬重陽酒是以苗鄉的優質香糯、泉水、甜酒麴等為原料,運用元寶山苗族小缸家釀的傳統工藝及現代科學技術精心配製而成,並長時間封密窯藏於古老深洞之中,其越陳越香甜,在苗族之鄉具有“香醇柔和”之美稱,被譽為重陽酒的酒中上品。山佬重陽酒

重陽酒的來歷反映出麼佬人民的純樸善良的心地:不曉得是哪朝哪代了,麼佬山鄉被一些有錢人霸占了,廣大的麼佬人貧窮困苦,日艱月難。重陽節到來了,一對在山窩裡開荒種地,相依為命的窮苦夫妻,沒雞沒鴨,沒肉沒酒,只有半缸底米,只好熬了三碗稀粥過節。他們夫妻倆各地吃了一碗後,正在你推我讓,誰也捨不得吃的時候,傳來了敲門聲。他倆開門一看,門外站著一個白髮蒼蒼、衣衫破爛的老人。夫妻倆問道:老人家,你有什麼事呀,”老人說:“主人家,我走遠路經過這裡,身無分文,已經三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好心的人呀,能給我一點兒東西充充飢嗎?夫妻倆趕忙把老人請進屋裡坐下,把那碗捨不得吃的稀粥端給老人吃。“老人家呀,真對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家窮,只有這碗粥了,你不嫌棄,將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氣,一口氣就把粥喝光了。老人暖和過來後,對夫妻倆說:“謝謝你們了,我教給你們一種釀酒的方法吧!”於是,他把重陽酒的釀製方法教給了夫妻倆,然後告誡說:“這種酒千萬千萬不能賣呵!”說完,就不見了。第二年重陽節到了,夫妻倆按照老人說的方法釀製出一種酒。這種酒真奇怪,留久了不但沒有像別的酒那樣變酸,反而越陳越香甜。打開酒罈,滿屋子飄香。喝上一口,隔幾夜嘴巴還留香。夫妻倆高興極了,把這種釀酒方法告訴鄉親們。這樣,麼佬山鄉家家都喝上了神仙美酒。因為神仙交待過這種酒是不能賣的,因而市面上沒有賣的。”
仫佬山重陽酒
重陽酒是仫佬山鄉農家最喜歡的傳統飲料。重陽酒醇香撲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時醉了都不曉得,醒來頭不暈。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仫佬山鄉家家戶戶選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陽酒的製作方法與漢、壯族地區的甜酒製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時間後才開壇飲用。重陽酒情結

到了重陽這天母親便起了個大早,先把頭天浸好的糯米蒸好,用兩個大箕放在堂屋攤開,用勺子和筷子均勻地攪拌。那時候我便和妹妹站在邊上看,妹妹嘴饞,時不時伸出她那胖嘟嘟的小手往箕里抓一把糯米飯塞到那小嘴裡,漲鼓鼓的,巴咂巴咂地嚼得有滋有味。母親邊拌邊灑上些水,直到糯米飯完全散開,完全冷卻,這時母親額頭已是布滿了細細密密的汗珠,母親便把準備好的酒麴灑在飯上,再攪均勻,這時便可以裝壇了,壇不能裝得太滿,裝好壇後重要的是把壇口封好,一般在年內喝的酒只要用厚布袋子裝滿沙子再在外套上一個塑膠袋子壓在壇口就行了,要是想放長久的話便要用水泥和石灰攪拌後封住壇口就行,這樣做一般可以留幾十年,這樣一壇重陽酒便做好了。
過個十天半個月就可以取酒喝了,壇蓋一開,酒香四溢,在房外就嗅到酒香了,這個時候的酒是乳白色渾濁的,但是最甜的時候,甜而不膩,入口清香,不像烈酒入口熗喉燒心,那酒清甜直入心脾,像一位輕移蓮步,婷婷玉立的美人向你緩緩走來,慢慢地,彌散在心頭,直達腦後,有種說不出的舒暢。酒力會在兩分鐘之後完全散發,如果你不勝酒力的話這時你就會感到醉態顯現,這一點和杜松子酒有點相似。這個時候的酒我們喜歡取出來煮吃,把酒連酒糟一起取出放在鍋里加些生薑,放幾個家雞蛋燒開了吃,太甜的話就要加些水,這樣吃法太補了,一般是些中年婦女和孕中產後的女人吃,雖然吃法不同,煮過的酒也還有些後勁,吃下去也會有些醉意。之所以叫重陽酒,是因為在重陽這天放的酒,不是古人重陽喝的菊花酒,據我了解只有我們廣西才會在重陽這天特地做這種酒,其它地方只是在平時放些,那只能叫甜酒,重陽這天的水特別好,氣溫也特別適合做酒,在廣東河源有些山泉水特好,當地人把這一天的水用水缸儲藏起來,直到來年水還是沒有變質,所以這天做的酒占了
文化內涵
重陽酒的來歷反映出麼佬人民的純樸善良的心地:不曉得是哪朝哪代了,麼佬山鄉被一些有錢人霸占了,廣大的麼佬人貧窮困苦,日艱月難。重陽節到來了,一對在山窩裡開荒種地,相依為命的窮苦夫妻,沒雞沒鴨,沒肉沒酒,只有半缸底米,只好熬了三碗稀粥過節。他們夫妻倆各地吃了一碗後,正在你推我讓,誰也捨不得吃的時候,傳來了敲門聲。他倆開門一看,門外站著一個白髮蒼蒼、衣衫破爛的老人。夫妻倆問道:老人家,你有什麼事呀,”老人說:“主人家,我走遠路經過這裡,身無分文,已經三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好心的人呀,能給我一點兒東西充充飢嗎?夫妻倆趕忙把老人請進屋裡坐下,把那碗捨不得吃的稀粥端給老人吃。“老人家呀,真對不起你了,今天是重陽節,我們家窮,只有這碗粥了,你不嫌棄,將就吃吧!”那老人也不客氣,一口氣就把粥喝光了。老人暖和過來後,對夫妻倆說:“謝謝你們了,我教給你們一種釀酒的方法吧!”於是,他把重陽酒的釀製方法教給了夫妻倆,然後告誡說:“這種酒千萬千萬不能賣呵!”說完,就不見了。第二年重陽節到了,夫妻倆按照老人說的方法釀製出一種酒。這種酒真奇怪,留久了不但沒有像別的酒那樣變酸,反而越陳越香甜。打開酒罈,滿屋子飄香。喝上一口,隔幾夜嘴巴還留香。夫妻倆高興極了,把這種釀酒方法告訴鄉親們。這樣,麼佬山鄉家家都喝上了神仙美酒。因為神仙交待過這種酒是不能賣的,因而市面上沒有賣的。
酒類文化拾遺
酒在人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某些群體不可或缺的元素。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酒又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