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內概況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中國西部地區最早設立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到2007年底,已累計引進22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興辦外資企業468家,投資總額達到460437萬美元,契約外資158005萬美元,實際到位資金135689萬美元。已有美國福特、德國麥德龍、瑞典愛立信、日本本田、義大利菲亞特等2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園區,全區投資千萬美元以上的項目78個。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連續幾年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2007年,實現總收入726億元,較上年(下同)增長51.02%;地區生產總值162億元,增長54.66%;工業總產值522億元,增長51.44%;稅收收入57.56億元;進出口總額14.61億美元,其中出口3.2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30.12%和81.82%。開發區以其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優異的服務,吸引著紛至沓來的中外投資者。投資環境
北部園區:位於重慶市北部新區經開園,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約6公里,距重慶市最大的火車客運站龍頭寺火車站約1公里,距西部地區最大的貨櫃港口寸灘港1公里,距重慶市中心解放碑約15公里。規劃的輕軌3號線和6號線從區內通過,已建成的渝合、渝長、渝黔、機場等四條高速公路經過區內並有立交連線。已經建成出口加工區、汽車工業園,建設金山工業園、現代物流港和中央商務區。區內交通便利,地勢平坦,位置優越。南部園區: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坪地區。西臨長江,北依重慶長江大橋和菜園壩長江大橋,與成渝高速公路和市中心相連。東靠南山風景區和通向大西南出海口的渝黔高速公路。南部園區距重慶菜園壩火車站3公里、距重慶朝天門客運碼頭5公里、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28公里。區內設施完善,配套齊全,已形成信息產業工業區、丹桂工業區、回龍工業區、中央商務區及多個生活片區。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從農地荒坡發展成為一個欣欣向榮的現代化工業新區,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機車、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綠色食品、服裝製造等六大產業群為支柱的園區經濟格局,並率先在西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重慶市行政管理機構中通過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連續多年在全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環境評價中排名西部地區首位,成為重慶乃至中國西部地區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之一。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將按照“三為主、兩致力、一促進”的辦區方針,以加快發展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龍頭,以開發建設為基礎,以體制創新為動力,實施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二次創業,分三個階段實現重慶市政府確定的“2010年北部新區再造一個重慶工業”的奮鬥目標,努力把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中國西部投資環境的示範區、高新技術的現代產業基地,都市發達圈的核心增長極和都市風貌展示區,在重慶市乃至中國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
區內文化
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個,已命名區級文物保護點1個,網咖2家,音像製品出租點7家,電子遊戲廳2家,出版印刷企業一家,社區腰鼓隊3支,秧歌隊1支,彩船隊1支,2支籃球隊,川劇座唱隊1支。民眾文化活動開展較豐富,黨工委、管委會每年適時舉辦一些大型活動,如體育運動會,迎春音樂會等。同時,鴛鴦街道、禮嘉鎮和轄區企業每年在元旦、春節、國慶節、兒童節、婦女節等節假日,開展了一系列民眾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的文藝表演活動。兩鎮腰鼓隊、秧歌隊還積極參與經開區的一些大型的慶典活動。目前,開發區有線電視安裝由重慶廣播電視網路傳輸北部新城分公司管理,網路已鋪設至轄區鎮街、各生活小區和企業單位。其中,已開通閉路電視2698戶,數位電視1209戶(其中藍湖郡小區已開通269戶,奧林匹克花園待開通940戶)。2005年6月,巨龍印刷包裝有限公司成立,已對外開展印刷包裝業務。北部新區經開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區內文物古蹟較為豐富,有著名的宋代抗元遺址多功城、清代節孝牌坊、
雄奇壯觀的白雲古寨和柏溪國民黨中央大學遺址。多功城,為宋代抗元遺址,位於北部新區經開園鴛鴦街道花朝村翠雲山上,北眺華鎣,南睹紫金,東視鐵山,西制嘉陵。是宋代重慶主城四周分布的衛星城之一,作為戰略要地,是重慶的第二道防線。
多功城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南宋抗元名城,宋淳祐年間(1241—1252)初築,鹹淳年間(1265——1274)培修並重修西門。明清時期均有過修補。城築于山頂,因岩而建,用條石錯縫平砌建築牆體,卷拱成門,現存西門及東門均有題記。
多功城是南宋末年重慶軍民堅持抗元鬥爭的有利屏障,既是為數不多的宋城之一,也是研究宋末抗元鬥爭的極好材料。城內翠雲寺始建於明代,為渝北名寺,是多功城重要的附屬物之一,寺內古樹參天,風景優美。
白雲古寨形為一個圓形的古堡,雄踞於嘉陵江畔白雲山之顛,一面緩坡三面陡崖,占地面積3689平方米,始建於民崇貞七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古寨內建有一座古廟,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分為正殿、中殿、後殿,殿內有大小菩薩上百尊。正殿中間供奉玉皇大帝佛像,並有一塊空心的長3米、寬約2米的跪拜石;中殿供奉雷神菩薩和送子觀音,其後壁雕有多種壁畫,其中一幅為一個人拿著靈芝草餵神牛;後殿正中為黃金樓(一樓一底木樓),為整個古廟的至高點。據傳,在晴好的天氣,登上樓頂可望見兩江匯合處朝天門,後殿兩側為廟內主持住房。這裡主要作為當地民眾祭祠拜佛之用,在其鼎盛時期,方圓幾百里的善男信女都來此朝拜,香火甚旺。同時由於當時該地土匪猖獗,其又作為民眾避難之所。
白雲古寨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傳當地一個人去世後,埋在現白雲古寨山下,人們都說這人埋在了獅子嘴裡,民間稱為“草寇墳”,其後代要造反,要當草莽皇帝,於是當時的官府奏報皇帝,皇帝請高僧看後,決定在此修建寺廟壓邪,不讓其後代造反(據說現在古寨下還有一個洞子,裡面當時吊懸棺的鐵鉤都還在);也有人說,這是當地民眾集資修建的。
1944年至1947年期間,重慶作為國民黨的陪都,成為國民黨駐紮重地。一個地下黨的小分隊將一群孤兒轉移到白雲古寨內寄養,這兒又成為了孤兒院。1949年,一位來自重慶的叫李居士的尼姑承頭,將白雲廟進行了整修和翻新,又煥發了往日的光彩,舉辦了雷祖會,附近的民眾都來祭拜雷神菩薩,場面蔚為壯觀。節孝牌坊
鴛鴦節牌坊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是王姓節孝牌坊,是為了當時的老子、節女,標榜功得,頌揚節烈,表彰忠勇,褒獎孝義品德的紀念性建築,以教育世人,尊老愛幼,崇尚品德,該牌坊內涵深厚,建築宏偉,被人崇敬。
柏溪中央大學成立於1928年前後,由1902年的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發展起來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內遷重慶。
柏溪中央大學分校遺址,自然環境優美,溪水潺潺,山野之氣盎然。它占地120畝左右,東至於(學中)家院石門的附屬國小;西至碼頭的木橋、南至茅洞垮溝田邊,北至山王廟岩口,另有農場一個,與校園一溪相隔,占地20畝。
柏溪中央大學1946年復員後,校園交給了軍政部,辦起了青年中學(赤征軍),後來,該處與徐家壩江北簡易師範對換,這裡就是簡師的校地,直至解放,50年,組建了四川省江北師範學校。
柏溪中央大學文化底蘊深厚,其早期文化集宗教、儒家、佛道。柏溪中央大學這幅熱土,是學子之鄉,近100年來,培育了兩千多名流學子,他們遍及海內外的各行業,在80年代,曾有在此求學或工作的知名人士回校探訪。
區內教育
基本情況重慶經開區自2001年進入北部新區並全面代管鴛鴦街道、禮嘉鎮的黨務、行政和經濟社會發展事務以來,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大發展。全區現有各類學校25所,其中,中學2所,國小13所(含村點校),幼稚園(班)8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2所,在職教職工365人,學生4973人,其中,國中1657人,國小1790人,幼兒526人。
全區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其中,大學本科學歷占45%;專科學歷占52%。高級職稱7人,占1.9%,中級職稱115人,占31%。今年內共有14名中國小校長、副校長參加國家級、市級教育機構組織的培訓,1名教師參加市級骨幹教師培訓認定,2名教師參加市級科研骨幹培訓,40名教師參加區級骨幹教師培訓,358名在職教師參加了第四輪教師全員培訓並通過考核,15名中國小教師參加市里舉辦的新課程改革新難點問題研討、英語骨幹教師業務培訓、圖書館館長研修班培訓等各類培訓。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生動手動腦能力有所提高,文藝表演、美術作品展示得到社會好評,學校開展的各項公益活動受到民眾讚許,中國小素質教育質量穩中有升,2005年中學聯招上線人數達到72名,中國小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達389人次。鴛鴦中心幼稚園被西南師範大學教科院和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項目“幼稚園綠色教育”總課題組授予“綠色教育課程改革實踐研究試驗基地”稱號,鴛鴦中心校“以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課題研究結題。翠雲完小承擔了《國小生自主學習研究》課題、鴛鴦中心幼稚園承擔了《整合資源,開發生活化園本課程研究》課題。禮嘉中學申報國家級英語子課題研究獲得成功,鴛鴦中心校區級課題“生活化園本課程”研究開題,同時,正積極向市繼續教育中心申報教師繼續教育方面的市級課題研究。
發展規劃
2003年開始,按照經開區管委會“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學校的要求,對鴛鴦中學、禮嘉中學、鴛鴦中心校、翠雲完小、禮嘉中心校、白馬國小等6所中國小實施了改擴建或新建。規劃投入資金近3億元,人均近6000元,學校總用地面積200260平方米,新建教學用房120792平方米,規劃辦學規模240個,規劃入學人數11370餘人。2004年3月,為適應經開區教育發展的新形勢,經開區根據北部新區總規和經開園控詳規,結合2010年入住人口數,搞好了學校布局規劃調整。全區共規劃有各級各類學校64所,其中,幼稚園33所,國小20所,國中6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職業教育中心1所,綜合性學校1所。依據各組團開發建設情況確定了部分學校的規劃建設規模,並擬定根據開發建設進程適時組織建設。國際雙語學校、北大附中重慶實驗學校、重慶巴蜀國小已先後分別在禮嘉組團白雲公園片區、重慶奧林匹克花園小區和藍湖郡小區選址新建,同時,經開區職業教育中心、牌坊中學、同舟國小等學校建設工程正抓緊籌備之中。
引進名校
市屬重點中學——重慶市育才經開中學已於9月1日開始辦學,一年級招生376人。重慶奧林匹克花園引北大附中辦學、龍湖地產集團引巴蜀國小辦學達成協定,融科蔚城引人民國小辦學。
投資程式
城市簡介
重慶位於中國西南、長江上游地區。中心城區為長江、嘉陵江所環抱,鱗次櫛比,依山傍水,故有“山城”和“水城”之稱。重慶目前是全國面積最大、行政管轄最寬、人口最多的直轄市。全市面積8.24萬平方公里,轄14個區、26個縣(市),人口3072萬。重慶具有3000多年歷史,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因水而起,因商而興,因工而強。1891年被闢為對外通商口岸,抗日戰爭時期為國民政府的陪都,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仍為直轄市。新中國成立後是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是西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中央直轄市。經過長期的發展,特別是經過抗日戰爭和"三線"建設時期大規模的遷建、擴建,奠定了現代工業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半個多世紀以來,重慶在抗擊外敵入侵、國防現代化、國家工業化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重慶地處中國中西結合部,是承東啟西、左右傳遞的樞紐,在中國經濟發展總格局和西部大開發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為此,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並寄予厚望。在重慶直轄市建立時,賦予了三大歷史使命:一是充分發揮重慶中心城市的作用,帶動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經濟的發展;二是探索大城市帶動大農村,城鄉共發展、共繁榮的路子;三是組織三峽庫區開發性移民,發展庫區經濟,保證三峽工程順利進行。
旅遊介紹
解放碑解放碑位於民權路、民族路和鄒容路交匯處,它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它還是全國唯一的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為了動員民眾抗日救國,於1941年12月31日在重慶市中區都郵街廣場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築,名為“精神堡壘”(意指堅決抗戰的精神)。堡壘為四方形炮樓式木結構建築,共5層,通高7丈7尺(象徵“七·七”抗戰),為防日機轟炸,外表塗成黑色。
抗日戰爭勝利後,重慶市決定在原"精神堡壘"的舊址上,建立"抗戰勝利紀功碑",以紀念抗戰勝利。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對"抗戰勝利紀功碑"進行改建,由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題字,將"抗戰勝利紀功碑"改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
“解放碑”是解放碑中央商務區(CBD)的代名詞。有“西部第一街”美譽的解放碑商貿中心區(CBD)有望躋身中國第三大商圈(僅次於北京王府井和上海南京路)。
朝天門位於重慶城東北長江、嘉陵江交匯處,襟帶兩江,壁壘三面,地勢中高,兩側漸次向下傾斜。明初戴鼎擴建重慶舊城,按九宮八卦之數造城門1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即朝天門。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因此門隨東逝長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於此迎御差,接聖旨,故名“朝天門”。1891年重慶闢為商埠,朝天門始設海關。1927年因修建朝天門碼頭,將舊城門撤除。1949年“九·二”火災使朝天門附近2千米的區域化為一片廢墟,從此,朝天門僅餘城基牆垣。
今天的朝天門客運碼頭,新建宏偉的朝天門廣場(江澤民題字),是俯看兩江匯流,縱覽沿江風光的絕佳去處。朝天門左側嘉陵江納細流匯小川,縱流1119千米,於此注入長江。每當初夏仲秋,碧綠的嘉陵江水與褐黃色的長江水激流撞擊,漩渦滾滾,清濁分明,形成“夾馬水”風景,其勢如野馬分鬃,十分壯觀。右側長江容嘉陵江水後,聲勢益發浩蕩,穿三峽,通江漢,一瀉千里,成為長江上的“黃金水段”。
重慶人民大禮堂位於人民路學田灣,是鄧小平、劉伯承主政西南的時候修建。1950年動工興建,1953年竣工。初名“中蘇大樓”,後改名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大禮堂”,1955年該現名。大禮堂占地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分禮堂、南樓和北樓三部分。大禮堂取中西合璧之建築風格,主體部分仿北京天壇祈年殿及天安門形式,配以廊柱式的南樓、北樓。一色綠色琉璃瓦頂,大紅廊柱,淤塞欄桿。大門為一大牌坊。整個建築布局合諧,雄偉壯觀,雕樑畫棟,金碧輝煌。曾先後接待過蘇聯、日本、朝鮮、印度、羅馬尼亞、南斯拉夫等國的大型文藝表演團體,是重慶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人民大禮堂盛載了歷史的足跡,也記載了重慶人民的磨難和歡樂。風雨歷程半個多世紀,她分明是一座靜默的聖殿,無時無刻不在分享和傾聽著一代又一代重慶人的光榮與夢想。
山城夜景
山城夜景是重慶的一張城市名片,重慶市區三面臨江,一面靠山,倚山築城,建築層疊聳起,道路盤鏇而上,城市風貌十分獨特,由此形成綺麗夜景。“不覽夜景,未到重慶。”,雄偉的山城重慶,以輝煌的夜景聞名海內。山城夜景自古雅號“字水宵燈”,為清乾隆年間“巴渝十二景”之一。因長江、嘉陵江蜿蜒交匯於此,形似古篆書“巴”字,故有“字水”之稱。“宵燈”更映“字水”,風流占盡天下。
清人王爾鑒詩云:“高下渝州屋,參差傍石城。誰將萬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難掩,雲流影自清。領看無盡意,天水共晶瑩。”山城夜景的特色之一得益於起伏的地勢和依山而上的重重樓房。每當夜色降臨,萬家燈火高低輝映,如漫天星漢,極為瑰麗;二得益於兩江環抱,雙橋相鄰。江中百舸爭流,流光溢彩。橋面千紅萬紫,宛如游龍,動靜有別,有似不夜之天。
觀賞山城夜景有三大去處:南岸區南山上的一棵樹觀景台和大金鷹,可謂“隔岸觀火”;鵝嶺公園上的瞰勝樓,身臨其境縱覽兩江;朝天門“兩江游”遊船,環繞揚子嘉陵,360°全方位立體飽覽山水之城。
長江三峽長江三峽是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古有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美境。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隨著規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裡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遊熱線。三峽旅遊區優美景區眾多,其中最著名的豐都鬼城,忠縣石寶寨,雲陽張飛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宏偉的三峽工程,大寧河小三峽等。
長江三峽,地靈人傑。這裡是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就發源於此;這裡孕育了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和千古名女王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劉禹錫、范成大、歐陽修、蘇軾、陸游等詩聖文豪的足跡,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詩章;大峽深谷,曾是三國古戰場,是無數英雄豪傑馳騁用武之地;這裡還有許多著名的名勝古蹟,白帝城、黃陵廟、南津關……它們同這裡的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名揚四海。
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縣境內主要表現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的總稱。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北山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像最初開鑿於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歷時250多年。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其中造像264龕窟,陰刻圖1幅,經幢8座,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著名的“養雞女”、“千手觀音”等石刻藝術珍品就位於大足石刻。
優惠政策
一、土地政策
(一)外商利用國有土地,可採取出讓、租賃等形式;利用集體土地開發種養殖業項目的,可採取合作、聯營等形式。
(二)在市政府批准的農業試驗示範區內利用土地,運用高新技術進行農業開發,可由外商獨資開發經營,也可以中外合資、合作開發經營,最高使用年限50年。外商投資農業企業使用土地,除支付征地成本和按規定上交中央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外,經市政府批准,對應收的土地出讓金予以優惠。
(三)外商投資企業從事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免繳土地使用費。
(四)外商企業採取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除按規定上交中央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外,按照土地審批許可權經政府批准,對地方應收取的土地出讓金予以優惠。優惠部分的出讓金可實行掛帳,待建設工程投入營運後10年內分期付清。
以有償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從事種、養殖業的,免收公路建設附加費等地方性規費。
(五)外商投資開發尚未確定使用權的荒山、荒地、荒灘、運用高新技術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展優質農產品,可以採取承包方式取得使用權,其最高使用年限為50年。
(一)免徵農業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地方所得稅。
(二)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農業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從開始獲利年度起,第1~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6~10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三)從事農業開發的外商投資企業,依照前兩款規定享受免稅、減稅期滿後,經企業申請,稅務主管部門批准,在以後的10年內可以繼續按應納稅額減征15%-30%的企業所得稅。
(四)從事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農業項目,外商投資在3000萬美元以上、投資回收期長的農業項目,經稅務機關批准,可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五)外商投資農業企業經市政府批准,10年內返還已征企業所得稅屬市財政收入部分。
(六)新辦外商投資農業企業在經營期內,經稅務機關審核後,免徵房地產稅(新建房屋)和車船使用牌照稅。
(七)從事尚未確定使用權的未利用土地開發的企業,從取得收入的當年起免徵5年農業稅或免徵8年農業特產稅。
(八)凡在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投資設立的外來投資企業,經重慶市科委評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後,自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兩年免稅期滿後,可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
(九)凡從事第三產業且獨立核算的新設外來投資企業或經營單位,按行業性質自開業之日起分別給予以下優惠:從事諮詢業(包括科技、法律、會計、審計、稅務等)、信息業、技術服務業的,免徵所得稅2年;從事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業的,第1年免徵所得稅,第2年減半徵收所得稅;從事公用事業、商業、物資業、對外貿易、旅遊業、倉儲業、居民服務業、飲食業、教育文化事業、衛生事業的,報經主管稅務機關批准後,可減征或者免徵所得稅1年。
(十一)外來投資者參與主城區內污染嚴重企業搬遷的,允許以其購買國產設備投資額的40%抵免當年新增應繳
三、金融政策
(一)外來投資者兼併1998年底前虧損的庫區淹沒搬遷企業,在落實退款計畫的前提下,以搬遷企業1998年底貸款餘額為限,商債權銀行同意後,可免除以前的全部利息,並在以後3-5年的還款期內繼續免收利息。
(二)外來投資者在重慶市各區縣合資、合作的項目,凡符合重慶市區縣骨幹項目貼息規定和商業銀行貸款條件的,可優先安排區縣骨幹項目貼息貸款。
(三)外來投資者獨資或合資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時,凡符合重慶高新技術產業化風險擔保資金擔保條件的,市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擔保資金優先按規定提供金融機構貸款擔保。
四、物資進出口政策
(一)企業生產的產品允許自行組織出口,其中涉及出口配額或出口許可證的,由企業向有關部門申請解決,屬於專營產品的,由有經營權的部門收購或代理出口。委託外貿公司代理出口的,除按協定交納代理費外,外匯收入全部留給生產企業,用於發展生產。
(二)企業進口種子、種苗、種畜、飼料、動植物保護藥物,經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批准和重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疫後,除國家明文規定以外,均免領進口許可證,由海關監管,憑企業進出口契約驗放。
(三)合資農業企業進口本企業生產所需的耕作、種植、養殖及農產品加工設備和其他必需的技術投資,進口本企業的生產設備,企業外方常駐人員在取得長期居留證件後進口除海關有明確規定不能免稅的以外的合理數量的安家物品和自用物品,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五、其他政策
(一)外商投資農業企業根據需要調整土地的種植結構,原有的糧食定購任務因開發項目受到影響的,原則上由所在區縣(市)就地消化解決。
(二)外商實際資金投入在3000萬美元以上,科技含量高的農業項目併入駐經市政府批准的農業開發區,除享受上述優惠政策外,還可以在地方許可權範圍內給予更大的優惠。
(三)到少數民族地區、國家和市級貧困地區從事農業投資開發的項目,除享受上述優惠政策外同時享受少數民族和國家對貧困地區的優惠政策。
(四)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從事農業投資,參照本政策執行;市外企業法人及自然人在重慶市從事農業投資,以及市內企業法人、自然人與外來投資者組成合資企業從事農業投資,享受本政策有關優惠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