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本事方》卷二
【處 方】石菖蒲(去須,洗)、遠志(去心,洗,銼,炒令黃色)、人參(去蘆)、茯神(去木)、川芎、山芋、鐵粉、麥門冬(用水濕潤,去心)、天麻、半夏曲、南星(銼骰子大,麩炒黃)、白附子(生)各30克、細辛(去葉)、辰砂(水飛)各15克
【制 法】上藥為細末,用生薑150克取汁,入水煮糊,丸如綠豆大,別以硃砂為衣,曬乾。
【功能主治】消風化痰,鎮心安神。主治風痰上擾,驚悸眩暈。
【用法用量】每服30~50粒,夜臥時用生薑湯送下,小兒減丸服。
【摘 錄】《普濟本事方》卷二
《本事》卷二
【處 方】石菖蒲(去須,洗)1兩,遠志(去心,洗,銼,炒令黃色)1兩,人參(去蘆)1兩,茯神(去木)1兩,川芎1兩,山芋1兩,鐵粉1兩,麥門冬(水浥,去心)1兩,天麻1兩,半夏曲1兩,南星(銼骰子大,麩炒黃)1兩,白附子(生)1兩,細辛(去葉)半兩,辰砂(水飛)半兩。
【制 法】上為細末,生薑5兩取汁,入水煮糊為丸,如綠豆大,別以硃砂為衣,乾之。
【功能主治】安神鎮心,消風痰,止頭眩。補腎益志。主治驚悸。產後中風驚狂,起臥不安,或痰涎上涌。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夜臥生薑湯送下;小兒減丸服。
【摘 錄】《本事》卷二
【各家論述】《本事方釋義》:石菖蒲氣味辛溫,入手少陰、足厥明;遠志氣味辛微溫,入心腎;人參氣味甘溫,入脾胃;茯神氣味甘平,入心;川芎氣味辛溫,入肝膽;山芋氣味辛平,入足陽明;鐵粉氣味鹹平,入足厥陰,能安神強志;麥冬氣味甘涼、微苦,入手太陰、少陰;天麻氣味辛平,入足陽明、厥陰;半夏曲氣味辛微溫,入胃;天南星氣味辛溫,入手足太陰;白附子氣味辛甘溫,入胃;細辛氣味辛溫,入腎;辰砂氣味苦溫,入心。因驚悸致病,故必鎮心安神,兼以扶持正氣,以姜為引,雖有微毒之味,只能搜病,並不能傷正氣也。
中藥方劑之C字類(上)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
中藥方劑之辰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