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楊氏家藏方》卷五。組成
木香 乳香(別研) 沉香 藿香葉(去土) 肉桂(去粗皮) 青橘皮(去白) 枳實(麩炒,去瓤) 吳茱萸(湯洗七次) 京三棱(煨香,切) 蓬莪茂(煨香,切)各15克 黑牽牛120克(取頭出細末45克,余者不用) 麝香4.5克(別研) 陳橘皮(去白)15克(銼,用巴豆去殼60克,炒令紫色,去巴豆)用法
上藥為細末。入麝香、乳香別研勻,水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後用溫生薑湯送下。功用
溫中行氣,活血止痛。主治
中焦積寒,脘腹疼痛,嘔逆清水,自汗短氣。中藥方劑之C字類(上)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
中藥方劑之除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