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1
【處方】丁香半錢,生犀角(末)半錢,苦楝根(有子者良,赤者不用,陰乾為末)半兩,鶴虱半兩,密陀僧1分,白檳榔(炮,銼)1分。【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五疳,吐蟲,腹脹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米湯調下,每日3次,蟲自出。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方劑2
【處方】煅人中白、煅文蛤、燒蠶蛻紙、銅青。【製法】共研粉。
【功能主治】牙疳臭爛。
【用法用量】用米泔水洗淨敷之,以平為度。
【摘錄】《麻症集成》卷三
中藥方劑之C字類(上)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
中藥方劑之除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