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關渡位處台北市西北端,正好是淡水河及基隆河的交會口,自古以來,即是重要的候鳥棲息地;同時也是台北市唯一的濕地,其生態非常豐富。 1996年在此成立關渡自然公園,2001年12月1日起委由台灣台北市野鳥學會經營管理,首創台灣生態保育區委託民間社團經營管理的第一例。
現狀
關渡濕地日前在進行清淤工程時,意外發現的好幾種台灣原生的魚類,以及700多顆消失了10多年的大圓蚌,而且最大的還有18公分之大,至少已經生存了10多年。據報導,繼發現羅漢魚、白鱎等目前少見的淡水魚類之後,關渡再度挖到寶!人工濕地清淤工程中,竟發現消失已久的大型的蚌科貝類——“圓蚌”,總計共挖出將近700顆圓蚌,最大的殼長可達18公分,推測已經存活超過10年以上!據保育人員推測,這批圓蚌可能是在暴雨大水中,從關渡平原的農田漂流而來,才得以幸運地在關渡自然公園保留下來。
圓蚌屬於大型的蚌科貝類,生活在淡水泥沙底,關渡自然公園工作人員及義工搶在工程進行之前,在一公頃面積的爛泥中連摸帶挖,將這些原生物種搬遷到其它的淡水水域,讓它們得以繼續繁衍。
圓蚌又名無齒蚌或田貝,殼呈卵圓形,後端較突出,殼內帶珍珠光澤,原常見於河川、湖泊、池塘、或水田中,近年來已經隨著棲地破壞而族群驟減,因此關渡的新發現讓人興奮不已。然而,根據圓蚌殼表的生長線及殼長研判,10公分大的圓蚌可能已經存活了10年。
據了解,地球上近三分之二的魚、蝦、貝類產於濕地,進而孕育濕地豐富的生命。為了教育下一代圓蚌等水生生物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關渡自然公園將利用三月份假日親子創意DIY的活動機會,特別介紹底棲生物,搭配本月主題“寶貝蝸牛玩偶”,從做中學,讓下一代了解留住它們、才有機會留住其它美麗的濕地生態。
生態資訊
·植物
“紅樹科”:水筆仔
“海茄苳科”:
“使君子科”:茳茳鹹草
·動物
·蟹類
台灣招潮蟹、北方呼喚招潮蟹
·魚類
彈塗魚、花跳(星點塗魚)
·鳥類
“鷸科”:灰鶺鴒、濱鷸、黃鶺鴒,赤足鷸、紅領瓣足鷸、鷹斑鷸、中杓鷸、反嘴鷸、姥鷸、雲雀鷸、黑尾鷸、赤足鷸、黃足鷸、田鷸、滸鷸、犀鷸、尖尾鷸、小青足鷸、青足鷸、磯鷸
“行科”:東方行、小環鵛行、蒙古行、鐵嘴行、高蹺行、灰斑行、金斑行、黑胸行
“鷹鷲科”:澤鵟、紅隼、魚鷹
“鷺科”:大白鷺、蒼鷺、牛背鷺、中白鷺、件背鷺、黃小鷺、栗小鷺、夜鷺、唐白鷺
“鵲鴒科”:白鶺鴒、灰鶺鴒、黃鶺鴒
“雁鴨科”:小水鴨、琵嘴鴨、尖尾鴨、花嘴鴨、綠頭鴨
“鷗科”:白翅燕鷗、黑腹燕鷗、紅嘴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