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鳳翔草制工藝品始於明,盛於清,到現在有200多個花色品種,如太陽帽、工作帽、各種草提籃、海濱席、沙發墊、手提包等做工精巧,造型美觀,樣式新穎,經濟實用。
據《鳳翔縣誌》記載,鳳翔草編起源於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當地鄉村婦女以麥秸、馬蓮草等為原料,編制草帽、提籃、草簾等生活用品,草編製品以經濟、輕巧實用得到人們喜愛,當地有以顯示新娘心靈手巧而贈送新郎一頂新草帽的習俗,自古到今代代相傳。鳳翔草編以小麥秸稈、柳枝、藤條、馬蓮苹葉為主要原料,其編制方法分四個步驟:一是將秸稈按粗、中、細認真分類併入水浸泡,使秸稈柔韌綿軟;二是以四根頭、七根頭手工編辮,俗稱“掐辮子”,編出直辮、犬牙辮、拐角辮;三是紡經子、掛縫底、幫、邊;四是上把,裝飾。產品達500多種。
鳳翔草編主要分布在董家河鄉、范家寨鄉、糜桿橋鎮等鄉鎮,從業藝人約1000多人。2006年藝人楊全省的秸稈草編“十二生肖掛件”圖案榮登國家個性化郵票,並獲國家專利;“十二生肖掛件”獲寶雞市外觀設計一等獎。2008年7月,國家民協主席、國務院參事、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來鳳翔視察時對風翔草編工藝給予了充分肯定。
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以生產、生活用品為主要內容的風翔草編製品已不為人們所必要,導致市場嚴重萎縮。其次,年輕婦女外出務工者逐年增多,手工草編利潤空間小,相當數量的婦女不願從事這項技藝,從業人員逐年下降。鳳翔草編的發展面臨重重困難,舉步維艱,瀕臨失傳,亟待保護。
基本內容
鳳翔草編工藝品色澤明快、鮮艷,質地輕巧耐用,柔韌輕便,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按其用途大體可分產以下幾類:
一、生產生活用品:如草帽、草提籃、草墩(坐墊)、門帘、螞蚱籠子、牲畜眼罩等。
二、裝飾用品:如屏風、壁掛(配有山水、人物、花草、風景等)、吊籃、掛花等。
三、節日禮品:如丹心桃、九角星、十二生肖等。
歷史記載
據《鳳翔縣誌》記載,“鳳翔草編工藝起於北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歷經數十代人的加工改造,已經成為當地一種傳統手工藝。由於歷史上從事這一工作的幾乎是青一色的婦女,所以成了女孩兒必備的一項手工,其作用等同於針黹女工。新中國成立以後,才有了大的發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縣外貿公司開始收購草編工藝品,組織出口。1966年,縣上又成立了鳳翔縣“草制工藝品廠”,專門從事草編工藝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加工,但其原材料“辮子”卻依然由農村婦女手工掐制。
基本特徵
鳳翔草編經過千餘年的發展,形成了以下基本特徵:
1、它在產生、發展、成熟的漫長曆程中,已進入了當地民俗用品行列,成為當地民俗中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具有極強的地域性特徵。
2、從業者全部為當地農民,原始消費對象主要是西北地區的農民,具有純粹的農民文化特徵。
3、生產者幾乎是青一色的農村婦女,產成品具有極強的女性化傾向,具有女性文化特徵。
4、產品包括了生產用品、生活用品、裝飾用品等三個大類,具有內容上的豐富性特徵。
5、從業人數普遍,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儘管編織的產品種類多少存在差異,但鳳翔農村婦女人人都從事草編,因而鳳翔草編具有普遍性。
相關器具及製品
鳳翔草編的主要原材料是當地出產的麥桿、馬蓮等,麥桿即小麥桿的最上一節,也就是頸節。在小麥成熟收割後未碾打前採集、揀選。選好的麥桿、馬蓮,用清水漂洗,再用染布用的水色染上各種色彩備用。歷史上鳳翔草編的編結過程全用手工,除過針線外無其他輔助工具。編結後用針線連結,製成各種生產、生活用品和裝飾品。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鳳翔草編的加工引進了機械,有制帽機,成形機等,但只限於加工各種草帽。而其他生產生活用品依然依靠手工。近年來興起的草編裝飾品,則全部依靠手工製作。
傳承譜系
草編工藝在鳳翔縣境內分布極廣,傳承久遠,且從事者絕大多數為農村婦女,其工藝技巧已經成為農村婦女針黹女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有機部分。
鳳翔草編從產生形成到二十世紀中葉,一直是農村婦女農閒時的必備工作,一項最為傳統的手工。過去點油燈,手熟的婦女可以在不點燈的情況下摸黑掐辮子。一般情況下,婦女們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一邊說著閒話一邊編制草編。因而,其技藝來源除過母親傳授外,主要是大家在一起互相切磋,往往一個村落形成一個特色。這一情況一直延續到1982年前。因而,其傳承譜系沒有明顯的代別和師承關係。1982年後,鳳翔草編由生產、生活用具向純裝飾方面轉化,出現了許多具有特色的藝人,他們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也組織起了自己的加工隊伍。
主要價值
1、鳳翔草編中的草帽已經成為當地傳統的民俗用物,是存世不多的民俗用品之一,具有較高的民俗研究價值。
2、鳳翔草編產生、發展、成熟的全過程幾乎只有農村婦女參與,傳統產品也有著極強的女性化傾向,其生產過程和產品都具有農村女性研究價值。
3、傳統產品的功用、樣式等包含了較多的婦女農民文化內涵和歷史文化內涵,其產品的多樣性也涉及到了農民審美觀念的更迭,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研究價值。
瀕危狀況
鳳翔草編是依賴於鳳翔民俗而存在的一種民間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特別是現代生活方式的衝擊,從業人數銳減。同時,鳳翔草編賴以生存的原材料麥桿、馬蓮,也在逐漸減少。近年來小麥品種不斷改良,長頸節的高桿小麥已經絕跡,新的矮化小麥總高度才60—70公分,可用於製作草編的部分不過20公分,已無法編織部分傳統作品。馬蓮也因生態的破壞生長受限,同時採集費力費時,售價過於低廉,導致貨源稀少。另一方面,鳳翔草編歷來是農村婦女收入的主要來源,改革開放以後,婦女從業門路越來越廣闊,而草編的價格又上不去,導致從業人數銳減。目前,鳳翔草編雖然新品不斷推出,但銷路不暢,價格偏低,只能是部分人從事,瀕於滅絕,亟待搶救保護。
保護計畫
近五六年來,鳳翔縣文化館每年從業務經費中拿出2000—3000元,用於鳳翔草編的宣傳、推介,此外再無其它投資。
一、主要保護內容
為搶救保護鳳翔草編這一傳統藝術,鳳翔縣人民政府制訂了5年保護規劃,此規劃由鳳翔縣文化旅遊局組織實施,鳳翔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負責管理、督導,寶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負責檢查、督促。保護規劃要點如下:
1、以董家河鄉董家河村為重點,建立鳳翔草編原生態保護村。
2、每年舉辦1—2次鳳翔草編工藝展,在各鄉鎮巡迴展出,在擴大對外影響的同時擴大對內影響,以期激發各地草編愛好者的生產熱情。
3、成立鳳翔草編工藝開發公司,搞好研究開發,做好行銷策劃,提高草編工藝品的銷量。
4、定期邀請專家舉辦藝術培訓班,提高從業藝人的藝術素養,提升鳳翔草編的藝術品位。
二、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2000年,鳳翔縣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縣文化事業發展的意見》,出台了十條鼓勵民間工藝發展的優惠政策。結合實施“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加大了鄉鎮政府對文化產業的扶持和管理力度。
2、縣文化旅遊局每年組織一次民間藝術展覽,邀請省內外藝術家和新聞行業人士參加,對包括鳳翔草編在內的民間藝術產品進行推介。
3、鳳翔縣文化館每年派業務幹部對鳳翔草編的從業人員給予藝術指導。
三、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6至2007年保護措施:設立鳳翔草編工藝品展室;
2007至2008年保護措施:建立董家河鳳翔草編保護村,成立鳳翔草編工藝協會;
2006至2008年預期目標:開展鳳翔草編的基礎性保護工作,對鳳翔草編鼎盛時期的情況和現狀(包括流傳範圍、產品種類、從業人員等)進行摸底清查,建立比較完整的檔案。
2008至2009年保護措施: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藝術培訓,培養骨幹藝人50人;預期目標:對傳統產品進行蒐集整理,開展初步研究開發工作。建立生產基地,解決鳳翔草編的傳承問題。
2009年保護措施:成立鳳翔草編工藝開發公司,成立鳳翔草編工藝研究會,並正常開展工作。預期目標:完善鳳翔草編的研究開發,提升鳳翔草編的藝術品位;建立科學的生產、推介、行銷體系,加快鳳翔草編的產業化生產。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1、建立以專家指導的、以主管副縣長為組長的鳳翔草編保護領導小組。
2、鳳翔縣文化館安排專業幹部參與搶救保護和管理,安排專門人員參與鳳翔草編的研究和宣傳推介。
3、由縣政府出面,積極招商引資,發展鳳翔草編產業。
4、五年規劃實施期內縣財政每年籌集1萬元保護經費。
五、建立機制
在實施五年保護規劃中,要建立三大機制,提高幹部民眾的保護意識,逐年健全可持續發展的保護體系。
1、現有藝人、傳承對象、專家學者步調一致,建立互動互補的人才隊伍機制。
2、原生態保護與不斷提高技藝、發展創新、協調發展的動態保護機制。
3、傳承、保護鳳翔草編藝術與發展鳳翔草編產業相結合,以產業為依託,形成以傳承保護鳳翔草編藝術為目的的藝術市場運營機制。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陝西省鳳翔縣古稱雍,在中國最早論及地域的典籍《禹貢》中,稱鳳翔為“雍州之域”。商為岐周地。公元前677年,秦德公遷都雍城,即今鳳翔縣境內。歷經宣公、成公、穆公、康公、共公、桓公、景公、哀公、惠公、悼公、厲共公、躁公、懷公、靈公、簡公、惠公、出子、獻公等十九位王公,歷時291年,唐至德2年(757)改雍縣為鳳翔府。1945年,鳳翔專員公署遷往寶雞,改名陝西省第九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鳳翔保留縣治。全縣12個鎮,5個鄉,人口50餘萬。
鳳翔縣位於陝西關中盆地和渭北黃土原的西部,西安市的西邊,寶雞市的東北方。北緯34°20′——34°45′,東經107°10′、——107°38′,屬暖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1.5℃,降水量625mm,無霜期209天。東距西安159公里,西南距寶雞47公里。縣區北部是我國古時名山中“五嶽四鎮”之一的“西鎮”吳山所在的千山山脈,南面是孕育了中華始祖炎、黃二帝的渭河與秦嶺;西邊側倚因出“五色魚”而被古稱為“龍魚川”的千水;東邊緊鄰岐山,當地著名的“三溝六坡”將鳳翔與關中盆地的其它地區相分割,與“自古帝王州”的長安(西安)遙遙相望。縣境內地勢呈北高南低的緩坡台原,北部為山地和丘陵,一般海拔1200—1600米,主峰老爺嶺海拔1678米;西南部為千河谷地,海拔588——750米;大部分地區為渭北黃土台原,一般海拔649——968米,原面完整開闊,起伏不大。縣境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自古就有“米糧川”之稱。
鳳翔縣地處我國東部和西部、北方和南方的交界。北經麟遊縣與甘肅省的慶陽地區接壤,西經千陽與甘肅天水、平涼和寧夏固原相接,南經寶雞直通四川,東邊直達西安。據史書記載,鳳翔在商以前即有官道。周、秦時期道路發達。在我國以長安為國都的時期,它是都城的西大門,是南通漢中、四川直至湖廣的必經之路,西北通甘肅寧夏的主要道口,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古人以“南控褒斜,西達伊涼;岐雍高峙,千渭爭流”來形容鳳翔當時交通的便捷以及地理位置的重要。然而縣內至今以公路為主要通道。三面封閉的地理形勢,歷史上發達而現代相對滯後的交通便構成了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環境。
草編製作是鳳翔民間的一項傳統手工藝,縣境以內均有分布。上世紀末家村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從事這一傳統手工藝的人數銳減,其它鄉鎮只有零星分布,不能形成規模。糜桿橋鎮、田家莊鎮、董家河鄉、范家寨鄉及周邊地區分布最為密集,已經形成產業。
今日草編
草編製品是鳳翔農村世代相傳的一種家庭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