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余脈延伸地帶,東鄰中方縣、鶴城區,南接洪江市、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西連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北界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縣城所在地芷江鎮距懷化市僅39公里。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 芷江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縣城所在地芷江鎮六度為州府治所在地。1945年8月,中國抗戰勝利洽降在芷江舉行,芷江因此聲名遠播,成為抗戰歷史名城。 芷江有國家4A級景點—中國人民抗日紀念館,飛虎隊紀念館,侗鄉風雨橋—龍津風雨橋,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天后宮,中國最大的侗族鼓樓群—萬和樓,還有省級自然保護區—三道坑等一大批人文自然景觀。 2015年11月,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芷江,古屬“五溪蠻地”。出土文物證明,遠在舊石器時期,潕水沿岸已有原始人類活動。

芷江 芷江

商周屬楚黔中地,秦為黔中郡地。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無陽縣,為芷江建縣之始。

東漢廢縣,併入辰陽縣。

晉太康年間(280~289)置潕陽縣,隸屬武陵郡,晉義熙年間(405~418),縣治遷鐔城。

北朝梁時(502~557)改為龍檦縣,隸南陽郡。陳永定三年(559)改隸沅陵郡。

唐先天二年(712)置潭陽縣,屬沅州。宋熙寧七年(1074)築沅州城,改潭陽縣為盧陽縣,州縣同治沅州城。

芷江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明洪武九年(1376),廢盧陽縣入沅州。清乾隆元年(1736)置芷江縣附郭沅州府。

民國元年(1912),裁縣存府,次年裁府復縣,隸辰沅道。民國11年,廢辰沅道,芷江直隸於省。民國24年,屬芷黔麻晃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屬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次年屬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9年屬省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9年10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112師解放芷江。10月26日,成立芷江縣人民政府,先後隸屬會專區、芷江專區、黔陽專區、黔陽地區。1955年5月1日,縣人民政府改稱縣人民委員會。1968年9月8日,成立縣革命委員會,行使縣人民政府職權。1980年12月4日,重新建立縣人民政府。1981年因黔陽地區改稱懷化地區,芷江隨隸之。1986年9月22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芷江縣設立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與管轄區域不變。1998年,懷化撤地設市,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懷化市。

1996年,芷江縣面積2099平方千米,人口約33.9萬人,其中侗族人口占48.4%。轄4個鎮、25個鄉(其中3個民族鄉):芷江鎮、新店坪鎮、碧涌鎮、羅舊鎮、公坪土家族鄉、艾頭坪鄉、水寬鄉、岩橋鄉、麻纓塘鄉、木葉溪鄉、五郎溪鄉、土橋鄉、楊公廟鄉、大洪山侗族鄉、上坪鄉、大樹坳鄉、冷水溪鄉、羅岩鄉、曉坪鄉、洞下場鄉、梨溪口侗族鄉、禾梨坳鄉、壠坪鄉、楠木坪鄉、竹坪鋪鄉、板山鄉、牛牯坪鄉、羅卜田鄉、大壠鄉。縣政府駐芷江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芷江侗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334229人,其中,芷江鎮32910人,羅舊鎮15542人,新店坪鎮17933人,碧涌鎮13660人,公坪鎮8319人,牛牯坪鄉6545人,艾頭坪鄉7954人,岩橋鄉20297人,水寬鄉10313人,壠坪鄉26049人,木葉溪鄉7496人,五郎溪鄉4074人,麻纓塘鄉14464人,竹坪鋪鄉10265人,土橋鄉16363人,楊公廟鄉8771人,大樹坳鄉8992人,上坪鄉10805人,大洪山鄉5259人,梨溪口鄉10534人,洞下場鄉8842人,大壠鄉5652人,板山鄉4252人,羅岩鄉5116人,禾梨坳鄉9536人,冷水溪鄉11808人,楠木坪鄉13718人,曉坪鄉10260人,羅卜田鄉8500人。

2004年,芷江侗族自治縣轄5個鎮、23個鄉:芷江鎮、羅舊鎮、新店坪鎮、碧涌鎮、公坪鎮、牛牯坪鄉、艾頭坪鄉、岩橋鄉、水寬鄉、木葉溪鄉、五郎溪鄉、麻纓塘鄉、竹坪鋪鄉、土橋鄉、上坪鄉、大樹坳鄉、大洪山鄉、楊公廟鄉、梨溪口鄉、洞下場鄉、羅岩鄉、板山鄉、大龍鄉、禾梨坳鄉、冷水溪鄉、楠木坪鄉、曉坪鄉、蘿蔔田鄉。  

行政區劃

芷江侗族自治縣 芷江侗族自治縣

芷江下轄5個建制鎮:芷江鎮、公坪鎮、羅舊鎮、新店坪鎮、碧涌鎮;23個鄉:牛軲坪鄉、艾頭坪鄉、岩橋鄉、水寬鄉、木葉溪鄉、麻纓塘鄉、竹鋪坪鄉、土橋鄉、楊公廟鄉、大樹坳鄉、上坪鄉、大洪山鄉、梨溪口鄉、洞下場鄉、羅岩鄉、大龍鄉、板山鄉、冷水溪鄉、禾梨坳鄉、楠木坪鄉、蘿蔔田鄉、曉坪鄉、五郎溪鄉。

芷江鎮 轄:北街、東街、南街、前街、和平路、凱鏇路、黃甲街7個居委會;三里坪、七里橋、大壠坪、東門口、柳樹坪、窯灣塘、曲溪壠、十萬坪、桃花溪、社塘坪、合心、下菜園、小溪、洛家井、鄧家坪、中洋溪16個村委會。
羅舊鎮 轄:居委會;羅舊、巴洲、莊上、白石坡、樅樹坪、跑田坪、曹家坪、浮蓮塘、火麻坪、石馬田、竹溪11個村委會。
新店坪鎮 轄:新店坪鎮居委;田家坪、沈家坪、黃雙坪、寶龍山、長田溪、白馬鋪、陳家坳、一里街、水上、新田、白旗沖、杉木坳、荷葉塘、岩禾塘、牛坪、船板溪、桐木元、莫家溪18個村委會。
碧涌鎮 轄:碧涌鎮居委會;哨田、龍山、金坳、七甲坪、大坳、大沖、兩口田、竹溪沖、馬塘、龍洋、長田、碧河、碧涌、古竹14個村委會。
公坪鎮 轄:通溪、高莊、桐樹溪、瓦溪鋪、順溪鋪、鑾塘、公坪、長泥坪、孫家沖9個村委會。
牛牯坪鄉 轄:肖家灣、溫水壠、牛牯坪、千丘田、界牌、丁家坪、青葉樹、茶林坪、沈家溪9個村委會。
艾頭坪鄉 轄:陳家壠、兩頭田、湯家灣、塘家橋、壠口、艾頭坪、胡家頭、楊家8個村委會。
岩橋鄉 轄:槐花園、結連、台板丘、板橋、牛形、岩橋、倒塘灣、四方園、小河口、水路田、石板溪、桃水、栗木橋、三渡溪、郭家界、黃梨坳、巽公坡17個村委會。
水寬鄉 轄:陽和田、泥溪壠、地頭坪、拾擔、水寬、乾塘坪、柘蓮、電衝8個村委會。
木葉溪鄉 轄:小漁溪、地婆溪、楓木坪、木葉溪、黃土田、惡灘、千公牛、細米溪、茶坪、芷溪、多一塘11個村委會。
五郎溪鄉 轄:五郎溪、牛皮寨、金廠坪3個村委會。
麻纓塘鄉 轄:王公坡、桃溪、台上、麻纓塘、白溪坪、學坪、沙坪、羊樓坡、蕨菜溪、黃潭橋、沙溪、周坪、橋邊、高沖14個村委會。
竹坪鋪鄉 轄:蜈蚣坡、竹坪鋪、五里牌、暢風坳、螞蝗塘、爐坪、傍竹溪、苗溪、沙灣、雙吉沖10個村委會。
土橋鄉 轄:土橋、洞下、岩田沖、分水坳、岔溪、哨路口、向家莊、冷水鋪、兩戶、肖家田、草鞋坳、富家團、麥元13個村委會。
上坪鄉 轄:三里橋、新華、上坪、對伙鋪、長征、仲黃坪、普溪、馬路坡、到灣、大竹園、把關口、桐木壠12個村委會。
大樹坳鄉 轄:涼水井、柑子坪、大思樂、黃雙溪、小思樂、大樹坳、新莊、石竹坪、牛屎田、岩嘴、扎牛坪、竹坡12個村委會。
大洪山鄉 轄:皇后灘、天星塘、報木溪、團木溪、大洪山、青山口、罩子溪、茨灘坡、白水灘9個村委會。
楊公廟鄉 轄:楊公廟、鹽井、馬田、浪圭山、雲寨、紅光、黃家浪、桃花坪、洪溪、蟠龍寨、大興田11個村委會。
梨溪口鄉 轄:下神祝、白土田、蘭地、梨溪口、龍井沖、大衝口、白栗灣、金龍、戥溪、新田界、苗田界、龍降、龍排沖13個村委會。
洞下場鄉 轄:瓮溶溪、楠木沖、洞下場、碑沖、古壠、堯坪、紅旗、天堂坪、石橋、岩板田10個村委會。
羅岩鄉 轄:蒜水、汪碧山、田坪、深坑溪、龍神、中心、步路田、羅岩8個村委會。
板山鄉 轄:老鼠田、新屋、客仁棚、大山、苗田、桃子樓6個村委會。
大龍鄉 轄:茂山、下寨、茶溪、白岩洞、井水沖、石榴溪、小塘溪7個村委會。
禾梨坳鄉 轄:山下沖、高塘坡、古沖、大沙界、嚴家屋場、學堂坪、楊家橋、禾梨坳8個村委會。
冷水溪鄉 轄:桐油坪、社山坪、瓮致溪、冷水溪、三門坡、瓮當溪、潘家田、陡山、王家莊、龍孔坪、向家元、大軍田12個村委會。
楠木坪鄉 轄:黃塔塘、秧田沖、古坡界、古坡沖、楠木坪、桂竹元、大坪頭、曹家田、岩山背、桂竹沖、大禾沖、瓮塘、沅沖13個村委會。
曉坪鄉 轄:曉坪、青竹溪、涼山坡、蘭水、小沖、岩坳、岩貝、長塘、大水田、枇杷垠10個村委會。
蘿蔔田鄉 轄:蘿蔔田、木田沖、半沖、早子山、馬坡、冬瓜坡、新店、興無、沙田坡9個村委會。

2015年,根據芷江縣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9鄉9鎮,芷江侗族自治縣共減少10個鄉級建制,現轄牛牯坪、大樹坳、禾梨坳、冷水溪、洞下場、曉坪、羅卜田、梨溪口、水寬9個鄉,芷江、新店坪、碧涌、土橋、三道坑、楠木坪、岩橋、公坪、羅舊9個鎮,總面積2099平方千米,總人口38.26萬人,縣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芷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懷化市中部,潕水中游。地理位置跨東徑109°17′31″~109°54′49″,北緯27°04′12″~27°38′24″。地處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脈與雲貴高原東緣的結合地帶。東倚皇榜坡,與中方縣、鶴城區接壤;南界清水河,與洪江市、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毗鄰,西界貴州苗嶺,與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相連;北接西晃山,與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交界。

縣界極端位置:東起公坪鎮順溪鋪村碾子垴上,西止上坪鄉仲黃坪村侖貴山,南起大龍鄉石榴溪村沙子吼,北至牛牯坪鄉界牌村齊天界。縣城東西最大距離61.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63公里,芷江總區域面積2098.9平方公里,折合3148350畝,約占湖南省總面積的1%,占懷化市總面積的7.62%。區域總面積中,山地1273.44平方公里,丘陵620.97平方公里,崗地93.33平方公里,平原63.14平方公里,水面48.02平方公里,分別占芷江總面積60.67%、29.58%、4.45%、3.01%、2.29%。

地形地貌

新晃縣—芷江縣地勢 新晃縣—芷江縣地勢

境內地貌可分平地、崗地、丘陵和山地四種類型,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溪河縱橫。由於北受武陵山系影響,西受雲貴高原天雷山脈控制,地勢由北、西向東南傾斜,中間形成凹陷的山間盆地。山地占61.7%、丘陵占28.6%、崗地占4.4%、平原占3%、水域占2.3%。山脈分南、北兩乾支。北乾支脈由西向東繞貴州省及麻陽縣邊境米公山經撐架坡、陽雀坳、西晃山(主峰金頂為芷江最高峰,海拔1405米)、通坳山、齊天界至上青坡入懷化市境,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4座。南乾支脈為新晃天雷山(海拔1136.6米)發脈入境,沿朝陽坳、千公牛、燕子岩、巽公坡、桅子頂入黔陽縣境,平均海拔為700餘米。  

水文

芷江境內有潕水、清水江、辰水3大流域,大小溪河294條,河流總長1468.3公里。  

氣候

芷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5.8°C~17.3°C,年降雨量1156.4~1432.9毫米。平均日照1527.7小時,年無霜期279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芷江侗族自治縣和平廣場 芷江侗族自治縣和平廣場

2005年末,芷江土地總面積209552.7公頃,其中農用地191514.3公頃,建設用地8843.5公頃,其他土地9194.9公頃,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91.4%、4.2%、4.4%。農用地中,耕地面積35146.9公頃,林地面積139691.0公頃,分別占農用地總面積的18.4%和72.9%。建設用地中,農村居民點用地5504.4公頃,城鎮工礦用地750.8公頃,分別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62.2%和8.5%。  

礦產資源

芷江縣風光 芷江縣風光

截至2008年,芷江已發現的礦種有:煤、鐵、錳、釩、鉛、鋅、銅、銻、鉬、鈷、金、鋁土礦、黃鐵礦、磷礦、重晶石、石灰岩、石膏、飾面板岩、耐火粘土、 磚瓦用頁岩、高嶺土、矽石、建築砂石、礦泉水,總計24種。發現大型礦床1處(鐵燈坡耐火粘土礦),中型礦床4處(皇榜坡耐火粘土礦、桐樹溪石灰岩礦、明山板石礦床和三門坡銻礦),小型礦床、礦點及礦化點76處。其中初步查明和估算了資源儲量的礦床(點)22處。  

錳礦主要分布在新店坪鎮莫家溪礦區;煤炭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寬和蘿蔔田一帶;釩礦主要分布在牛牯坪鄉境內;金礦主要分布在大洪山、羅岩、板山等鄉鎮;石灰岩主要分布在上坪、公坪、水寬、蘿蔔田等4個鄉鎮;飾面板岩主要分布在縣城北的明山、艾頭坪、中寨坡一帶;耐火粘土礦主要分布在公坪、水寬和蘿蔔田3個鄉鎮,與煤礦共生;銻礦主要分布在冷水溪鄉。  

水資源

芷江水能蘊藏量為18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5.9萬千瓦,截至2008年,已開發10.5萬千瓦。  

人口

20年縣慶 20年縣慶

1990年,芷江轄25個鄉,4個鎮,301個村,3121個村民小組(含1個蔬菜專業村,5個生產小組),7個居委會,60個居民小組。總人口321873人,其中男性169309人,女性152564人;非農業人口30583人,每平方公里平均153人。侗族人口為162732人,占總人口的50.56%。還有漢、苗、土家、蒙古、回、彝、瑤、白、壯、維吾爾、布衣、黎、滿、水等14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134545人。  

2012年末,芷江總人口37.94萬人,常住人口34.16萬人。2014年末全縣常住人口34.6萬人,城鎮化率29.57%。  

經濟

綜合

受降紀念坊內部 受降紀念坊內部

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地區生產總值1076162萬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0128萬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28502萬元,增長5.9%;第三產業增加值407532萬元,增長7.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0743元,增長7.2%。

全縣三次產業結構為22.3∶39.8∶37.9。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6.9 %、40.5%和42.6%。其中,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8.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8.4%。  

第一產業

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83萬畝,比上年下降1.3%。其中稻穀播種面積44.97萬畝,增長3.8 %,玉米播種面積16.17萬畝,增長6.4%。豆類播種面積1.7萬畝,增長8.7%;薯類播種面積5.16萬畝,下降32.3%;全縣油料種植面積18.47萬畝,增長0.2%;蔬菜種植面積19.46萬畝,增長16%。

全縣糧食總產量20.71萬噸,比上年下降1.3%,其中,稻穀產量18.88萬噸,增長3.9%;玉米產量4.58萬噸,增長7.2%;薯類產量1.58萬噸,下降38.8%。全縣油料產量1.58萬噸,增長0.1%;蔬菜產量19.99萬噸,增長23.5%;水果產量17.61萬噸,增長8.9%。

全縣出欄肉豬40.11萬頭,增長4.7%;牛出欄1.12萬頭,增長0.9%;羊出欄頭數3.36萬隻,與去年持平;家禽出售744.8萬羽,增長1%。

全年肉類總產量4.37萬噸,增長12.4%。其中豬肉產量3.18萬噸,增長14.2%;牛肉產量1456噸,增長2.8%;羊肉產量504噸,下降17.1 %;禽肉產量9952.5噸,增長11.5%。全年禽蛋產量為995噸,增長4.9%。水產品產量8032噸,下降0.3%。  

第二產業

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全部工業增加值414378萬元,比上年增長5.8%。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6.6%。

全縣規模工業統計的主要工業產品中,大米19.64萬噸,增長14%;塑膠製品9.57萬噸,與去年持平;水泥13.36萬噸,下降4%;發電量 5.71 億千瓦時,下降5.1%。

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 20403萬元,增長28.3%。其中,國有企業虧損215萬元;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16403萬元,增長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 869萬元,增長271.2 %;其他內資企業實現利潤3347萬元,增長 23.4%。

全縣建築業增加值14862萬元,增長14.7%。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房屋施工面積10.57萬平方米,增長22.1%;房屋竣工面積5.8萬平方米,下降28.2 %。

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709755萬元,比上年增長 19.6%。全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119個,其中新開工項目 11 個;投產項目55個,新增固定資產320961萬元。

全縣房地產開發投資35972萬元,比上年下降17.4%。其中,住宅投資31274萬元,下降7.3%。商品房屋銷售面積14.45萬平方米,增長106%。  

第三產業

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0537萬元,比上年增長 11%。按經營地分,城鎮零售額336348萬元,增長11.5%;鄉村零售額84189萬元,增長8.6%。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386298萬元,增長11.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34239萬元,增長8%。

全縣引進境內市外項目數21個,實際到位資金36.4億元,全年外派勞務135人。

全縣公共財政收入65114萬元,比上年下降10.2%。地方財政收入42471萬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稅收收入48573 萬元,增長8.5%。上劃收入22643萬元,增長9.5 %。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54004萬元,增長0.5 %。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10727萬元,比年初增長8.3%。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政府存款餘額232272萬元,比年初下降9%;住戶存款餘額878193萬元,比年初增長14%。各項貸款餘額449172萬元,比年初增長9.2%。其中,短期貸款餘額94113萬元,比年初增長10.1%;中長期貸款餘額355059萬元,比年初增長9%。

全年保險公司各項保費收入27434萬元,比上年增長108.7%。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11275萬元,增長58.5%。  

社會事業

教育

鼓樓 鼓樓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3380人,畢業生120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3789人,畢業生1148人;國中學校在校生11844人,畢業生3962人;普通國小在校生22943人,畢業生3849人。在園幼兒949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技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各類專利申請144人,其中發明專利26件,各類授權專利81件。  

文化

芷江和平鴿 芷江和平鴿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民眾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紀念館2個,放映農村公益電影3604場。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2個。  

衛生

龍津風雨橋夜景 龍津風雨橋夜景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衛生機構35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3個,婦幼保健站1個。醫院和衛生院擁有床位總數1711張。衛生技術人員152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708人,註冊護士788人。  

體育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運動場152個,開展全民健身項目39項次,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0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新增城鎮就業人員1908人。年末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92萬人,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1.14萬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31.53萬人,參合率為97.2%。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1919人,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724.4萬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5999人,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經費1426.3萬元。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數1981張,收養人員數511人。解決農村7.22萬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  

交通運輸

芷江是中國東中部地區進入大西南的橋頭堡和交通要道,滬昆鐵路、320國道、滬昆高速公路、在建的包茂高速公路、滬昆高速鐵路穿境而過,芷江機場已開通長沙、廣州、北京、昆明、上海航班,並正在進行擴建,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三位一體”的交通網路。

截至2017年,芷江侗族自治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43051萬元,增長7%。年末全縣國道里程76.10公里,省道里程175.29公里,縣、鄉、村級道路里程1669.23公里。  

旅遊資源

芷江縣內有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公坪中國侗文化城、蟒塘溪-明山風景區、羅舊花山寨、五郎溪三道坑原始次森林自然保護區5處,縣主要旅遊景點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飛虎隊”紀念館、公坪中國侗文化城、蟒塘溪庫區、明山、芷江機場、天后宮、龍津風雨橋、花山寨、楊溪雲樹、五郎溪三道坑景區。

明山

“明山疊翠”是芷江八景之首。明山森林公園,在芷江的北方,距縣城10公里,岡巒重複,山明水秀。明山是楚地收錄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唯數不多的幾座名山之一。曾以“縟濃翠色層疊,峰峰相對,嶺嶺相銜,遙望者但覺如屏風九疊,錦障千層”的“明山疊翠”而聞名於世。明山逶迤方圓幾十公里,主峰海拔1008.2米。

芷江受降紀念坊

受降紀念坊 受降紀念坊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同年8月21日至23日,侵華日軍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湖南芷江向中國政府洽降。芷江洽降辦理了128萬侵華日軍投降具體事宜。為紀念芷江受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國民政府於1945年8月在中國戰區總受降地—— 芷江修建抗日勝利受降紀念坊。芷江受降紀念坊是華夏大地上唯一一處紀念抗戰和二戰勝利的標誌性建築物,以“中國凱鏇門”著稱於世,為全球八座凱鏇門之一。坊上鐫刻有蔣中正、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于右任、孫科、王東原、居正、王雲五等國民政府軍政要員的題詞、題聯共12幅,以及“芷江受降紀念坊記”223字銘文。    

紅軍烈士紀念塔

紀念塔在上坪鄉,塔高5米,基寬6米,是為紀念1934年冬紅軍北上抗日,賀龍、任弼時率領紅二方面軍進行“便水戰役”而犧牲的烈士而建。  

剿匪烈士紀念塔

剿匪烈士紀念塔位於縣城體育場之北端,為紀念在湘西剿匪戰鬥中犧牲的烈士而建。塔高18米,用岑鞏白石壘 砌。塔身銅板上刻有470位剿匪烈士英名。石碑碑文為先烈的英雄業績。塔彥青松環繞,四季白花吐艷。  

天后宮

地處潕水西岸、與縣城隔河相望的天后宮是內陸最大的媽祖廟,建於清朝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占地3700多平方米,宮中有戲台、正殿、觀音堂,左為財神殿,右為武聖殿和五通神殿,全部建築結構完整。  

中國侗文化城

中國侗文化城位於芷江象獅坡省級森林公園內,距懷化市中心6公里,西到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20餘公里,整個景區占地3500畝,陽光、松林、溪流、草灘構成了這裡獨特而優美的自然景觀。

龍津風雨橋

自明代萬曆十九年(1591年,由名僧寬雲帶頭捐建後,幾經圯毀,多次修復,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賈遊客往來雲集最繁華的地方,史稱“三楚西南第一橋”。1999年初,龍津橋再次動工重修,1999年11月7日竣工。重新修復的龍津風雨橋全長146.7米,寬12.2米,為當今世界第一大風雨橋。  

地方特產

白蠟,是以寄生於白蠟樹上的白蠟蟲所分泌的蠟質為原料,經加工而成的特產品,又稱“蟲白蠟”。已有400多年生產歷史。芷江白蠟熔點高,色潔白,理化性質穩定。頭蠟質量優於米心蠟和馬牙蠟。二蠟近似米心蠟和馬牙蠟。

明山石:以產於縣境的明山而得名。因其質深紫而帶碧色,又名紫袍玉帶石。明山石石質優良,斑斕多彩。抗壓、抗折、抗剪強度大、耐酸性好,並易鋸、易切、易磨製拋光,既可加工成高級建築物的裝飾板料,又能雕刻成大型山水、人物畫屏、小型花卉鳥蟲。儲藏量約有1.9億立方米。

石榴:是芷江的傳統佳果。分糖石榴、金石榴和鐵殼石榴三種。糖石榴皮紅、肉紅、籽實圓;金石榴皮黃、肉白、籽粒尖;鐵殼石榴皮堅、肉厚、籽實粗。糖石榴甘甜可口,馳名海內外,明、清時曾作貢品上貢朝廷。

馬頭羊:因頭無角,形似馬頭而得名。是全國畜禽品種資源調查時在芷江首次發掘的一個古老肉用型地方山羊品種,其突出特點為體型大,性情溫馴,合群性強,屠宰率高,肉質好,膻味少;皮張面積寬。湖南省定芷江為馬頭羊保護區,建有2個原種場和6個繁殖場。  

五大侗族自治縣

三江侗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北部,湘、桂、黔三省(區)交界。地屬於亞熱帶南嶺濕潤氣候區,山地谷地氣候區。總面積為2454平方公里,東連龍勝縣、融安縣,西接融水縣、貴州省從江縣,北靠湖南省通道縣、貴州省黎平縣,南鄰融安縣、融水縣。縣城古宜鎮距離柳州市203公里,距桂林市167公里。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余脈延伸地帶。東鄰中方縣、鶴城區,南接洪江市、會同縣及貴州省天柱縣,西連新晃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萬山特區,北界麻陽苗族自治縣及貴州省銅仁市。縣城芷江鎮距懷化市僅39公里。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
新晃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最西部,居湖南“人頭形”版圖的“鼻尖”上,沅水支流舞水的中游,東連本省芷江侗族自治縣,南、西、北三面分別與貴州省天柱縣、三穗縣、鎮遠縣、玉屏縣及萬山特區毗鄰。全縣轄7鎮16鄉297個村,總面積1508平方公里,居住著侗、漢、苗、回等26個民族,總人口26萬,其中侗族占80.13%。1956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侗族自治縣。
通道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西南部,懷化市南端,東鄰邵陽的綏寧城步,西邊貴州黎平縣,北靠本市靖州,南接廣西的龍勝三江,處湘、黔、桂三省六縣交界之地,是湖南省南下兩廣的咽喉要道。縣人民政府駐雙江鎮。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位於中國貴州省東部,銅仁地區南部,為黔東門戶。面積517平方千米。2003年人口14.16萬,少數民族人口占67.8%。有侗、漢、苗、回等18個民族。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
長沙市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株洲市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湘潭市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衡陽市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邵陽市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岳陽市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常德市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張家界市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益陽市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郴州市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永州市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懷化市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婁底市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