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8/185/nBnauM3XzcjM5UzN0M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zQ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97年1月31日,美空軍駐內利斯空軍基地第11偵察機中隊裝備了首批“捕食者”無人機。它長約8米,翼展約14米,最大升限7600米,作戰半徑926公里,最長續航時間為40小時,全重204公斤。
該機由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研製,已批量裝備美軍,並出口到若干盟國。該機的改進型MQ-9於2007年開始裝備部隊,美軍正逐步增購其改進型號。
“捕食者”1995年起就開始在波士尼亞服役,期間為北約及聯合國部隊共執行了600次任務。1998年5月,“捕食者”系統開始進行Block1升級計畫。改進包括一個用於減輕系統工作的系統,使得偵察信息在系統內部不受損失,提供保密空中交通管制語音中轉,Ku波段衛星調諧和空軍任務支援系統。
性能特點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6/727/nBnauM3X2UTM5kzM2M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zQ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捕食者”拍攝的塞拉耶佛市區,足以分辨出一個人大小的物體,更重要的是影像是彩色的。
地面站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2/9ef/nBnauM3X1cjN1UjM4M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zQ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地面站可將圖像信息通過地面線路或“特洛伊精神”數據分派系統傳送給操作人員。“特洛伊精神”採用一個5.5米Ku波段地面數據終端碟形天線,和一個2.4米數據分派碟形天線。右圖為操作手控制台。上方的顯示器顯示航線等信息,下方顯示器輸出“捕食者”攝影機影像。
“捕食者”無人機可以在粗略準備的地面上起飛升空,起飛過程由遙控飛行員進行視距內控制。典型的起降距離為667米左右。任務控制信息以及偵察圖像信息由Ku波段衛星數據鏈傳送。圖像信號傳到地面站後,可以轉送全球各地指揮部門,也可直接通過一個商業標準的全球廣播系統傳送給指揮用戶。指揮人員從而可以實時控制“捕食者”進行攝影和視頻圖像偵察。
作戰實例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a/800/nBnauM3XzIjM4EjNzQ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0Q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下一步的計畫還包括發射FIM-92“毒刺”近距地空飛彈的試驗。通用原子公司近期又得到價值3900美元的後續契約,再為空軍生產7架Predator。另外還有7架的生產契約尚在擬議之中。另外“從無人機向戰鬥機傳送圖像”的試驗也在進行。演練中利用一架加裝了超高頻和甚高頻無線電通信設備的“捕食者”無人機進行中繼通信,將實時視頻圖像從地面傳送給了英美作戰飛機。
2001年9月伊拉克聲稱擊落了一架“捕食者”。“捕食者”也參與了阿富漢的作戰行動,據說一架“捕食者”發現了奧薩馬的汽車,但由於地面指揮官決策的拖延,丟失了目標。一個月後,一架“捕食者”成功發回了本•拉登手下一名高級軍官藏身地點的實時視頻信號,隨後多架F-15E轟炸了該地區,殺死了該名軍官。至2002年3月美空軍正式組建了第一個武裝型“捕食者”無人機中隊。該部隊計畫裝備20架武裝型“捕食者”,將與第11和第15偵察中隊一起進駐內華達州印第安納•斯普林備用機場,並於2005年達到全部作戰能力。新部隊的人員將從現有的兩個中隊抽調,同時也培訓部分新隊員。
市場爭奪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9/c46/nBnauM3X0MTMwkzM1Q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0Q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02年1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與歐洲的MBDA公司合作,推出“捕食者”的改進型號——“茶隼”(Kestrel)無人攻擊機,以參與英國陸軍“下一代反裝甲武器”(NLAW)項目的競爭。“茶隼”現役“捕食者”的區別主要是具有使用攻項反裝甲武器的能力。競爭對手包括瑞典薩伯公司的MBT-LAW武器系統,結果將在2002後幾周內公布。
改款機型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d/9c1/nBnauM3XwMTN3gzN2Q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0Q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1年11月美空軍訂購了兩架“捕食者”B。由於改換了發動機等,B型號的採購價格要比基型高,而且維護設備不同,但地面站相同。美軍經過對比“捕食者”B和“全球鷹”,最後還是選擇了“捕食者”B。“捕食者”基型單價在250萬美元至450萬美元之間,"全球鷹"每架則在4500萬美元至5000萬美元之間。“捕食者”B能夠攜帶8枚“地獄火”反坦克飛彈,基型只能攜帶2枚。B型能夠在45000米高度至52000米高度之間執行任務,約為基型的兩倍。飛行速度為基型的三倍。通用動力公司航空系統分部向美國海軍提出了艦載型“捕食者”B無人機的構想。該公司建議美海軍航母裝備“捕食者”B。目前美海軍在開發用於航母的無人作戰飛機,(UCAV-N)。該公司還強調現有的“捕食者”型號也可以從陸上起飛,然後交由海軍艦艇控制,完成海軍對陸地目標的偵察攻擊任務。
2002年5月17日,美空軍在阿富漢“永久自由”損失了第四架“捕食者”,前三架分別是2001年11月和2002年1月墜毀的。這架“捕食者”無人機由設在巴基斯坦的前方操縱基地控制,返回基地時墜毀。自“捕食者”無人機投入使用至今,美空軍已損失了20多架。
2002年6月,美國空軍正式將攜帶“地獄火”的RQ-1B命名為MQ-1B。M表示多用途,反映了“捕食者”從偵察無人機發展為多任務型飛無人機。正式的MQ-1B無人機將裝載雷神公司的多頻譜瞄準系統,採用一個增強型熱成像器、高解析度彩色電視攝像機、雷射照射器和雷射測距器。此外還可能裝TalonRadiance超頻譜成像器,可穿透樹葉探測隱蔽的地面目標。同時裝有信號情報裝置。美國空軍已經實現利用“捕食者”直接向AC-130提供圖像的試驗。“捕食者”還正在計畫增加防冰系統,系統採用乙二醇進行除冰,但是要付出載重減小的代價。此外還要解決整體油箱機翼與“地獄火”飛彈兼容的問題。“捕食者”B已經被命名為MQ-9。
曾被擊落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e/a22/nBnauM3XygjN0EjN4Q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0Q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參與伊戰
![美國捕食者無人機](/img/3/395/nBnauM3XxgDM1MTOxUDNxU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1Q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飛機以及艦艇介紹(二)
武器是破壞生命和財產的工具。也因此被用來威懾和防禦。當武器被有效利用時,它應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帶傷害最小化的原則。本任務將完成全球戰略飛機和戰艦的相關詞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