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斜升。莖直立,高40-50厘米,粗壯,基部有纖維狀枯葉殘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溝,被疏粗毛,有疏生的葉。基部葉在花期枯落,長圓狀或橢圓狀匙形,下半部漸狹成長柄,連柄長20-50厘米,寬3-13厘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有具小尖頭的圓齒或淺齒。下部葉匙狀長圓形,常較小,下部漸狹或急狹成具寬翅的柄,漸尖,邊緣除頂部外有密鋸齒;中部葉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無柄,全緣或有淺齒,上部葉狹小;全部葉厚紙質,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稍疏的但沿脈被較密的短粗毛;中脈粗壯,與5-10對側。 脈在下面突起,網脈明顯。
頭狀花序多數,徑2.5-4.5厘米,在莖和枝端排列成復傘房狀;花序梗長,有線形苞葉。總苞半球形,長7-9毫米,徑10-25毫米;總苞片3層,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尖或圓形,外層長3-4毫米,寬1毫米,全部或上部草質,被密短毛,內層長達8毫米,寬達1。5毫米,邊緣寬膜質且帶紫紅色,有草質中脈。舌狀花約20餘個;管部長3毫米,舌片藍紫色,長15-17毫米,寬2.5-3.5毫米,有4至多脈;管狀花長6-7毫米且稍有毛,裂片長1.5毫米;花柱附片披針形,長0.5毫米。
瘦果倒卵狀長圓形,紫褐色,長2.5-3毫米,兩面各有1或少有3脈,上部被疏粗毛。冠毛污白色或帶紅色,長6毫米,有多數不等長的糙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400-2000米的低山陰坡濕地、山頂和低山草地及沼澤地,耐澇、怕乾旱,耐寒性較強。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及南部、山西、河北、河南西部(盧氏)、陝西及甘肅南部(臨洮、成縣等)等地。
國外分布:也分布於朝鮮、日本及蘇聯西伯利亞東部。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作為栽植地塊,種植前深翻土壤30cm以上,結合耕翻,每畝(667m)施入腐熟廄肥3000kg、過磷酸鈣5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於播前再淺耕20cm,整平耮細後做寬1.3m的高畦,畦溝寬40cm,四周開好排水溝。
栽植保苗
春天土壤解凍10cm後,選擇粗壯、紫紅色、節密而短、具休眠芽的根狀莖作種栽,取其中段,將其截成5~7cm的小段,每段有2~3個休眠芽,隨切隨栽。栽植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30cm開橫溝,溝深5~7cm,種根芽眼向上,按株距15~17cm的規格順溝擺放1~2段,覆土與畦面齊平,栽後稍加壓實,澆水1次,再蓋一層草保溫、保濕。齊苗後揭去蓋草,保墒、保苗。
田間管理
齊苗後淺鬆土、除草,結合鬆土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000~1500kg;當苗高7~9cm時結合中耕每畝追施腐熟人畜糞水1500kg;封行前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腐熟堆肥300kg、腐熟餅肥50kg,於植株旁開溝施入,施後蓋土。封行後若有雜草用手拔除。雨後或灌溉後及時疏溝排水,遇旱灌溉。發現抽薹及時剪除。
病蟲防治
根腐病
主要危害植株莖基部與蘆頭部分。發病初期,根及根莖部分變褐腐爛,葉柄基部產生褐色梭形病斑,逐漸葉片枯死、根莖腐爛。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l1000倍液或5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黑斑病
發病初期葉片出現紫黑色斑點,後擴大為近圓形暗褐色大斑。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65%的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天1次,連噴3次。
銀紋夜蛾
幼蟲咬食葉片,造成空洞或缺刻。防治方法:用90%的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霧殺除。
藥用價值
性味:苦,溫。
功能主治: 溫肺,下氣,消痰,止咳。治風寒咳嗽氣喘,虛勞咳吐膿血,喉痹,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3錢;或入丸、散。
藥理作用:
⑴祛痰作用:中醫認為紫菀具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實驗表明,水煎劑有祛痰作用而無鎮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⑵抗菌作用:紫菀在體外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腸內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並有對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⑶抗病毒作用:水煎劑在雞胚尿囊中對流感病毒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⑷抑制腫瘤的作用:據報導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報導從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離出的環肽類化合物對S180有抗腫瘤活性。
毒性:紫菀皂甙有溶血作用,製劑不宜靜脈注射。
各家論述:
①《本草經疏》:"紫菀,觀其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證也,不宜專用及多用,即用亦須與天門冬、百部、麥冬、桑白皮苦寒之藥參用,則無害。"
②《本草通玄》:"紫菀,辛而不燥,潤而不寒,補而不滯。然非獨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兩立效。"
③《本草正》:"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氣,故治咳嗽上氣、痰喘,惟肺實氣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膿血者,乃可用之。觀陶氏《別錄》謂其補不足,其亦言之過也。"
④《藥品化義》:"紫菀,味甘而帶苦,性涼而體潤,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葉舉,久嗽痰中帶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竅有清涼沛澤之功。...用入肝經,凡勞熱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熱結氣,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無不奏效。因其體潤,善能滋腎,蓋腎主二便,以此潤大便燥結,利小便短赤,開發陰陽,宣通壅滯,大有神功。同生地、麥冬入心,寧神養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熱涼血。其桑皮為肺中氣藥,紫菀為肺中血藥,宜分別用。"
⑤《本草逢原》:"紫菀,肺金血分之藥,《本經》止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取性疏利肺經血氣也。去蠱毒痿躄者,以其辛苦微溫,能散結降氣,蠱毒自不能留,痿躄由肺熱葉焦,紫菀專通肺氣,使熱從溲便去耳。《別錄》療咳唾膿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經血氣之效。《金匱》澤漆湯用以治咳血而脈沉者,咳屬肺,脈沉則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與紫參同功。"
⑥《本草正義》:"紫菀,柔潤有餘,雖曰苦辛而溫,非爆烈可比,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滯,兼疏肺家氣血。凡風寒外束,肺氣壅塞,咳嗆不爽,喘促哮吼,及氣火燔灼,郁為肺癰,咳吐膿血,痰臭腥穢諸證,無不治之。而寒飲蟠踞,濁涎膠固喉中如水雞聲者,尤為相宜。惟其溫而不熱,潤而不燥,所以寒熱皆宜,無所避忌。景岳謂水虧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頑謂陰虛肺熱乾咳者忌之;蓋恐開泄太過,重傷肺金,又恐辛溫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虛勞作嗽,亦必有濁痰阻塞肺竅,故頻頻作咳,以求其通,不為開之,咳亦不止,以此溫潤之品,泄化垢膩,順調氣機,而不傷於正,不偏於燥,又不犯寒涼遏抑、滋膩戀郁等弊,豈非正治?且柔潤之質,必不偏熱,較之二冬、二母,名為滋陰,而群陰膩滯,阻塞隧道者,相去猶遠。惟實火作咳,及肺癰成膿者,則紫菀雖能泄降,微嫌其近於辛溫,不可重任,然借為嚮導,以搗穴犁庭,亦無不可。總之,肺金窒塞,無論為寒為火,皆有非此不開之勢。"
鑑別
性狀鑑別
根莖一規則塊狀,長2-5cm,直徑1-3cm;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頂端殖留莖基及葉柄殖痕,中下部叢生多數細根;質堅硬,斷面較平坦,顯油性。根多數,細長,長6-15cm,直徑1-3mm,多編成辮狀;表面紫紅色或灰紅色,有縱皺紋;質較柔韌,易折斷,斷面淡棕色,邊緣一圈現紫紅色,中內有細小木心。氣微香,味甜、微苦。以根長、色紫紅、質柔韌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類圓形或類方形,多脫落或皺縮,內含紫紅色色素。下皮細胞1列,略切向延長,側壁及內壁增厚,有的內含紫紅色色素。皮層寬廣,有少數厚壁細胞,散在;油管呈類圓形或扁圓形,直徑30-75μm,位於皮層內側,常與韌皮部束同數並相對;內皮層明顯。中柱小,中柱鞘1-2列細胞;初生木質部4-6原型。中央常有髓。本品薄壁細胞含菊糖。
植物文化
花語
回憶、真摯的愛。
傳說
傳說為痴情的女子所化,為了早猝的愛人,在秋末靜靜開著紫色的小花等待愛人漂泊的靈魂。
另一個傳說是死去的人為了告慰愛人,在秋天時候,墳墓的周圍就會開出淡紫的小花。活著的愛人看著這小花,就象見到曾經的愛人一樣,沉浸在美麗的回憶與思念中。
常綠花卉
木賊科 | 筆管草 | |
菊科 | 紫菀 | 蘭草 | |
唇形科 | 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
蕁麻科 | 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
爵床科 | 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
傘形花科 | 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
蓼科 | 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
紫葳科 | 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
澤瀉科 | 澤瀉 | |
三白菜科 | 魚腥草 | 三白草 | |
芭蕉科 | 野芭蕉 | |
虎耳草科 | 岩白菜 | |
石蒜科 | 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
傘形科 | 鴨兒芹 | |
跖草科 | 旭日升鴨 |
鴨跖草科 | 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
百合科 | 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
牻牛兒苗科 | 香葉天竺葵 |
薔薇科 | 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
玄參科 | 狹葉毛地黃 | |
苦苣苔科 | 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
葡萄科 | 烏蘞莓 | |
天南星科 | 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
姜科 | 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
馬齒莧科 | 土人參 | |
蒟蒻薯科 | 水田七 | |
秋海棠科 | 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
傘形花科 | 傾臥前胡 | 前胡 | |
忍冬科 | 陸英 |
紫草科 | 琉璃草 | |
菊科 | 劉寄奴草 | |
胡椒科 | 假蔞 | 蓽茇 |
罌粟科 | 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
卷柏科 | 江南卷柏 |
敗醬科 | 黃花敗醬 |
毛茛科 | 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
石竹科 | 荷蓮豆 | 蠅子草 |
蝶形花科 | 狗尾草 |
小二仙草科 | 大葉蟻塔 | |
馬兜鈴科 | 粗根細辛 |
川續斷科 | 川續斷 |
十字花科 | 板藍根 |
黃楊科 | 板凳果 |
鬼臼科 | 八角蓮 | |
禾本科 | 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
花忍科 | 芝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