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浮圖鎮

白浮圖鎮

白浮圖鎮,地處兩市(菏澤市、濟寧)三縣(成武、單縣、金鄉)交接處。全鎮轄30個行政村,4.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95萬人,是一個新興的農業大鎮。白浮圖鎮屬魯西南黃河沖積平原,自然條件較好,工業無污染,水資源豐富,達到了全國平原綠化標準,碧水藍天,空氣清新。鎮域內現有棗曹公路、巨單公路兩條省道縱橫交匯,東依105國道,西鄰大京九鐵路,實現了村村通柏油,人均占有通車裡程位居全省前列,交通十分便利。

基本信息

概況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
白浮圖鎮位於成武縣城東21公里,是金鄉、單縣、成武三縣交界處,總面積80.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8萬畝,下轄38個行政村,口4.2萬人,白浮鎮政府駐地白浮圖村迄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白浮圖鎮東依105國道,西臨大京九鐵路,棗曹路、巨單路縱橫穿過全境,東漁河、新西溝流經全鎮東西,距濟寧機場不足35公里,交通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白浮圖鎮自然環境優美,特產豐富,素有“芸豆之鄉”的美譽。白浮圖鎮馬家燒雞和張老七狗肉名場省內外,以優質煤層和天然氣為主的地下資源也十分豐富。“吉祥寺”位於白浮圖村東側,“吉祥寺”占地面積9.8畝,該寺院初建於唐朝大曆七年,院中石佛屬珍貴歷史文物,身高七尺二寸,肩寬三尺,非常莊嚴,現存完好,古剎內現存“天王殿”三間,大雄寶殿六間,東西廂房各8間,另有涼亭、石佛大殿(全石佛做工別致,花紋精細可觀)等,香火繁盛,每年來此觀光拜佛者不下10萬餘人,成為魯西南的一大旅遊景點。
2007年全鎮種植無公害中溫大棚芸豆38000畝,畝均效益可達5000多元,人均單項增收近2000元,並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20000多畝,形成了以白浮圖鎮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無公害中溫大棚芸豆基地。種植大蒜30000畝,畝均效益可達4500元,人均增收1200多元。目前,該鎮芸豆不僅註冊了“翠博”商標,還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從種到收全部按標準化組織生產,實現了產、供、銷一體化經營,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特別在東三省,只要有蔬菜市場,就有白浮芸豆,市場占有率達20%以上。在此基礎上,該鎮還積極推廣“五種五收”耕作模式,大棚芸豆間作甘蘭、接茬種植西瓜,西瓜間作玉米,玉米間作秋芸豆,累計畝效益8400多元,是種植純糧作物的8-10倍,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該鎮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市場,結合自身實際,對芸豆和大蒜進行深加工,並成功進行了新產品的開發,成功註冊了“翠博”牌商標後,對芸豆和大棚進行標準細加工,真空包裝,並開發出醬芸豆、芸豆汁、大蒜乾、蒜粉等系列產品,遠銷歐美等國家,深受用戶青睞。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
幾年來,白浮圖鎮政府芸豆、大蒜協會及農民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以招商引資的方式興建了容量為2.2萬噸的恆溫庫群,另建了十餘家大中型蒜乾、蒜粉等大蒜深加工企業,刺激了大蒜市場,增加了自我消化和抗風險能力,政府投資了300多萬元建成了標準化芸豆、大蒜銷售市場,並規範了市場秩序,完善了服務,努力保持了良好的銷售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白浮圖鎮經濟和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形成了以芸豆大蒜種植、輕工業和養殖業三大主導產業。禽類、畜牧養殖形成了六大基礎,畜禽存欄量30萬隻,牲畜存欄量2.2萬頭以上,鎮政府積極進行招商引資,先後引進了綠野塑編、賽科思電能科技公司、雙陽食品、圖強冷藏、連成蒜業等數十家企業,吸納職工2000餘人,博士生3人,碩士生3人,本科生40餘人,大中專畢業生100餘人,工業生產主要為化工、機械製造、蔬菜加工、木材加工。主要產品有:透明亮袋、木製工藝品、防潮變壓器箱、毛紡織製品、純淨飲用水。建有規模開發區兩處,農業科技示範園兩處,以及農業生產企業4處。農牧業主要以魯西黃牛、蛋雞、獺兔、育肥豬為主,建有兩處大型養豬廠和3處蛋雞養殖基地等。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建成現代化的集市物資交流市場,建成菏澤市一流的兩處中學,8處定點國小,實現了柏油路村村通,人均占有率高於全省0.3個百分點,廣播電視網路覆蓋了每個村莊。
2006年全鎮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收入總額900多萬元,農民人均收入4500多元,是成武縣綜合實力三強鄉鎮之一。全市人均現金收入第五名,是菏澤市兩個文明建設和計生管理先進鄉鎮,是山東省社會綜合治理和治安工作先進鄉鎮。
歷史悠久
白浮圖鎮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淵源流長。轄區內現存吉祥寺、防城寺、巨型石佛等人文景觀,每年吸納數萬人來此旅遊觀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白浮人民寬厚大度,熱情好客,具有較高的社會文明程度。
資源優勢
白浮圖鎮盛產無公害大棚芸豆、大蒜、玉米、棉花、西瓜等農產品,質優價廉,物產豐富。並有廉價而充足的勞動力,企業用工方便可靠,工作效率較好。水電充足,土地資源豐富,資源優勢十分明顯。
配套設施
轄區內完成了農村公路網建設,供排水設施完備,電訊級位可供多種電訊器材滿負荷使用,供電網路配套,高壓線架設到廠區,設有多個治安報警點,各項服務設施配套完善。

特色產業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產業
近年來,該鎮立足優勢,突出特色,大力發展無公害大棚芸豆35000畝,輻射帶動周邊鄉鎮發展20000多畝,形成了以白浮圖鎮為中心的全國最大的無公害大棚芸豆生產基地。
芸豆產業
該鎮芸豆不僅註冊了“翠博”牌商標,還被國家農業部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從種到收全部按標準化組織生產,以芸豆研究所為龍頭,形成了生產、包裝、檢驗、銷售一體化經營,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特別在東北三省,只要有蔬菜市場,就有白浮芸豆,市場占有率高達20%以上。目前,該鎮已順利辦理有關手續,成功申報“中國芸豆之鄉”。
1、面積與產量
自1992年以來,全鎮大蒜面積逐年擴大,2000年擴大到6萬畝,2001年以來,每年均種植8萬畝以上,占耕地面積83%以上,年產大蒜11萬餘噸,蒜苔3萬餘噸。
2、主要品種
對於大蒜品種的命名,特別是大蒜的品種名稱,近幾年來主要以紅皮和白皮來區分,至於具體的名稱,國家並未有嚴格的規定和命名,主要是以引進地為名,但大多是蒜種經營商為吸引蒜農而自已根據產地或實際需要而自我命名,所以說大蒜的具體品種名稱比較亂,主要還是紅白兩大系列。
①紅皮大蒜(也稱紫皮雜交大蒜)。目前,主要品種有:金(鄉)豐1號、金(鄉)豐2號、德州1號、永年紫蒜、嘉祥紅皮雜交1號、成蒜1號、成蒜2號、蒼山雜交1號。
②白皮大蒜。目前,主要為:金鄉脫毒白皮蒜、萊蕪白皮大蒜和蒼山白皮2號,主要以萊蕪白皮大蒜為主,占白皮大蒜的80%以上。從目前種植的情況看,紅皮由於比白皮大蒜易種易管,抗病能力強,產量高,成熟後容易涼曬與保存,在種植面積上明顯高於白皮大蒜,具體比例為:紅皮蒜占全鎮大蒜面積的75%;白皮占25%。
3、企業加工情況
全鎮共有226門恆溫庫,56家蒜乾、蒜粉加工企業。主要從事加工的企業如下:①富得利公司該公司2005年7月份開工生產,主要從事蒜乾和圓蔥片脫水加工,其加工蒜乾的能力為日產10噸左右,由於加工蒜乾受市場大蒜的制約,所以一般一年只能生產10個月左右,這樣,其年產蒜乾應在3000噸左右,加工大蒜12000噸以上。②鑫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大蒜出口和蒜乾、蒜粉、蒜粒的加工,但是,目前,由於資金問題,其蒜乾和蒜粉、蒜粒生產線還未能上馬,現在沒有生產大蒜製品。③誠信公司該公司主要以包裝出口大蒜為主,其不搞大蒜深加工。④宏達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由謝樓村村民謝京波和上海客商聯合投資所建,始建於2001年,選址於謝樓村工業區。公司占地12畝,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擁有全套蒸汽式蒜乾生產設備和蒜粉、蒜粒生產線,企業固定資產達500萬元,現有員工62人。其主要產品為蒜乾、蒜粒、蒜粉,以出口成品蒜粒、蒜粉為主。由於受氣候的影響,每年加工生產時間為10個月,企業年產蒜粒、蒜粉3000噸左右,可加工大蒜12000多噸。⑤蒜乾生產企業主要以蒜乾廠為主,大部分為小型作坊式的,一般占地面積在6—10畝左右,年加工能力在300噸左右(一般只生產6個月時間),全鎮有這樣的蒜乾廠52處,如果全部投入生產運營,年可加工蒜乾16000噸左右,可加工大蒜64000噸左右。但是,蒜乾廠一般在市場大蒜價格較低時才生產,蒜價高時,大部分不生產。據調查了解,今年全鎮有80%左右的蒜乾廠生產運營,且大部分處於間歇式生產狀態。
4、近幾年銷售情況
大蒜主要以銷往國內和間接出口為主,70%左右間接出口到國外市場。雖然該鎮有6家企業已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但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基本上還是靠代理商間接出口,只有2003年由粵海冷藏實現了較小量的自營出口,其後,均未出現自營進出口。近幾年從大田集鎮市場及冷庫通過代理出口大蒜的量為:①2001年,6萬噸。②2002年,9.6萬噸。③2003年,15.2萬噸。④2004年,18.4萬噸。⑤2005年,22萬噸左右;⑥今年,預計在25萬噸以上。
5、用工和對財政貢獻情況
由於大蒜面積大,種收時間相對集中,需用勞動力較多,該鎮鼓勵富餘的勞動力到勞動力緊缺的民眾那裡打工。據統計,每年大蒜種植、蒜苔收穫和大蒜收刨期間,就吸收鎮內3000餘名富餘勞動力,同時還雇用周邊縣鄉的農民工1萬餘人。充分利用大蒜加儲企業,鼓勵部分農村富裕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投身到大蒜企業中去。全鎮200多家大蒜加儲企業每年吸收固定農民工2000餘人,季節性短工4000餘人。充分依託大蒜市場吸收用工,每年5—9月份大蒜、蒜苔上市期間,鎮內有3000多勞動力設點收購,5000餘名富餘勞動力從事販運、裝卸、包裝和運輸等。大蒜銷售旺季,每天僅臨時計件挑選工、包裝工就多達6000餘人,每人每天純收入都在30元以上,多者高達100餘元。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全鎮有1000餘輛機動車常年為大蒜加儲企業運輸原料及產品,帶動了200餘家餐飲服務業的發展。近幾年,該鎮的大蒜儲藏、加工企業年繳納國地稅總量在600萬元左右。
6、主要特點
一是大蒜品質好。該鎮種植的大蒜是國內著名的紅皮雜交、白皮脫毒等優良品種,尤以白皮脫毒面積最大,所占比重更高;農民在大蒜種植管理上重科學、操作規範、不施高毒、高殘留藥物,基本實現了標準種植,所產大蒜個頭大,外觀美,品質過硬,全國聞名。二是經營品種多。由於全鎮蒜粒、蒜粉、蒜乾和蒜蓉等蒜製品企業多,加之恆溫庫等保鮮企業重多,每年,大田集鎮有大蒜、蒜苔、蒜米、蒜乾、蒜粉、蒜粒、蒜蓉等10餘個品種供應市場。三是供應持續時間長。由於鎮內保鮮儲藏企業和加工企業多,且大蒜及其製品易儲易放,保存時間較長,一年四季都有大蒜及其製品供應市場。四是銷售範圍廣。大田集鎮大蒜及其製品通過本地市場和銷售網路,除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外,還直接出口到韓國日本印尼新加坡俄羅斯阿聯葉門法國荷蘭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五是出口比例大。在所有大蒜及其製品中,大蒜70%以上出口到國外,蒜粒、蒜粉等大蒜製品90%直接或間接出口到國外。

大蒜產業發展規劃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大蒜特產
為全面貫徹落實全縣農業會議精神,進一步促進我鎮大蒜產業快速發展,實現我鎮大蒜產業走上科學化、規範化、健康化的發展軌道,帶動產業化經營,推動全鎮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按照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結合我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特制定大田集鎮大蒜產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上級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適應入世和新階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新形勢,以最佳化經濟結構、實現農業產業化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集聚組織資源、技術力量和項目資金,實行專業化生產、企業化管理、一體化經營,積極發展龍頭企業,大力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打造優勢品牌,科學種植、強化流通、培植龍頭,進一步拉長加粗產業鏈條,培育特色經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效促進全鎮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市場取向的原則。充分利用大蒜資源、產業發展優勢,以市場為取向,立足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大力發展外向型農業,提高大蒜的市場競爭力。
(二)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在大蒜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要做好種植、流通、加工、外銷全面開花、均衡發展。做到打好基礎,龍頭帶動,形成供、產、銷一體化格局。
(三)要堅持立足本地實際的原則。工作中,要立足全鎮大蒜業發展實際,對全鎮大蒜業發展現狀正確估計、認真分析,看到優勢、正視不足,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的原則。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切實尊重和保障農民的市場主體地位和生產經營自主權的基礎上,實行規模化生產,加強政策引導和信息服務,充分調動企業和農民等各方面的積極性。
三、目標任務
經過5年努力,在全鎮形成一批競爭力強、帶動面廣、與大蒜產業相配套的龍頭企業,特別是要建設2至5個藥用、保健類大蒜精深加工企業,對國外市場迅速對接,並帶動全鎮大蒜儲藏和加工業的發展,全鎮冷庫總量超過300門,總儲藏量超過30萬噸,蒜乾蒜粒蒜粉等加工企業超過200家。達到大蒜加工率達到70%以上,龍頭企業帶動農戶比例達到50%以上;大蒜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一個規模宏大、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化大蒜批發市場;成立大田集鎮大蒜協會,農戶參與的比重達50%以上;進一步加大大蒜產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力度,在全鎮範圍內加強大蒜基地和綠色農業建設,形成與國際市場接軌的質量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體系;大蒜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全鎮具有進出口權的規模企業達到20個以上。
四、主要工作
一是健全標準化種植體系。加大科技投入,與省、市農業院校和科研單位聯合研製開發大蒜優良品種,推廣普及,實現大蒜良種化;充分利用農民夜校、農校、農函大等形式,加強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強大蒜無公害質量標準及生產基地標準的制定、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建立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相配套,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大蒜質量標準體系,對蒜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等實行全程監管,按安全、衛生、優質標準的要求,大力發展無藥殘、無公害的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逐步實現大蒜標準化生產,打造無公害大蒜產品,增強市場開拓力。
二是健全科學化流通體系。積極為更多的大蒜行銷企業申辦自營進出口權,為企業和外貿部門牽線搭橋,讓其與外商直接簽訂購銷契約,把大蒜由產地直接出口到國外市場,獲取最大利潤;與外貿部門聯繫,在其單位設立信息聯絡點,派駐專職信息聯絡員,及時獲取大蒜及其製品供求信息,指導銷售;由政府牽頭,設立信息服務中心,購機上網,發布國內外大蒜供求信息,價格走勢或直接向國外市場派駐行銷人員,設立專門行銷機構,銷售大蒜,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優勢,最大限度地搶占國際市場。
三是健全精品化生產體系。根據國內外市場對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需求,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放、信息引導、技術輔導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儘快研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建設一批獨具特色的上規模,上檔次龍頭企業;加大大蒜製品結構調整力度,確保規模效益的同時,快速搶占大蒜產品加工領域致高點,在傳統的保鮮出口和脫水出口的基礎上,積極增加調味料理食品、真空冷凍乾燥食品、濃縮蒜汁、蒜泥、蒜油、蒜素等高科技含量的深加工產品,實現與國際市場的高點對接。
四是健全安全化保障體系。由政府出面協調,讓大蒜儲藏、加工企業,以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以縣、鎮(或更大範圍)為單位把各類大蒜加儲企業統一組建大蒜生產企業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律,建立完善的協商談判制度,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價格,統一信息,統一指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提高市場競爭力,避免惡性競爭,保證既可多出口,又能多創匯。
五、工作措施
一是狠抓市場建設,形成流通優勢。重點在田集和謝樓兩個行政村規劃建設了大蒜加工交易批發市場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兩年內建成一處占地面積70萬平方米。大蒜年交易量達到65萬噸,交易額15億元。新市場建成後與原有恆溫庫配組,形成集殘檢、倉儲和物流服務於一體現代化的大蒜、蔬菜批發市場。
二是培育合作經濟組織,形成服務優勢。採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方式,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農產品購銷大戶、科技服務單位等帶頭領辦各種類型的大蒜合作經濟組織。為社員提供大蒜種植技術、農資供應、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服務。
三是發展加儲企業,形成產品優勢。按照農業產業化的要求,圍繞大蒜做加儲文章。採取宣傳發動,典型帶動,政策鼓動,責任促動,招商推動,鼓勵本地經營大戶,吸引外地客商大力興辦恆溫庫、蒜乾廠等加儲項目,使龍頭企業迅猛發展。
四是建設產業園區,形成集群優勢。把發展產業園區作為重點,實行“一個園區,一套班子,一個項目,一位副科級幹部”承包責任制,出台一系列優惠的園區政策。闢建大蒜加工產業園區,形成強大的聚集優勢。
五是培植骨幹企業,形成龍頭優勢。通過招商引資,採取合資、合作等多種投資形式,幫助具有發展潛力的個體加儲大戶膨脹了企業規模,增強加工、儲藏能力。幫助鎮內大型大蒜加儲骨幹企業爭取自營進出口權,直接將大蒜及其製品銷往國外,獲取最大利益,進一步拉動大蒜基地的發展。
六、加強巨觀環境建設
一要強化領導統籌力度。鎮黨委、政府將切實加強領導,整合力量,成立大蒜產業發展辦公室,搞好組織協調,做到“四個結合”:一是與農村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相結合;二是和新農村建設、鎮域經濟發展相結合;三是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相結合;四是和新時期消費結構的調整相結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多方聯動、共同促進的局面。
二要促進體制創新。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巨觀引導,開展綜合服務,逐步建立政府—中介組織—加工企業的運作模式。引導和推動加工企業內部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新型企業家隊伍,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成長壯大奠定製度基礎。
三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扶持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結合農政管理體制改革,抓好各項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對政策的宣傳力度,使企業和農戶對各項政策普遍知曉。

歷史文物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
成武縣歷史悠久,物華天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裡辛勤耕耘,繁衍生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至今,在成武大地上仍保留著許多原始社會以來的歷代遺蹟。目前,全縣共有省、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處,其中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處,其它已知文物點30餘處,另外還有山東省重要石刻兩通,館藏珍貴歷史文物140件。
歷史文物是中華民族的見證,是我們祖先優秀思想文化的物質載體、是進行兩個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特別是可作為向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愛家鄉教育的實物教材。為了進一步加強我縣文化遺址和各類文物的保護管理,於1998年4月成立了成武縣文物管理所,專職文物管理人員九人,負責本轄區內所有文化遺址的保護管理工作和縣內文物的徵集、管理工作,以及所有涉及文物方面的執法工作。
成武縣歷史文化古蹟眾多,遍及全縣十一個鄉鎮,在考古界、史學界和佛教界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境內就有了相當規模的城市,除從縣城出土文物表明這裡是一座東周古城外,還有周初郜國故城址。城湖北部曾一次出土近50公斤窖藏半兩錢,南部出土了大批密集的陶管井,極見手工技藝的精湛和打井技術的高超;東部大田集、白浮圖等鄉鎮多有畫像石出土,花鳥人物,粗獷古樸,造詣頗高;位於大田集東的田塔,全石結構,端莊古雅,建於唐開元年間,為魯西南僅有;境內碑刻眾多,珍貴的有古樸雄奇的漢《張壽墓碑、圓腴古秀的唐《孔子廟堂碑,字勢矯健瀟灑的金《黃華詩碑》和行揩間用、灑脫挺拔的無趙孟兆頁書《張成墓碑》,及國內罕見的三個版本《佛說父母恩重經》碑等;還有千年古柿樹,唐槐及稀有樹種古皂角樹、黃檀等,無不增添了成武縣的古文化底蘊,給後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化精神財富。

劉氏節孝坊

劉氏節孝坊,座落在成武縣白浮圖鎮官莊村隅首,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為旌表邑處士徐格妻劉氏建,該坊全石結構,歇山頂,四柱三門三樓式,高9米,寬9米氣勢雄偉,雕刻精細,令人讚嘆,七十年代曾遭到一定破壞,坊脊頂部龍吻獸飾全被毀掉,並把最上層的橫樑拉斷了,該坊雖殘,但仍具有較多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1992年6月該坊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戲曲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戲曲
成武縣地處魯西南戲曲之鄉,地方戲曲劇種較多,主要有四平調、大平調、豫劇、大弦子戲、梆子戲、兩夾弦等。
四平調:是於抗日戰爭時期由“花鼓”發展演變而成。流行於蘇魯豫皖四省,成武縣四平調劇團成立於建國前,建國後稱工農劇社,後改稱成武縣四平調劇團,成武縣四平調劇團已故著名藝人甄友明、王桂芳、王世君等人,都是“四平調”的創始人。縣四平調劇團國家一級演員王鳳雲,繼承其母王桂芳在演唱藝術上苦學苦練,又大膽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多次參加省匯演並獲獎,在蘇魯豫皖民眾中很受歡迎。四平調屬於稀有劇種,成武縣四平調劇團是全國唯一一個保留下來的縣級四平調劇團。現在四平調劇團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四平調劇團進行全員競聘,將有一個新的面貌面對廣大人民民眾。我們期待著四平調這個稀有劇種再創輝煌。
大平調、豫劇在成武縣也廣受歡迎,現在有成武縣汶上大平調劇團,天宮小金魚豫劇團,大田集大眾豫劇團,他們雖然都是業餘劇團,但是長年活躍在農村,為活躍農村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地方曲藝
成武縣流傳著的曲種有弦子鼓,山東琴書、山東綁子、花鼓、大鼓、漁鼓、評書、墜子等。
由於受各種因素制約,除評書、墜子外其他曲種已經很少演唱了。弦子鼓是稀有曲種,會唱的已經很少了,如果不搶救,就會絕跡。
民歌
源遠流長,極為豐富,縣文化館於1961年至1963年對全縣民歌進行過一次普查。先後收集3370首。《包楞調》是一首及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優秀民歌,1963年由孫嘯天、魏傳經整理後搬上舞台,兩次參加山東省民歌會演和演唱會,1982年在中央電視台的春節晚會上,彭麗媛為觀眾演唱了《包楞調。成武民歌還有《長毛來到曹州府》、《義和團》、《專打日本鬼》、《花哈蟆》、《念織女》等。

工業園區簡介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工業園區
成武工業園區位於山東省成武縣城區東部,在2003年8月開始籌建,2005年3月20日正式揭牌,成立工業園區黨委、管委會,實行了區村合一,行使縣委、縣政府賦予的黨建管理、經濟管理和行政管理職能。工業園區一期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省政府核准起步面積4平方公里。200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為省級開發區。近年來,成武縣委、縣政府發出“舉全縣之力,興工業園區”的號召,使園區各項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
高起點科學規劃
成武工業園區依託德商路、定碭路、棗曹路三條省道構建,園區管委會始終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按照“集成配套,功能完善,區村合一,滾動發展”的思路,聘請專家對工業園區進行了精心規劃設計,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部分區段修建性詳細規劃。按照功能劃分五大功能區:即以達馳電氣為主的機械製造加工區,以東力雅為主的木材加工區,以大地玉米為主的農副產品加工區,以銀翔紡織為主的棉紡織加工區;以文亭街、伯樂街、先農壇街兩側為主的商務服務區。以園促區,以區帶園。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大投入、大開發戰略,區內基礎設施投資已累計完成1.2億元。修建高標準路段22公里,安裝路燈900餘盞,形成了“四縱六橫”的路格線局。2005年以來在濟南市的對口幫扶下,在工業園區的中心位置規劃3.8平方公里建設成武(濟南)工業園,一期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已全部實現“五通一平”,二期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2007年下半年完成全部配套設施。目前濟南工業園基礎設施已完成投資4120萬元,修建了南環路、先農壇路、文亭路、北環路、順河西路、泉城路共六條道路以及供電、供水、排水、供氣、綠化、通訊等配套設施,修建道路總長10公里,架設供電線路8公里,鋪設供水管線10公里,其他各種管線26公里,安裝路燈600盞。同時,在2006年籌資800萬元開工建設了先農壇路和文亭路兩條區城連線線,實現了工業園區與城區道路的全面對接;籌資800萬元對永昌路、伯樂街工業園區段進行了翻修;投資6399萬元建設了污水處理廠,項目載體功能大大增強。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目前,成武工業園區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家,資產總額21億元,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7.9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6億元,上交稅金8539萬元。達馳公司生產的“達馳牌”變壓器先後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國家質量免檢產品”,實現了全市零的突破。大地玉米生產的“盡美牌”澱粉,也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為使更多的項目落地,工業園區不斷創新招商思路,拓寬招商渠道,建立了招商網站,並從社會上公開招聘了12人的專業招商隊伍。截止目前,區內新入駐項目共有55個,2006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8億元,其中有20個項目已建成投產,35個固定資產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正在建設,另有一批項目正在論證、洽談、選址中。
服務環境簡捷高效
成武工業園區以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為導向,全力打造國際防真環境,實行“開放式經營,封閉式管理,一站式服務”。成立了工業園區環境服務站,開通24小時服務熱線,為企業提供零距離服務。實行“封閉式管理和協同式檢查制度”,對職能部門的檢查,由縣最佳化環境辦公室出具證明,並由工業園區管委會派員協同,方可入企業檢查,有效治理了三亂行為。實行“項目代理”制度,對符合條件的入區項目手續,全程代辦。建立了企業發展環境檔案,為企業商務用車和貨車辦理了綠色通行證,發放重點企業保護牌。實行“無費區”政策,對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建設期間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除上繳國家、省、市部分外,地方行政性收費全免。

組織機構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
領導班子堅強有力,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六中全會精神、真抓實幹、團結協作、開拓進取、廉潔奉公,形成了較強的工作向心力和戰鬥力,領導幹部分工具體、責任明確、堅持分工不分家。服務電話是:0530-8742001,堅持24小時值班服務制。
王元斌:黨委書記
王樹民:黨委副書記、鎮長
程曄:黨委副書記
李新民:人大主任
張偉傑:紀委書記
劉崇美: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
侯國光:組織委員
鄭國芳:宣傳委員
朱廣哲:人大副主任

明星企業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
山東鑫源進出口公司成立於1996年,座落在中國大蒜之鄉山東省成武縣大田集鎮工業區,是一處集大蒜、蒜苔冷藏保鮮、蒜粒、蒜粉加工及果蔬進出口業務於一體的綜合型民營企業,是山東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
公司現擁有一個總部和三個加工廠,36000畝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固定資產5000萬元,占地面積4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現有單體容量500噸恆溫庫20門,年儲藏大蒜、蒜苔1萬餘噸。公司一貫追求技術進步與創新,重視產品開發和質量提升研究,建有自動化控制的蒜乾、蒜粒、蒜粉生產車間,擁有先進的選揀設備、烘乾設備、粉碎設備,年加工蒜乾、蒜粒、蒜粉與其它脫水蔬菜等1萬餘噸。公司幾大系列數十種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東南亞及歐美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受到國內外朋友的青睞,公司年實現銷售收入8000多萬元,創利稅800多萬元。公司多次被市、縣工商局授予“重契約、守信用企業”,並榮獲“全縣優秀民營企業”、“全縣納稅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公司總經理陳迎春先後榮獲市縣“新長征突擊手”、“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工作者”、“菏澤市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等榮譽稱號。
公司的宗旨是:“互惠互利、事實求實、保真創牌、誠信合作、共謀發展”。本公司長期銷售蒜薹、冷庫蒜,加工蒜粉、蒜粒、蒜片、蒜米等。公司總經理陳迎春竭誠歡迎新老客戶來電來函,洽談業務,加盟合作,共鑄輝煌!
聯繫人:陳迎春電話:13561338888

招商引資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
為積極回響“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的號召,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健全服務機制,促進項目儘快建成落地,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特制定如下優惠政策。
一、在鎮轄區內新上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達300萬元以上的,在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新上項目,固定資產投入達到1000萬元以上的,鎮政府無償提供建設用地。
二、凡在鎮區域內或在縣開發區內新上企業,固定資產投入達到規定數額的,鎮政府負責“六通一平”:即通路、通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頻網、通電(高壓線架到廠區),地貌平整。
三、新建固定資金投資300萬元以上的企業,自投產(營業)之年起,第一年內將企業上繳稅收地方所得部分100%返還給企業,第二年返還80%,第三年返還50%。三年以後企業正常納稅。
四、外來投資者所需辦理的有關手續,鎮經委全程協助辦理,保證在承諾日內辦結。在企業建設、生產、經營過程中,鎮政府提供全方位、全過程扎口服務。
五、鎮政府負責外來投資者的子女入托、入學,確保投資者的財產和人身安全。
六、2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採取“一企一議”的辦法,在政策上再傾斜、再優惠,具體事項面議。

聯繫方式

白浮圖鎮白浮圖鎮芸豆之鄉
中國芸豆之鄉———白浮圖鎮人民素涵孔孟之遺風,勤勞善良,崇尚信義,民風淳樸,社會秩序穩定。白浮圖鎮人民更具有現代開放意識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白浮圖鎮招商環境的天空一片湛藍。
白浮圖鎮是您投資興業的福地;白浮圖鎮是您安居樂業的家園。
白浮圖鎮黨委書記王元斌、鎮長程燁竭誠歡迎海內外客商來此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