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成武鎮位於魯西南平原腹地,北倚日東高速公路,南臨隴海鐵路,,西連京九大動脈,東傍京瀘線,總面積83.9平方公里,耕地5.2萬畝,轄37個行政村,122個自然村,10個居委會,轄區人口9.64萬人。成武鎮歷史悠久,戰國前,屬郜國。自秦代置鎮,即為歷代鎮府所在地,是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有文亭山、文亭湖、鬥雞台、秦漢大堤、郜國遺址等名勝古蹟,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有宋代祝惟岳父子五進士、賢相龐籍、明代狀元及第、盡力振舉學政的司業韓克忠,被明憲宗稱為“清介官”的吏部員外郭璽,近代提倡新文化反對舊理教、提倡民主反對封建的宋還吾等一批歷史名人。簡介
成武鎮處於山東省的西南部,隸屬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市,轄十鎮兩鄉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版圖面積988.1平方公里,480個村(居)委會,63.3萬人。成武鎮是全國糧食生產基地鎮、全國優質棉繁育基地鎮、全國高標準平原綠化鎮、山東省改革開放試點鎮、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鎮、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歷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成武秦時置鎮,“成武”一名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相馬師伯樂、齊國名臣晏子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境內有文亭湖、伯樂墓等歷史遺蹟。文亭湖,是秦漢時期先民為防洪築堤挖掘而成,面積近萬畝,具有重要的蓄水、養殖、休閒、旅遊開發價值。戲曲、武術、黑陶、瓷刻、發繡等地方文化藝術獨具特色。
自然資源豐富。成武系黃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42米,雨熱同期,四季分明,無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61.3mm,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侯。地下煤、石油、煤層氣等多種礦藏儲量大、質地好,煤炭儲量16.5億噸,煤層氣100億立方米,具有重要的開發價值。地表水徑流量1億立方米,地下水蘊藏量3億多立方米,完全可以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要。現有可利用富餘勞動力5萬人,受到較好的文化、技術教育,能夠適應多種行業、工種的需要,且勞動力價格低廉。另外,充足的土地資源完全能夠滿足新項目的需要。
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成武西靠京九鐵路,北依新石鐵路,南臨隴海鐵路,東接京滬鐵路,京九鐵路與新亞歐大陸橋在菏澤交匯,使菏澤成為縱連南北、橫貫東西的交通樞紐。跨濟南和鄭州國際機場200多公里,緊鄰日東、濟菏、菏蘭、德商、寶連等高速公路,正在規劃建設的菏徐高速東西穿越,德商、棗曹、定碭、東豐四條省級公路貫穿全境,公路密度137公里/百平方公里。電力充足。成武與華東、華北電網聯網,屬菏澤、濟寧雙電源供電,建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3座,3.5萬伏變電站12座,9000KW熱電廠1處,2.2萬KW熱電廠1處,2×30萬KW的電廠項目正在做前期工資。開發區功能完善。鎮經濟技術開發區依託三條省級公路構建而成,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一期建設4平方公里,基本達到“五通一平”,功能分區合理,2平方公里的“濟南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入園項目同步推進。服務設施齊備。市內建有內陸口岸,海關、商檢配套完善,與青島港實現直通,貨物進出口極為便利。鎮政務服務中心為客商辦理各種手續,提供全方位服務。金融、通訊、醫療、保險、文化、娛樂等設施齊全,商貿流通業發展迅速。
成武以誠著稱,熱情好客,誠信明禮,是一方投資發展的理想熱土,是企業家興業發財的寶地。熱忱歡迎海內外賓朋來成武考察指導,共謀興業大計。
成武歷史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西周時郜國在此建都,秦時置鎮,“成武”一名因漢高祖劉邦在此“成就武功”而得名。成武人傑地靈,是春秋時期著名相馬師伯樂、漢朝名賢孫期、齊國名臣晏子等歷史名人的故鄉。鎮城西有一山是孔子的弟子曾參與三冉(冉雍、冉耕、冉求)會文處,依山建有“會文亭”,山因亭而得名“文亭山”,環山有萬畝湖泊,湖因山得名“文亭湖”。城、塔、亭、台、井、泉、湖融於一體,被譽為“水上博物館”,“文亭夕照、壽峰朝暉、西浦荷花、雁池秋月”是自古聞名的四大景觀。戲曲、武術、黑陶、瓷刻、發繡等地方文化藝術獨具特色。歷史人物
伯樂(約公元前680年-前610年),原名孫陽,春秋中期郜國(今山東省成武縣)人。在秦國富國強兵中,作為相馬立下汗馬功勞,得到秦穆公信賴,被封為“伯樂將軍”。伯樂後來將畢生經驗總結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春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軍事的需要,馬的作用已十分凸顯。當時人們已將馬分為六類,即種馬(繁殖用)、戎馬(軍用)、齊馬(儀仗用)、道馬(驛用)、田馬(狩獵用)、駑馬(雜役用),養馬、相馬遂成為一門重要學問。孫陽就是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選擇了相馬作為自己終生不渝的事業。孫陽從事相馬這一職業時,還沒有相馬學的經驗著作可資借鑑,只能靠比較摸索、深思探究去發現規律。孫陽學習相馬非常勤奮,《呂氏春秋·精通》說:“孫陽學相馬,所見無非馬者,誠乎馬也。”
少有大志的孫陽,認識到在地面狹小的郜國難以有所作為,就離開了故土。歷經諸國,最後西出潼關,到達秦國,成為秦穆公之臣。當時秦國經濟發展以畜牧業為主,多養馬。特別是為了對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騎士,秦人組建了自己的騎兵,故對養育馬匹、選擇良馬非常重視。
孫陽在秦國富國強兵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以其卓著成績得到秦穆公信賴,被秦穆公封為“伯樂將軍”,隨後以監軍少宰之職隨軍征戰南北。伯樂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在做好相馬、薦馬工作外,還為秦國舉薦了九方皋這樣的能人賢士,傳為歷史佳話。
伯樂經過多年的實踐、長期的潛心研究,取得豐富的相馬經驗後,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整理。他搜求資料,反覆推敲,終於寫成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相馬學著作——《伯樂相馬經》。書中有圖有文,圖文並茂。《伯樂相馬經》長期被相馬者奉為經典,在隋唐時代影響較大。後雖失傳,但蛛絲馬跡在諸多有關文獻中仍隱隱可見:《新唐書·藝文志》載有《伯樂相馬經》一卷;唐中葉張鷟寫的《朝野僉載》、明人張鼎思著《琅琊代醉編·伯樂子》和楊升庵著《藝林伐山》中均有大致相同的記載。
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第二、三號漢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其中就有一部失傳已久的《相馬經》帛書。《相馬經》帛書上共七十六行、五千二百字,其中殘缺五百字(有二百字可以查補,有三百字無法處理),因為這部古書沒有相當的今本可以查對,所以一些內容,我們無法完全了解。但其第一篇就寫到“伯樂所相,君子之馬”,並且多次延用相馬“法曰”和“吾請言其解”的措辭,說明這部相馬經即使不是伯樂相馬經原文,也是傳承、吸收和發揮了《伯樂相馬經》的成就寫成的。此《相馬經》內容包括經、傳、故訓三部分。經文部分,用韻文寫成,類似於描寫詩或賦。它把相馬法的要領概括為:“得兔與狐、鳥與魚,得此四物,必相其餘”。具體說就是:“欲得兔之頭與肩,欲得狐周草與其耳,與其肫,欲得鳥目與頸膺,欲得魚之耆(鰭)與脊”。形象生動,言簡意賅。帛書《相馬經》的出土,展現了伯樂相馬經的豐富內涵,也證明了《伯樂相馬經》作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相馬專著在中國養馬學、相馬學等領域裡的重要地位。
伯樂在相馬事業上孜孜探索,在研究醫治馬病方面也不懈追求,成為春秋時期著名的畜牧獸醫。有《伯樂針經》、《伯樂療馬經》、《療馬方》、《伯樂治馬雜病經》等傳世。在後世獸醫學術的發展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獸醫針灸發展探源》(作者為台灣大學畜產系教授林仁壽博士、柯飛、吳雨新博士)一文記述:春秋戰國時代秦穆公時的監軍少宰孫陽,擅長相馬,精通獸醫,後世尊頌,以其名而命名的獸醫第一部針灸書——《伯樂針經》,為民間獸醫用針之重要依據,歷代畜牧獸醫經典內均有針灸治療的記載。台北市仁愛動物醫院發行的《寵物情事電子報》,也有類似的說法:春秋戰國,已經提出狂犬病、疥癬、牛豬寄生蟲的人獸共用藥物……秦穆公時的孫陽,擅長相馬,精通獸醫,其第一部針灸書《伯樂針經》,為民間獸醫用針之重要依據。可以說,《伯樂針經》的出現,標誌著家畜針灸學的形成。
伯樂去世後,葬於故里。墓地就在今成武縣伯樂集鎮駐地伯樂村前。20世紀50年代猶存明嘉靖重修孫陽伯樂墓,雖飽經風雨和磨難,今墓址仍存。20世紀70年代,曾於伯樂墓前挖掘出伯樂殘碑,上有篆書“孫陽”。
現今伯樂集村孫姓村民口碑代代相傳,都認伯樂是他們的“老爺爺”。村民們清明節都要來到伯樂墓給“老爺爺”燒紙;平時說話還避“伯樂”之諱,把韓愈“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話,改為“千里馬常有而老爺爺不常有”。(見《伯樂墓址考》)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成武鎮位於菏澤市東南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東鄰蘇、皖的豐鎮、沛鎮、碭山,南鄰河南的商丘,西鄰河南的蘭考、焦作。德商、定碭、棗曹三條省道穿境而過;東漁河橫貫鎮境中部,上朔黃河,下抵南四湖。鎮城所在地是魯、蘇、豫、皖主要的貨物集散地,距省會濟南市215公里,至菏澤市51公里。
地形地貌
地貌為黃河沖積平原,海撥高度在45.4米。地形平坦,土地資源,適宜於大面積集中的開發建設,符合國家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城市建設土地使用政策。
氣候
氣候位於太行山與沂蒙山脈構成的狹道之中。處於北溫帶,屬於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水熱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氣溫多年平均為13.9℃,七月平均氣溫為26.9℃,1月平均氣溫為-0.7℃,極端最高氣溫為40.4,極端最低氣溫為-16.7℃。
日照
長年平均日照為1767.1小時。降水年最大降雨量935.7mm,年最小降雨量373.1mm,30年平均降雨量627.3mm。多集中在春夏秋季,多年平均蒸發量為620.1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8%。風向常年風向多北風、東北風和南風、風向隨季節而變化,春季多北風、東風、南風,夏季多南風、西南風,秋季、冬季多北風、西北風。多年平均風速2.4m/s。
水文地表
水資源豐富,有東漁河、萬福河、大沙河三條黃河支流,屬於淮河流域,河流境內全長為347公里,東漁河是鎮境最大流域,河流境內全長36公里,流域面積為539平方公里,正常水位寬100-130m,多年平均流量為10m3/S,多年來平均過境水量為33億立方米。鎮城西部有文亭湖水庫一座,地下水源豐富。
行政區劃
成武鎮處於山東省的西南部,隸屬著名的牡丹之鄉菏澤市,轄十鎮兩鄉(成武鎮,九女集鎮,天宮廟鎮,白浮圖鎮,苟村集鎮,孫寺鎮,大田集鎮,南魯集鎮,汶上集鎮,伯樂集鎮,黨集鄉,張樓鄉)和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版圖面積988.1平方公里,480個村(居)委會,63.3萬人。
交通狀況
網路四通八達,聊商、定碭、棗曹三條省級公路幹線在境內交匯,公路網路遍布城鄉。境內有22萬伏、11萬伏、3.5萬伏變電站各一處,金融、通訊、醫療、教育、娛樂、商貿、服務等行業設施齊全,繁榮昌盛。市內交通成武鎮現有永舜汽車服務公司一家客運出租公司,現有計程車63輛,其中,麵包車30輛,轎車33輛,分布在鎮城和鄉村之間,招手即停,乘車方便。收費標準有兩種;麵包車起步價3元(含2公里),2公里以外,每公里1元;轎車起步價2元,每公里1元。每輛轎車配有車載電台,計程車叫車電話0530-8636666。鎮運政管理機關的監督電話0530-8630235。
公共汽車:成武鎮現有公共汽車36輛,3條主要公交線路貫穿主要黨政機關、事業團體、大中型企業、賓館、酒店、商業中心,招手即停,就近下車,收費標準,上車1元,市內公共汽車公司電話;0530-8623556。
城鄉客車:成武鎮目前擁有城區與轄區鄉鎮、村莊相互通達的客運班車102輛,所有鄉鎮通了班車,全鎮通車行政村372個,設定候車站點牌238個,形成了以鎮城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連線主要大村大集的城鄉客運網路。
土地與人口
成武鎮位於黃淮平原,是個典型的農業鎮。全鎮面積988.1平方公里(折合1482150畝),1982年土壤普查,可利用面積占76.86腸。1988年統計數為517621人(按抽樣凋查漏報率推算,省認可為568338人)。每平方公里有524人,比山東全省平均數略低,耕地降至748563畝,人均土地面積只有1.4畝。人口與土地矛盾尖銳,上地負荷已接近極限。為人民提供了和平安定增殖過快。19們年,全鎮340551人,到1988年底的40年間,平均年遞增1一湯,年均增加拱431人,共增加17727人。其增長最高年份為1957年,年增5919人,自然增長率為31.7倍;負增長年份為1960年,年減44133人,自然增長率為一39.8倍,為近40年中人口最低年份。至1966年,基本上人口沒有大的增長。1966年至1988年的23年間,平均年遞增18湯,左呈迅速發展趨勢。國民經濟發展
隨著治理整頓經濟環境和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我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事業都保持著良好的發展狀態,並取得一r可喜成就。據年報統計;1989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為50394萬元,比1988年增長15.8倍。農業總產值23518萬元,增長7.8倍;工業總產值(包括村以下)26876萬元,增長23.8倍。城鄉市場繁榮,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21腸1萬元,比去年增長14.5倍;農副產品收購總值16121萬元,比去年增長。農業生產情況;農業增產。1989年鎮委、鎮府通過對連續幾年糧食減產的原因分析,充分認識到早災是制約我鎮農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於是在1988年冬季採取多種形式,大搞農田水利建設,一年全鎮共新增機井588眼和部分其他水利設施,從而增加灌溉面積,改善了農業耕作條件,使糧棉油料作物都獲得較好收成。1989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28.9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84.8萬畝,比去年增加4.1萬畝,增長5倍,單產249公斤,比去年增加43公斤;總產210998噸,比去年增加44374噸,增長26.6倍。農田水利建設
2002年,鄉把農田水利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堅持興水與節水並重,排澇和抗早兼治的原則,在充分發揮鴨灌區作用的同時,大力發展井灌,不斷改變農業生產條件。繼續建設好l萬畝世行項目,高標準搞好以兀心畝世行項目精品工程。全鄉共投人資金380餘萬元,完成土方22萬立方米,新打配機井8眼,新修、整修渠道26條30公里、新增早澇保收田1.2萬畝。
醫療衛生與廣播電視
①醫療衛生。進一步加快農村醫療機構一體化建設,取締非法行醫5起,對藥品實行統一採購,強化預防保健工作,使人民民眾的衛生醫療條件進一步改善。
②廣播電視。廣播電視共纜傳輸“村村通”工程全部完成,新發展有線電視用戶5腸戶,用戶占全鄉總戶數的0.2%。
計畫生育
計畫生育12田2年,鄉認真實行“三為主”,落實“三結合”,全面提高計生服務水平,使計生率達到100%,全鄉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以內。
民營經濟發展
近年來,成武鎮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強鎮富民的重要途徑,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工作舉措,做到思想上放膽、觀念上放開、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寬,不斷加大對民營經濟的培育、扶持力度,著力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讓民營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板塊,創造財富的新源泉。全鎮現有民營企業1600家,規模以上企業9家,已形成電器、冶煉、製造、化工、紡織、木器、釀造、食品、獸藥、飼料、印刷、建材等二十多個門類,年銷售收入2.6億元,創利稅3300萬元,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為拓寬民營經濟發展領域,增強民營經濟發展後勁,成武鎮積極幫助民營企業招商引資,為民營經濟不斷流入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積極引導民營企業走產業化、專業化、技術創新、規模擴張的科學發展之路,引導企業依靠高新技術開發“專、精、特、新”產品,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壯大企業規模,促進民營企業向集約化發展,力爭實現民營經濟速度和效益、數量和質量的同步提升。
特色產業
成武鎮因勢利導發展特色農業,著力構建“鎮有特色,村有特業、戶有特品”的農村經濟新格局。目前,5000多農戶有了自己獨具特色的增收方式,三分之一的村莊有了自已的特色產業。
成武鎮立足於生態、資源優勢,突出抓了瓜、菜、糧、棉、畜牧、林果生產,並初步形成“東瓜西菜、南果北漁”的產業格局。全鎮逐漸形成了10多個綠色蔬菜生產專業村,利用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的農戶達1000多戶,在養殖上,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出台優惠政策鼓勵農民進行養殖,並積極為養殖戶聯繫銷路,全方位帶動農村養殖業的發展。
棉花種植
棉花生產堅持“穩定面積、更新品種、改革模式、強化科技、主攻單產、增加效益”的指導思想。以最佳化品種和種植模式為重點,堅持以“蘇9”為當家品種,積極發展優質雜交抗蟲棉“標雜Al”和“中29”,並把傳統的棉花生產與新興的脫毒土豆產業有機結合起來,初步探索出了薯棉套種新模式。通過落實各項技術措施,全鄉2.6萬畝棉花仍獲得了好收成,平均單產102.5公斤,徐寨村平均單產超過105公斤。
棉花生產是楊山鎮農業產業中的支柱產業,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之一。各級政府始終把棉花生產放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位置。1999年市委、市政府分配全鎮棉花種植面積6萬畝,落實面積6萬畝,皮棉單產70公斤,收購皮棉8萬擔;2以X)年落實棉花面積6.5萬畝,皮棉單產80公斤,收購皮棉8.5萬擔;2001年落實棉花種植面積9.9萬畝,平均皮棉單產75公斤,總產超過14.5萬擔。在棉花生產中採取的主要措施,一是領導重視。為抓好棉花生產,鎮委、鎮政府每年都分別多次召開專門會議,專題研究和部署棉花生產。成立專門組織,具體抓棉花生產工作,並要求做到五個到位,即領導思想認識到位,分類指導到位,技術服務到位,面積落實到位,督促檢查到位;同時做好三項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農資服務。二是抓好科技推廣,開展科技培訓。鎮棉辦室及涉農部門的技術人員,深人到全鎮11個重點產棉鄉鎮,推廣植棉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
棉花工作
在深化改革中實現了經營上的新突破。一是棉花種植面積保持了穩定。全系統各級普遍提高了對抓棉花生產的認識,搞好政策宣傳,加大了資金投人,推廣優良品種,全市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的水平,在今年氣候條件不利的情況下,棉花單產達68公斤(皮棉),總產近20(X)萬公斤,穩定了棉花資源。二是棉花購銷工作取得突破。棉花銷售今年實現了歷史性突破,達到15399噸,同比增長76.82%。在今年的新棉收購中,全系統認真執行國家收購政策,以市場為導向,合理確定收購價格,採取增設網點,提高服務質量等措施,止12月31日生產年度累計收購棉花11422噸(籽棉2科10噸),完成全年任務的76.1%。積極開展棉花打假專項鬥爭,對棉花質量進行了全面檢查,對部分加工設備、收購場地進行了整改,對存在質量問題的135.8噸棉花進行了查處,配合有關部門管好棉花市場,打擊非法經營,維護了棉花市場秩序。
蔬菜種植
2002年,前高廟鄉把蔬菜產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著力鞏固脫毒土豆種植規模,提高生產水平,帶動了整個蔬菜產業的發展。①鞏固穩定脫毒土豆種植面積。按照“穩定面積、最佳化品種、強化科技、提高水平、增加效益”的指導思想,堅持把脫毒土豆作為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依託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建立了生產基地。通過加大科技投人,抓生產管理,抓市場銷售,使脫毒土豆這一產業得到健康發展。全年共種植脫毒土豆2萬畝,春季面積1.5萬畝,有6個村種植面積均達到巧oo畝以上,落實秋季制種5側X)畝。從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引進鄭引5號、6號及9號、津引8號和加工型土豆,豐富了品種。同時大力繁育微型薯,節約了引種費用,提高了品質,提高了產量,畝增產達30%以上。使春、秋土豆平均單產達2100公斤,總產值突破18的萬元。
②發展設施蔬菜。鄉把設施蔬菜當作蔬菜產業的突破口,新建蔬菜示範園區200畝,其中,溫室大棚21座,立柱大棚170畝,
畜牧養殖
按照“突出肉牛、蛋雞,全面發展”的思路,通過建園區,抓改良,植牧草,重防疫,強服務,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全年全鄉新建養殖園區2個,種植優質牧草1350畝,肉牛改良率達90%以上;新發展養殖場120個,專業養殖戶達145戶;牛、豬、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3.78萬頭、5.3萬頭、4.19萬隻和64.63萬隻;出欄分別達1.62萬頭、2.93萬頭、2.13萬隻和40.38萬隻。產值達45(X)萬元,占農業產值的33.3%。一是搞好宣傳發動。組織鄉、村幹部外出考察、觀摩,開闊了乾群的視野。聘請專家到鄉演講指導,並用典型引導,全鄉初步形成了“唱牛戲,發牛財”的社會氛圍。二是建園區,發揮示範作用。鄉把發展園區作為提升整個產業的突破口,協助張莊、龍潭建設兩個園區,僅兩個月時間就完成28個場的建設任務。4個月時間就人欄黃牛1370頭,蛋雞2.5萬隻。三是打響皮雜牛品牌。地址
成武鎮人民素涵孔孟之遺風,勤勞善良,崇尚信義,民風淳樸,社會秩序穩定。成武鎮人民更具有現代開放意識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成武鎮招商環境的天空一片湛藍。
成武鎮是您投資興業的福地;成武鎮是您安居樂業的家園。
成武鎮黨委書記王培力、鎮長張繼光竭誠歡迎海內外客商來此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
聯繫電話:0530-8626486
0530-86234488622585
傳真:0530-8622585
E-mail:[email protected]
地址:山東成武鎮成武鎮政府
郵編:274200
成武年鑑
年鑑中文名:成武年鑑年鑑年份:1990
ISBN:CN:卷;
主編:主編單位;成武鎮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出版日期:1990.06
頁數:270
字數(千字):380
內容簡介:翔實地記載了成武概況、政治、經濟、法制、民族、農業、工業、經濟管理、交通、郵電、環保、財政、科教文衛體事業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