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鎮

高陂鎮

高陂鎮,位於大埔縣南部,地處韓江中游,是大埔縣地域面積最大的鎮(2003年和2004年鄉鎮合併,古埜鎮和平原鎮先後併入高陂鎮),也是廣東省確定的首批重點建設中心鎮和陶瓷專業鎮。

基本信息

廣東省大埔縣高陂鎮

高陂鎮高陂鎮

與湖寮鎮、百侯鎮、楓朗鎮、饒平縣九村鎮、光德鎮、桃源鎮、豐順縣潭江鎮、洲瑞鎮、銀江鎮、大麻鎮相接壤。轄:高陂社區、平原村、古埜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古東村、坪溪村銀灘村黨溪村、九龍村、培美村三洲村赤坑村三崗村、北坑村、五家畲村岩霞村逆流村福員村、完圳村、代富村、陂村、陂寨村、稼社村、陶溪村堯溪村赤山村、烏槎村、黃塘村羅基村黃泥凹村、黃坑村、渡頭村、紅星村、桃花村、大塘壩村

歷史沿革

明、清《大埔縣誌》載:明嘉靖以前,有一水源遠至20餘里,源自白芒畲(今桃源鎮與豐順縣邊境),經桃源流至九龍灣入韓江,溉田200多畝。其水源高處築陂圳叫高陂,受這高陂水灌溉田的村寨就叫高陂村。民國《大埔縣誌》載:高陂圩在韓江東岸,老圩原在高陂寨(今高陂中學校舍旁),清乾隆三十年移此,初稱烏槎圩,惟各鄉出入市者因習慣多呼舊名,故仍稱高陂(國語:gāobēi,客家話梅州聲:gāubī,大埔聲:gōubī)。民國時期設高陂區署,建國後設區人民政府管轄十三鄉,1958年撤區政府改為公社,1981年撤公社改為高陂鎮和高陂區,1985年鎮區合併為高陂鎮,2003年和2004年原古埜鎮、平原鎮先後併入高陂鎮至今。

青青的山,綠綠的水,藍藍的天;這裡是李光耀田家炳的祖籍地,這裡空氣清新,民風淳樸,水陸交通順暢;這裡就是韓江古鎮,中國瓷都--廣東高陂鎮。

高陂鎮陶瓷
產業發展

全鎮總面積308.91平方公里,下轄35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鎮政府駐地石壁潭,距縣城直線18公里,公路里程49公里(距客都梅州市直線50公里,距珠江三角洲直線300公里)。至2000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氣溫為23℃,最低氣溫-4℃,平均日照數1720小時。全鎮共有人口8.3萬人,其中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墟鎮人口2.3萬人。屬漢族客家人,通講客家話。高陂鎮是大埔最早的陶瓷產地,宋代以前已有陶瓷生產,有700多年的歷史,是我省陶瓷主產區之一,素有“陶瓷之鄉”、“白玉城”美稱,更有粵東“瓷都”之譽,故大埔陶瓷習慣上也稱為“高陂瓷”。第一間省立陶瓷職校--“廣東省高陂陶瓷職業學校”於1943年在高陂中學借場所創辦。大埔第一間國營陶瓷企業--“高陂機械陶瓷廠(後改名赤山瓷廠)”於1954年在高陂赤山創辦。第一家省立陶研機構--“廣東省大埔陶瓷研究所”於1959年在高陂烏槎創辦。高陂位於各鄉鎮水陸交通中心,是全縣陶瓷產品的集散地。歷經多年的發展,該鎮現有陶瓷企業75間,從業人數11000多人,2005年陶瓷產值達5.04億元,產品種類及花色品種有5200多個,生產的陶瓷以“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罄”的特點享譽海內外,產品80%出口,遠銷歐美、中東、東南亞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陶瓷工業已成為我鎮乃至全縣重要的經濟支柱,也是一個“以一業帶動百業”的主導產業。目前,該鎮陶瓷工業已初步形成了瓷土、原料、生產、科研、紙箱、包裝、運輸機械製造等一條龍的工商業體系。

名人故居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簡介
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於高陂鎮黨溪村唐溪自然村,是李光耀的曾祖父李沐文在李光耀新加坡經商發跡後,於1884年至1885年間回鄉建造的,該屋坐西北向東南,屬土木結構,一廳四間,俗稱“下山虎”。
田家炳舊居拱辰樓簡介
田家炳舊居拱辰樓位於韓江中游西岸的高陂鎮銀灘村,拱辰樓坐南向北,為磚瓦桁梁結構,上廳為樓,下廳為屋,總共5廳8間,外門樓面向東方,屋前有一條小溪流過,人稱腰帶水。

領導班子

郭展凌(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鎮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羅振康(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兼管小水電工作;
沈俊亮(常務副鎮長) 分管城建、環保、交通、郵政、電信、公路工作,協助黨委書記做好黨委、人事、幹部管理工作;
楊友鏇(組織委員) 分管組織、人事、幹部、人才、勞動保障、黨務公開、城鎮居民醫保工作、教育;
黃令城(宣傳委員)分管宣傳、文化、體育、旅遊、宗教、精神文明建設、廣播電視工作;
張秋麗(紀檢委員) 分管紀檢、監察、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
劉永平(黨委委員、武裝部部長) 分管人武、國土、民兵、鎮應急分隊工作;
張桂超(黨委委員)分管林工作;
郭永富(黨委委員)分管黨政辦、機關事物、後勤保障、接待接防、政務公開、科技、扶貧、衛生、藥監、醫藥、農村醫保、統戰、僑務工作、保密檔案工作、信訪督查、績效考核、機關作風評議,兼黨政辦主任;
賀佳勝(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 分管民政、殘聯、老區、聯繫政協工作;
郭裕堅(黨委委員)分管公安、消防、司法、社會穩定、綜治政法,兼派出所所長;
李炳榮(副鎮長)分管計畫生育工作;
蔣華然(副鎮長) 分管財貿、金融、物價、聯繫供銷、銀行、信社工作,兼財政所長;
羅寧輝(副鎮長)分管企業、安全生產、生豬、陶瓷、質量技術監督、聯繫工業區工作、招商引資;
黃兆年(副鎮長)分管水利、氣象、供水工作;
劉建東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 分管農業農村、新農村建設。

高陂鎮中國小校

大埔縣高陂中學、古埜中學、家炳第二中學、平原中學(家炳第十中學)、玉湖中學、高陂鎮中心國小、古田國小、赤坑國小、三洲國小、培美國小、埔田國小(古埜田家炳國小)、坪溪國小、古東國小(新生國小)、石寶國小、九龍國小、黨溪國小、玉瑚國小、中心幼稚園、浩煒國小、黃坑國小、渡頭國小、黃泥凹國小、羅基國小、赤山國小、堯溪國小、陶溪國小、稼社國小、陂村國小、代富國小、桃花國小、大塘壩國小、紅星國小、平原國小、五家輋國小、岩霞國小、逆流國小、福員國小。

福建省永定縣高陂鎮

高陂鎮高陂鎮
概述

高陂鎮位於永定縣北部,東、北與新羅區相接,西與虎崗鄉為鄰,南靠坎市鎮、堂堡鄉,面積99.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睦鄰村,距縣城40公里。轄13個村(居)民委員會,有134個自然村,295個村民小組,其中革命基點村7個。2000年末,全鎮有9939戶40114人。屬漢族,講客家方言。明、清時至民國初期屬太平里。民國前期設第九區,後屬第四區。民國31年(1942年)稱仁義鄉、和平鄉,後稱高陂鄉。建國後稱高陂區,第六區,曾併入坎市區。公社化時稱高陂人民公社,1984年復稱高陂鄉。1987年虎崗從高陂分出另建虎崗鄉後,高陂仍為鄉建置。1992年撤鄉建鎮。土特產主要有雞腸面、上洋線面、和興麥芽糖、北山五金利器和西陂藤具等。

經濟狀況

礦產資源極其豐富,屬福建省重點礦區之一。煤炭儲量1.3億噸,石灰石儲量8000多萬噸,高嶺土、耐火土、矽砂、花崗岩、錳鐵礦等儲量大、品位高。2000年,全鎮有各類煤礦200多個,石灰廠、灰粉廠20多家,採石場30多個,水泥廠5家,年產煤炭、石灰水泥分別在80萬噸、60萬噸、30萬噸以上。該鎮毗鄰龍巖中心城市,距龍巖市區20公里,交通便捷。龍(岩)梅(州)鐵路和省道福(州)三(層嶺)線穿境而過,境內設有富嶺火車站。東經新羅區連線319國道和漳(州)龍(岩)高速公路,距廈門經濟特區200公里。南由福三線通汕頭、梅州、深圳、廣州。鎮內村村通公路,主幹道路基本鋪設水泥路面。1988年以來,該鎮實施“科教興鎮、農業穩鎮、工業富鎮、三產(第三產業)活鎮”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成為永定經濟重鎮和龍巖中心城市的衛星城鎮。曾獲“福建名鎮”、“福建省農村工作先進單位”、“龍巖地區首批億元鄉(鎮)”、“龍巖地區鄉鎮企業十強鎮”、“龍巖市小康鄉(鎮)”等稱號。200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56億元,比1988年5077.68萬元增長7.98倍。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351萬元,比1988年764.5萬元增長11.2倍;工業總產值15445萬元,比1988年1017萬元增長14倍;財政收入940萬元,比1988年223萬元增長3.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216元,比1988年524元增長5.1倍。

高陂鎮高陂鎮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形成烤菸、花生、食用菌、豬、漁五大農業主導產業。如:瘦肉型養殖形成“以戶為主、適度規模、相對連片、相互協作”的發展模式,至2000年底,養殖100頭以上的養豬場32個,其中1000頭以上2個。初步形成西陂土池養鰻場、富嶺水產良種場和睦鄰山背塘立體養殖場三大新、優、特漁業發展基地。2000年,有耕地面積20348畝,比1988年增加217畝;糧食總產量1.45萬噸,比1988年增長32%;烤菸產量620噸,比1988年減少415噸;生豬出欄39524頭,比1988年增長2.56倍;肉類總產量3302噸,比1988年增長1.58倍;水果總產量594噸,其中:桔柑482噸,占80%以上;花生總產量272噸,占全縣的24%;林木蓄積量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5.6%,分別比1988年增長13.6%和14.6個百分點。鄉鎮企業蓬勃發展,有高雁水泥集團公司(曾獲省級先進鄉鎮企業稱號)、中心橋水電站、礦產公司、西陂輕鈣廠、睦鄰石灰廠和高橋灰粉廠等一批骨幹企業。200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5.3億元。1990年以來,加大項目開發和招商引資力度,新上一批工農業項目,主要有醯氨酸廠、伍旗車轎鑄造廠、增坑高源電站、11萬伏和3.5萬伏變電所、西源養殖基地、龍巖市水產良種繁育場等。境內先富工商走廊,雲集了閩滬鐵合金廠、永富水泥集團公司、永定啤酒廠、先鋒煙場、富嶺煤炭發運站等10多家市、縣屬企業。2000年,高陂形成以煤炭、建材、水電、鋼鐵鑄造為主體的四大支柱工業,帶動全鎮其他產業的發展。以商貿服務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也得到迅猛發展,2000年,全鎮有商貿服務業786家,其中建材、啤酒、電器、食品、飼料、化肥、農藥等批發企業62家。全鎮擁有各類運輸汽車800多輛,總產值3.45億元。

城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1988年以來,建成高陂綜合市場和自來水廠,完成大甲圩小交凹舊街改造及三角坪至上洋入口街道路面改造和沿街兩邊開發,新建大甲圩新大街,開發新大街兩邊商貿小區,集鎮功能日益健全,城市化水平明顯提高,十里長街——先富工商走廊遠近聞名。1999年,棉花灘水電站庫區的洪山鄉移民新村富園居委會富園路全面建成,使先富工商走廊更加繁榮。多方籌集資金完成福三線和高(陂)虎(崗)公路高陂路段以及部分村主幹道路水泥路面鋪設,基本建成環鎮水泥公路。開通增坑、曲峰、許佳3個山區村公路和5條村際路。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新建水電站4座、變電所2座,水電裝機容量3100千瓦。實現電話村村通,移動通信基本覆蓋全鎮,固定電話用戶6063戶,行動電話用戶4000多戶。實現與省有線電視聯網。

高陂鎮西陂天后宮
旅遊景點

景觀和名勝古蹟甚多。境內有6000多畝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桫欏群落——岐坑生態觀光旅遊點和全國現存唯一的塔式媽祖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陂天后宮,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石拱橋——高陂橋,土樓有富嶺五鳳樓、虎形天后宮、遺經樓等旅遊景點。高陂是毛澤東朱德戰鬥過的地方。1929年5月23日上午,紅四軍在毛澤東、朱德率領下,一舉攻下龍巖城,下午進軍高陂,在富嶺村綠竹塘擊潰陳國輝殘部。當晚,由毛澤東主持,成立太平區革命委員會。1930年夏紅四軍入閩時,朱德曾在西陂天后宮居住。

高陂還是我國第一台200公升真空感應電爐和第一台電子轟擊爐研製者、著名電機專家王燦文和著名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張勝友的故鄉。

江西省萬安縣高陂鎮

高陂鎮高陂鎮
概述

高陂鎮位於江西吉安萬安縣西北部,東倚韶口鄉,南靠潞田鎮,西與遂川縣交界,北和泰和縣接壤,距萬安縣城26公里。全鎮轄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2408戶,總人口12800人。全鎮國土面積125.45平方公里,山地面積8440公頃,占總面積的70%;耕地面積1027.2公頃,占面積的10.8%。地勢東北低,西南高,東南多丘陵,中部與西北部為山區,年降雨量1438.4mm。境內主要河流為蜀水,發源於井岡山,由西向東流經泰和縣進入贛江,為贛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自然資源

高陂鎮高陂鎮
高陂鎮內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山水資源豐富,出產頗豐。全鎮有小(二)型水庫9座,蓄水量達140萬立方米,可供養殖水面1.67萬畝,年出產水產品達32萬公斤。山林面積14.5萬畝,立竹106.3萬根,活立木25.5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1.6%,屬萬安縣重點林區鄉,曾獲“江西省造林綠化最佳鄉”稱號。茂密的森林,為許多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最佳場所。近年來,對野豬果子狸等野生動物的人工飼養、繁殖也已初具規模。主要農作物以水稻、無籽西瓜柑桔為主,每年可生產水稻650多萬公斤、無籽西瓜300多萬公斤、柑桔400多萬公斤,無籽西瓜的生產在當地小有名氣。另據有關部門勘測,全鎮地下蘊藏有豐富的煤、銅、鐵等礦產資源,目前尚未開發。隨著浪雙洲電站的動工建設,為開發高陂鎮的旅遊資源帶來了新的契機。電站大壩一旦蓄水,流經彭門、谷中、象湖、沔坑的蜀水河無疑變成了一個狹長的人工湖。河兩邊的險山峻水、奇花異木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淳樸的客家風情融入其中,只要稍經開發,就是一個旅遊休閒的好去處。高陂鎮交通十分便利。105國道橫跨全境,全長約10公里,距贛粵高速公路韶口互通口4公里,距京九鐵路井岡山火車站27公里,離井岡山機場40公里左右。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郵政電訊方便快捷,電力資源充足,電網覆蓋率達100%。位於105國道旁的高陂墟鎮,面積約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00多人,墟鎮建設初具規模,已列入江西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之一。目前,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已經上級批准,開發建設工作正在按總體規劃要求組織實施。墟鎮商業網點門類齊全,生活娛樂服務項目完備,是投資興業的好地方。

多年來,鎮黨委、政府率全鎮人民致力於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曾多次獲得省、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全鎮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為發展經濟,該鎮將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加快招商引資步伐,目前,落戶鎮轄區外商投資大小企業共有31家。在未來幾年內,將集中主要精力,在以下幾個領域招商引資:農產品深加工、花卉苗木種植、造林綠化、野生動物飼養繁殖、小城鎮建設、旅遊資源開發及其它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