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

白樸

白樸(1226-約1306), 原名恆,字仁甫,後改名朴,字太素,號蘭谷。漢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開封)人,晚歲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終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雜劇作家,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為“元曲四大作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秀英花月東牆記》《天淨沙·秋》等。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白樸 白樸

白樸   (1226—約1306),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恆,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帶),後遷居汴梁(今河南開封),元代著名戲曲作家。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於這樣的家庭,本應優遊閒適,讀書問學,以便將來博取功名。   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只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後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   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只得留家人於汴京,隻身隨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內士庶殘遭殺戮,財富遭到空前洗劫。戰爭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後寄居於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為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於得疫後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為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的父親白華於金朝滅亡後投降了南宋,做了均州提魯(八品官)。不久,白華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樸12歲時,白華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來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將領史天澤門下。同年秋,元好問由冠氏返太原,路經真定,遂將白樸姊弟送歸白華,使失散數年的父子得以團聚。父子相見,白華感到極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滿庭芳·示列子新》詞,表述當時的心情:“光祿他台,將軍樓閣,十年一夢中間。短衣匹馬,重見鎮州山。內翰當年醉墨,紗籠支高闊依然。今何日,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他也十分感激元好問代為撫育兒女之恩,曾有詩謝之曰:“顧我真成喪家犬,賴君曾護落窠兒。”

隨著北方的安定,白樸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來。從此,他按照父親的要求,寫作詩賦,學習科場考試的課業。他對律賦之學頗為上進,很快即以能詩善賦而知名。其時,元好問為修撰金朝歷史書籍,也常出入大都,從而往來於真定,關心著他的學業,每至其家,都要指導他治學門徑,曾有詩誇讚白樸說:“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勉勵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業。然而,蒙古統治者的殘暴掠奪,使白樸心靈上的傷痕難以恢復,他對蒙古統治者充滿了厭惡,兵荒馬亂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滿目之嘆,更感到為統治者效勞的可悲。因此,他放棄了官場名利的爭逐,而以亡國遺民自適,以詞賦為專門之業,用歌聲宣洩自己胸中的鬱積及不滿。

隨著年歲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擴大,白樸的學問更見長進。元世祖中統二年(1261年),白樸36歲。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撫使舉文學才識可以從考者,以聽擢用,時以河南路宣撫使入中樞的史天澤推薦白樸出仕,被他謝絕了。他既拂逆史天澤薦辟之意,自覺不便在真定久留,便於這年棄家南遊,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絕仕宦之途的決心。然而,眷妻戀子的情腸終不能割斷,他也經常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熬,感到十分痛苦。

他先到漢口,再入九江,41歲時曾北返真定,路經汴京。此後,再度南下,往來於九江與洞庭之間,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來。這前後,可能因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為妻喪而回到過真定,逢著這個機會,又有人建議他去朝中做官,卻被他謝絕了。此後不久,他即返金陵。從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揚州一帶遊歷,直到81歲時,還重遊揚州。而後,他的行蹤就無從尋覓了。

白樸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間,但他卻並不可能真正遁跡世外,對現實熟視無睹。加之,他的足跡所至,恰恰是曾經繁華一時,而今被兵火洗劫變為的荒涼境地。前後景象的對比,更激起他對蒙古統治者的怨恨。他以詩詞來宣洩這種怨恨,控訴蒙古統治者的罪惡行徑。

白樸雕像 白樸雕像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樸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華,卻被一掃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蕭條冷落,他不禁無限傷感地嘆息道:“纂罷不知人換世,兵余獨見川流血,嘆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至於金陵懷古,杭城“臨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諸作,”處處抒發遺民的心情,“傷時紀亂,盡見於字裡行間。”其感物傷情從筆下款款道出。

白樸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知識分子,儘管他為江山異代,田園荒蕪而感傷、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傷懷。一部《天籟集》   ,可以說處處傾訴著他對愴涼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詞曲表達他的意志情懷外,還寫下了不少雜劇,為元代雜劇的繁榮貢獻了自己的才華。

在元代雜劇的創作中,白樸更具有重要的地位。歷來評論元代雜劇,都稱他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為元雜劇四大家。

作品

據元人鍾嗣成《錄鬼簿》著錄,白樸寫過15種劇本,這15種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唐明皇游月宮》、《韓翠顰御水流紅葉》、《薛瓊夕月夜銀箏怨》、《漢高祖斬白蛇》、《蘇小小月夜錢塘夢》、《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莊王夜宴絕纓會》、《崔護謁漿》、《高祖歸莊》、《鴛鴦間牆頭馬上》、《秋江風月鳳凰船》、《蕭翼智賺蘭亭記》、《閻師道趕江》。加上《盛世新聲》著錄的《李克用箭射雙鵰》殘折,共16本。現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牆記》、《裴少俊牆頭馬上》三部著作全本,以及《韓翠顰御水流紅葉》、《李克用箭射雙鵰》的殘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樸戲曲集校注》一書中。

題材多出歷史傳說,劇情多為才人韻事。現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寫的是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鴛鴦間牆頭馬上》,描寫的是一個“志量過人”的女性李千金衝破名教,自擇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劇,寫得悲哀怛側,雄渾悲壯;後者是喜劇,寫得起伏跌宕,熱情奔放。這兩部作品,歷來被認為是愛情劇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極強的藝術生命力,對後代戲曲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在我國戲曲史上,宋、金兩代已有了純粹演故事的戲曲,但沒有劇本流傳下來,我們無從說清楚這些戲曲的情況。元代的雜劇,在故事情節、人物塑造方面,都發展到相當嫻熟的地步,為我國的戲曲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保留下來的劇作中,可知其情節曲折,主題突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劇中人物,無論是因享樂而壞江山的唐明皇,冰肌玉骨、一身嬌嬈之氣的楊貴妃,還是爽朗果敢的閨秀李千金,都塑造得各具個性,栩栩如生。京劇舞台上的唐明皇,還可見到白樸塑造的這一形象的遺風。

與關漢卿相比,白樸的生活圈子比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從社會下層提煉素材,寫出像關漢卿那感天動地的《竇娥冤》。然而,他善於利用歷史題材,敷演故事,因舊題,創新意,詞采優美,情意深切綿長,又是關漢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學史和戲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的劇作的藝術成就,早已成為文學藝術上的重要研究課題。

白樸的詞作,在他生前就已編訂成集,名曰《天籟集》。到明代已經殘佚,字句脫誤。清朝中葉,朱彝尊、洪升始為整理刊行。全集收詞二百餘首,除了一些應酬贈答、歌樓妓席之作外,多為傷時感懷的作品。賴有這部作品,我們才可以了解白樸的生涯。他的詞作,承襲元好問長短句的格調,跌宕沉詳,天然古樸。

文學才華

白樸畫像 白樸畫像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於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並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內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范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於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驛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貴妃自縊於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後,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後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悵之至。此劇在歷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牆頭馬上》全名《裴少俊牆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記》、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傑女李千金隔牆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後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後為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後,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為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於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鵰》。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白樸散曲選

《奪錦標》

霜水明秋,霞天送晚,畫出江南江北。滿目山圍故國,三閣余香,六朝陳跡。有庭花遺譜,弄哀音、令人嗟惜。想當時、天子無愁,自古佳人難得。

天淨沙 天淨沙

惆悵龍沉宮井,石上啼痕,猶點胭脂紅濕。去去天荒地老,流水無情、落花狼藉。恨青溪留在,渺重城、煙波空碧。對西風、誰與招魂,夢裡行雲訊息。

念奴嬌 題鎮江多景樓,用坡仙韻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覽南州風物。落日金焦,浮紺宇,鐵瓮猶殘城壁。雲擁潮來,水隨天去,幾天沙鷗雪。消磨不盡,古今天寶人傑。

遙望石冢巉然,參軍此葬,萬劫誰能發。桑梓龍荒,驚嘆後、幾度生靈埋滅。往事休論,酒杯才近,照見星星發。一聲長嘯,海門飛上明月。

[仙呂]寄生草 飲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甚思。糟醃兩個功名字,醅瀹千古興亡事,曲埋萬丈虹霓志。

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仙呂]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

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中呂]陽春曲 知幾

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詩書叢里且淹留。閒袖手,貧煞也風流。

[越調]天淨沙* 春

春山暖日和風,闌乾樓閣簾櫳,楊柳鞦韆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越調]天淨沙* 夏

雲收雨過波添,樓高水冷瓜甜,綠樹陰垂畫檐。紗廚藤簟,玉人羅扇輕縑。

[越調]天淨沙* 秋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越調]天淨沙* 冬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裡山前水濱。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雙調]沉醉東風 漁夫

白樸公園 白樸公園

黃蘆岸白苹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

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駐馬聽] 吹

裂石穿雲,玉管宜橫清更潔,霜天沙漠,鷓鴣風裡欲偏斜。

鳳凰台上暮雲遮,梅花驚作黃昏雪。人靜也,一聲吹落江樓月。

[駐馬聽] 彈

雪調冰弦,十指纖纖溫更柔。林鶯山溜,夜深風 雨落弦頭。

蘆花岸上對蘭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淚盈眸,江州司馬別離後。

[駐馬聽]歌

白雪陽春,一曲西風幾斷腸。花朝月夜,箇中唯 有杜韋娘。

前聲起徹繞危梁,後聲並至銀河上。韻悠揚,小樓一夜雲來往。

[駐馬聽]舞

鳳髻蟠空,鳥娜腰肢溫更柔。輕移蓮步,漢宮飛燕舊風流。

謾催鼉鼓品梁州,鷓鴣飛起春羅袖。錦纏頭,劉郎錯認風前柳。

[大石調]青杏子 詠雪

空外六花翻,被大風灑落千山。窮冬節物偏宜晚。凍凝沼址,寒侵帳幕,冷濕闌乾。

[歸塞北]貂裘客,嘉慶捲簾看。好景畫圖收不盡,好題詩句詠尤難。疑在玉壺間。

[好觀音]富貴人家應須慣,紅爐暖不畏初寒。開宴邀賓列翠鬟,拼酡顏,暢飲休辭憚。

[麼]勸酒佳人擎金盞,當歌者款撒香檀。歌罷喧喧笑語繁,夜將闌,畫燭銀光燦。

[結音]似覺筵間香風散,香風散非麝非蘭。醉眼朦朧問小蠻,多管是南軒蠟梅綻。

【仙呂】醉中天

佳人臉上黑痣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

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中呂】陽春曲

知幾

知榮知辱牢緘口,誰是誰非暗點頭。詩書叢里且

淹留。閒袖手,貧煞也風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且盡樽前有限杯。回頭滄海又

塵飛。日月疾,白髮故人稀。

不因酒困因詩困,常被吟魂惱醉魂。四時風月一

閒身。無用人,詩酒樂天真。

張良辭漢全身計,范蠡歸湖遠害機。樂山樂水總

相宜。君細推,今古幾人知。

題情

輕拈斑管書心中,細折銀箋寫恨詞。可憐不慣害

相思,則被你個肯字兒,迄逗我許多時。

鬢雲懶理松金鳳,胭粉慷施減玉容。傷情經歲繡

幃空,心緒冗,悶倚翠屏風。

慷拈粉線閒金縷,懶酌瓊漿冷玉壺。才郎一去信

音疏,長嘆吁,香臉淚如珠。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奶娘催逼緊

拘鉗,甚是嚴,越間阻越情忺。

笑將紅袖遮銀燭,不放才郎夜看書。相偎相抱取

歡娛,止不過迭應舉,及第待何如。

百忙裡鉸甚鞋兒樣,寂寞幃冷篆香。向前摟定可

贈娘,止不過趕嫁妝,誤了又何妨。

【越調】小桃紅

歌姬趙氏,常為友人賈子正所親,攜之江上,有

數月留。後予過鄧,往來侑觴。感而賦此,俾即席歌

之。

雲鬟風鬢淺梳妝,取次樽前唱。比著當時□江上,

減容光,故人別後應無恙。傷心留得,軟金羅袖,猶

帶賈充香。

套數

【仙呂】點絳唇

金鳳釵分,玉京人去,秋瀟灑。晚來閒暇,針線

收拾罷。

【麼篇】 獨倚危樓,十二珠簾掛,風簫颯。雨

晴雲乍,極目山如畫。

【混江龍】 斷人腸處,天邊殘照水邊霞。枯荷

宿鷺,遠樹棲鴉。敗葉紛紛擁砌石,修竹珊珊掃窗紗。

黃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穿窗月】 憶疏狂阻隔天涯,怎知人埋冤他。

吟鞭裊青驄馬,莫吃秦樓酒,謝家茶,不思量執手臨

歧話。

【寄生草】 憑闌久,歸繡幃,下危樓強把金蓮

撒。深沉院宇朱扉亞,立蒼苔冷透凌波襪。數歸期空

畫短瓊簪,搵啼痕頻溫香羅帕。

【元和令】 自從絕雁書,幾度結龜卦。翠眉長

是鎖離愁,玉容憔悴煞。自元宵等待過重陽,甚猶然不到家。

【上馬嬌煞】 歡會少,煩惱多,心緒亂如麻。

偶然行至東籬下,自嗟自呀,冷清清和月對黃花。

【小石調】惱煞人

又是紅輪西墜,殘霞照萬頃銀波。江上晚景寒煙,

霧蒙蒙、風細細,阻隔離人蕭索。

【麼篇】 宋玉悲秋愁悶,江淹夢筆寂寞。人間

豈無成與破,想別離情緒,世界裡只有俺一個。

【伊州遍】 為憶小卿,牽腸割肚。悽惶悄然無

底末,受盡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無個歸著。恨馮

魁,趨恩奪愛,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到如今

剗地吃耽閣,禁不過,更那堪晚來暮雲深鎖。

【麼篇】 故人杳杳,長江風送,聽胡笳瀝瀝聲

韻聒。一輪皓月朗,幾處鳴榔,時復唱和漁歌。轉無

那,沙汀蓼岸,一點漁燈相照,寂寞古渡停畫舸。雙

生無語淚珠落,呼仆隸指潑水手,在意扶柁。

【尾聲】 蘭舟定把蘆花過,櫓聲省可里高聲和。

恐驚散宿鴛鴦,兩分飛也似我。

【雙調】喬木查

對景

海棠初雨歇,楊柳輕煙惹,碧草茸茸鋪四野。俄

然回首處,亂紅堆雪。

【麼篇】 恰春光也,梅子黃時節,映日榴花紅

似血。胡葵開滿院,碎剪宮纈。

【掛搭沽序】 倏忽早庭梧墜,荷蓋缺。院宇砧

韻切,蟬聲咽。露白霜結,水冷風高,長天雁字斜,

秋香次第開徹。

【麼篇】 不覺的冰澌結,彤雲布,朔風凜冽。

亂撲吟窗,謝女堪題,柳絮飛玉砌。長郊萬里,粉污

遙山千疊。去路賒,漁叟散,披蓑去,江上清絕。幽

悄閒庭院,舞榭歌樓酒力怯,人在水晶宮闕。

【麼篇】 歲華如流水,消磨盡,自古豪傑,蓋

世功名總是空,方信花開易謝,始知人生多別。憶故

園,漫嘆嗟,舊遊池鋪,務做了狐蹤兔穴。休痴休呆,

蝸角蠅頭,名親共利切。富貴似花上蝶,春宵夢說。

【尾聲】 少年枕上歡,杯中酒好天良夜,休辜

負了錦堂風月。

《梧桐雨》

白樸擅詞曲。詞集名《天籟集》,“詞語遒嚴,情寄高遠”,多頹唐淒楚之調。散曲現存40首,多以本色的語言抒寫閒情逸緻。所作雜劇,據《錄鬼薄》所錄名目,凡15種。現存僅《梧桐雨》和《牆頭馬上》。

《梧桐雨》是描寫楊玉環、李隆基愛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歷史劇。天寶之亂以來,楊、李故事成了文壇的熱門話題。特別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問世以後,唐宋兩代詩人從不同的角度,對這段歷史進行反思。坊間還出現《楊太真外傳》、《玄宗遺錄》等著述。到金元易代之際,劇作家們對楊、李故事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關漢卿寫過《哭香囊》,庾天錫寫過《華清宮》、《霓裳怨》,岳伯川寫過《夢斷楊妃》,王伯成寫過《天寶遺事》。但這些劇本都已亡佚,惟獨白樸的《梧桐雨》流傳了下來。

白居易的《長恨歌》有“秋雨梧桐葉落時”一句,飽含淒清幽怨的意蘊。金元時期,李隆基與梧桐的細節,受到詩人的重視,與元好問、白華有聯繫的馮璧、姚樞、袁桷等人都為名畫《明皇擊梧桐圖》題詩。白樸的《梧桐雨》,很可能是在這樣的創作氛圍中受到啟迪。

從中唐開始,歷來描繪、評論楊、李故事的作品,或側重同情、讚譽楊、李生死不渝的愛情;或偏於揭露、諷喻楊、李耽於享樂,貽誤朝政。白樸的《梧桐雨》固然也寫到楊、李的情愛、侈逸,但創作的著眼點卻不在於此,他要向經歷過滄桑巨變的觀眾,宣示更深刻更沉痛的人生變幻的題旨。 《梧桐雨》楔子寫李隆基在“太平無事的日子裡”,不問是非,竟

《梧桐雨》 《梧桐雨》

給喪師失機的安祿山加官晉爵,讓他鎮守邊境。第二折寫李隆基與楊玉環在長生殿乞巧排宴,兩人恩恩愛愛,情意綿綿,“靠著這招新鳳,舞青鸞,金井梧桐樹映,雖無人竊聽,也索悄聲兒海誓山盟”,相約生生世世,永為夫婦。第三折是故事的轉折點,安祿山倡亂,李隆基倉皇逃走;到馬嵬坡,六軍不發,李隆基在“不能自保”的情況下,只好讓楊玉環自縊。“黃埃散漫悲風颯,碧雲黯淡斜陽下”,經過一場激變,一切權力、榮華,煙消雲散。《梧桐雨》

《梧桐雨》的第四折,是全劇最精彩的部分。李隆基退位後在西宮養老,他滿懷愁緒,思念著死去的楊玉環,懷念著過去的月夕花朝。他想到無權柄的苦惱,孤辰限的悽惶。他在梧桐樹下盤桓,“常記得碧梧桐陰下立,紅牙箸手中敲”,到如今“空對井梧陰,不見傾城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時光,只成了追憶。在落葉滿階,秋蟲絮聒的氣氛中,李隆基做了一個朦朦朧朧的夢,夢中楊玉環請他到長生殿排宴,不料才說上一兩句話,夢就被驚醒了。夢醒後“窗兒外梧桐上雨瀟瀟”。這雨聲緊一陣慢一陣,淅淅瀝瀝,“一點點滴人心碎”,淋漓盡致地烘托出李隆基淒楚悲涼的心境。

在《梧桐雨》里,白樸把梧桐與楊、李的悲歡離合聯繫起來。李隆基對著梧桐回憶:“當初妃子舞翠盤時,在此樹下;寡人與妃子盟誓時,亦對此樹;今日夢境相尋,又被它驚覺了。”這點明了梧桐在整個劇本藝術構思中的作用。在中國的詩文中,梧桐的形象,本身即包含著傷悼、孤獨、寂寞的意蘊。白樸讓梧桐作為世事變幻的見證,讓雨濕寒梢、敲愁助恨的景象,攪動了沉澱在人們意識中的悽怨感受,從而使劇本獲得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加上作者以十多支曲子,細緻地描繪李隆基哀傷的心境;沉痛傷悲的語言,也使人盪氣迴腸,更能透過人物的遭遇感受到江山滿眼、人事已非的愴痛。可以說,《梧桐雨》的戲劇衝突生動跌宕,筆墨酣暢優美,而構築的意境則深沉含蓄。濃重的抒情性以及醇厚的詩味,使這部歷史劇成為元代文壇的一樹奇花。

《牆頭馬上》

牆頭馬上

——一曲歌頌婚姻自由的讚歌 維護人格的尊嚴 辣的個性和喜劇性的場面。

白樸的《牆頭馬上》,是一部具有濃厚喜劇色彩的愛情戲。此劇的素材,源於白居易的《井底引銀瓶》一詩。白詩記述一個婚姻悲劇故事:一個女子愛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長認為“聘則為妻奔則妾”,逐出家門。在 “始亂終棄”的社會風氣中,白樸對這不幸的女子給予同情,並對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的告誡。白樸在戲中所寫的內容,大致與《井底引銀瓶》一詩相同,但它表現的思想傾向,則與原詩迥異。整個劇本,洋溢著火熱的激情。它描繪女子大膽地追求愛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長挑戰,成為一曲歌頌婚姻自由的讚歌。 在白樸以前,《井底引銀瓶》的素材,已經受到民間藝人的重視。據宋周密《武林舊事》載,宋官本雜劇有《裴少俊伊州》一本;元陶宗儀《輟耕錄》載金院本有《鴛鴦簡》及《牆頭馬(上)》各一本,《南詞敘錄》載南戲有《裴少難牆頭馬上》。而宋話本《西山一窟鬼》中有“如捻青梅窺小(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的插詞,可見人們不斷地改編這一故事,添加了不少情節,甚至確定了主人公的名姓。在此基礎上,白樸的劇本也大大地豐富了原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白樸雖然以傳統故事為框架,但他所寫的人物,實際上是以現實生活為依據,是有血有肉的鮮活的形象。

《牆頭馬上》   的女主人公李千金,一上場就毫不掩飾對愛情和婚姻的渴望,

牆頭馬上 牆頭馬上

她聲稱:“我若還招得個風流女婿,怎肯教費工夫學畫遠山眉。寧可教銀缸高照,錦帳低垂。菡萏花深鴛並突,梧桐枝隱鳳雙棲。”當她在牆頭上和裴少俊邂逅,看上了“一個好秀才”,便處處採取主動的態度。她央求梅香替她遞簡傳詩,約裴少俊跳牆幽會。當兩人被嬤嬤瞧破,她和裴少俊一忽兒下跪求情,一忽兒撒賴放潑,還下決心離家私奔。為了愛情,李千金什麼也不怕,什麼也敢做。她甘願作出犧牲,“愛別人可舍了自己”。她深信自己要求及時婚嫁的的合理性,“那裡有女兒共爺娘相守到頭白”。因此,她不像深閨待字的少女那樣羞羞答答,倒和話本《碾玉觀音》里的璩秀秀有點相似。顯然,在這個人物身上,白樸讓它融合了市井女性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的特徵。 劇照1

李千金在裴家後院躲藏七年,生了一男一女,但終於被裴尚書發現。她極力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反駁裴尚書對她的辱罵。當然,在強大的封建勢力面前,被視為“淫奔”的李千金不得不飲恨回家,但她絕沒有屈服。當裴少俊考中狀元,裴尚書知道了她是官宦之女,前去向她賠禮道歉,要求她認親重聚時,她堅決不肯,並且對裴氏父子毫不留情地譴責。即使裴尚書捧酒謝罪,她還是斬釘截鐵:“你休了我,我斷然不肯。”只是後來看到啼哭的一雙兒女,才不禁心軟下來,與裴家重歸於好。 劇中,李千金的形象十分突出。她不僅希望得到愛情,而且把婚姻自主看成是人生的權益,認為像卓文君那樣私奔是合情合理的事。因此,當她愛上了裴少俊,便義無反顧地離家出走。不過,這僅僅是李千金追求的一個方面。和一般懷春少女不同的是,她更加看重人格的尊嚴。第三折,有這樣一段對白:

尚書云:……你比無鹽敗壞風俗,做的是男游九郡,女嫁三夫。

正旦云:我則是裴少俊一個。

尚書怒云:可不道“女慕貞潔,男效才良”;“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你還不歸家去。

正旦云:這姻緣也是天賜的。

李千金說她只鍾情於一人,說姻緣天賜,無非是反駁裴尚書的污衊,強調自己行為的合理和人格的純潔。在第四折,她拒絕裴家父子,拒絕一貫夢寐以求的婚配,正是受損害者作出的抗爭。她對少俊並非沒有感情,但為了維護尊嚴,她甚至準備割捨。在戲裡,作者讓人們看到,渴望愛情的李千金,所看重的又非僅僅是愛情。由於李千金注重維護自己的理想和人格,因此,她敢於把封建道德和封建倫理,統統扔到腦後,理直氣壯地掌握自己的命運,表現出堅毅倔強的個性。

劇照2

《牆頭馬上》的藝術風格,和《梧桐雨》明顯不同。《梧桐雨》以深沉的意境見長,《牆頭馬上》則以緊湊、生動的情節安排取勝。在這個戲裡,作者充分顯現出他擅於通過戲劇場面刻劃人物形象的才能。像在第三折裴尚書撞見了重陽和端端,便打醒了正睡得糊塗的院公查問:

(院公做醒著掃帚打科,云:)打你娘,那小廝!(做見懵科,尚書雲)這兩個小的是誰家?(端端雲)是裴家。(尚書雲)是那個裴家?(重陽雲)是裴尚書家。(院公雲)誰道不是裴尚書家花園,小弟子還不去!(重陽雲)告我爹爹媽媽說去。(院公雲)你兩采了花木,還道告你爹爹媽媽去。跳起您公公來打你娘!(兩人走科,院公雲)你兩個不投前面走,便往後頭去! 這一段戲,把小孩子的天真無邪和老院公力圖遮掩的狼狽相,描繪得栩栩如生。在裴尚書不陰不陽滿腹狐疑的態度面前,端端、重陽活蹦亂跳,實話實說;老院公手足無措,支支吾吾。這充滿喜劇性的場面使人忍俊不禁,她使人為李千金捏一把汗,人物的形象就在戲劇的衝突中凸現出來。

作品賞析

梧桐雨

白樸《梧桐雨》第四折賞析

劇照 劇照

1、唐明皇避亂西逃,行至馬嵬坡,六軍不行,殺死楊國忠,縊死楊貴妃。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回到長安,退居西宮養老。他既失掉了愛情,也失去了權柄;他既未能以權勢保護住他們的愛情,也沒有因為犧牲愛情而保住他的權力。在愛情權力兩失的情況下他憂心如焚,每日裡空對楊貴妃的畫像,痛苦不堪。這一折二十三支曲子就是抒寫唐明皇思念楊貴妃的淒楚情懷。

[端正好]至[呆骨朵]五曲寫唐玄宗面對楊貴妃真容引起的懷念與感傷。這裡有還京兆半年來孤辰難熬的敘述。也有白髮新添瘦骨嶙峋的肖像描繪;有畫軸高挑放聲高叫的思念,也有叫而不應雨淚嚎啕的憂傷;有對往昔笙歌筵舞賞心樂事的懷念,也有對生死愛情半路夭折的痛悼;有對神明鑑察之下誓約終未履行的愧悔,也有對無權柄謝位辭朝無可奈何的哀嘆,真可謂百感交集。聲淚俱下,充分展現了唐玄宗複雜的心理狀態。 唐明皇面對楊貴妃畫像憂愁無法排遣,便去沉香亭閒行遣悶。地點也由殿宇內轉換為亭皋邊。沉香亭曾是唐明皇與楊貴妃御園小宴、啖荔枝、舞霓裳追歡取樂的地方。如今怎能不見物思人,觸景傷情。[白鶴子]至[倘秀才]五曲即是寫唐玄宗在沉香亭畔對楊貴妃的回憶和物在人亡的哀傷。“見芙蓉懷媚臉,遇楊柳憶纖腰”兩句曲詞是從《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演化而來。作者運用巧妙的比喻和豐富的聯想,寫唐玄宗對往昔歌舞承平榮華富貴的追憶和對楊貴妃的想念。可是眼下卻是“翠盤中荒草滿,芳樹下暗香消。空對井梧桐,不見傾城貌。”劇作通過今昔對比,抒寫唐明皇對往日繁華一去不復返的無限悵調。

唐明皇回到寢殿,時間已由白晝轉入夜晚。景物更加衰敗,色調更加昏暗,人物心境也更加憂傷。[芙蓉花]至[黃鐘煞]十三首曲文抒寫唐明皇的寢殿驚夢,作者以具體形象為喻,極寫唐玄宗內心的哀傷。

前三曲寫唐明皇入夢前的孤寂和焦躁。作品渲染一種獨特的氛圍來烘托主人公的心境。暗淡的串煙,昏慘的銀河,喧鬧的秋蟲,滿地的陰雲,狂惡的西風,飄落的敗葉,琅琅的殿鈴,簌簌的朱簾,叮噹的鐵馬,造成淒涼、陰慘、焦灼的氣氛,有力地襯託了唐明皇孤寂、憂鬱、煩躁的心緒。作者運用滴溜溜、疏剌剌、忽魯魯、廝琅琅、撲簌簌、吉叮噹等象聲詞和狀形詞摹寫景物的聲響和形態,更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表現力。

[倘秀才][ 雙鴛鴦]二曲直接寫夢會。唐明皇剛剛入睡,就夢見楊貴妃請他長生殿赴宴,楊貴妃生前的嬌態和往日的榮華富貴又浮現在眼前。可是轉瞬間睡夢又被驚醒,一切皆成虛幻。“好夢將成還驚覺,半襟情淚濕鮫綃(神話傳說中鮫人織的綃,泛指薄紗)。驚夢之後,內心更加感傷。

追尋驚夢的原因,白樸把視野集中在一個焦點上——梧桐雨。[蠻姑兒]以下數曲極力鋪敘“秋夜梧桐雨”的自然景象,造成一種悽愴冷落的意境,抒寫唐明皇孤淒、愁苦、頓亂的心境。作者嘔心瀝血,傾注全部心力和才思,以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法和修辭方式,從各種不同的角度,描繪雨打梧桐的意象。作品摹寫梧桐雨以樓頭過雁、階下寒蛩、檐前玉馬、架上金雞作反襯,以楊柳雨、梅子雨、杏花雨、梨花雨、荷花雨、豆花雨作對比,以“玉盤中萬顆珍珠落”、“玳筵前幾簇笙歌鬧”、“翠岩頭一派寒泉瀑浮”、“繡旗下數面征鼙操”、“噴泉瑞獸臨雙沼”、“食葉春蠶散滿箔”、“花奴羯鼓調”、“伯牙水仙操”作比喻,以“洗黃花,潤籬落;漬蒼苔;倒牆角;渲湖山;漱石竅;浸枯荷、溢池沼”作排比,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梧桐雨》對雨聲的描寫可以同《西廂記》“聽琴”一折對琴聲的描繪相媲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景物的描寫,並不是孤立和游離的,作者時時刻刻

劇照 劇照

都使景物的描繪與人物感情的抒發相契合,人物心理既是景物描寫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每首曲詞結尾都把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作為景物描寫的歸宿,寫自然景象所引起的主人公心理感受,層層遞進地抒寫主人公情感的演變歷程。如先是怨雨驚夢“把愁人定虐”,後又煩雨“惹的人心焦”,繼而又惱雨“相聒噪”,最後又恨“雨和人緊廝熬”,“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以至憤怒地要“把潑枝葉做柴燒,鋸倒。”孟稱舜說得好:“只說雨聲,而愁恨千端,如飛泉噴瀑,一時傾瀉。”這幾首曲文寫雨聲,既以景物作為人物感情的襯托,又採用移情的方法使景物塗抹上人物的感情色彩,由景入情,情由景生,以景襯情,景中有情,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意境,充分展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在大量描摹梧桐雨的過程中,作者又把梧桐樹作為聯想的條件,中間穿插[滾繡球]一曲,寫唐明皇的情惠:“是兀那歡會栽排下,今日淒涼廝輳著。”今天的淒涼是由往日的歡會所栽排,昔日的驕奢淫逸造成如今的死別生離。盛極而衰,樂極哀來,唐明皇自己吞食自己種植的苦果。這句點睛之筆,是主題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人生底蘊的深刻揭示,具有很強的諷喻性。

繁華已去,盛景不再,失去的永遠失去了,只剩下孤獨寂寞時的悔恨和哀怨。這種由盛至衰的人世滄桑的悲劇,通過李、楊故事敷演出來,尤為動人心魄。帝王雖能享受常人難以企及的富貴,教人羨慕,可卻無法避免一般人都會遭遇到的痛苦。往日的歡樂越多,失落後的痛苦也就越深。

白樸不愧是大手筆,能將一個眾人熟知的歷史故事,處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響。但《梧桐雨》一劇之所以動人,還在於它融進了作者對戰亂不幸生活的切身體驗,借劇中人物表達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時聽雨的一縷哀思和無端憤慨,寫得百轉千回。

那點點滴滴的梧桐雨,令人悵惘不已。

2、這一折藝術構思異常奇特巧妙。元雜劇的慣例是“先離後合,始困終亨

”,第四折多是以大團圓結尾。本折則不同。它既沒有眾多的出場人物,也沒有起伏跌宕的情節,又沒有尖銳複雜的矛盾衝突。登場人物除宦官高力士外,只有唐明皇自己,實際上是一折獨角戲。全部曲詞都是表現唐明皇的內心活動。如果說第三折馬嵬兵變是情節演進的邏輯高潮,而這一折則是劇情發展的情感高潮。全折都是從《長恨歌》“秋雨梧桐葉落時”詩意演化而來,並以之名劇。白樸以他獨特的藝術構思,為唐明皇思念楊貴妃布置了一個典型環境,時間是深秋的夜晚,地點是蕭索冷落的深宮。這裡曾經是唐明皇和楊貴妃七夕盟誓宴樂歌舞的地方,如今人去樓空,面對的只有一幅畫軸,唐明皇怎能不倍感憂傷。作者把畫像作為主人公抒發感情的對象,以夢會寫情思。叫畫不應,轉而盼夢裡來到;好夢將成,又被梧桐雨驚覺。梧桐雨不僅是唐明皇憂傷的陪襯而且又成為他發泄感情的對象。使唐明皇的內心積怨如噴泉般傾瀉而出,從而使景物描寫和人物情感水乳交融和諧一致,造成一種濃郁的悲劇氛圍,堪稱絕唱。《梧桐雨》第四折與《漢宮秋》第四折有異曲同工之妙。孟稱舜評《梧桐雨》云:“此劇與《孤雁漢宮秋》格套既同,而詞華亦足相敵。一悲而豪,一悲而艷;一如秋空唳鶴,一如春月啼鵑。使讀者一憤一痛。淫淫乎不知淚之所以,固是填詞家巨手也。”王國維也說《漢宮秋》“雄勁”,《梧桐雨》“悲壯”,可並稱“千古絕品”。他們都是把《梧桐雨》和《漢宮秋》並譽的。正是這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使《梧桐雨》被列為元雜劇四大悲劇之一。

創作原由

白樸 白樸

在白樸的成長過程中,有一個人對他起過相當重要的影響,這就是元好問。1233年南京被攻陷後,一片喊殺聲中元好問抱著被他視為“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的神童白樸逃出京城,自此,白樸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在他身邊。白樸自幼聰穎好學,這時又有大學問家元好問的悉心指導,因此他的學業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十幾歲就已才華出眾,聲名遠揚。但是生逢亂世,又加幼年倉皇失母的離散之痛不絕於胸,因此他無意於建功立業,拒絕了朋友的極力舉薦,只是以縱情詩酒、遊樂山水為己事。這條人生道路的選擇,使世間少了一位謹小慎微的官宦,卻誕生了一位流芳至今的文學大家。白樸曾到各地漫遊,兩次到過大都(今北京),還遊歷了順天(今保定一帶)、壽春(今安徽壽縣)、懷州(今河南沁陽)等地。與許多才子名流優遊於詩酒之間,這些人多為當時有名的雜劇或散曲作家,而白樸的創作也就是在這時開始的。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劉秉忠
倪瓚
袁華
劉著
柯九思
喬吉
金章宗
完顏亮
吳澄
許衡
耶律楚材
元好問
党懷英
趙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貫雲石
吳激
吳鎮
鮮于樞
歐陽玄
陳孚
丘處機
薩都剌
張可久
張養浩
白樸
康進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韓奕
馮子振
任詢
李純甫
邵亨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處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憲
無名氏
劉昂
高氏
劉處玄
劉因
辛願
徐再思
劉迎
許謙
薛昂夫
楊果
姚燧
劉仲尹
葉森
於立
虞集
蔡珪
陸行直
袁易
陸文圭
張遜
馬鈺
張野
張雨
張玉娘
張之翰
張翥
趙可
孟宗獻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衛德辰
魏初
胡祗遹
華幼武
吳瓘
陸仁
吳景奎
冀國公主
馮延登
馮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純
安熙
許有孚
李時
錢霖
楊立齋
楊載
李庭
李獻能
耶律履
耶律鑄
葉衡
陳櫟
尹志平
高憲
俞和
俞俊
陳思濟
元德明
沈禧
凌雲翰
袁士元
蘇大年
張口
孫不二
譚處端
湯彌昌
唐桂芳
陳文海
白華
汪斌
蔡松年
趙汸
趙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鄭禧
鄭子聃
周權
王玠
王禮
何景福
劉元
宋褧
范真人
長筌子
呂濟民
宇文虛中
白賁
白雲山翁
偰玉立
高士談
蕭斞
謝應芳
張伯淳
梁寅
完顏璹
曹伯啟
許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張中孚
許有壬
曹光輔
鄧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趙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齊賢
曹居一
王志謹
舒遜
宋德方
趙元
折元禮
劉鐵冠
陳益之
周景
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時
侯善淵
無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吳氏女
吳真人
歐陽先生
兀顏思忠
顧阿瑛
仆散汝弼
蕭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謝醉庵
錢應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潛真子
徐遜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黃澄
三於真人
林轅
許楨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楊弘道
沈景高
高道寬
楊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藥房
舒頔
覺達
束從周
殷恕
劉敏忠
劉詵
宋遠
陳參政
劉燕哥
虞薦發
孫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貞
袁介
何繼高
滕賓
岳瑜
雲陽子
詹仲舉
同恕
完顏從郁
張楫
劉雲震
劉則梅
劉志淵
劉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視
王國器
王澮
章凱
王吉昌
陸承孫
王磵
趙攄
李節
趙若秀
陸留
趙由俊
王瞞
王容溪
鄭黻
王特起
何守謙
紙舟先生
智久
仲璋
馮尊師
陸祖允
羅慶
周玉晨
王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馬熙

中國十大古典喜劇

“中國十大古典喜劇”由王季思(1906~1996)在擔任中山大學教授時與他領導的編輯團隊在徵求了各方學者意見後提出。中國十大古典喜劇是:

 

 

元曲四大家

姓名簡介作品
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人,生卒年不詳,元代雜劇奠基人和前期劇壇領袖。《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
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人,生卒年不詳,元代著名雜劇家和散曲家。《倩女離魂》
馬致遠生於1250年,約卒於1321年,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雜劇家。《漢宮秋》《青衫淚》
白樸字仁甫,1226年生,1306年後行蹤不詳。元代著名文學家、雜劇家。《天籟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