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憲

廉希憲

廉希憲(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號野雲。畏兀兒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大蒙古國至元朝初年著名政治家。 廉希憲祖上均為高昌大臣。父布魯海牙,曾任燕南諸路廉訪使。廉希憲幼魁偉,舉止不凡。成年後,愛好經史。十九歲時,入侍忽必烈於藩邸,被稱為“廉孟子”。元憲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撫使,首請用許衡提舉學校,教育人材。從攻南宋鄂州,請盡釋軍中所俘士人。憲宗死,勸忽必烈北歸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撫使,平定劉太平等叛亂。鏇以中書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將渾都海進攻。任中書平章政事時,他剛正不阿、直言敢諫。至元七年(1270年),罷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起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軍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憲行省荊南。他至鎮後,禁剽掠,錄用故宋官吏,發倉粟賑饑,興學校、選教官。後因病召還。至元十六年(1279年),復受命領中書事,但病情日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憲病逝,年五十。累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恆陽王,諡號“文正”。伯顏曾贊其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廉希憲於元太宗三年五月二十五日(1231年6月26日)出生於蒙古占領下的燕京,其父為投奔蒙古的畏兀兒人布魯海牙,因曾任燕南諸路廉訪使故改漢姓“廉”。

廉希憲自幼身材魁偉,舉止與一般兒童不同。十九歲時入侍忽必烈王府,因其“篤好經史,手不釋卷”的勤學精神,深得忽必烈賞識。有一天正讀《孟子》,忽聞忽必烈召見,匆忙將書揣入懷中。忽必烈問《孟子》書中所言何事,廉希憲陳說性善、義利、仁暴等。忽必烈嘉獎其學問,稱他為“廉孟子”,於是知名於世。廉希憲還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勁弓,三發三中,眾人欽佩他“文武全材”。後從征雲南等地。

元憲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今陝西西安)宣撫使。京兆控扼隴蜀地區,諸王封地布於左右,境內羌戎雜居,號稱難治之地。廉希憲到任後,探求百姓疾苦原因,抑強扶弱。空閒時向名儒許衡、姚樞等人請教治世之道。並提請忽必烈用許衡來管理京兆學校,以教育人才作為根本大計,並將儒士另立戶籍,取得顯著政績。

元憲宗九年(1259年),隨忽必烈攻宋鄂州,廉希憲率儒生百餘人拜伏于軍門,呈請忽必烈在王師渡江以後,“但凡軍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錢贖身,遣歸原籍,以表示殿下廣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儒士被放還。

憲宗死後,廉希憲秘密進言:“先發制人,後發人制。天命不敢辭,人情不敢違。事機一失,萬巧莫追。”力促忽必烈迅速北返,在與阿里不哥爭奪皇位的鬥爭中占據主動地位,並最終奪得帝位。此間,他再次出鎮關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撫使,重用良將,力挫阿里不哥的支持者渾都海,平定關隴,鏇即升任平章政事。

中統三年(1262年),又進拜中書平章政事。

至元五年(1268年),始置御史台,繼設各道提刑按察司。當時阿合馬總攬財政,質問廉希憲:“政務由諸路辦理,錢穀之事交付轉運司,今設御史台、提刑司牽制,叫他們如何辦事?”廉希憲回答:“立御史台和按察司是自古以來的制度,其職責是內劾奸邪,外察越軌行為,考察民間疾苦。其於國政有益則莫大於此。若不設台察,上下專橫,恣意貪暴,國事能有成就嗎?”阿合馬啞口無言。

至元七年(1270年),廉希憲患病,忽必烈派遣醫生三人診視,醫生說須用砂糖做藥引,家人到處尋求,阿合馬送去二斤,廉希憲拒收,還說道:“即使此物果能治好病,我也絕不靠奸人的贈送來救自己的命。”忽必烈聽說後,遣人送去砂糖。

至元十一年(1274年),任命廉希憲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

至元十二年(1275年),忽必烈急召廉希憲回京,命他撫治荊南,並有授三品以下官職之權。廉希憲帶病赴任,右丞阿里海牙率領屬官於江陵迎接,荊人大為驚駭。

廉希憲到任後,立即下令嚴禁剽劫,通商販,興利除害,兵民安居樂業。希憲還收留宋朝故宣撫、制置二司幕僚中能幹事者二十餘人,因材任用。這些人贈他珍寶玩物,廉希憲拒絕,並告誡說:“你們是宋朝故官,若任用你們,當念我朝聖恩,盡力報效。今你們送我這些東西,我取之不義,若是官物,收受如同盜竊,若系取之於民,那就是犯罪,你們應當慎重。”又下令:對被俘軍民,殺者以殺平民論罪;俘虜患病而被拋棄者,許人收養,病癒後原主人不能再據為己有;凡買賣妻室兒女者,判以重罪,所賣之錢官府沒收。決開江陵護城河放水,得良田數萬畝,分給貧民耕種。開沙市糧倉,以粟米二十萬斛賑濟公安縣饑民。大興學校,選任教官,購置經書,並親自到課堂勉勵諸生努力學習。

廉希憲在荊南的政績,影響深遠,西南民族及思、播二州之田、楊兩姓,還有宋重慶制置趙定應等,都來請降。江陵人說:“皇帝派廉相出鎮荊南,不僅人蒙德化,連昆蟲草木都得其恩惠。”

至元十四年(1277年),廉希憲因病久不愈,被召還京都,江陵人民哭泣挽留。他離開後,江陵人畫像建祠,以為紀念。五月,廉希憲回到上都,他兩袖清風,離任時隨身之物只有琴、書而已。

廉希憲還京後,忽必烈詔征揚州名醫王仲明為他診視,病稍愈,能扶杖而起。太祖大喜說:“卿得良醫,故病漸愈。”廉希憲說:“醫生用良藥為臣治病,若臣能自己小心謹慎,就會痊癒,但若臣自己懈怠不堪,雖良醫亦無益。”這是藉此事來諫勸皇帝。朝廷設立門下省,忽必烈意欲讓希憲來主持門下省事,結果卻為阿合馬所阻。

至元十六年(1279年)春,廉希憲復受命領中書事,但病情日重,太子真金前來探望,並問為政之道,廉希憲說:“人君治國最重要的是用人得當,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臣今病勢加劇,聽天由命而已,而十分擔心的是當前大奸專政,小人附和,誤國害民,這才是國之大病,希望殿下力勸皇上屏除奸臣,否則國病日重,無可救藥。”

至元十七年(1280年)十一月十九日(12月12日)夜間,廉希憲逝世,享年五十歲。

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廉希憲獲贈清忠粹德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追封魏國公,諡號“文正”。後加贈推忠佐理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恆陽王。

人物評價

總評

廉希憲半身像 廉希憲半身像

在擁戴忽必烈和平定關隴的過程,不僅顯示了廉希憲的軍事才能,而且表明他是一個具有政治遠見,善於審時度勢,臨事鎮定,處理問題果斷的政治家。

此後,廉希憲以中書右丞和中書平章政事先後在中央和京兆、山東、北京、江陵等地任職,為忽必烈封建王朝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主要政績有:直言諷諫、整飭朝綱、革新政治;廢除州縣長官世襲,加強中央集權;設立台察,建立各級監察機構;除暴安民,打擊不法地方勢力;安定民生,發展生產。

在近三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廉希憲官至從一品中書平章政事。他雖身居顯位,手握大權,卻能以“大丈夫見義勇為,禍福不足以動搖”自戒,較少考慮個人的進退榮辱。他一生清貧廉潔,為政剛直不阿,曾因面忤世祖被罷官。他的一生,雖然未能充分發揮其政治才能,未能完全實現其政治理想,但他幾十年如一日,忠於職守,深察民間疾苦,並致力於除暴安良,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一直為後人所稱頌和讚揚。

歷代評價

董文忠:希憲,國家名臣。

忽必烈:①希憲真男子也。 ②希憲不嗜殺人,故能爾也。 ③當諸王大會議決大事,惟廉希憲能也。

趙壁:且關中形勝之地,希憲得民心,有商挺,趙良弼為之輔。

商挺:向時渾都海之亂,若非廉相,關中安危未可知,兼關中軍民他人難制,惟廉相能得其心。

伯顏:廉公,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也。

元明善:世祖皇帝克肖天德,充承帝命。一天下而國,環四海而家。時則有三五臣同德佐命,恆陽王其烈烈者歟。蘊經國之學,展命世之才,剛明正大,清修峻潔。所處而經權合,所趨而事庸立。西定秦隴,東靖齊魯。北安遼碣,南撫荊湖。在中書六年,大經、大法、大忠、大直。巍巍焉,邁前王之佐。岩岩焉,為後哲之師。聖賢際(闕),道義交孚。豐功鉅業,光耀金石。烏宓偉哉!

宋濂:天啟景運,挺生人豪。豹畧龍韜,呼吸風濤。英英廉公,才雄氣騫。力捧潛龍,上升九天。誕彰皇威,關隴晏然。廣廈細氈,嘉猷日宣。出鎮遼霫,強宗震迭。移節荊湖,民氣遂蘇。連征大猾,正氣烈烈。式揚發則,莫我敢遏。大星煌煌,西流於堂。天下之傷。

王世貞:吾嘗謂元有三仁(耶律楚材、廉希憲、伯顏)焉。……乃廉希憲又有學力焉,宰相之為真宰相也,男子之為真男子也。噫!孰謂胡無人。

馮夢龍:不惟興文,且令知節義之重,是具開國手段者。

朱軾:希憲負青雲之願,至以皋防稷契自勵,欲追跡於三代,此其志豈小哉?受世祖恩遇,知無不為。是時邦家初建,萬事草創,希憲居樞軸之位,則能挈綱維明,條貫成一代之規;受専閫之寄,則能詰奸御暴,安民養士,使疆土日辟,折衝萬里之外。及當成敗呼吸,審察防宜,代謀制勝,用力少而成功多,可謂拔萃之奇才也。值阿哈瑪特奸回貪冒,動相牽制,與之終始。不然,以希憲之才,當此位望其功謀,亦曷可勝道哉。

柯劭忞:渾都海扔重兵附阿坦克不哥,與劉太平、霍魯歡相表里,廉希憲以一書生,拄其間,決猶豫,平大亂,可謂智勇矣。及為宰相,劃為宰相,劃除蠢弊,與民休息,侃然以古大臣之事己任。元之理學名臣,希憲一人而已。

個人作品

廉希憲作品多已散佚,《永樂大典》殘卷有其詞一首:《水調歌頭·讀書岩》。

軼事典故

鄙視劉整

廉希憲生平禮賢下士,惟恐落於人後。當他官居中書平章政事時,南宋降將劉整以高級官員的身份正式拜訪他,他居然沒有請劉整就座。

劉整離開後,有個衣著破舊的南宋秀才拿著詩文來請見,廉希憲很客氣地請秀才入座,與他談論詩書典籍,關懷他的生活飲食,好像是老朋友。

事後,弟弟廉希貢問道:“劉整是大官,你對他不客氣;秀才不過是個清寒的讀書人,你卻很禮遇他。有這種道理嗎?”

廉希憲回答說:“這不是你所能了解的。大臣的舉止進退,關係到天下國家。劉整的官位雖尊貴,卻是背叛他的祖國和君主來歸順的;南宋秀才並沒有罪過,沒有必要讓他難堪。當今我們的國家是從北方沙漠崛起的,我對這些文人如果不特意尊重些,儒家的學術從此就將失傳了。”

篤信儒學

廉希憲嗜讀經史,手不釋卷。有一天正在讀《孟子》,忽必烈要召見他,他便懷揣《孟子》覲見。忽必烈詢問是什麼書,廉希憲回答為《孟子》,並闡述《孟子》中的思想精華。忽必烈大喜,稱他為“廉孟子”。於是廉孟子之名便傳開了。

忽必烈後來崇尚藏傳佛教,命廉希憲受國師的佛戒。廉希憲說:“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說:“孔子亦有戒耶?”廉希憲說:“為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聽了之後連連點頭。

當時很多貴族不顧禁令,抓儒生為奴隸,廉希憲親自掏錢贖回這些奴隸,讓他們恢復儒戶身份。

親屬成員

輩分關係姓名簡介
家世曾祖父牙兒八海牙仕於高昌回鶻有功。
祖父吉台海牙仕於高昌回鶻有功
父親布魯海牙官至順德等路宣慰使,累贈儀同三司、大司徒、魏國公,諡號“孝懿”。
平輩兄長廉希閔官至蘄黃等路宣慰使。
弟弟廉希恕官至中書平章政事、湖廣行省左丞。
廉希願 ——
廉希魯——
廉希貢官至昭文館大學士,封薊國公。
廉希中 ——
廉希括——
阿魯渾海牙官至廣德路達魯花赤。
子輩長子廉孚官至僉遼陽等處行中書事。
次子廉恪官至台州路總管。
三子廉恂官至中書平章政事。
四子廉忱官至邵武路總管。
五子廉恆官至御史中丞。
幼子廉惇官至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
《新元史》均稱廉希憲父布魯海牙有子十三人,但《新元史》即《元史》都只記有其九子,另四子不知何載。

表格參考資料:

史料記載

《平章政事廉文正王神道碑》

《元朝名臣事略·卷七·廉文正王》

《元史·卷一百二十六·列傳第十三》

《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五十二》

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詞是古代一種文體,但是只興盛於宋代,詞的最初特點是以詩文配上曲調,可以演唱。宋之後的金元兩朝代,都有哪些詞作呢。本任務就來細說金元兩代的詞作者。
劉秉忠
倪瓚
袁華
劉著
柯九思
喬吉
金章宗
完顏亮
吳澄
許衡
耶律楚材
元好問
党懷英
趙孟頫
高永
王惟一
王旭
貫雲石
吳激
吳鎮
鮮于樞
歐陽玄
陳孚
丘處機
薩都剌
張可久
張養浩
白樸
康進之
段克己
蒲道源
韓奕
馮子振
任詢
李純甫
邵亨貞
石岩
李俊明
李孝光
王處一
王寂
王庭筠
李晏
廉希憲
無名氏
劉昂
高氏
劉處玄
劉因
辛願
徐再思
劉迎
許謙
薛昂夫
楊果
姚燧
劉仲尹
葉森
於立
虞集
蔡珪
陸行直
袁易
陸文圭
張遜
馬鈺
張野
張雨
張玉娘
張之翰
張翥
趙可
孟宗獻
周巽
朱思本
管道升
王伯成
洪希文
王沂
王予可
衛德辰
魏初
胡祗遹
華幼武
吳瓘
陸仁
吳景奎
冀國公主
馮延登
馮子翼
胥鼎
明本
李道純
安熙
許有孚
李時
錢霖
楊立齋
楊載
李庭
李獻能
耶律履
耶律鑄
葉衡
陳櫟
尹志平
高憲
俞和
俞俊
陳思濟
元德明
沈禧
凌雲翰
袁士元
蘇大年
張口
孫不二
譚處端
湯彌昌
唐桂芳
陳文海
白華
汪斌
蔡松年
趙汸
趙秉文
王逢
郝大通
鄭禧
鄭子聃
周權
王玠
王禮
何景福
劉元
宋褧
范真人
長筌子
呂濟民
宇文虛中
白賁
白雲山翁
偰玉立
高士談
蕭斞
謝應芳
張伯淳
梁寅
完顏璹
曹伯啟
許古
姜彧
金炯
曹方父
張中孚
許有壬
曹光輔
鄧千江
李德基
山主
趙庸
王渥
段成己
李齊賢
曹居一
王志謹
舒遜
宋德方
趙元
折元禮
劉鐵冠
陳益之
周景
馬需庵
洪翼
李天翼
苗善時
侯善淵
無存
牧常晁
胡炳文
牛真人
吳氏女
吳真人
歐陽先生
兀顏思忠
顧阿瑛
仆散汝弼
蕭烈
傅按察
李真人
謝醉庵
錢應庚
邢具瞻
邢叔亨
潛真子
徐遜
皇甫真人
梁曾
梁梅
黃澄
三於真人
林轅
許楨
玄悟玉
善住
燕公楠
姬翼
楊弘道
沈景高
高道寬
楊真人
施可道
杜仁傑
史藥房
舒頔
覺達
束從周
殷恕
劉敏忠
劉詵
宋遠
陳參政
劉燕哥
虞薦發
孫景文
郯韶
景覃
原妙
郝貞
袁介
何繼高
滕賓
岳瑜
雲陽子
詹仲舉
同恕
完顏從郁
張楫
劉雲震
劉則梅
劉志淵
劉忠之
梵琦
王丹桂
何可視
王國器
王澮
章凱
王吉昌
陸承孫
王磵
趙攄
李節
趙若秀
陸留
趙由俊
王瞞
王容溪
鄭黻
王特起
何守謙
紙舟先生
智久
仲璋
馮尊師
陸祖允
羅慶
周玉晨
王鉉
竹月道人
李仁山
馬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