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中國明代文學家]

康海[中國明代文學家]

康海(1475--154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陝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

簡介

康海(1475~1540)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西安府武功縣人(今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滸西莊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十一年(1475)六月二十日,死於明世宗嘉靖十九年(1540)十二月十四日,享年66歲。

康海自幼機敏,童年事邑人馮寅為蒙師,習國小,“凡灑掃應對之屬”,馮出仕後,又入關中理學名家習毛詩。成化二十二年,其父康鏞從平陽知府任上歸田,嘗為之講授古今賢聖掌故,期其效法。父退,海嬉戲如忘,父怒欲捶楚,問所授,海從容複述無可責。

據史料記載,康海明代狀元、秦腔鼻祖、史學家、文學家、戲劇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西安府武功縣人(今陝西省武功縣武功鎮滸西莊人)。弘治十五年(1502),康海28歲參加會試,順利通過殿試對策稱旨,遂登進士第一,大魁天下,任翰林院修撰、充經筵講官。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康海以詩文名列明朝“前七子”之首,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九思、王廷相號稱“七才子”,亦即文學史上的明代“前七子”。

生平

孝宗弘治七年(1494)入縣學,時提學副使楊一清督學陝西,見海文,盛讚其才,言必中狀元。24歲與三原馬理同舉於鄉,次年赴京會試落榜。弘治十五年(1502),海28歲復參與會試,順利通過殿試對策稱旨。遂登進士第一,大魁天下。康海在殿試對策中,仗義執言,力陳改善吏制,裁汰庸官,重用才智之士,興利除弊,升為翰林院修撰兼經筵講官,曾參與修憲宗、孝宗兩朝實錄。武宗正德三年(1508)李夢陽入獄,為救文友,海往見同鄉劉瑾,通宵暢飲,不日夢陽獲釋。八月,海奔母喪,途經順德遇盜。正德五年(1510)八月,劉瑾事發,被臠割3357刀,凌遲處死。海以同鄉受其株連,被削職為民。夢陽不曾進一言以救。遂以文為身累,倦於修辭。乃曰:“辭章小技耳,壯夫不為,吾詠歌舞蹈泉石間矣!”曾有人勸他向朝廷申辯其冤,以圖起復,海斷然拒絕。

從此放形物外,寄情山水,廣蓄優伶,制樂府、諧聲容,自操琵琶創家樂班子,人稱“康家班社”。與戶縣王九思共創“康王腔”,扶植周至張於朋、王蘭卿組建張家班。曾廣集千名藝人,參與秋神極賽活動。自己因譴責李夢陽寫成的雜劇《中山狼》和《王蘭卿服信明忠烈》雜劇,被之管弦,自此俳優。在康家班基礎上組建的張家班,又名華慶班,在歷史上活動長達500年之久。為重振北曲,為秦腔藝術的發展,建樹了不朽的功勳。

史載 史載

海放歌泉林30餘年,初衷不改。歿時。除詩文集外康,還著有散曲集《沜東樂府》、詩文集《對山集》、雜著《納涼餘興》、《春遊余錄》等,尤以《武功縣誌》最為有名。評者認為康海編纂的《武功縣誌》體例嚴謹,源出《漢書》,“鄉國之史,莫良於此。”後世編纂地方志,多以康氏此志作為楷模。因為文學理念相近,加上同時尊崇復古文風,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朱應登、顧璘、陳沂、鄭善夫、王九思等號稱“十才子”,又與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九思、王廷相號稱“七才子”,亦即文學史上的明代“前七子”。

反誣陷害

康海不僅以他創作的詩文以及雜劇而聞名,成為明朝中期七才子的核心,而且在官場剛正不阿,藐視權貴,頗具秦人風範。康海和李夢陽、何景明等七才子一起,觸權貴,罵奸黨,指責時弊,彈劾劉謹。正德元年(1506),太監劉瑾專擅國政,劉瑾是興平縣人,以其與康海為同鄉,又風聞康海的才名,企圖拉攏康海作為同黨,康海一直不肯去見劉瑾。恰巧李夢陽因為代尚書韓文草擬彈劾劉瑾的奏章,事情暴露後,劉瑾加給李夢陽其他罪名,將其逮捕人獄,準備處死。李夢陽從獄中給康海遞了一張紙條,上寫“對山救我”四字。“對山”為康海的別號。康海義不容辭,雖然一直不肯登劉瑾之門,但為了朋友,只得硬著頭皮去拜謁劉瑾。劉瑾聽說康海登門求見,高興萬分,急忙跑出去迎接,下榻時十分匆忙,連鞋也沒有穿正,倒足汲著鞋跑出門迎接,並將康海奉為上賓。康海在劉瑾面前,多方為李夢陽辯解,劉瑾一心想拉攏康海,遂看在康海面上,第二天便釋放了李夢陽。過了一年,即正德五年(1510),劉瑾因謀反罪被朝廷處死,朝廷清查劉瑾一案,康海因與劉瑾有過來往,遂被列為同黨,削職為民。正在這個時候,已經官復原職的李夢陽,不但不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兩肋插刀,反過頭來倒打一耙,誣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後,“以文為身累,遂倦於修辭”。他認為“辭章小技耳,壯夫不為,吾詠歌舞蹈於泉石間已矣,何以小技為哉!”他與朋友、同鄉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於是經常在其家鄉沜東及王九思的家鄉鄠縣(今戶縣)一帶,攜帶歌姬舞女暢飲,創作樂曲歌辭,自比為樂舞諧戲的藝人,以寄託其憂鬱苦悶的心情。

自創

同時渼陂(王九思號)亦第一,兩人失志遭遷謫,絕調康王並盛名,崑崙摩挲無顏色!”一次,康海在揚州焦山彈奏琵琶後,傾倒觀者,後人遂將焦山易名“康山”,以示紀念。康海被革職後,在家閒居了整整30年,遺命以山人巾服成殮。檢其遺資“借金百餘”,而大小鼓卻存有300多副。

官場不幸秦腔幸。康海為為秦腔藝術的發展,建樹了不朽的功勳。

作品成就

《中山狼》

中山狼 中山狼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為他寫過一部雜劇《中山狼》。《中山狼》雜劇是根據明人馬中錫的寓言體小說《中山狼傳》改編而成,四折,寫東郭先生冒險救子中山狼,使它逃過了趙簡子的獵殺。中山狼脫險後,恩將仇報,反欲吃掉東郭先生。東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將狼騙進書囊殺死。作品流露了對當政的統治集團人物的不滿。第四折中杖藜老人說:“那世上負恩的好不多也!那負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祿,不幹得一些兒事,使著他的奸邪貪佞,誤國殃民,把鐵桶般的江山敗壞不可收拾。”詞鋒顯然是有所指的。舊傳此劇為影射李夢陽負恩而作,明沈德符《顧曲雜言》說:“填詞出才人余技,本遊戲筆墨間耳,然亦有寓意譏訕者。如……康對山之《中山狼》,則指李崆峒。”此劇關目曲致,曲文自然樸質。劇中狼、老牛、老杏開腔說話,情態逼真,帶有童話色彩。前人稱此劇“獨攄澹宕,一洗綺靡,直掩金、元之長,而減鄭、關之價矣。韻絕!快絕!”(沈泰《盛明雜劇》評語)譽之雖過,但此劇在明前期劇壇上確實是一部有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作品。王九思和康海在文學創作上是主張復古的,這也反映到其雜劇作品上,即基本延續元雜劇一角主唱的慣例,在曲詞上也追摹元曲的風味。但劇作在內容上的新意和單折短劇的體式,也表現出明代雜劇的一些新變化。

《對山集》

康海的集子叫做《對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許多記游的詩章,但是沒有一首明確提到在揚州的經歷。其五言律詩《江景》言“昔經涑湖水,今憶武昌游”,涑湖本在湖州蕪湖間,武昌在武漢。證明康海去過長江中下游,去過揚州是極可能的。有一首《植樹》詩云:“此日春氣和,萬木俱含秀。況我山林居,園列頗成就。”稍稍讓人聯想到揚州康山草堂。還有一首《懷金可卿》詩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廣陵之散誰可傳。”這是他唯一提到“廣陵”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叫做“流雲槎”,據說是康海在揚州的遺物。“流雲槎”用天然榆樹根製成,形似紫雲,可作臥榻,原藏於揚州康山。入清後先歸江春,阮元購得後轉贈麟慶,麟慶將它攜回北京半畝園,其後人捐贈給故宮博物院。

散曲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數30餘首、小令200餘首,曲作的主要內容一是抒發其憤世嫉俗的情懷,如“真箇是不精不細醜行藏,怪不得沒頭沒腦受災殃。從今後花底朝朝醉,人間事事忘。剛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與康”(《雁兒落帶過得勝令》)。表現了他自認為無辜遭殃的滿腹牢騷,並夾雜著幾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傾吐其徜徉山水的閒情逸緻,如《叨叨令》、《秋興次渼陂韻》就著重表現了作者對“有時節望青山看綠水乘嘉樹,有時節伴漁樵歌窈窕盟鷗鷺”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寫得豪放爽健。但有時過多的生造和堆砌詞藻,是其缺點。

與前七子

正德元年(1506),即正德五年(1510),劉瑾因謀反罪被朝廷處死,朝廷清查劉瑾一案,康海因與劉瑾有過來往,遂被列為同黨,削職為民。 正在這個時候,已經官復原職的李夢陽,不但不為曾救自己一命的朋友兩肋插刀,反過頭來倒打一耙,誣陷嫉害。

康海回家之後,“以文為身累,遂倦於修辭”。他認為“辭章小技耳,壯夫不為,吾詠歌舞蹈於泉石間已矣,何以小技為哉!”他與朋友、同鄉王九思遭遇相似,志趣相投,於是經常在其家鄉沜東及王九思的家鄉鄠縣(今戶縣)一帶。他與王九思一道對戲曲音樂進行了大膽改革,形成了秦腔四大流派中影響較大的一派——“康王腔”。

與秦腔

康海,“主盟藝苑,垂四十年”,創“康王腔”,壯秦腔之基。

這個舉世有名的才子,廣招演員,自製樂曲,寫劇本、改革聲樂唱腔臉譜,自操琵琶,創建了自家戲班子,人稱“康家班社”。他招收弟子在家中教授他和王九思創作的“慷慨悲壯、喉囀音聲、有陽剛之美、有陰柔之情”的“康王腔”。自己動手創作的《中山狼》和《王蘭卿服信明忠烈》《杜子美遊春》等劇本,並讓戲班排練。康海的繼室張氏,出身樂戶,能唱善舞,聲振秦中。並培養出較有名的演員雙蛾、小蠻、春娥、端端、雪兒、燕燕等,更有“隨身四帥”金菊、小斗、芙蓉、採蓮,深受觀眾所喜愛。康家班演出的戲“歌有新詞、舞有嬌姿”,30年紅極家鄉,對秦腔發展影響很大。曾廣集千名藝人,參與秋神大賽活動。康海不僅是秦腔藝術的先哲,且精通音律,善彈琵琶,被稱為“琵琶聖手”。吳梅村評價說:“琵琶急響多秦聲,對山慷慨稱入神,同時渼 陂(王九思號)亦第一,兩人失志遭遷謫,絕調康王並盛名,崑崙摩挲無顏色!”一次,康海在揚州焦山彈奏琵琶後,傾倒觀者,後人遂將焦山易名“康山”,以示紀念。康海被革職後,在家閒居了整整30年,遺命以山人巾服成殮。檢其遺資“借金百餘”,而大小鼓卻存有300多副。

康海還扶植周至張於朋、王蘭卿在康家班基礎上組建張家班。張家班,又名華慶班,不僅在周至、戶縣、眉縣以及省境內一些地方演出,還曾隨陝西鹽商、木商到過江浙一帶。張於朋喜愛秦腔,多才多藝。他回家後,以暖泉別墅為基地潛心地方戲曲、音樂的研究與實踐。他不但會演戲,還會編戲、排戲、打鼓等。他的妻子王蘭卿,周至縣城內樂戶王錦之女,自幼聰敏好學,性情貞良,七、八歲吹拉彈唱,所事皆通,與張結為姻緣。王蘭卿為張家班骨幹,她唱做俱佳,其情感人,出色的表演藝術,為西府劇壇之冠,成為明代中葉最著名的秦腔女演員。華慶班在歷史上活動長達500年之久,直到上世紀的50年代。

官場不幸秦腔幸。康海為為秦腔藝術的發展,建樹了不朽的功勳。

康海創作的雜劇《中山狼》是講述東郭先生救一隻中箭逃命的狼,自己幾乎反被狼所害的故事。通過對狼的本性的揭露,罵盡一切負國家、 負父母、 負師友的無恥之徒,同時嘲諷了迂腐的東郭先生“無所不受”的“仁心”,頗有深意。全劇緊湊,富有戲劇性。曲白生動而自然,具有爽直古樸的特點,劇中狼、老杏、老牛開腔說話,情態逼真,饒有童話色彩。一說《中山狼》雜劇是為影射李夢陽負恩而作。

周全了籍與康”(〔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詩作選摘

聞箏

寶靨西鄰女,鳴箏傍玉台。

秋風孤鶴唳,落日百泉洄。

座客皆驚引,行雲欲下來。

不知弦上曲,清切為誰哀。

雲凍欲雪未雪,梅瘦將花未花。

流水小橋山寺,竹籬茅舍人家。

家譜記載

康海[中國明代文學家] 康海[中國明代文學家]

康海祖籍河南固始,宋朝末年其先世因避亂移居陝西武功,至康海時已歷七代。從其高祖康汝揖起,即世代為官。他的父親康墉,字振遠,博學多識而有文名,任平陽府(治今山西臨汾)知事。在這樣一個書香門弟、官宦世家,康海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啟蒙教育。他十八歲時人縣庫為生員,由於讀書刻苦而方法靈活,學業進步很快。無論才識、文章,在諸生中都屬佼佼者。時任陝西提學副使的楊一清(字應字,成化進士)對其十分賞識,認為他將來必中狀元。康亦以此自負。

弘治十四年(1501 年),康海參加陝西鄉試。應試之前,他就決意一展才華,奪取解元的桂冠。結果發榜以後,第一名卻是吉時,他只考中第七名。弘治十五年(1 502 )年赴京應進士試,會試雖然榜上有名,但第一名卻為湖廣人魯鐸所得。這對早就以狀元自負的康海來說,無疑是不小的刺激。然而,雖則兩次失去奪元的機會,他並未就此喪失信心。他對一同應試的人說:“鄉試讓吉時,會試讓魯鐸,如果在廷試時再讓一人,我就真成了無用的棄物了!”心情複雜的感嘆之中,志在最後一博奪取狀元的決心溢於言表。果然,廷試以後,他的對策得到讀卷官、內閣首輔劉健的很高評價,稱其“詞意高古,嫻於政理”。進呈宮中後,孝宗朱佑樘也十分讚賞,認為有明以來一百四十餘年,進士策論還沒有如此絕佳之作,於是親耀其為一甲一名,賜其狀元及第。久以狀元自負的康海,終於得遂已願。

我國古代,傳說天上有主宰人間文運的星宿“文星”(即“文昌星”,也稱“文曲星”)。並說在朝廷科舉之年,“文星”入於何處,則何處當出狀元。康海及第這年,據說當時京師就有一個善占星相者能預先觀出“文星”的去向。禮部諸大臣為提前知道是科狀元出在何省,還曾當面詢問過他。開始問他:“魁在何處?”占星者答道:“文星在楚,魁當在湖廣”。一個月後,會試即將揭曉,很快要舉行廷試,幾位大臣再次讓占星者占算。占星者訝言道:“文星人楚淺,人秦深,魁當在陝西!”結果,湖廣人魯鐸得中是科會元,而陝西人康海在殿廷對策中奪魁。由於當時人們迷信心理很重,因此便說,人世之事“上應天象如此”。

康海狀元及第後,授翰林修撰。當時,明朝文壇上以李夢陽、何景明為首,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反對以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為代表的“台閣體”文風,發起了復古運動。康海在這場運動中與李夢陽等互相唱和,成為復古派前七子之一。武宗朱厚照即位後,宦官劉瑾竊弄威權,李夢陽等又成為敢於和劉瑾進行鬥爭的人物。因康海與劉瑾同為陝西人,其才學又負有盛名,所以劉瑾千方百計要招引他為已所用,但被他拒絕。

正德二年(1507年),尚書韓文等因不滿劉瑾干政弄權,上疏武宗,請求誅殺劉瑾及其黨徒,並請李夢陽起草疏稿。不幸事情泄露,韓文等被革職(後來人獄),李夢陽被勒令致仕。不久,劉瑾又找藉口把李夢陽逮捕人獄,並準備將其殺害。李夢陽在獄中密寫“對山救我”四字,托人轉交與康海,要他設法營救。康海本以與劉瑾交結為恥,但為了營救好友,無奈之中不得不以同鄉的名義去拜謁劉瑾。劉瑾一聽說康海求見,喜不自勝,慌亂中反生著鞋子出門迎接。經康海從中通融,劉瑾於次剛將李夢陽從獄中放出。一年後,劉瑾事敗被誅,子卻因此事受到牽累,被人指為劉瑾同黨,落職為民。

康海落職後,從此放浪自悠。他經常與王九思(前七子之一)等人西西安近郊)之間、聚會鄂(今陝西戶縣)、杜(今陝,挾帶樂妓在一起宴飲。並制樂造曲,以樂舞藝人自比,藉此寄託自己心中的鬱憤。王九思曾出重資購買樂器,讓樂工學習琵琶。康海因善於掐彈(廢木撥而用手指彈湊),技藝高超,為人競相效仿。卒後,遺囊中別的東西很少,然而僅大小鼓卻有三百餘副。

康海一生,詩文成就頗高,與李夢陽齊名。所作北曲,風格古樸。著作有《對山集》、《沜東樂府》和雜劇《東郭先生誤救中山我狼》、《王蘭卿服信明貞烈》等。相傳他被指為瑾黨而落職之時,先前被他營救的李夢陽竟無一言相救,他因此作《東郭先生誤救中山我狼》雜劇,以記其憾。但此說不盡可信。

以上據《鎮原氏家譜》(2006年3月版,康希善主編)記載所編。

救李夢陽

陝西狀元康海,是明代著名文學家,才氣橫溢而又狂放不羈。當時,朝中另一著名文學家李夢陽,亦以才氣著稱。兩人明爭暗比,互不服氣。

到了正德年間,武宗朱厚照是個荒淫昏庸的主子。大宦官劉瑾由於能千方百計滿足他的淫樂嬉戲要求而倍受寵信,一時間權傾朝野,炙手可熱。劉瑾也是陝西人,與康海有同鄉之誼,因而總想將康招致門下作為裝點,但沒有成功。劉瑾多次登門拜訪,指望康海會來回拜,可是康海老是瞅他不在家時去答禮。兩人關係只在不即不離的狀態中。

劉瑾禍國殃民的行為引起了朝中正直官僚的普遍不滿,紛紛上書進行彈幼。無奈朱厚照沉湎於享樂,不僅不追究劉瑾,反而將上書的人一個個加以處罰。李夢陽因為替戶部尚書韓文出過主意並代他寫過彈幼劉瑾的湊章,也被勒令致仕。第二年又被劉瑾藉故逮捕人獄,危在旦夕。許多想救李夢陽的人都無計可施。在這緊急關頭,李夢陽的一位姓左的親戚冒險入獄探視。他勸李夢陽說:

“您眼見沒有活路了,目前唯有康先生可以救您一命。”

“我與康先生一向爭高比低,關係不好,現在有了危險便去求他,難道不是問心有愧么?"

“您這爭的是匹夫之氣!危急關頭必須靈活些下”

經再三勸導,左某又掏出一張紙片來,一定要李夢陽親筆寫兒個字求康海,李夢陽勉強提起筆,寫了:“對山救我!唯對山能救我!”十個字,別的什麼也不提。“對山”是康海的別號。左某拿著紙片去見康海。康海說:“這種事目前看來,也只有我能辦。我豈能計較別的,而不為良友伸出救援之手!”

第二天,朋友們得知康海要救李夢陽,都來商議援救的辦法。康海說:“劉瑾雖然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但生性好名,只能利用這一點以詭詐之言去打動他,用正經的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人們都認為這個辦法可行,而且只有口若懸河的康海才能做得到。

第三天,康海登門求見劉瑾。劉瑾聽說,立即倒屣相迎,焚香鳴炮請上座。康海也不客氣,大大方方地坐下。

“難得有什麼好風,把先生吹到舍下來了!“’劉瑾興奮地說著,馬上又張羅設宴相待。

“先別忙!我有話要說”,康海說:“如果您聽我的,我就留下喝酒;要不然,我一會就要告辭。”

“先生有話請講。”劉瑾生怕他走了。

“當年高力士最受唐玄宗的寵信,他尚且肯為李白脫靴,這一點您能做得到嗎?”康海單刀直人地問道。

“現在就讓我為先生脫靴就是了!”劉瑾連忙站起來說。

“不!”康海示意讓他坐下,又說:“當今李夢陽之才高出李白數倍,至於我康某,比起他來更是萬不及一了。李夢陽下了死囚牢,而您不能加以解救,難道還能為李白脫靴?”說罷,站起身來,扑打著衣服,準備告辭。劉瑾一把將他按在椅子上,說:

“這雖是朝廷的事,但今天先生既然這么說,我一定要設法翰鏇。”

康海這才寬衣解帶,上席痛飲,直到次日天明才告辭回去。

李夢陽果然被釋放了。但康海從此脫不開與劉瑾的關係。正德五年(1510 )劉瑾垮台,康海也被劃人“劉黨”而削職為民。然而,他從不跟人辯白他接近劉瑾的原因。

以上根據《鎮原康氏家譜》(2006年3月,康希善主編)所編。

削職原因

康狀元被削職的深層原因正德五年( l510 ) ,劉瑾勢敗被殺。陝西狀元康海也因與他有所往來而被牽連削職,從此不再被起用。本來他一向是遠看劉瑾的,完全是為了救李夢陽才不得不與劉瑾接近。這是舉朝皆知的事,為什麼當年沒有人出來為他說話呢?原因在於康海自恃才高,加之行為放蕩,無意中得罪了許多人。因為才華橫溢,每在大庭廣眾之中議論風生,無所顧忌,少不了要對別人的文章及周圍的事情品頭評足,這樣哪有不傷著人的?時間越長,傷的人越多。他行為放蕩,不拘小節,又被較多的烙守禮法之士視為疏狂,不肯與之為伍。

他還愛批改別人的文章。每當有人請他修改時,他總是不顧情面,別出心裁,大塗大抹,改得面目全非。這也常令同僚們心下不服,以至產生忌妒情緒。這還不打緊。

有一回,幾個同年進士作弄他,將首席大學士、也以文學自友的湖南人李東陽的文章抄出來請他修改。經他大刀闊斧地確削一番之後,原文十亭只剩下一兩亭。這事一傳出去,當然大大地得罪了李東陽這位“國老”。其它“前輩”也都認為他過於狂妄,對他側目而視,存了戒心。

又有一回,康海的母親去世。照慣例,翰林官的父母亡故,其墓文都是請內閣大學士們來寫。康藻海不管這一套,一得到母親下世的訊息就動身,只順便求了經常打交道的李夢陽、王九思等人撰寫墓碑、墓志銘等等,而將號稱“海內文宗”的李東陽亮在邊,這更使李東陽十分惱火。

如此種種,康海雖然並不是“失道者”,卻己漸成“寡助”之人了。給了議罪之時,只要首輔李東陽一句話,他就會完全無事,但李東陽怎么會幫他?連他救過的李夢陽,也因平時有許多文字之爭,關鍵時刻也不出來說一句話。可以說,康狀元是被才華累,他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

也許才高就容易狂妄,而狂妄就寡助,寡助就免不了出現坎坷,這是個難以逃脫的怪圈。古今人情往往類似,真正的有才或自視“才高”者應引以為戒。

以上根據《鎮原康氏家譜》(2006年3月,康希善主編)所編。

生活小敘

他出生於世代仕宦兼商人家庭。父親康墉(音庸yong )對他管教甚嚴。他從小好游嬉,父親看見時拿鞭子要打他,但一翻他的作業,早己都做好了,只得作罷。他讀書只注重理解而不願費時費力去背誦,因而得以博覽群書。他對經、史、子、集以乃詞曲、小說.無所不窺。自青年時代起便立志要有所作為。弘治十年(1497 )中舉,十五年壬戍( 1502 )科以狀元及第,授修撰。曾充經筵講官,與修《憲宗實錄》、《孝宗實錄》、《歷代通鑑纂要》等。為文主張追步秦漢,強調言之有物。他寫文章總是在精力充沛、心情平靜時動手,於是文思泉湧,一泄千里。一感到疲倦,立即停下來。所以他的作品往往不同凡響。別人送文章來看,多半被他改得面目全非。常與另一才子李夢陽爭高下,一時名聲大起,引起許多崇拜者,也被一些文學自命的老資格官僚所忌恨。

正德初年,劉瑾用事,因康海是同鄉而存心拉攏,康海一直不理睬。後來李夢陽幫吏部尚書韓文寫文章彈勸劉瑾,招來殺身之禍,康海為救李夢陽只得去見劉瑾,劉瑾倒展相迎,不僅放了李夢陽,而且要升康海為吏部侍郎,但康海堅決推辭了。從此與劉瑾有些往來,也設法糾正了劉瑾的一些不法行為。正德五年(巧10 )劉瑾勢敗被殺,忌恨康海的人把他列人劉黨,將他削職為民。他奪魁一場,僅當了八年翰林官,中間還為其母守喪三年,不少人為他感到惋惜。他卻說:“玉石俱焚,是自古就有的事。殺劉瑾這樣的壞人是天下的大幸,我個人受點牽連無所謂。”

當然,他內心的不平之氣還是有的。回鄉後,葛巾野服,一轉輪密碼縱情山水,挾妓浪遊,一邊從事文學創作。許多到過關中的文人都要慕名去拜訪他。也有人勸他再出來做官,但一提做官的事他就大發脾氣。

他寫了許多抨擊時弊的散曲,也寫了著名的雜劇《中山狼傳》。“弘治十才子”中有他,明代“前七子”中也有他。他是明代狀元中最著名的文學家。所著有《對山文集》、《沂東樂府》、《康氏族譜》、《孫氏族譜》、《武功縣誌》等行於世。

他還精音樂,懂天文曆法,兼通拿脈、針灸等。其子康阜,自幼被稱為神童,只活了19 歲。

其次子康栗,秀才出身,早卒,頗有才華,著有《子寬集》,其女亦工文辭。

以上根據《鎮原康氏家譜》(2006年3月,康希善主編)所編。

康海趣事

其一

公元1502 年明孝宗皇帝弘治十五年,陝官授翰林院修撰,西武功人康海中了文科狀元,官幸時年二十七歲,“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觀盡長安花。”

其二

滿腹經論,才高八斗的康海,十年寒窗苦讀,終於一朝狀元及第,步入仕途。論其才,前途應一片光明。然而,飽讀子經詩書的康海卻讀不透社會這部沉甸甸的厚書,洞不明世事,一言一行遭人忌恨而不自覺;一舉一動被人暗算而不自防。看不透人情,明明是敵人卻視為朋友。明明是陷阱眼睜睜的往裡跳。為人的“不精不細”終於惹來了禍端。武宗正德年間,專權的宦官劉瑾被來自雲南首輔楊一清聯合太監張永參倒處死,康海涉嫌劉瑾同黨受株連,被削職為民。康海蒙冤時,知情且已出獄的李夢陽為自保竟袖手旁觀。官場的險惡,人情的冷暖,對康海極大刺激,為此他終生不仕。“從今後花底朝朝醉,人間事事忘。”便是他罷官後酌飲時的憤世嫉俗之作。

其三

古城揚州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康海寓居揚州期間,作雜劇((中山狼》鞭苔他的忘恩負義之人李夢陽。100 多年前江西籍文人吳篙來揚州,拜訪康海舊居,作((康海草堂歌》,內有“君不見康對山,歌且舞,救友污名心獨舍。烏紗一擲能千古,英雄才子亦黃土,碌碌狀元何足數!”寫得何其好!文革中批判“四人邦”時,常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明代有李夢陽,當代有“四人幫”,世間很多珍稀動物都滅種了,“中山狼”偏偏難以絕種。

其四

康山草堂的名聲很大,許多文人雅士慕名造訪。來頭最大的,乃是乾隆。乾隆臨幸康山草堂;嘉慶二年,錢泳偕友來游康山,作半日清談;阮元於道光年間,買過此院。此時的康山,己漸趨荒涼,大半草堂,己成荒丘。如今康山草堂早己不復存,那堆黃土也己無跡可尋,但其原來所處的大致方位還是有的:由徐凝門街南端向東進再到東首,便是大約的位子。康山草堂沒有了,康山的名字還在揚州人的心中流傳。

漫步康山街的石板路,我隱約感到自己站在了高高的康山。俯視郡城,我看見公館,高樓宅第;通衙夾道之上,負販擔肩,車馬喧囂,種種瑣細之事,無不清晰地見。更有錚錚琵琶,樓台絲竹,時而淺吟低唱,時而慷慨激昂,仿佛流風餘韻,至今還在繚繞。驀地,眼前一片金黃閃耀,原來揚州舊時的那輪明月,還來照我,霎時人間一片迷離的清輝,灑滿了我的衣裳。

其五

康海狀元赴京會試前“一夢”據爺爺康榮華老年之後,給我講過的故事,那就是康海狀元赴京會試的前一夜,夢見一壁土牆之下,有十三個小豬患在牆腳之下拱土,突然土牆坍塌,將十三個小豬壓在牆下,康海也被這情景驚嚇而醒,出了一身汗。直到天亮再未人睡。早上急忙告訴母親,說他夜有不祥之夢,提出不想赴考。他母親聽了兒子的敘說之後,挺高興的,說好夢、好夢。“一壁壓倒十三省,我兒康海狀元郎。”那時的中國只有十三個省,經他母親這樣解說康海高高興興的赴京考試了,結果中了狀元。

其六

兵部侍郎楊廷儀(楊廷和之弟,楊慎之叔)自家鄉赴京,路過武功縣,前來拜訪。康海很高興,便留下飲酒。兩人都很愉快。飲至中途,康狀元自己站起來,一邊唱著自製的新詞,一邊親自彈琵琶助興,氣氛十分熱烈。楊侍郎酒酣耳熱,乘興對康海說:“家兄在內閣(當時楊廷和為首席大學士), 很想念您,您為什麼不寫封信去通個訊息?只要您去封信作點表示,我再到翰林院幫您疏通一下,您一定能重新回京做官。”

康海不等他說完,立即火冒三丈,掄起琵琶就朝他打過去。楊廷儀大驚失色,急忙站起來,踉踉蹌蹌往外就跑。琵琶在胡床上摔得粉碎,康海仍不解氣,一邊追趕,一邊罵道:“混帳東西,我康某人難道象王維那樣,假裝樂工,借彈琵琶討官做么?你這西蜀小子,太小看人了!我再也不想見到你!”

康海摔琵琶一舉,既充分顯露了他嫉惡如仇,且容易衝動的個性;也表明了他不肯再與朱明王朝合作的堅決態度。

以上根據《鎮原康氏家譜》(2006年3月,康希善主編)所編。

狀元碑

現北京孔廟歷代狀元碑林有康海之碑。

影響

自己動手創作的《中山狼》和《王蘭卿服信明忠烈》雜劇。還著有散曲《沜東樂府》。所著《武功縣誌》,明、清時皆推第一。

評價

前七子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都有現實意義,但由於過分強調復古,文學的創造性顯得不足,有的甚至淪為“高處是古人影子耳,其下者已落近代之口”,給文壇帶來新的流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