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中地處孔孟之鄉、運河之濱,她秉承了數千年儒家文化之風範,汲取了悠遠綿長的運河文化之精華,形成了自己濃厚的文化特色。其前身是清華洞國小、實驗國小、濟寧市第七中學、濟寧市第四中學。1991年9月經濟寧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濟寧師範專科學校附屬中學,隸屬於濟寧師範專科學校。2000年6月原濟寧市第十中學併入附中,2003年7月1日,原濟寧市第六中學併入附中。目前,學校已形成一校三區的格局。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附中地處濟寧市中心繁華地帶,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備先進。現有101個教學班,學生5850人,在職教職工418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齊魯名師2人,高級教師128人,一級教師176人。學校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先後培養了市級拔尖人才1人,國家級優質課獲獎者4人,省級教學能手8人,省級優質課執教者37人,市級教學能手43人,市級優質課獲獎者76人。在1999年濟寧市第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評選中,全市共11名學科帶頭人,附中占5人,另有12人被評為骨幹教師;在2003年9月濟寧市第二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評選中,附中共有17人當選。近幾年,附中在濟寧市城區中考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社會聲譽與日俱增,成為城區學生嚮往的濟寧市一流的“視窗式”學校。從1998年以來,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各類競賽,成績顯著,共有120多人次獲一、二、三等獎。從2000年至今,附中學生連續六年獲“山東省英語十佳”稱號,其中2003年陳曦同學獲“山東省英語十佳”第一名。2004年12月姜蘊璐獲首屆山東省“十佳中學生”稱號。2000年8月,在山東省“扭一扭”杯跳繩總決賽中,獲得集體原地跳第一名,集體花樣跳第一名。1998年附中被定為山東省教育科研重點實驗基地,1999年被山東省教科所定為首批創新教育示範學校,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2000年9月14日山東省小交警韻律操表演現場會在附中隆重舉行。2000年7月份山東省創新教育工作會議在附中召開,2003年10月山東省第三屆創新教育工作現場會在附中召開。2001年1月濟寧學院附中《清華風》社刊成立;2002年9月學校成立了心理教育室,創辦了《心靈季風報》;2002年10月附中《教科研通訊》創刊成立。附中裝備了國內一流的教學雙向控制系統、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現代化的老師微機辦公室、實驗室、微格教室、音像庫、電視演播廳及千兆校園網路。同時配備了國內一流的天文台和天象館,填補了濟寧市中國小天象科學與研究的空白。

獲得榮譽

附中先後獲得“濟寧市規範化學校”、“山東省國中教學先進單位”、“山東省級優秀黨支部”、“山東省重大課題研究先進單位”、“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科普示範學校”、“山東省級文明單位”、“全國民眾體育運動先進單位”、“山東省精神文明單位”、“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於1991年9月4日成立,其前身為濟寧市楊坊街國小,創建於1952年,位於濟寧市中區楊坊街。1953年遷到清華洞原廟址(現太白中路9號),在當時的廟南一片荒地上開闢為校園。1955年又將廟東的一座廢磚窯及十餘戶居民遷走,將校園擴大到約45畝地。學校先後更名為清華洞國小,師範附小,實驗國小,1969年開始招國中班。1969年,教育受到衝擊,原濟寧市革委擴大規模,向西占用學校用地30米(約7畝)。1972年學校更名為濟寧第七中學,原國小改為國小部。1979年秋,中、國小分家,中學部分得校南部,用地23畝,仍被命名為濟寧市第七中學。1983年根據濟寧市委、市人民政府(83)26號檔案精神,更名為濟寧第四中學。1991年根據濟寧市委、市人民政府(1991)83號檔案精神,更名為濟寧師專附中,成建制歸屬濟寧師專,根據(濟編1992)87號檔案精神,定為副縣級單位。

領導簡介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李岩:漢族,濟寧市市中區人,196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研究生畢業,現任濟寧學院附中校長。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李汝敏:1963年9月生人,中學高級教師,任濟寧學院附中黨委書記。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劉曉蘭:1957年出生,山東省濟寧市中區人,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濟寧學院附中副校長。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姜炳讓:1965年9月出生,山東省鄒城市人,中學高級教師,現任濟寧學院附中副校長。

校產資源

附中裝備了國內一流的教學雙向控制系統、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現代化的教師微機辦公室、實驗室、微格教室、音像庫、電視演播廳及千兆校園網路。同時配備了國內一流的天文台和天象館,填補了濟寧市中國小天象科學與研究的空白。學校地處濟寧市中心繁華地帶,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備先進。學校占地17050平方米,教學樓等建築占地3913平方米,園林綠化用地3600平方米。房屋建築總值1607萬元,其中天文台耗資100萬元。教學方面,各學科教學儀器總值11.5萬元。電教設備總價值280萬元,固定資產2250萬元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學校榮譽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對外交流

美國師生在我校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山東省級規範化學校(六)

山東省為提高中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開展了省級規範化學校的建設與管理工作。
鄒平縣特殊教育學校
博興縣特殊教育學校
沂水縣聾啞學校
東營市特殊教育學校
淄博市張店區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青島三江學校
青島盲校
青島中心聾校
長清區聾啞學校
濟南市濼源學校
濟南市黎明學校
濟南特殊教育中心
濟南市影壁后街國小
平陰縣特殊教育學校
無棣縣第二實驗學校
青州市東壩初級中學
陽信縣陽信鎮中學
鄒平縣焦橋鎮初級中學
鄒平縣臨池鎮初級中學
鄒平縣明集鎮第一國小
鄒平縣台子鎮店子國小
高密市柏城鎮柏城初級中學
鄒平縣台子鎮中心國小
鄒平縣開元國小
鄒平縣第一實驗國小
博興縣博奧學校
濱州市濱城區實驗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逸夫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第七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第六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第四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第三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第一國小
臨清市丕介中學
聊城市民主國小
聊城市東昌府區河東國小
禹城市齊魯中學
德州市第五中學
齊河縣第四實驗國小
武城縣實驗國小
禹城市實驗國小
德州市實驗國小
高密市開發區中學
平邑縣仲村鎮完小
臨沂市河東區湯頭街道中心國小
高密市夏莊鎮夏莊初級中學
高密市姜莊鎮姜莊初級中學
諸城市密州街道盧山中學
莒縣閻莊鎮中心國小
諸城市枳溝鎮初級中學
莒縣長嶺中心國小
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中心國小
壽光市紀台鎮第一初級中學
壽光市洛城街道留呂初級中學
榮成市蜊江中學
榮成市第三十五中學
文登市實驗中學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鳳林學校
威海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
壽光市聖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
威海市第九中學
威海市第五中學
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岞山街道岞山初級中學
榮成市第二實驗國小
肥城市查莊礦學校
肥城市白莊礦學校
山東省寧陽英才學校
山東省寧陽第三中學
肥城市潮泉鎮初級中學
肥城市儀陽鎮初級中學
肥城市安駕莊鎮馬埠初級中學
肥城市桃園鎮初級中學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辦事處初級中學
肥城市實驗初級中學
泰安第十中學
泰安市泰山區泰前辦事處黃山中學
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第二中學
泰安泰山實驗中學
山東省泰安南關中學
濰坊市峽山生態經濟發展區王家莊街道王家莊初級中學
寧陽縣臨邑國小
肥城市孫伯鎮中心國小
高密市夏莊鎮河崖國小
新泰市東都鎮實驗學校
新泰市青雲街道福田學校
新泰市燕鳴希望國小
新泰市平陽國小
山東省新泰市第一實驗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房村鎮澇坡國小
泰安市泰山區泰前街道辦事處岔道庵國小
泰安市泰山區上高辦事處鳳台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良莊鎮西良莊國小
泰安市岱嶽區道朗鎮魚池國小
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顏張國小
高密市姜莊鎮姜莊國小
鄒城市鮑店煤礦學校
昌邑市北孟鎮塔耳堡國小
微山縣微山島鄉第一中學
兗州市第十四中學
壽光市侯鎮東岔河國小
鄒城市第五中學
濰坊市民生街學校
兗州市新兗鎮中心國小
魚台縣實驗國小
鄒城市北宿鎮鑫星國小
鄒城市西關國小
鄒城市匡衡路國小
濰坊市實驗國小
鄒城市第一實驗國小
曲阜市魯城街道田家炳國小
濟寧市任城區石橋中心國小
濟寧市洸河路國小
濟寧市明珠中心國小
安丘市興華學校
昌樂縣寶城街道中學
昌邑市卜莊鎮夏店初級中學
昌邑市圍子鎮宋莊初級中學
昌邑市實驗中學
乳山市城關中學
莒縣第三中學
威海市塔山中學
萊蕪市實驗中學
日照市新營中學
山東省泰安東嶽中學
肥城市實驗國小
鄒平縣焦橋鎮中心國小
日照市實驗國小
曲阜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濰坊日向友好學校
莒縣城陽鎮中心國小
威海市實驗中學
濰坊市寒亭區實驗國小
濱州市濱城區清怡中學
沂水縣沂蒙中學
泰安市第一實驗學校
鄒城市第八中學
濟寧學院附屬中學
鄒城市第二實驗國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