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33年,國民黨中央頒布《師範學校法》及《師範學校規程》,要求各省劃定師範區,每區設定師範學校一所。浙江省教育廳當局“感浙南師資缺乏,教育落後,擬在浙南創辦獨立學校,已在計畫中,因省庫支絀,一時未能實現”。是時,溯初先生在上海經商,聞訊後即將私立鄭樓國小校舍(估價約三萬一千九百銀元)捐歸省有,以創辦溫州師範學校。
1942年,浙江省瑞安師範學校創建。
1943年,浙江省平陽師範學校創建。
1956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創建。
1958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溫州師範學校併入溫州師範學院。
1964年,溫州師範學院改建溫州地區教研函授站。
1971年,溫州地區教研函授站改建溫州地區五七師範學校。
1971年,溫州師範學院、溫州地區五七師範學校、溫州地區五七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溫州地區師範專科學校。
1974年,溫州地區師範專科學校改建溫州地區師範學校。
1978年,溫州地區師範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專科學校。
1984年,溫州大學、溫州幼兒師範學校創建。
1987年,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溫州師範學院。
1992年,溫州教育學院併入溫州師範學院。
1999年,溫州大學經濟學院和溫州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組建獨立學院——溫州大學城市學院。
2001年,溫州幼兒師範學校、瑞安師範學校、平陽師範學校併入溫州師範學院。
2006年,溫州師範學院、溫州大學(專科)合併組建新的溫州大學。
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
2012年,根據《溫州大學學區制教育管理模式改革方案》,學校專門成立三個學區,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務的部分功能轉由學區負責。
2015年,溫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溫州大學聯合招生本科生。
2016年,入選“浙江省國際化特色高校”建設單位名單;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獨立為溫州商學院; 溫州大學與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合辦碩士聯合培養點; 溫州大學-浙南科技城雷射與光電智慧型製造研究院、新材料與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 義大利分校隆重揭牌。
2017年,榮獲廣州日報全國套用大學排行榜第一名。並且入圍校友會全國非211高校百強榜單。
2017年,溫州大學與韓國國立群山大學聯合舉辦創業博士項目。
2018年,新增城鎮水污染生態治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共有教職工1744人,其中專任教師106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教師188人、副高職稱教師389人。有各級各類人才工程入選者328人(560人次),擁有雙聘院士2人、國家“萬人計畫”人選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4人、國家“千人計畫”人選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培養)計畫”人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外專高端文教專家5人、浙江省特級專家2人;全國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等一批高層次人才。
序號 | 創新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依託學院(科研機構) |
1 | 文化視野下的世界溫州人研究文化創新團隊 | 陳安金 | 溫州市世界溫州人研究中心 |
2 | 智慧型電網用低壓電器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 吳桂初 |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3 | 灘涂圍墾與岩土工程技術科技創新團隊 | 蔡袁強 | 建築工程學院 |
4 | 溫州新生代創業研究文化創新團隊 | 黃兆信 | 創業人才培養學院 |
學院設定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本部下設15個學院。
門類 | 部門 | ||
文科 | 溫州大學商學院 | 溫州大學法政學院 |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溫州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 | 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 |
藝體 | 溫州大學體育學院 | 溫州大學音樂學院 | 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
理工科 | 溫州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溫州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 溫州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溫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 |
其它 | 溫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技術與管理人才培訓中心) | 溫州大學國際合作學院 | |
獨立學院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 |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共有6個學術型一級學科碩士點,41個學術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教育碩士、工程碩士(機械工程領域、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環境工程領域)2個碩士專業學位門類。
化學、中國語言文學為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支持學科,電氣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套用經濟學、機械工程、生態學、土木工程為浙江省一流學科B類支持學科。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1%,浙江省內排名第3。2019年1月,材料科學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目前溫州大學在中國大陸地區高校中ESI綜合排名為139名。
根據《中國研究生教育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統計,學校研究生教育競爭力排行由2010年的63%連續7年持續提升到2016年的38%
學科名稱 | 重點級別 | 所屬學院 | 學科負責人 |
有機化學與皮革化工 | 省重點學科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蘭雲軍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 省重點學科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任映紅 |
民俗學 | 省重點學科 | 人文學院 | 黃濤 |
套用經濟學 | 省重點學科 | 商學院 | 胡振華 |
文藝學 | 省重點學科 | 人文學院 | 馬大康、葉世祥 |
套用數學 | 省重點學科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王瑋明 |
凝聚態物理 | 省重點學科 |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楊光參 |
生態學 | 省重點學科 |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閻秀峰、趙敏 |
電氣工程 | 省重點學科 |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戴瑜興 |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 省重點學科 | 建築工程學院 | 蔡袁強 |
教學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學校共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5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7個省級重點(建設)和優勢、特色(國際化)專業;1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38門省級精品課程,6部國家級規劃教材、31部省級重點教材,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教學團隊。
學術研究
建設成果
2013年至2017年12月,學校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課題3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6項、國家973計畫課題1項等國家級科研項目266項,省部級項目768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主持人、第3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4項、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5項等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51項。
科研機構
截至2017年12月,該校設有135個科研機構;建有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1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浙江省行業(區域)科技創新服務平台、6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4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1個浙江省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箇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2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非物質文化研究基地;擁有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5個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和3個浙江省高校創新團隊 。
浙江省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浙江省皮革行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浙江省溫州低壓電器技術創新服務平台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溫州人經濟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皮革工程重點實驗室、浙江省低壓電器智慧型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碳材料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浙江省軟弱土地基與海塗圍墾工程技術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水環境與海洋生物資源保護重點實驗室
溫州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皮革行業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智慧型電子電器行業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制筆行業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新材料行業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建築節能與防災減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機械製造系統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溫州市亞熱帶海洋湖泊環境與生物資源利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溫州市健康體適能重點實驗室、溫州市物聯網重點實驗室(培育)
依託單位 | 機構名稱 | 級別 | 負責人 |
校直屬 | 浙江省溫州人經濟研究中心 | 省部級 | 陳福生 |
溫州大學“金融綜合改革協同創新中心”(培育) | 省部級 | 謝平 | |
溫州市世界溫州人研究中心 | 市級 | 陳艾華、趙敏 | |
溫州市公共政策研究院暨溫州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 市級 | 趙敏 | |
溫州市金融研究院暨溫州大學金融研究院 | 市級 | 謝平 | |
溫州大學節能減排研究院 | 校級 | 蔡袁強 | |
溫州大學海洋科學研究院 | 校級 | 趙敏 | |
溫州大學中日文化交流中心 | 校級 | 余向前 | |
溫州大學韓國學研究中心 | 校級 | 黃亨奎 | |
溫州發展研究中心 | 校級 | 蔡袁強 | |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 溫州大學網路經濟研究院 | 校級 | 葉修梓 |
溫州大學智慧型系統與決策研究所 | 校級 | 高利新 | |
溫州大學計算科學研究所 | 校級 | 洪振傑 | |
溫州大學套用數學研究所 | 校級 | 王瑋明 | |
溫州大學數學文化與數學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趙煥光 | |
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量子系統與調控研究所 | 校級 | 鄭亦莊 |
溫州大學電器研究所 | 校級 | 吳桂初 | |
溫州大學雷射與光電子技術研究所 | 校級 | 張耀舉 | |
溫州大學軟物質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楊光參 | |
溫州大學複雜系統研究所 | 校級 | 林振權 | |
溫州大學微納結構與光電器件研究所 | 校級 | 董長昆 | |
溫州大學物聯網工程技術套用研究所 | 校級 | 李懷忠 | |
溫州大學電氣傳動與智慧型控制研究所 | 校級 | 錢祥忠 | |
溫州大學智慧型信息系統研究所 | 校級 | 胡眾義 | |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微納結構功能材料研究所 | 校級 | 黃少銘 |
溫州大學皮革研究所 | 校級 | 蘭雲軍 | |
溫州大學有機化學及農藥創製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吳華悅 | |
溫州大學綠色化學與化工研究所 | 校級 | 成江 | |
溫州大學套用化學研究所 | 校級 | 張東 | |
溫州大學超分子材料及套用研究所 | 校級 | 李新華 | |
溫州大學精細化工新材料與技術研究所 | 校級 | 趙亞娟 | |
溫州大學海洋化學工程與技術研究所 | 校級 | 唐天地 | |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 | 溫州大學海洋與湖泊生態環境研究所 | 校級 | 趙敏 |
溫州大學海洋生物資源開發研究所 | 校級 | 閻秀峰 | |
溫州大學生物多樣性與保護研究所 | 校級 | 張永普 | |
溫州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宋國利 | |
溫州大學生物加工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楊海龍 | |
溫州大學套用生態研究所 | 校級 | 柳勁松 | |
機電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製造系統與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 校級 | 薛偉 |
溫州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馬光 | |
溫州大學汽車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姚喜貴 | |
溫州大學微納製造與特種加工技術研究所 | 校級 | 張大偉 | |
建築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防災減災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蔡袁強 |
溫州大學建築節能減排與綠色工程材料研究所 | 校級 | 孫林柱 | |
溫州大學房地產研究所 | 校級 | 石海均 | |
溫州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 | 校級 | 陳聯盟 | |
溫州大學建築設計與城鄉規劃研究所 | 校級 | 王雪然 | |
體育學院 | 溫州大學體育教育訓練研究所 | 校級 | 張秀華 |
溫州大學體育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袁建國 | |
溫州大學體育社會科學研究所 | 校級 | 張文健 | |
創業人才培養學院 | 溫州大學創業發展研究所 | 校級 | 黃兆信 |
法政學院 | 溫州大學溫州歷史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蔡克驕 |
溫州大學公共政策與地方治理研究所 | 校級 | 吳玉宗 | |
溫州大學區域發展與環境法治研究所 | 校級 | 鈄曉東 | |
溫州大學民商經濟法研究所 | 校級 | 邱本 | |
溫州大學社會法學研究所 | 校級 | 李炳安 | |
溫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李業傑 | |
國際合作學院 | 溫州大學華文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嚴曉鵬 |
繼續教育學院 | 溫州大學繼續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楊彬 |
教師教育學院 | 溫州大學教育信息化研究所 | 校級 | 胡來林 |
溫州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鄭信軍 | |
溫州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研究所 | 校級 | 彭小明 | |
溫州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所 | 校級 | 潘玉進 |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溫州大學創意設計研究所 | 校級 | 李運河 |
溫州大學服飾造型研究所 | 校級 | 魏靜 | |
溫州大學美術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鄧國祥 | |
人文學院 | 溫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所 | 校級 | 楊祥銀 |
溫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所 | 校級 | 蔡貽象 | |
溫州大學孫詒讓研究所 | 校級 | 王興文 | |
溫州大學歷史語言學研究所 | 校級 | 金理新 | |
溫州大學歐美歷史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鄭春生 | |
溫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饒道慶 | |
溫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孫良好 | |
溫州大學文藝學研究中心 | 校級 | 馬大康 | |
溫州大學社會學民俗學研究所 | 校級 | 邱國珍 | |
溫州大學印刷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蘇勇強 | |
溫州大學中國及周邊俗文學研究中心 | 校級 | 王小盾 | |
溫州大學南戲研究所 | 校級 | 俞為民 | |
溫州大學東亞俗文學研究中心 | 校級 | 王小盾 | |
商學院 | 溫州大學國民經濟研究所 | 校級 | 胡振華 |
溫州大學行業協會商會研究所 | 校級 | 江華 | |
溫州大學企業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李建華 | |
溫州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 | 校級 | 李元華 | |
溫州大學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所 | 校級 | 林俐 | |
溫州大學市場行銷研究所 | 校級 | 肖文旺 | |
溫州大學家族企業和企業家研究所 | 校級 | 張一力 | |
溫州大學財務與會計研究所 | 校級 | 潘彬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溫州大學哲學與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陳安金 |
溫州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 校級 | 戴海東 | |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 | 校級 | 任映紅 | |
圖書館 | 溫州大學國學研究所 | 校級 | 張靖龍 |
外國語學院 | 溫州大學美國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黃衛峰 |
溫州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 | 校級 | 李新德 | |
溫州大學語言與認知科學研究所 | 校級 | 毛繼光 | |
溫州大學外語教學論研究所 | 校級 | 夏侯富生 | |
溫州大學翻譯研究所 | 校級 | 葉苗 | |
溫州大學商務英語研究所 | 校級 | 朱曉申 | |
音樂學院 | 溫州大學傳統音樂文化研究所 | 校級 | 陳克秀 |
溫州大學音樂藝術教育研究所 | 校級 | 陳其射 | |
溫州大學鋼琴藝術研究所 | 校級 | 李傑鵬 | |
溫州大學聲樂藝術研究所 | 校級 | 李曉燕 | |
溫州大學曲藝研究所 | 校級 | 喬志亮 | |
溫州大學音樂表演藝術研究所 | 校級 | 吳曉勇 | |
溫州大學甌江學院 | 溫州大學人才資源開發研究所 | 校級 | 賴學軍 |
溫州大學信息安全研究所 | 校級 | 胡智文 | |
機電工程學院 | 溫州大學-浙江宏秀電氣技術研發中心 | 校級 | 葉忻泉 |
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 | 溫州市市政園林研究所 | 校級 | 潘林有 |
人文學院 | 中國經濟時報-溫州大學傳媒與經濟研究中心 | 校級 | 張信國、江華 |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止2016年10月,圖書館紙質圖書總量為2413116冊,現 刊1798種。除傳統館藏外,電子資源的質量和數量有了長足的發展,已擁有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ACS、Elsevier等綜合性、各種形式的電子期刊和資料資料庫53個,電子圖書資料庫11個,自建資源資料庫及視頻資源庫6個。
開通使用ZADL特色庫——“民俗學文獻與溫州地域特色文化資料庫”;完成孫詒讓研究特藏資料室以及海洋文化特藏資料室的組建並正式對外開放;配合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溫州人經濟研究中心”與“省教師教育基地”建設,分別建立了溫州地方文獻資料庫、中國小教材及教學參考書資料庫。
其中海洋研究資料特藏中心是一個以海洋為專題而建設起來的特藏中心,該中心致力於將分散的海洋文化信息集中進行收集與入藏,旨在為教學、科研、生產等提供海洋文化信息服務。該中心現已收藏紙質海洋文化書籍8000餘冊,海洋期刊52種,海洋報紙5種,電子書6000餘冊,海洋文化信息書目36000餘條,其入藏範圍涵蓋海洋科學、海洋人文等範疇 。
• 學術刊物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溫州大學主辦的人文、社會科學類綜 合性學術期刊。創刊於1988年,雙月刊,單月25日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欄目有:民俗學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文藝學與美學前沿問題研究、法學前沿問題研究、溫州歷史文化研究、文學研究、語言學研究、歷史學研究、政治學研究、社會學研究、人類學研究、經濟學與管理學研究、法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文化學研究、藝術學研究等。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和“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的全文收錄期刊,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 。
《溫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63年,是溫州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理、工、農、林、等學科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和“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的全文收錄期刊 。
文化標識
• 校旗
溫州大學校旗為藍底白字旗。如圖:
• 校歌
溫州大學校歌
詞:王季思
曲:劉質平
大哉師道天下尊,承往哲兮啟後人。
厚培德本,深濬智源,學成致用教化諄。
光大國族兮,造福人群。
東海水,雁盪山,我溫大精神,浩浩宕宕。
• 校訓
求學問是,敢為人先
“求學”意為勤奮好學,嚴謹治學,以喚起溫大學人以探究學問為畢生事業,以培育人才為無上職責,養成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問是”意為追求真理,把握規律,告誡溫大學人在育人求學時,必須研辨是非、抓住本質,求真務實,嚴格按照事物的規律辦事。“求學”是“問是”的手段,“問是”是“求學”的目的,“求學問是”體現了手段與目的的統一。
“敢為人先”是溫州精神的精髓。意為開拓進取,銳意創新,要求溫大學人敢想敢為,衝破舊框框,闖出新路子,樹立現代教育新理念,為把學校建設成為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教學科研型大學而努力奮鬥 。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 謝樹華 | 主持學校黨委全面工作,分管國家安全(保密)、信訪等工作。 分管黨辦。聯繫數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趙敏 | 主持學校行政全面工作。分管規劃、審計等工作。 分管政策法規處、審計處。聯繫美術與設計學院、建築工程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牟德剛 | 協助黨委書記負責黨的組織建設、黨校、幹部隊伍建設、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宣傳與思想文化建設、“兩課”建設、統戰、老幹部、工會、學生工作、就業、共青團等工作。分管組織部(黨校)、機關黨委、宣傳部(統戰部)、老幹部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學生處(學工部、人武部)、就業處、工會、團委、步青學區、溯初學區、超豪學區。聯繫法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
黨委副書記 | 王北鉸 | 任職於溫州肯恩大學 |
副校長、黨委委員 | 薛偉 | 協助校長負責學科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科研與服務地方、圖書情報、學報、成人(繼續)教育等工作。分管研究生院、科技處(技術轉移辦公室)、人文社科處、圖書館、學報編輯部。聯繫商學院、成人(繼續)教育學院。 |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 吳金法 | 主持紀委工作,協助黨委書記負責協調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協助校長負責內部審計工作。分管紀委辦公室、監察室。聯繫人文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 |
副校長、黨委委員 | 蔡曙光 | 協助校長負責採購、基本建設、安全保衛、後勤服務、平安校園創建等工作。分管採購中心、校園建設與後勤管理處、保衛處、後勤集團。聯繫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
副校長、黨委委員 | 錢強 | 協助校長負責計畫財務、資產與實驗室管理、外事、國際交流、留學生教育管理、地方合作、檔案、發展聯絡、計畫生育等工作。分管校辦、地方合作辦公室、計財處、國資與實驗室管理處、國際處(港澳台僑辦)、留學生教育與管理部、發繡所。聯繫國際教育學院、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稚園。 |
副校長、黨委委員 | 方益權 | 協助校長負責人事、全日制本專科教學、招生、教師教學發展、產教融合、校園信息化建設、創業教育、民眾體育等工作。分管人事處、教務處(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產教融合中心、文科實訓中心、現教中心、創業學院。聯繫教師教育學院、甌江學院。 |
黨委委員 | 潘玉駒 | 主持宣傳部工作。聯繫體育學院。 |
黨委委員 | 鄭信軍 | 主持組織部工作。聯繫音樂學院。 |
歷任領導
姓名 | 任期 | 職務 |
谷超豪 | 1999年9月—2006年4月 | 校長 |
陳福生 | 2006年5月—2008年2月 | 校長 |
蔡袁強 | 2008年3月—2015年7月 | 校長 |
李校堃 | 2015年8月—2018年4月 | 校長 |
趙敏 | 2018年9月至今 | 校長 |
(概述圖片來源 )
2009中國大學教育學60強
教育學包括教育學、體育學等2個學科類,共有9個本科專業。 |
2009中國大學法學100強
法學包括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政治學、公安學等5個學科類,共有12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法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97%,授予的法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7.63%,法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4.15%。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40110名博士生導師中,有1639名是法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