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民國四大美男的說法,民國時即已有之。戴季陶曾經分別點評過汪、周、梅、張四人。民初曾有汪精衛梅蘭芳顧維鈞三大美男的說法,與此頗有一脈相承的意味。
四美男皆才貌雙全,除丰神俊朗外,才華亦甚是了得。汪精衛出口成章,筆掃千軍,他的文筆在當時享有盛名,只要他在,同盟會、國民黨的宣傳工作一直由他負責。此外他還是南社代表詩人。周總理的外交才華大家都知道,無需多講。梅蘭芳更是藝壇最頂級的藝人。
汪精衛
汪精衛原名 汪兆銘(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筆名精衛,歷史上多以「汪精衛」稱呼。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三水(現屬佛山市),汪精衛年少時期相貌英俊,被譽為 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他謀刺清攝政王 載灃的壯舉得到舉國敬仰,但後來在抗日戰爭(1931-1945)期間與日本合作,加上國共兩黨都因此給予負面評價,他被多數中國人視為漢奸。他的夫人是 陳璧君。 汪精衛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徐志摩這樣形容他是個真正美男子;適之說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的愛他,他是男子,他也愛他,精衛的眼睛,圓活而有異光,仿佛有些青色,靈敏而有俠氣;李宗仁曾經說汪兆銘儀表堂堂,滿腹詩書,言談舉止,風度翩翩,使人相對,如坐春風之中。 汪精衛不但相貌英俊,還有青年時期為革命“引刀成一快 不負少年頭”的英雄歷史,因此人氣極旺。胡蘭成記汪精衛,說他北伐前在廣州每次演講,粵地女學生皆“擲花如雨”。那時的汪,乃革命領袖、偶像明星。 可惜美男最終淪為漢奸。1944年汪精衛患骨髓腫客死他鄉,臨終他最後一句話是我要回中國。他的摯友和接班人陳公博將他葬在梅花山。1945年抗戰勝利,蔣介石下令炸毀汪墓、焚毀棺木與遺體。這個著名的美男子就此徹底灰飛煙滅。如今當年那個為革命不惜生命的翩翩美少年早已被人們遺忘,只留下撲朔迷離的歷史謎團,令人唏噓不已。周恩來
周總理的風采絕對不是一個美字可以概括的。周總理生於南方但長於北方,這使得周總理之美兼有南方的俊秀和北方的英挺,南北皆融亦是周總理的性格特徵,收細膩和豪放於一體。 周總理年輕時就讀於南開中學,是南開學校唯一免交學費的學生。畢業時被舉為全校文科第一名,在理科方面亦名列前茅。後來周總理留學於日、法等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選擇了共產主義,並為其奮鬥一生。所謂相由心生,帥氣的相貌或許是天生的,但是令人傾慕的風采絕對是後天高潔的品德使然。 周總理之美絕對不只限於外在,而是深深紮根於其內在絕佳的學識和高尚的品德。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美,也只有這樣的美才真正能夠被人民所景仰和銘記。 周恩來是偉大的 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 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 領導人之一,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原藉浙江紹興, 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開學校畢業後赴日本求學,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發生重要轉折。1919年回國,9月入 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中成為天津學生界的領導人,並與運動中的其他活動分子共同組織進步團體 覺悟社。1920年去歐洲勤工儉學。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堅定了共產主義的信仰。1922年和 趙世炎等組織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翌年改名為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書記,為中共旅歐支部領導人。1923年被國民黨本部委任為國民黨巴黎分部籌備員、國民黨駐歐支部特派員和代理執行部長等職,主持國民黨駐歐支部的工作。1924年秋回國,在國共合作期間任廣東 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政治部主任、第一軍副黨代表等職,並先後任中共廣東區委員會 委員長、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兩次參加討伐軍閥 陳炯明的東征,創建了行之有效的 軍隊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國民革命軍臨近上海的情況下,領導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趕走了駐守上海的 北洋軍閥部隊。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 中央政治局委員。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務委員會委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和賀龍、 葉挺、朱德、 劉伯承等一起於8月1日在江西南昌領導武裝起義,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1928年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後任中央組織部長、中央軍委書記。為保證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為聯繫和指導各地區共產黨領導的 武裝鬥爭,為發展在國民黨統治區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階段的大部分時間內,他實際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12月,離開上海到 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 中央蘇區中央局書記、 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委員兼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領導和指揮紅軍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四次“圍剿”。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支持 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對實際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確領導,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並繼續被選為中央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1936年12月 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武力拘禁 蔣介石的“西安事變”後,任中共全權代表與秦邦憲、 葉劍英等去西安同蔣介石談判,和張、楊一起迫使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促使團結抗日局面的形成。
抗日戰爭時期,他代表中共長期在重慶及國民黨控制的其他地區做統一戰線工作,努力團結各方面主張抗日救國的力量,並先後領導 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堅持國共合作,積極團結 民主黨派、進步知識分子、 愛國人士和國際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對日投降的危險。在1945年的中共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 任弼時組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制止內戰率中共代表團同國民黨談判,並領導了國民黨統治區內黨的工作、軍事工作和統一戰線工作。1946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澤東組織和指揮解放戰爭,同時指導國民黨統治區的革命運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恩來一直任政府總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長;當選為中共第八、九、十屆 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屆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一屆副主席,第二、三、四屆主席。擔負著處理黨和國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務。1949~1952年他成功地組織領導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工作,到1952年底,全國 工農業總產值均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1953~1957年“一五”計畫期間,他領導了以156個建設項目為中心的工業建設,為中國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1954年他提出建設現代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化目標,組織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學發展規劃》,推動了國家科技事業的迅速發展。1961~1965年為糾正“大躍進”帶來的失誤,扭轉經濟困難局面,他和劉少奇、 鄧小平領導了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使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他強調建成社會主義強國,關鍵在於實現科學技術現代化,主張經濟建設必須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積極穩妥,綜合平衡。他特別關注水利建設和國防科技事業發展,並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社會主義時期的統一戰線工作、知識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也給予特殊的關注,指導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績。
他參與制定和親自執行重大的外交決策。1950年韓戰爆發,他協助毛澤東指揮 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並擔負了後勤保障的組織工作,領導了中國代表團的停戰談判。1954年率中國代表團參加 日內瓦會議,經過談判達成協定,使越南(除南方外)、寮國、高棉三國的獨立獲得國際承認。他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作為國與國關係準則的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在 萬隆會議上主張和平共處,反對殖民主義,提倡求同存異、協商一致,使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積極貫徹。他先後訪問過亞洲、非洲、歐洲幾十個國家,接待過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領導人和友好人士,為增進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的友誼,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做出了重要貢獻。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在非常困難的處境中,為儘量減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損失,使黨和國家還能進行許多必要的工作,勉力維持國民經濟建設;為保護大批領導幹部和民主人士,恢復和落實黨和國家的政策,作了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同 林彪、江青集團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鬥爭,在挫敗林彪、江青集團種種分裂和奪權陰謀活動中,起到了控制和穩定局勢的重要作用。他為開拓外交新局面,實現中美緩和、中日關係正常化和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做出了卓越貢獻。
1972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膀胱癌後,仍然堅持工作。在1975年的 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代表中國共產黨重新提出在中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目標,鼓舞了人民戰勝困難的信心。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民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1976年4月清明節前後,在北京 天安門廣場,大批黨員、工人、學生、幹部甚至士兵和農民,為了紀念他,也為反對當時還當權的“ 四人幫”,舉行自發的集會,被稱為“天安門事件”,並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反對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抗議運動,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奠定了民眾基礎。他的主要著作收入《 周恩來選集》。
梅蘭芳
梅蘭芳與汪精衛、周恩來、張學良並稱“民國四大美男子”,四人外貌各有千秋,但“珠喉宛轉繞樑曲,玉貌娉婷絕世妝”的梅蘭芳,無疑是其中美得最為楚楚可憐的一個。當時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男子皆欲娶蘭芳以為妻,女子皆欲嫁蘭芳以為婦”,真是萬千寵愛加於一身。畫家們對美的感悟是最深刻也是最純淨的。漫畫大師 豐子愷認為,按照西方的審美標準,梅蘭芳的身材和容貌堪與 維納斯媲美,再加上他的婀娜手勢和動聽嗓音,簡直是上帝親手製造的一件“精妙無比的傑作”。國畫大師 張大千則從中國傳統審美的角度說梅蘭芳是最標準的美人,他的扮相凝結了唐宋以來古人們審美的全部精華,“渾身都是畫稿子”。梅蘭芳(1894年至1961年),是中國的戲劇藝術大師。梅蘭芳以愛國主義和為他的人民深深的愛,他一生致力於 京劇藝術。在他半個多世紀的舞台生涯中,他表現出了極大的技能,繼承過去的優良傳統,並使之適應各個階段,豐富和改善中國舞台,他不斷地,認真地尋求改善他的藝術和創造了許多生動和令人難忘的的藝術形象通過聚集的地方和國家歌劇的最佳。他演戲,唱歌和跳舞的表現之一,京劇變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綜合藝術,舞台效果的最高混合。因此,他產生了廣泛的的曲目,形成了自己原有的風格和發展已經成為一致同意接受“梅蘭芳”學校 - 學校具有獨特的特徵和微妙的尊嚴。美開闢了一條新路,為他的北京歌劇院同時代。他被世界公認,並作為一個 偉大的藝術家和美麗的化身鼓掌。
梅蘭芳是率先推出京劇世界和日本(1919,1924和1956年),美國(1930年)和蘇聯(1935年和1952年)的 成功之旅。在認識到他的文學和藝術成就,兩名 美國大學, 美國南加州大學和 波莫納學院,授予他 文學博士 榮譽學位。在他的旅行團,在這些國家,這使他贏得國際聲譽,他推廣的中國古典戲劇,外國觀眾之間,引導他們到一個更好地了解中國藝術和文化。通過他的表演,京劇獲得世界知名的國外階段的回報產生太大的影響。他成為很好的朋友,與許多世界著名的 藝術家, 劇作家,作家, 歌唱家, 舞蹈家和畫家。在他的國際友人,康斯坦丁斯坦 尼斯拉夫斯基, 高爾基Nemirovich - Denchenko,SM 愛森斯坦,加林娜諾娃,年輕的 斯塔克, 查理卓別林, 保羅 羅伯遜, 道格拉斯 費正清,瑪麗皮克福德, 蕭伯納,愛德華 戈登 克雷格, 布萊希特,Amelita嘉麗Curci 泰戈爾,Nandalal百色,青木忠, 松本幸四郎,畢可尾上,松尾Kunizo和Ennosuke川。
縱觀他的一生,他在促進中國與外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貢獻。美廊坊市為代表的 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是目前公認的世界三大當代表演藝術的主要系統之一。
中國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被選為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 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成員代表。他還選舉產生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和 戲劇家聯盟聯合會副會長。他就任總統的中國戲曲研究的研究所和 中國戲曲學院,以及國家京劇院主任。踴躍參加社會工作和各種活動,他接受了到中國共產黨在1959年在他的晚年,他的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張學良
四大美男中最令人羨慕的莫過於張學良。生來英俊瀟灑不說,年紀輕輕手握權柄統帥一方,真是小說里才會出現的夢幻組合。更難得的是他還知情知趣會交際,在女人面前既有英武霸氣的一面,又有溫柔紳士的一面。他懂得鑑賞古畫,會做古體詩,會跳舞,能說英語,還會打網球。這樣的男人想沒女人緣可太難了。張學良一生,留在歷史上的,固然是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兩件大事,可令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女人緣,尤其是和名媛貴婦們的緣分。張學良,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國民黨軍陸軍 一級上將。西安事變的組織者。字漢卿,號毅庵,生於1901年農曆4月17日凌晨(清光緒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 奉天(今遼寧) 海城人。奉系軍閥首領 張作霖之長子。1919年3月,入 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一期炮科,畢業後歷任奉軍營、團、旅、師、軍、軍團長、空軍司令等職。1928年6月,其父被 日本關東軍炸死後,由奉系元老推為首領,出任東三省保全總司令。12月,不顧日本和親日派的阻撓,宣布東北“易幟”,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任 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等職。1930年10月,就任 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使日軍很快侵占東三省。1933年3月,熱河省(今併入遼寧、河北、內蒙古)淪陷後,蔣介石、張學良受到全國輿論譴責,張學良代蔣介石受過辭職。
1934年2月 任豫鄂皖三省“剿總”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總”副總司令。此時,日本侵華日亟,南京國民黨政府一再妥協,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張學良面對既不能抗日復土,而“圍剿”紅軍又屢遭失敗的嚴峻現實,逐漸對蔣“ 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有所覺悟,經中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的幫助,始信聯共抗日是唯一出路。
1936年4月,與周恩來在膚施(今陝西延安)會談,提出聯蔣抗日,為中共中央所採納,達成了與紅軍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定。10月,毛澤東、周恩來致書張學良,請其向蔣介石轉達互派代表談判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張學良多次勸蔣介石聯共抗日,並請纓抗戰,均被拒絕。12月4日,蔣介石到西安督戰。張學良與西安 綏靖主任、第17路軍總指揮 楊虎城共同向蔣面諫,遭到訓斥。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進攻 陝北紅軍,否則將其所部分別調往福建、安徽。張學良、楊虎城為逼蔣介石抗日,於12日晨發動了著名的“西安事變”,扣留了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抗日八項主張。同時致電中共中央。17日,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西安。周恩來、張學良、楊虎城協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並同蔣介石的代表 宋美齡、宋子文談判達成了停止“剿共”政策等六項協定,為實現 第二次國共合作,走向全國抗戰奠定了基礎。25日,張學良沒有通知周恩來就親自陪同蔣介石回南京。蔣介石一到南京便立刻扣留了張學良,長期軟禁,先後囚於浙、贛、湘、黔等地。
在1946年召開的 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共曾提出釋放張學良,沒有成功。後國民黨撤往台灣,蔣介石將張學良轉至台灣繼續軟禁。
1988年, 蔣經國逝世後,張學良逐漸獲得 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為 東北大學名譽校長,5月受聘為 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理事長。1995年離台,僑居美國。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時50分,在美國夏威夷首府 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病逝,享年101歲。
張學良逝世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 江澤民向張學良的親屬發去唁電,高度評價了張學良先生的歷史功績,代表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表示深切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