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中堂初名“舂堂”,北宋立村,屬於東莞縣文順鄉歸化里。
明洪武年間(1381年)設中堂巡檢署。
清乾隆十九年( 1754 年),東莞縣劃分為五個司屬:捕廳、戎廳、京山司、缺口司和中堂司,中堂司設巡檢一員,駐中堂墟內。
1949 年10月17日,東莞縣解放,中堂改稱新四區。
1958年10月,撤鄉建人民公社,中堂大鄉改稱“中堂人民公社”,行政機構稱“中堂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
1967年~1979年,中堂公社管理委員會”稱“中堂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0年~1983年7月,取消革命委員會,恢復管理委員會的名稱,管轄18個大隊、1個墟。
1983年8月~1987年3月,區級政權進行體制改革,撤銷中堂人民公社,建立中堂區。
1987年4月,中堂撤區建鎮。
1988年1月,東莞升為地級市,中堂為東莞市轄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中堂鎮下轄5個社區(中堂社區、斗朗社區、江南社區、東泊社區、紅鋒社區)和15個行政村(潢涌村、三涌村、湛翠村、鳳沖村、袁家涌村、吳家涌村、鶴田村、中堂村、一村村、東向村、蕉利村、槎滘村、下蘆村、馬瀝村、四鄉村)。鎮政府駐中堂鎮新興路9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堂鎮位於東莞市西北部,東江下游,屬珠江三角洲鹹淡水交匯的地區,地處穗莞深經濟走廊之間,距廣州市區46公里,距東莞市區12公里,北隔江與新塘鎮相望,南連望牛墩鎮,西靠麻涌鎮,東傍高埗鎮。全鎮版圖總面積60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北緯23°05′,東經113°39′。
地形地貌
中堂鎮屬河流衝擊平原區,地形平坦開闊,鎮域內沒有山地丘陵,全部是平坦稍高的旱地與水田,西部的下蘆、馬瀝、斗朗、槎滘等村旱地多,東部的潢涌、三涌、湛翠和中部的袁家涌、吳家涌等村則大部分為水田。
氣候條件
中堂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性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受海洋影響,氣候溫和。除每年夏秋季易受颱風影響外,其餘自然災害較少發生。
人口民族
中堂鎮的主要民族為漢族,截至2011年,該鎮常住人口14.04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45萬人。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中堂鎮水資源以地表水資源為主,東江幹流及其支流蜿蜒流過全鎮,可提供生活用水和用於航運。
耕地資源
截至2009年,中堂鎮主要耕地有吳家涌村1300畝,北王路以南農田保護區耕地約13000畝,中堂現代農業生態園3100畝。
礦藏資源
中堂鎮主要礦藏資源為岩鹽,集中於東向村,儲量達5600多萬噸。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中堂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0.9億元,比2013年增長5.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8.9億元,比2013年增長5.7%;稅收總額13.6億元,比2013年增長12.5%;鎮本級財政收入7億元,比2013年增長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4億元;出口總額3.3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20.9%;村級經營總收入6.5億元,比2013年增長10.3%,純收入5.1億元,比2013年增長19.7%。
第一產業
2011年,中堂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946億元,比2010年增長5.53%。
2012年,中堂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908億元,比2011年下降6%。
第二產業
工業產值
2011年,中堂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216.1726億元,比2010年增長6.2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6.11億元,比2010年增長6.3%。
2012年,中堂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21.8252億元,比2011年減少2.5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0.62億元,比2011年減少8.3%。
2013年,中堂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9.3億元,比2012年增長18.2%。
2014年,中堂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8.9億元,比2013年增長5.7%;其中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2.4億元,比2013年增長10.6%。
特色產業
中堂鎮特色型支柱工業產業是紙品製造業,截至2012年,該鎮紙產品產量約占全市造紙總產量的60%,占全省造紙總產量的25%,年產值達100多億元,年上繳稅收近6億元,經濟總量占全鎮經濟總量的50%以上。
第三產業
2011年,中堂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02億元,比2010年增長19%。
2012年,中堂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574億元,比2011年增長8.85%。
2013年,中堂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2277億元,比2012年增長9.19%。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2007年,中堂鎮擁有22萬伏變電站1座,11萬伏變電站2座,主變電容量為100萬千伏安;有供水10萬噸的供水廠1座;有程控電話3.97萬門,最大裝機容量可達5.17萬門;年內籃球館、汽車客運站、醫院、廣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東港城、莞都國際花城等城市住宅小區建設順利進行;年內啟動對豆豉洲、海旁街、紅鋒至東向段的殘舊建築物進行拆舊建新,舊城改造;啟動8類31項重點工程建設,完成大新路的升級改造,2號路、規劃一路、湛鳳路、堤路結合、水利防災減災、截污管網鋪設等工程順利推進;2所星級酒店成功封頂;勞動、社保、郵政等一批行政辦公大樓和圖書館、游泳館等公共設施建設順利。
文化教育
截至2015年5月,中堂鎮有市直屬高級中學1所,鎮屬公辦初級中學2所、公辦國小7所、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公辦幼稚園1所;民辦學校6所,民辦幼稚園18所。其中省一級學校2所,市一級學校8所,市示範性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市一級幼稚園11所,市四星級民辦學校2所,市三星級民辦學校3所。
醫療衛生
截至2014年,中堂鎮有1所二級甲等醫院(東莞市中堂醫院),1所一級甲等醫院,5個醫療門診部,3個診所,6個醫務室,1個醫療所,27個醫療衛生站。
交通
截至2011年,中堂鎮擁有等級公路251公里,107國道、北王公路、廣深高速公路貫穿鎮內,廣園快速幹線、五環路接駁鎮內交通網。
地方文化
龍舟文化節
中堂鎮是“中國龍舟之鄉”,龍舟競渡活動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中堂龍舟文化節是一項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民眾基礎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兩年舉行一次。 2008年,中堂的龍舟製作技藝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4年中堂鎮龍舟民俗文化節以“龍舟之鄉,活力中堂”為主題,於6月10日在中堂龍舟廣場拉開序幕。參加巡遊展演的龍舟隊有來自全鎮村(社區)男子、女子隊共38支。參照龍舟競渡方式,分組進行巡遊展演,每組巡遊過程中可自由進行短程競渡,而且巡遊過程中,每支巡遊龍舟隊展演不同風格的傳統龍舟民俗文化,如:造型各異的龍舟,色彩鮮艷的旗幡、角旗等。
造紙博物館
中堂鎮為“廣東省造紙環保基地”,是中國重要的造紙中心,有著深厚的造紙文化傳統。2010年,中堂鎮按照國家級博物館的標準建設中國首個大型綜合性造紙博物館。
中堂造紙博物館位於中堂鎮潢涌村,總建設面積約3000平方米,一期工程主要建設有中國造紙史展廳、近現代造紙坊、報告廳、現代紙品展示廳、紙品交易市場攤位等。其中中國造紙史展廳主要是用圖片、文字、實物和模型等展示中國古代造紙術起源、發明、發展和外傳的歷史過程;近現代造紙坊則主要用展板和實物介紹近代造紙術的傳播交流以及中國民族造紙工業、造紙技術發展的過程,同時展出造紙工業中用作磨漿、漂白、蒸煮和抄紙的儀器設備;紙品展示館主要展出一些特種紙的工藝流程和樣品,比如鈔票紙、玻璃紙、測溫紙等。
領導班子
姓名 | 職務 |
尹照容 | 鎮黨委書記、鎮人大主席 |
姚鑄銳 |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
黎玉崗 | 鎮黨委副書記 |
葉漢東 |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劉巨文 | 鎮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 |
(註:以上人員資料更新於2015年4月 )
東莞行政區劃百科
東莞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北接廣州,南連深圳。1985年9月撤縣設市,1988年1月升格為地級市,下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440個村委會,156個居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