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中亞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戶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天寶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兵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詩以抒情為主。屈原而後,他第一個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杜甫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之評,是屈原之後中國最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調張籍》)。有《李太白集》。故里爭奪戰
湖北安陸
李白故里爭奪戰源於2009年8月中旬,湖北安陸在央視4套投放城市宣傳片,內容是“李白故里,銀杏之鄉,湖北安陸歡迎您。”四川江油
2009年8月21日,江油市委宣傳部致函中央電視台、湖北省安陸市委宣傳部,認為江油才是李白的故里,安陸涉嫌“侵權”。2009年8月24日,安陸市政府發專函給江油,希望兩地能“共享李白”。
2009年8月28日,江油市文化旅遊局向安陸市政府發去律師函,希望對方在10日內,立即停播或刪除含有“李白故里”字樣的宣傳廣告片,並保留用法律手段進一步追索的權利。
吉爾吉斯坦
李白生於碎葉城,也就是現在的吉爾吉斯坦。2009年10月29日,吉爾吉斯斯坦駐中國大使館商務參贊朱薩耶夫·古邦訪問安陸,稱李白故里在吉國的托克馬克市,希 望托克馬克與安陸兩個城市能夠以李白為紐帶,共同擔負起弘揚李白文化的責任,並進一步拓展經濟、貿易等方面的合作。
事實上,早在2008年10月,吉爾吉斯斯坦文化信息部部長拉耶夫就對中國媒體表示,中國唐朝最偉大的詩人李白的出生地碎葉城,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市,他們正與中方協商要為李白塑造一個紀念雕像,推動兩國李白文化的經濟合作。這次朱薩耶夫·古邦造訪安陸,更是表明吉方已經認識到李白故里所蘊含的經濟價值,力圖分上一杯羹。隨後,兩地草簽了一系列文化和經濟的合作意向。
甘肅天水
2010年3月,甘肅籍學者雷達寫了一篇《李白“故里”在甘肅秦安》的文章,隨即當地組織了網友簽名等活動,頗為熱鬧。韓國後代
據韓國首爾大學歷史系教授金秉德考證李白是韓國的後代,計畫向聯合國申訴。人物生平
早年
李白的祖籍是隴西成紀(在現在甘肅秦安東)。他於武則天長安元年( 701年)出生,關於其出生地有多種說法,現在一般認為是在西域的碎葉(Suyab,位於今日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 。據“新唐書”記載其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皓)九世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實際上同宗,應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因畏被滅族而搬至西域;但此說缺乏佐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為任城尉。705年,李白五歲時,和他的父親李客遷居到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市)青蓮鄉,開始接受啟蒙教育。景雲元年( 710年)開始,李白開始讀諸子史籍,開元三年( 715年) -喜好作賦,劍術,奇書,神仙。在青年時期開始在中國各地遊歷。開元五年左右,李白曾拜撰寫“長短經”的趙蕤為師,學習一年有餘,這段時期的學習對李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開元六年,在戴天山大明寺讀書。 李白曾經在唐玄宗天寶元年( 742年)供奉翰林。有一次皇帝因酒酣問李白說: “我朝與天后之朝何如? ”白曰: “天后朝政出多門,國由奸幸,任人之道,如小兒市瓜,不擇香味,惟揀肥大者;我朝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採用,皆得其精粹者。 “玄宗聽後大笑不止 。但是由於他桀驁不馴的性格,所以僅僅不到兩年他就離開了長安。據說是因為他作的“清平調”得罪了當時寵冠後宮的楊貴妃(楊貴妃認為“可憐飛燕倚新妝“幾句是諷刺她)而不容於宮中。中年
後來他在洛陽和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甫,高適相識,並且成為了好友。安史之亂爆發以後,在756年12月,李白為了平復叛亂,曾經應邀作為永王李璘的幕僚。永王觸怒唐肅宗被殺後,李白也獲罪入獄。不久以後,他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 。在流放途中遇赦,此時他已經59歲。晚年
李白晚年在江南一帶漂泊。在他61歲時,聽到太尉李光弼率領大軍討伐安史叛軍,於是他北上準備追隨李光弼從軍殺敵,但是中途因病折回。第二年,李白投奔他的族叔,當時在當塗(今屬安徽馬鞍山)當縣令的李陽冰。同年11月,李白病逝於寓所,終年61歲,葬當塗龍山。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當塗青山。 關於他的死,還有多種不同的傳說,一說便是他在舟中賞月,為了摘月失足墮水而死。由於這個傳說,後人將李白奉為諸“水仙王”之一,認為文豪李白在另一個世界也可以庇佑船員,漁民及水上貿易商旅。據正史“舊唐書”記載,李白流放雖然遇赦,但因途中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
家族成員
父母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名叫李客,為任城尉。母,無記載。妻
許氏,許氏的祖父許圉師,第一任妻子
宗氏,宗氏的祖父宗楚客,第二任妻子
劉氏,同居後分手
長子伯禽,許氏所生,李白去世30年後去世。
長女平陽,許氏所生,出嫁後死。
次子頗黎,李白在東魯時和一女子所生,不知所蹤。
人物影響
李白的詩歌創作,在當時就征服了朝野上下,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和地位,其對後世的影響則更為巨大,這主要表現其人格魅力和詩歌藝術成就兩方面。 李白詩歌中所反映出來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極大地影響了後世文人,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獨立人格,他那“戲萬乘若僚友,視同列如草芥”的凜然風骨,那種與山水自然冥合的瀟灑風神,曾吸引過無數士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那種人體人格意識受到正統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中,李白狂放不羈的純真的個性風采,無疑有著巨大的魅力。 在詩歌的藝術成就方面,他那氣挾風雷的詩作,使後世無數詩人為之傾倒。他那變幻莫測的想像,壯麗而優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語言,豪放飄逸的風格,對後世詩人有巨大吸引力,蘇軾、陸游等大詩人均受其影響。他是中國詩歌史上一位曠世奇才,他給中國詩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深遠的,他在中國詩歌史上的地位是不朽的。
後世學者趣聞奇遇:
一九九五年,正值二十一歲的詩文學者黃錦祥在茶庵寺園內客居了一年,期間曾觸景生情留下詩詞數首。據說在當年七月初的一個晚上,已經在茶庵寺裡面熟睡的黃錦祥忽然夢見了一位峨冠博帶白衣楚楚的老者在山坡上向他走了過來,會面後倆人好象久未重逢的老朋友一樣拱揖相迎,於是席地盤坐把酒暢談。老者與其相聚頃刻便要辭別,繼而朝坡下方絕塵而去,無奈一問方知原是李白仙人。。。隨即黃錦祥被夢中情境驚醒過來卻久不平復,追思與謫仙人之奇遇不得而解,每到夜裡更是輾轉難眠。數日後(即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因惦念李白寫下了《邀李白》名句!這一首頗具傳奇的詩作後來被收錄於《世界漢詩年鑑》大辭典。
《邀李白》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二日黃錦祥寫於江門茶庵寺
誰為我斟酒,胸前月催愁。入夢邀李白,勝訴心裡憂。
人物評價
杜甫對李白評價甚高,稱讚他的詩“驚風雨”、“泣鬼神”,而且無敵於世、卓然不群。
韓愈對李白極為推崇;在《調張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在《石鼓歌》又嘆“少陵無人謫仙死”。
唐文宗下詔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 李白(701~762)-李白人物評價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稱讚李白:“千載獨步,惟公一人”。
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王世貞:五七言絕句,李青蓮、王龍標最稱擅場,為有唐絕唱。少陵雖工力悉敵,風韻殊不逮也。(《藝苑卮言》)
蘇軾《和陶淵明〈飲酒〉》)贊李白“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
呂居仁:“唐自李、杜之出,昆耀一世,後之言詩者,皆莫能及。”(《江西宗派圖序》
黃錦祥對李白杜甫同贊道:“執唐詩牛耳者,唯李杜二人也!”
余光中《尋李白》“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相關研究
中國李白研究會是文化部下屬的全國性學術團體,成立於1987年11月4日。現有會員189名,分布在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另有香港、台灣等地客座會員19名。會址設在李白生前多次 馬鞍山李白研究所所著書籍駐足之所和死後長眠之鄉——安徽省馬鞍山市。早在1985年,馬鞍山市即成功舉辦了“中日李白詩詞研討會”,袁行霈、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等國內知名學者紛紛與會,為日後發起、成立中國李白學會奠定了基礎。1987年11月3日至5日,馬鞍山市隆重舉行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活動。會議期間,由王運熙、安旗、詹鍈、朱金城、裴斐、郁賢皓、羅宗強、喬象鍾、李從軍、葛景春10位學者發起簽署了倡議書,建議成立“中國李白學會”,會址和《李白學刊》編輯部設在馬鞍山市李白紀念館。這一倡議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回響。來自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的49位代表又正式聯合簽署了倡議書,籌備建立中國李白學會。11月4日,中國李白學會籌建大會正式召開。會議選舉詹鍈先生為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羅宗強、郁賢皓、裴斐、張成德7位同志為副會長,郁賢皓同志兼任秘書長。理事會由詹鍈等27人組成。同年12月,馬鞍山市人民政府發文,同意成立“李白學刊編輯部”作為學會的辦事機構,同時負責編輯出版學術刊物《李白學刊》,暫定編制4 人。1990年6月21日,文化部正式發文同意成立該社團,同時建議定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由馬鞍山市人民政府負責日常管理。
1991年6月7日,中國李白研究會經民政部註冊登記,取得法人資格。《李白學刊》亦從第1992年12月,馬鞍山市又決定將原隸屬於市城鄉委的“中國李白研究編輯部”
與原隸屬於市文聯的“馬鞍山市李白研究室”合併,成立“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的專職辦事機構,為副縣級事業單位,由文化局代管。核定編制8 人,事業費由市財政全額撥款。1993年6月,市編委又發文,同意“中國李白研究會辦公室”增掛“馬鞍山李白研究所”牌子。 1997年10月19 日,中國李白研究會在四川省萬縣進行了換屆選舉,選舉郁賢皓教授為會長,薛天緯、葛景春、閻琦、詹福瑞教授以及張成德、錢嘯森同志為副會長,李子龍同志為秘書長。推舉詹鍈教授為名譽會長,王運熙、朱金城、安旗先生為顧問。1999年1 月,經文化部批准,確定李子龍為中國李白研究會法定代表人。同年,經中 李白研究文庫共安徽省委組織部批准,增補馬鞍山市副市長陳大娜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至此,中國李白研究會共有理事39 名,其中常務理事17名。 2007年,由於李子龍同志因病去世,中國李白研究會根據文化部、民政部關於民間組織管理的具體要求,於2008年5月23日將《關於增選曹明同志為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或秘書長的徵求意見函》報送研究會各位常務理事,一致同意選舉曹明同志擔任中國李白研究會秘書長。 中國李白研究會成立以來,共成功舉辦了8次國內、國外學術討論會,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編輯出版《李白學刊》、《中國李白研究》11輯380萬字,為海內外廣大的李白研究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發表和交流學術研究成果的陣地,對推動李白研究的深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目前,中國李白研究會正在積極籌建國際李白資料中心。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蒐集到與李白研究有關的文史古籍圖書10000餘冊,20世紀中國大陸李白研究論文3200篇,論著200多種,李白研究專家學者檔案120份。同時在馬 鞍山市政府大力支持下,先後添置了電腦、掃瞄器、複印機、傳真機等現代辦公設備,“China LiBai” 網站已進入實施階段。在馬鞍山市建立“機構健全、資料齊全、服務周全的國際李白資料中心”這一構想正在逐步實現過程中。公元727—737年,李白落戶安陸白兆山,娶妻生子。1986,安陸學者推出《李白在安陸》由華中師大出版社出版,清華大學教授、中華書局總編傅璇琮、武漢大學教授胡國瑞欣然為該書作序。安陸李白研究會先後編輯出版了《李白在安陸十年詩文選注》《安陸李白文化叢書》《李白文選》等12種學術專著。2010年湖北省李白研究學會安陸成立 。
人物年譜
701年(武則天長安元年)李白生。705年(中宗神龍元年)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
711年(睿宗景雲元年)李白十歲。攻讀《詩》、《書》及諸子百家。
715年(開元三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
718年(開元六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
720年(開元八年)李白二十歲。出遊成都、峨嵋山。謁頲於成都。頲甚贊其才,復勵之以學。
721年(開元九年)李白二十一歲。春歸家昌明。此後三年均在匡山讀書。
724年(開元十二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725年〔開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歲。春三月自三峽東下。經荊門山至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在江陵與當時著名的道士司馬承禎相遇。夏遊洞庭(在今湖南省境內)、廬山(在今江西省境內)。秋遊金陵(即今江蘇省南京市)。
726年(開元十四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會稽(紹興)。秋,病臥揚州。冬,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727年(開元十五年)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遂家於安陸。
728年(開元十六年)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730年(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渴宰相說,並結識其子張相。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
731年(開元十九年)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無賴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遂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732年(開元二十年)李白三十二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733年(開元二十一年)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735年(開元二十三年)李白三十五歲。五月應友人元演之邀游太原。秋,滯留太原。
736年(開元二十四年)李白三十六歲。春在太原,曾北游雁門關(今山西省代縣)。南下洛陽與元丹丘相逢。秋,至篙山元丘處,結識岑勛。南返途經襄陽時,與孟浩然再會。是年杜甫二十五歲。在齊魯燕趙一帶漫遊。
738年(開元二十六年)李白三十八歲。春,又出遊南陽、篙山(元丘的居所)、陳州、楚州(今江蘇省淮安縣)。
739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三十九歲。春至初夏,在安宜(今江蘇省寶應縣)。夏,漫遊於吳地(今江蘇省蘇州市)一帶。秋,逆長江西上,經當塗(今安徽當塗縣),至巴陵(今湖南省岳陽縣),適逢王昌齡被貶謫嶺南(今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二人會晤。冬,自巴陵歸安陸。
741年(開元二十九年)李白四十一歲。居東魯,與韓淮、裴政、孔巢父、張叔明、陶河等隱於徂徠山(音cúlaí,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境內),縱酒酣歌,號稱“竹溪六逸”。又以學道為事,意欲出遊越地。
742年(玄宗天寶元年)李白四十二歲。四月,游泰山。夏,與子女一道至南陵(今安省南陵縣),欲游越中。玄宗徵召入京,返南陵。秋,赴長安。與太子賓客相遇,賀以“謫仙人”稱之,復推薦於朝廷,得玄宗優遇,命為翰林院供奉。
743年(天寶二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744年(天寶三年)李白四十四歲。春正月,去紹興,送賀知章歸越。三月,自知不為朝廷所用,上書請還山,賜金,離長安而去。初夏,與杜甫識於洛陽。鏇往開封,請北海高天師授其道,決心遁入方外。秋,與高適、杜甫共游梁宋(在今河南省)。冬,北往安陵(唐屬平原郡,在今河北省吳橋縣北),乞蓋寰為造真(道教的秘籍),由高天師如貴道士授錄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的道觀紫極宮。成為一個真正的道士,還歸任城。
745年(天寶四年)李白四十五歲。春在任城。杜甫來東相方。二人同游於任城一帶。夏,與高適、杜甫同渴北海太守李邕於濟南。秋,與杜甫復會於郡(今山東省曲阜市),二人同游甚密。秋冬,在魯郡別杜甫,游金鄉(今山東省金鄉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
746年(天寶五年)李白四十六歲。春,游魯郡。臥病任城甚久。秋,病癒,又游於魯郡。是年自春以來屢有南遊之念,終於秋末啟程。至宋城,又游梁園(漢梁孝王所造的一座的御苑,又名兔園),鏇到揚州。
747年(天寶六年)李白四十七歲。在路上遇崔成甫。秋到紹興,往會稽吊賀知章。登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冬返金陵,此後二年,留居金陵。
748年(天寶七年)李白四十八歲。春在金陵,夏至楊州,秋遊霍山(今安徽省六安縣南),冬到廬江(今安徽廬江縣),謁見江太守昊王李抵。
751年(天寶十年)李白五十一歲。春在任城。秋滯留在高鳳(後漢的隱士)石門山(又名西塘山,在今河南省葉 縣西南)元丹丘居處。秋末,自開封北游幽州(今北京市),經河北道、鄴郡(今河南省安陽市)。
752年(天寶十一年)李白五十二歲。北上途中,游廣平郡(今河北省南部),沿途留連。十月,抵達范陽郡(即幽州,今北京市)。初識安祿山跋啟與邊地戰事之真相,頗感危險,即離范陽而去。
753年(天寶十二年)李白五十三歲。早春,自范陽南下魏郡(今河北省魏縣東),游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縣),繼續沿汾水南下,入潼關(關所在今陝西省,為洛陽與長安之問的要地),登西嶽華山。至歷陽(今安徽省和縣)橫江浦渡長江。秋,又南下游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句溪、敬亭山等地。
755年(天寶十四年)李白五十五歲。夏遊當塗。秋遊秋浦(今安徽省貴池縣),冬返宣城。鏇至金陵,獲安祿山亂。門人武諤許去魯中(今山東省)接其子女南下。分別後,自往宋城接其妻宗氏。
756年(肅宗至德元年)李白五十六歲。歲初,與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難。春在當塗。鏇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紹興)。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永王數次下達聘書,幾經猶豫,終於決定下山入其幕府。
757年(至德二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永王兵敗丹陽,李白自丹陽南逃。鏇被縛入尋陽獄中。妻宗氏為救其四處奔走。江南宣慰使崔渙與御史中承相宋若思極力救之,乃獲釋。宋若思辟白為軍幕參謀,以掌軍中文書事務。並隨宋若思一同至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九月,病臥宿松(今安徽省宿松縣)。曾兩次贈詩宰相張鎬求救。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
758年(肅宗乾元元年)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
760年(肅宗上元元年)李白六十歲。春由洞庭返江夏。秋至尋陽,再登廬山。決意遊仙學道以度餘年。冬在建昌(今江西省修水縣西北)。歲末至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
761年(上元二年)李白六十一歲。流落江南的金陵一帶。靠人賑濟為生,聞史朝義勢力復盛,李光弼派兵鎮壓,再次請纓入其軍幕,但因病而半道還。冬初,寄宿於當塗縣令(縣知事)李陽冰處。曾出遊歷陽,鏇歸當塗,臥病於斯。
762年(代宗寶應元年)李白六十二歲。早春,臥病當塗。晚春三月,作最後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歸當塗,病況日下,自知無望。而李陽冰又退隱在即,欲走無路,精神失常。臨終之際,將平生所著托李陽冰。十一月,卒於當塗,有絕筆《臨終歌》一首。
據邵康節《紫微斗數》的記載李白生於丙辰年十一月初十日午時不是辛丑年。
人物郵票
2001年是中國素有“詩仙”之美譽的唐代大詩人李白誕生1300周年。同宗、同祖、同源的海峽兩岸,曾先後發行過有關李白的郵票數枚:
1967年6月12日,台灣省發行《中國詩人》郵票4枚,以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南薰殿圖像”4幅絹本畫為主圖。其中2.00元面值票1枚為李白像,用雕刻凹版印於帶有紅藍纖維的76磅“郵”字水印紙上,以彰其詩文高妙清逸,世無其匹。
1980年9月23日,台灣省發行《中國民間故事》郵票,其首枚1元面值票為“磨杵成針”,描繪的是:李白少年時讀書未成而棄去,路上恰遇一老婦人正在石頭上磨鐵杵,好奇的李白上前詢問她要做什麼,老婦人答“做針”,李白感其言,就此完成了學業。後有“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之成語流傳至今。
祖國大陸於1983年8月10日發行《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一組)》郵票4枚,首枚8分面值票為李白像及其詩“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意境畫面,由著名畫家劉凌滄先生作畫,李大瑋設計。
與李白有關的還有1994年11月4日發行的《長江三峽》6枚票中第1枚,10分面值,主圖為“白帝城”,使人聯想到李白名詩“朝發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台灣省曾於1982年始發行“中國古曲詩詞”系列郵票,包括唐詩、宋詞、元曲、詩經、楚辭、樂府詩、古詩等為內容的7套28枚郵票,由設計大師林天時先生設計。多套郵票風格皆以春、夏、秋、冬四時詩詞意境為主圖,深受廣大民眾青睞。而遺憾的是在“唐詩”郵票中竟未有一首李白詩。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林大師所繪李白《靜夜思》一詩意境畫未被選入郵票。
2001年是李白誕生1300周年紀念,為弘揚中國古典文學的博大精深,應大力開展各種相關文化活動,如出版李白的詩集、畫冊,規劃設計印製相關郵資明信片等,以宣揚其詩文成就,充分表達人民對李白的崇敬與熱愛之情。
名詩名句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2、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北風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樂府·將進酒》
5、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樂府·將進酒》
6、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樂府·將進酒》
7、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另作“二水中分白鷺洲”)《登金陵鳳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12、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蜀道難》
13、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台》
14、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1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渡荊門送別》
16、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菩薩蠻》
17、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另作“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19、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
20、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
2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
22、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
23、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越中覽古》
24、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把酒問月》
25、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
27、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乾里,兩小無嫌猜。《長干行》
28、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夢遊天姥吟留別》
29、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獨坐敬亭山》
30、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1、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32、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俠客行》
33、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34、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下生。《設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辭》
35、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
36、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行》
37、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樂府·將進酒》
38、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北風行》
39、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
40、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於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公無渡河》
41、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古風其三》
42、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玉階怨》
43、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山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
4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45、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月下獨酌》
46、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江上吟》
47、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江上吟》
48、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玉壺吟》
49、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50、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51、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詞》
52、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清平調詞》
53、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憶秦娥》
5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經離亂後天恩流夜郎億舊遊書懷》
5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詩詞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遊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讚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藉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思想內容
謳歌理想,抒發悲憤
盛唐國力強盛,士人多渴望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功業自許,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實現“談笑安黎元”、“終與安社稷”的理想。他以大鵬、天馬、雄劍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他希望能像姜尚輔佐明君,像諸葛亮興復漢室。《梁甫吟》、《讀諸葛武侯傳抒懷》、《永王東巡歌》、《行路難》(其二)都反映了他的這類思想。
蔑視權貴,追求自由
他覺得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則以平交王侯,遁則以俯視巢許”(《送煙子元演隱仙城山序》),對於那些靠著門第蔭封而享高官厚祿的權豪勢要,他投以強烈的鄙視,表現出傲岸不屈的性格。他蔑視封建等級制度,不願阿諛奉迎,也不屑於與俗沉浮。現實的黑暗使他理想幻滅,封建禮教等級制度的束縛使他窒息,他渴望個性的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尋仙學道,然而,酒既無法銷愁,神仙更虛無飄渺,於是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把美好的大自然作為理想的寄託、自由的化身來歌頌。他筆下的峨嵋、華山、廬山、泰山、黃山等,巍峨雄奇,吐納風雲,匯瀉川流;他筆下的奔騰黃河、滔滔長江,蕩滌萬物,席捲一切,表現了詩人桀傲不馴的性格和衝決羈絆的強烈願望。
揭露現實,抨擊時政
這是李白對社會的憤怒抗爭,是他叛逆精神的重要體現。他反對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揭露將非其人,致使百姓士卒白白送死,由於玄宗的驕縱,宦官權勢炙手可熱……通過對政事綱的分析,併到幽燕的實地觀察,李白以詩人的敏感,洞幽燭微,在當時詩人中他和杜甫最早揭示禍亂將作。“安史之亂”爆發,他的愛國熱情因此升華,擺脫了用藏出處的矛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愛國內涵,並富於社會意義和時代特徵。《古風》其三、十五、二十四、三十九等都對社會現實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
情緒起伏,充滿矛盾
他既有清高傲岸的一面,又有庸俗卑恭的一面,他的理想和自由,只能到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所以在《將進酒》、《江上吟》、《襄陽歌》等詩中流露出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齊一萬物、逃避現實等消極頹廢思想,這在封建社會正直孤傲的文人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