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楚王台
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城內。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義》:“城內楚王台設有軍械局。”亦稱“ 楚望台 ”。章裕昆 《文學社武昌首義紀實》:“ 吳醒漢等整隊赴 楚望台 ,補充子彈,占領蛇山 。”另又指巫山陽台。相傳為楚襄王夢神女處。唐·杜甫《奉寄李十五秘書文嶷》:“暫留魚復浦,同過楚王台。”仇北鰲注引《寰宇記》:“楚宮,在巫山縣西二百步陽台古城內,即襄王所游之地。”唐·岑參《送江陵泉少府赴任》:“城邊宋玉宅,峽口楚王台。”清·高詠《歸舟作》:“楚王台畔榜人歌。”
上栗楚王台
相傳在公元前500年期間,楚昭王在位,與其智囊觀射父遊獵南巡,在吳楚交界處的楚山村忽遇巡於邊界的吳王闔閭,毫無防備的昭王帶領部下與吳王鏖戰甚久而敗北,帶領部下由馬口坳向梓木嶺方向撤退,因山高路險,地勢險惡,於是計畫在此山頂安營紮寨,但考慮到吳兵正在四處搜尋他們,心生一計,讓其寶馬退著走向山頂,吳兵追至,見有馬蹄印於石上,方向皆為下山痕跡,心思昭王定然不在山頂,於是改往別處尋找。這樣,在山頂安營的昭王方得以喘息,於是藉此機會重整兵馬,計畫休息數日再尋機衝殺出敵兵的包圍,這個時候,楚山村有隱者發現昭王被困在此,特獻世傳寶劍以助昭王,昭王得劍,見劍長數尺,寒若秋水,頓時心生豪氣,揮劍砍向身邊一塊巨石,這塊兩米多高的巨石竟然應聲而裂,昭王藉此氣勢,帶領部下衝下山峰,把猝不及防的吳兵打得落花流水,並順利回到國都,後來,脫險的楚昭王多次派人來楚山村尋找獻寶劍的隱者,但隱者皆匿之不出,昭王只好獎賞楚山村之族人。
後來楚山村村民為感昭王之恩典,於昭王屯兵之處建廟,但獻犧牲,皆自往山頂,每旱祈雨,皆有所應,後文人墨客,但有任於楚王台近處者,莫不留下佳作傳於後世。
其中有唐代韓愈題《楚昭王廟詩》:
邱墳滿目衣冠尺,城闕連雲草樹荒,
猶有國人懷舊德,一間茅屋祀楚王。
清文應元《楚昭王廟詩》:
昭王遺蹟昔曾經,霸業銷沉戰血腥。
右領豈能亡郡國,孤臣空自哭秦廷,
依然萍實還呈瑞,未必河崇便有靈。
我掬寒漿酹江水,碧天無際楚天青。
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的《萍實里》:
楚地童謠以兆祥,果然所得屬昭王。
若非精鑒逢尼父,安得佳名冠此鄉。
知縣尚崇年寫下《楚台夜月》:
披露登臨沆瀣涼,正懸冰鑒對昭王。
非關霓舞中庭白,惟向屏山幾處蒼。
影映洞庭天一色,馨流香渡桂同芳。
還期比夜無秋色,不羨章華樂未央。
這些作品,均對楚王台的歷史以及風景作諸評點。現楚王台下的青石上還存有昭王退馬上山的馬蹄印,昭王廟邊的試劍石的劍痕亦清晰可見,更有失劍沖,蛤蟆石、仙人獨倚等景觀十數處,半山更有天然溶洞,寺廟樓台,因其風景所處山嶺縱橫,峰巒疊嶂,雲纏霧繞,今人前往觀瞻或拜謁者更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