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渙

崔渙(生年不詳-769年),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人,唐朝政治人物。

崔渙為崔玄暐之孫,崔璩之子,其官至禮部侍郎。崔渙博涉經籍,長於議論。曾為萬年尉,貶桐廬縣丞。累遷尚書司門員外郎、巴西郡太守。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入蜀。至巴西;崔渙迎謁,受房琯推薦,當日即拜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後來與韋見素、房琯護送傳國玉璽給唐肅宗。肅宗及後任其為江淮宣諭選補使。崔渙後又歷任大理卿、吏部侍郎、御史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大曆三年八月,因事崔渙被貶道州刺史[1]。同年十二月壬寅,崔渙卒。

基本信息

崔渙

崔渙(?-769年1月14日),祖玄暐,神龍功臣,封博陵郡王。父璩,文學知名,位至禮部侍郎。渙少以士行聞,博綜經籍,尤善談論,累遷尚書司門員外郎。天寶末,楊國忠出不附己者,渙出為劍州刺史。天寶十五載七月,玄宗幸蜀,渙迎謁於路,抗詞忠懇,皆究理體,玄宗嘉之,以為得渙晚。宰臣房琯又薦之,即日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扈從成都府。

肅宗靈武即位。八月,與左相韋見素、同平章事房琯、崔圓同齎冊赴行在。時未復京師,舉選路絕,詔渙充江淮宣諭選補使,以收遺逸。惑於聽受,為下吏所鬻,濫進者非一,以不稱職聞。乃罷知政事,除左散騎常侍,兼餘杭太守、江東採訪防禦使。鏇授正議大夫、太子賓客。乾元三年正月,轉大理卿。再遷吏部侍郎、檢校工部尚書、集賢院待詔。性尚簡澹,不交世務,頗為時望所歸。遷御史大夫,加稅地青苗錢物使。時以此錢充給京百官料,渙為屬吏希中,以下估為使料,上估為百官料。其時為皇城副留守張清發之,詔下有司訊鞫,渙無詞以對,坐是貶道州刺史。大曆三年十二月壬寅(769年1月14日),以疾終。

關於崔渙的為人,穆員的《相國崔公(渙)墓志銘》中對崔渙被貶之原因有此記載:“大曆中,元載顓政,中外附之。公對揚內庭,數其不赦之罪,……未幾有道州之役。”[2]。宋代史學家司馬光在《溫公續詩話》中對崔渙亦有描述:“抑人以遠謗,吾所不為。”。

子孫

崔縱,御史大夫、恆山忠公
崔元方,沔州刺史
崔碣,字東標
崔善
崔捷,萬年尉
崔揚,三原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