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33年1月4日生於上海,童年時代正逢日本侵略軍占領上海,父親失業,家境貧困,僅斷斷續續讀過五年國小,年僅12歲就到廠里當童工,自小飽嘗人世艱辛。但他好學上進,常到書攤租書自學,魯迅、郁達夫等許多作家的作品以及《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等都讀得很熟。1949年上海解放後,曾從事新聞工作多年。1956年中央號召"向科學文化進軍",先生於繁忙的工作之暇補習高中課程,翌年考入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讀書期間擔任學生幹部,工作繁多。但他不放鬆學習,刻苦鑽研,成績優秀。
1961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本科,留校任教。1978年評定為講師,1983年5月晉升副教授,同年任碩士生導師。1986年4月晉升教授。1990年被國務院評定為博士生導師。同年任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2001年任名譽所長。1991年起受聘為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
兼任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辭海》編委兼分科主編、《大辭海》分科主編等職。 《唐代文學研究年鑑》主編,《中國李白研究》主編。
曾應邀赴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唐代學會、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淑德大學等校講學,也曾應邀赴復旦大學等國內五所大學講學。
國家古籍整理重點項目《中國古籍提要·別集卷(漢至五代)》主編,全國高校古委會重點項目《全唐五代詩》主編之一,“九五”規劃教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主編等。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和研究。
主要貢獻
已培養出博士十四名(含日本一名、台灣一名),碩士五名,海內外進修生八名。正在培養的博士生及進修生九名。
主要著作有《李白叢考》(獲江蘇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唐刺史考》(全五冊,獲1997年度中國圖書榮譽獎、全國首屆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江蘇省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李白選集》、《李白考論集》、《謫仙詩豪李白》、《李商隱》(合作)、《建安七子詩箋注》(合作)、《元和姓纂四校記》(全三冊,合作)、《古詩文鑑賞入門》(主編)、《唐代文選》(全三冊,主編)、《辭海·語詞分冊》(主編之一)、《李白大辭典》(主編)等二十多種著作,發表論文百餘篇。
研究成果
先生學術成果纍纍,涉及面很廣,他尤其擅長古代文獻的整理研究。1982年先生接受中華書局約稿,並請陶敏先生合作,由孫望先生審訂,用了近六年時間,完成了國務院批准的《古籍整理十年規劃》的重點項目《元和姓纂》(附岑氏四校記)的整理,於1994年出版。另外,先生近年還出版有學術專著《唐風館雜稿》(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唐詩經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版),《李杜詩選》(台灣三民書局2001年版),與陶敏先生合作有《唐宋文名篇》(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等著作。
先生勤奮過人,參與主編了不少學術著作。他和孫望先生主編大型唐代文章選本《唐代文選》(全三冊),
1994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又擔任《中華大典》編委,《中華大典?文學典?隋唐五代分典》副主編。該書2000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榮獲2000年度中國圖書獎,2001年國家圖書獎。還擔任《全唐五代詩》的主編之一。又主持教育部21世紀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古代文學作品選讀》等大型項目。
先生除了學術專著外,還十分重視古代文史知識的普及工作,投入很多精力撰寫一系列學術性和普及性相結合的知識性著作。有《李商隱》、《女皇帝武則天》、《古代文學作品選講》、《中華文史知識實用手冊》等,還主編有《古詩文鑑賞入門》、《中外名人掌故》等等。
主要著作
有關李白的著作
(1)《李白叢考》陝西人民出版社1882年版。(獲江蘇省首屆哲學社會 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李白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1999年5月再版。
(3)《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6月版。
(4)《李白大辭典》(主編)廣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版,1997年2月 再版(獲中南片區優秀圖書一等獎)。
(5)《謫仙詩豪李白》(與張啟超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 台灣雲龍出版社1991年9月版。
(6)《李白的故事》(與何永康合作)少年兒童出版社1981年初版, 1990年2版,至2000年己12次印刷。
(7)《李杜詩選》(與封野合作)台灣三民書局2001年版
其它學術著作
(8)《唐刺史考》(全五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2月國內版,中華書 局香港分局與江蘇古籍出版社同年月國際版。(獲"1987年度中國 圖書獎榮譽獎"、全國首屆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江蘇省政府第二 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江蘇省出版界最高獎--精品獎)
(9)《唐刺史考全編》(全六冊)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獲安徽 省政府優秀圖書獎一等獎)。
(10)《唐詩經典》上海書店1999年1月初版,10月再版。
(11)《唐風館雜稿》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版。
(12)《唐代文選》(全三冊)(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13)《辭海》、《辭海?語詞分冊》(編委兼分科主編)上海辭書出版 社1979年版、1989年版、1999年版(獲國家圖書獎特等獎)。
(14)《中學古詩文鑑賞辭典》(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版。
(15)《中學知識手冊,文學分冊》(主編)江蘇科技出版社1988年7月 版。
(16)《古詩文鑑賞入門》(主編)台灣新地文學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17)《中外名人掌故》(主編)江蘇科技出版社1991年5月版。
(18)《元和姓纂(附四校記)》(全三冊)(與陶敏合作)中華書局1994年 5月版。
(19)《唐代文史考論》(與陶敏合作)台灣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年6月版。
(20)《唐宋文名篇》(名家選注唐宋名篇)(與陶敏合作)遼寧人 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1)《建安七子詩箋注》(與張采民合作)巴蜀書杜1990年5月版。
(22)《李商隱》(與朱易安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4月版。台灣 《國文天地》1992年7月版。
(23)《李商隱及其作品選》(與朱易安、陳伯海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年5月版。
(24)《女皇帝武則天》(與方義兵合作)上海人民出版杜l987年5月版 。
(25)《古代文學作品選講》(與周福昌、陳書祿合作)少年兒童出版 社1992年"少年文庫"版。
(26)《中華文史知識實用手冊》(與史雙元合作)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7年2月版。
(27)《唐九卿考》(與胡可先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28)《唐風館雜稿續集》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年1月版。
李白研究論文
l、李白與張垍交遊新證(《南京師院學報》1978年l期)
2、李白詩《江夏別宋之梯》系年辨誤(南京師院學報1978年3期)
3、李白兩入長安及有關交遊考辨(《南京師院學報》1978年4期)
4、李白詩中崔侍御考辨(《文史哲》1979年1期)-
5、李白初入長安事跡探索(《社會科學戰線》編《中國古典文學研 究論叢》第一輯,1980年)
6、劉長卿別李白小辨(《中華文史論叢》1980年1期)
7、黃錫珪《李太白年譜》附錄三文辨偽(《學林漫錄》1期)-
8、李白暮年若干交遊考索(《南京師院學報》1980年2期)
9、吳筠薦李白說辨疑(《南京師院學報》1981年1期)
10、李白與元丹丘交遊考(《河南師大學報》1981年2期)
11、李白與孟浩然交遊考(《唐代文學》1期,1981年)
12、李白交遊雜考(一)(《南京師院學報》1982年1期)
13、李白出蜀前後事跡考辨(《蘇州大學學報》1982年2期)
14、李白交遊雜考》(二)(《唐代文學論叢》3輯,1983年)
15、李杜交遊雜考(《草堂》1983年l期)?
16、李白出生地問題討論綜述(《文史知識》1983年2期)
17、李白三入長安質疑(《中華文史論叢》1984年3期)
18、李白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南京師大學報》1984年4期)
19、安州馬都督考
--李白交遊雜考之三(《南京師大學報》1985年3期)
20、李白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鑑》1985年號)
2l、李白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鑑》1986年號)
22、李白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鑑》1987年號)
23、李白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鑑》1988年號)
24、李白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鑑》1989年號)
25、李白洛陽行蹤新探索(《南京師大學報》1986年3期)
26、李白幾次到長安?(《古典文學知識》1986年6期)
27、《唐才子傳校箋?李白》中華書局1987年版
28、《夜泊牛渚懷古》與《橫江詞六首》考釋(《南京師大學報》 1988年3期)
29、松浦友久李白研究述評(《唐代文學論叢》9輯)
30、論李白樂府的特質(《李白學刊》l輯,1989年)
3l、建國四十年來李白研究綜述(《李白學刊》2輯,1989年)
32、李白《古風五十九首》芻議(《中國文學研究》1989年4期)
33、論李白作品的時代特徵及藝術特點(《天府新論》1990年5期)
34、論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上)
35、李白後嗣考(《中國李白研究》1990年集下)
36、詩仙遺蹤留黃山(《古典文學知識》1991年2期)
37、我與李白研究(《古典文學知識》1991年3期)
38、論李白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中國李白研究》1991年集上)
39、李白詩中"衛尉張卿"續考(《南京師大學報》1993年2期)
40、李白與玉真公主過從新探(《文學遺產》1994年l期)
4l、再談李白詩中的"衛尉張卿"與"玉真公主別館"(《南京師大學報 》1994年l期)
42、再談李白兩入長安及其作品系年(南京大學編《文學研究》5輯)
43、《舊唐書?李白傳》訂誤(《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
44、李白樂府與歌吟異同論(《中國李白研究》1994年集)
45、李白生平研究綜述(《中國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
46、李民《李白新論》序(《中國李白研究》1997年集)
47、天姥山記(《中國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李白與天姥國際 會議專輯)
48、《李白與天姥國際會議專輯》序(《中國李白研究》1998-1999 年集)
49、李白絕句漫談(《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
50、李白詩的輯佚與辨偽(與尹楚彬合作)(《唐研究》3卷,1997)
51、近百年來李白生平研究述評(《中國古典文學學術史研究》新疆 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2、從《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想到古籍整理的學術規範問題(《 南京師大學報》1999年1期)
53、李白的瀟湘之情探微(《中國文學研究》2001年2期
54、安史之亂初期李白行蹤新考訂(《文史》55輯,2001年2期
55、《李白詩魂系青山》序(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56、《李白安徽詩文校箋》序(安徽文藝出版社1992年版)
57、李子龍《李白詩文遺蹟釋考》序(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
58、呂華明《李白新考論》序(作家出版社2001年版)
其它學術論文
59、必須用批判的態度對柳永的詞重新估價(《光明日報?文學遺產 》1960年7月17日)
60、略論《詩經》中的奴隸文學(《語文學習》1978年2期)
61、古典詩詞藝術辯證法札記(《南京文藝》1978年2期)
62、晚唐傑出詩人李商隱(《文史知識》1983年11期)
63、高適研究的可喜成果--評周勛初《高適年譜》(《文學評論》 1984年5期)
64、骨高氣高,色澤情韻俱高(《唐詩探勝》,中州出版社1984年版)
65、研究古典文學必須了解多方面知識(《祝你成才》1984年4期)
66、《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二)(《湘譚師院學報》1986年2期)
67、《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四)(《湘潭師院學報》1986年4期)
68、《全唐詩》作者小傳正補(續)(《南京師大學報》1991年l期)
69、蘇頲事跡考(《唐代文學研究》2輯)
70、宋之問事跡與交遊五題考辨(《文學遺產》1993年l期)
7l、從令狐梅墓誌看李德裕與晚唐黨爭(《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l輯 )
72、蘇頲年譜(《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輯)
73、蘭州刺史考(《蘭州學刊1984年3期》)
74、勞格《杭州刺史考》補正(《中華文史論叢》1986年l期)
75、"玄黓"、"涒灘"是何年?(《古典文學知識》1987年l期)
76、論唐代文史的微觀綜合研究(《周秦漢唐考古與文化國際學術會 議論文集》,西北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77、《元和姓纂四校記》斠正(與陶敏合作)(《文教資料》1989年5期 )
78、帝王的年號、諡號、廟號和陵號(《古典文學知識》1993年l期)
78、帝王后宮雜談(《古典文學知識》1993年3期)
80、從"變徴之聲"和"律中無射"談起(《古典文學知識》1993年4期)
81、古代刑法瑣談(《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l期)
82、和親雜談(《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3期)
83、歷代宦官弄權雜談(《古典文學知識》1994年5期)
84、論"二重證據法"在唐代文學研究中的運用(《江海學刊》1993年 5期)
85、《元和姓纂》整理記感(中華書局《書品》1994年4期)
86、唐代詩人與浙東山水(《中國山水的藝術精神》,學林出版社 1994年版)
87、在微觀考證基礎上建立巨觀理論體系的佳作
--評鄧小軍《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杜甫研究學刊》1995年 3期)
88、中國唐代文學當代研究述評(《南京師大學報》1995年4期)
89、讀《程千帆選集》(《古籍整理出版情況簡報》1995年10期)
90、《全唐詩》研究最突出的成果--評陶敏《全唐詩人名考證》(《 湘潭師院學報》1997年2期)
91、神話學和宗教學研究的新突破(《江海學刊》1998年4期)
92、開創庾信研究新局面的力作(中華書局《書品》1999年1期)
93、孫立《論詞的審美特性》序(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94、劉尊明《唐五代詞的文化觀照》序(台灣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95、朱祟才《詞話學》序(台灣文津出版社1995年版)
96、程傑《北宋詩文革新研究》序(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年版)
97、張采民《隋唐之際詩歌之演進》序(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98、魯同群《庾信傳論》序(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99、周建江《北朝文學史》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100、王青《漢代宗教與神話研究》序(台灣洪業出版公司1998年版)
10l、《奚柳芳史地論叢》序(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102、潘百齊《唐詩抒情藝術研究》序(南京師大出版社1998年版)
103、陳泳超《堯舜傳說研究》序(南京師大出版社2000年版)
104、《鄭虔資料彙編》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05、李子龍《採石話源》序(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06、李子龍《採石攬勝》序(江蘇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
一般文章
107、道德文章皆吾師--介紹孫望教授(《唐代文學研究年鑑》1984年 )
108、我尋謫仙遊天姥?剡中紀游(《風流一代》1985年10期)
109、蛾眉亭記(《李白學刊》1989年1期)
l10、美國學界印象記(《揚子晚報》1995年11月28日l版)
111、戚派藝術與南方傳統文化積澱(《戚雅仙表演藝術》,上海文藝 出版社1992年版)
112、我與唐代文史(《學林春秋》三編上冊,朝華出版社1999年版)
113、道德文章垂範後學時間生命奉獻社會
---孫望先生事跡簡述(《學林往事》下,朝華出版杜2000年版)
114、靜中見動(《青春》1979年12期)
l15、五次問鼎奧斯卡獎的影壇皇后(《祝您成才》1985年4期)
l16、好萊塢的長青樹(《風流一代》1985年12期)
117、越劇名伶戚雅仙(《風流一代》1987年2期)
l18、中國歷代詠花詩詞鑑賞辭典(《祝您成才》1988年3期)
曾在《光明日報?文學遺產》、《南京師院學報》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初步顯示出先生的學術才華。1961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留校從事古代漢語教學,師從徐復先生,在教學之餘鑽研訓詁學名著,打下了較厚實的學術功底。先生利用教學之暇,曾撰著《建安七子詩箋注》,後因轉向繁重的古典文學教學,不及完成而暫停,不料一擱就是20年,直到80年代才與張采民同志合作,完成全書的箋注定稿,於1990年5月由巴蜀書社出版。
1966年"文革"開始,正常的教學秩序遭到破壞,直到1973年根據國務院周總理指示要求恢復修訂《辭海》,先生作為語詞分冊主編之一,承擔"示部"至"羊部"約60萬字的撰寫修訂工作。
70年代中期,先生經過多年摸索,深感治學必須確立方向,選擇專題,由博返約,進行專題研究。於是先生決心把李白研究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從考證李白生平事跡和交遊入手,以期逐步解決李白研究中長期存在的疑點和難點,從1978年到1980年,短短三年時間,發表了10多篇考證文章,引起李白研究界的震動,1982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將這些文章結集為《李白叢考》作為《唐代文學研究叢書》的第一種出版,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為李白研究開創了新局面","不斷深入,後來居上"等等,此書被評為江蘇省首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先生又陸續發表《李杜交遊新考》、《李白三入長安質疑》、《安州馬都督考》、《李白洛陽行蹤新探索》、《李白後嗣考》、《安史之亂初期李白行蹤新探索》等系列考證文章,並在考據的基礎上對李白作品和思想作義理探討,發表了《論李白樂府的特質》、《論李白》、《論李白作品的時代特徵及藝術特點》、《論李白思想的形成與發展》等。
1997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將其20餘年來李白研究的重要文章結集為《天上謫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論集》出版,其特點是通過深入考證,解決了李白生平與交遊中許多疑難問題,訂正了前賢的不少錯誤,為李白生平勾勒出一個嶄新的輪廓,為進一步正確地研究李白打下較為紮實的基礎。另外,先生又完成了"古典文學名家選集"《李白選集》的箋注,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版),這是迄今為止最權威的李白作品選本,收詩歌300多首、散文18篇,李白詩文精華大體齊備。作品的編年和題解以及牽涉的交遊,多採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中的注釋充分發揮先生對訓詁學的精深造詣,使《李白選集》具有嚴謹精審的鮮明特色。關於李白傳記,先生出版了兩本普及讀物:一本是"少年文庫"的《李白的故事》,一本是"祖國叢書"的《謫仙詩豪李白》,兩書均深入淺出地評述李白的一生,多次再版。
1995年1月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先生主編的《李白大辭典》,該書作為工具書首次對一千多年來的李白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紀以來的成果用辭條形式匯集起來,作了學術總結,反映了當代李白研究的新進展。先生目前正在從事李白全集的詮釋工作,以期將李白研究推向一個新高度,為自己的李白研究工作做一個總結。
先生除李白研究之外,用力最勤的當屬關於唐代職官--刺史和九卿--的研究。先生在學術研究中,經常遇到詩文中提到某州某使君,某郡某太守卻不知其名,影響其研究工作的深入,他想如有一部考證唐代地方長官的工具書,就可免去研究者遍查典籍而不可得之苦。於是先生毅然承擔這項唐代文史研究的重大基礎工作,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卓絕的奮鬥,200餘萬字的五冊巨著《唐刺史考》1987年2月分別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和香港中華分局同時出版。先生在榮譽面前,既同往常,繼續從事唐刺史的研究,對《唐刺史考》進行不少補訂,並做索引,使全書更為完備,2000年1月由安徽大學出版社推出了320萬字的《唐刺史考全編》(全6冊)。目前先生正在從事《唐九卿考》的研究,不日將殺青付梓。
獲獎記錄
《唐刺史考》榮獲1987年度中國圖書獎榮譽獎,全國首屆古籍優秀圖書一等獎。1988年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先生"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的光榮稱號。
1988年被江蘇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和1995年兩次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研究生導師。
評價
先生在大學教書40多年,先後開設過10多門課程,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大學生,他先後招收碩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8名,指導並培養博士後4名,他培養出來的博士有4位現己成為博士生導師,有的在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著名高校任教。先生還多次接受來進修的國內外訪問學者和外國博士研究生。自90年代以來,先生先後多次應邀到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唐代學會、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愛知淑德大學、明海大學等地講學,載譽海外。先生在1993年、1996年兩次被省教委和學位辦評為優秀研究生導師,他所在的學科被評為省政府重點學科,先生在1997年被省政府評為優秀學科帶頭人。而今先生年近古稀,但仍勤勉不息,活躍在學術陣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