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斑臉海番鴨
外文名稱:White-wingedScoter,VelvetScoter
別稱:奇嘴鴨、海番鴨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雁形目
科:鴨科
屬:海番鴨屬
拉丁學名:Melanittafusca
命名時間:Linnaeus,1758
界: 動物界 Animalia
簡介
英文俗名: White-winged Scoter
描述:中等體型(56厘米)的深色矮扁型海鴨。雄性成鳥全黑,眼下及眼後有白點,虹膜白色,嘴灰但端黃且嘴側帶粉色。雌鳥煙褐,眼和嘴之間及耳羽上各有一白點。飛行時,次級飛羽白色易別於黑海番鴨,腳色淺。虹膜-雄鳥白而雌鳥褐;嘴-雄鳥嘴基有黑色肉瘤,其餘為粉紅色及黃色,雌鳥近灰色;腳-帶粉色。
叫聲:相當安靜。雄鳥求偶時大聲尖叫,雌鳥為粗重的karrr聲。
分布狀況:亞種stejnegeri為中國東部沿海省份及四川南充地區的罕見冬候鳥。遷徙時見中國東北,尤其是北戴河。香港有兩次記錄。
外形特徵
斑臉海番鴨身長51-58cm,翼展79-90cm,雌鴨體重1100-1250g,雄鴨體重1200-2000g。壽命13年。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深色矮扁型海鴨。雄鳥通體黑色,具紫色光澤,翼鏡白色;
頦、喉、前頸和下體稍棕,眼下及眼後有白點,嘴灰但端黃且嘴側帶粉色,腳深紅色。雌鳥煙褐,眼和嘴之間及耳羽上各有一白色點塊斑,羽端棕色,嘴甲和上嘴大都淡紫色,嘴峰、上嘴邊緣黑色;腳深紅色。飛行時,次級飛羽白色易別於黑海番鴨,腳色淺。虹膜-雄鳥白而雌鳥褐;嘴-雄鳥嘴基有黑色肉瘤,其餘為粉紅色及黃色,雌鳥近灰色。
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格陵蘭、百慕達群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及墨西哥境內北美與中美洲之間的過渡地帶)。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中美洲,地處北美與南美之間,包括瓜地馬拉、伯里茲、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
巴拿馬、巴哈馬、古巴、海地、牙買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達、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聖露西亞、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與多巴哥等國家和地區。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生活習性
斑臉海番鴨在春季和夏季活動於北部山區的冰川湖泊、沿海海灘、內陸淡水河湖和湖沼地區。在苔原築巢。冬天會流連於湖泊和河流或尋找海洋沿岸的邊緣庇護。
可以在水下潛行相當大的距離,深達5至10米,有時甚至更多。喜聚群,常集小群飛行,一般作短距離的遷徙,不在冰凍海域過冬。在歐洲出現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海,英吉利海峽和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出沒於東地中海,特別是黑海。飛行能力很強,拍打翅膀的速度相對緩慢。相對安靜。雄鳥求偶時大聲尖叫,雌鳥為粗重的karrr聲。以動物源性食物為主,吃軟體動物,甲殼動物,水生昆蟲,小魚,偶爾也補充吃植物。
生長繁殖
斑臉海番鴨在內陸繁殖,海上越冬。習性與黑海番鴨同。
鳥巢接近水澤與濕地植被,在地面或岩石之間的空隙里,用樹葉和羽羽毛紂里。繁殖期從5至6月,每巢產10數枚卵,孵化期限持續29天。雛鴨與大多數水禽一樣,很快就能下水覓食。
亞種分化
1.Melanittafuscafusca分布於斯堪的納維亞東部到俄羅斯的葉尼塞河,西伯利亞中部。
2.Melanittafuscastejnegeri分布於西伯利亞,從葉尼塞河流域東部到堪察加半島,南到蒙古。
3.Melanittafuscadeglandi分布於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東至哈得遜灣。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ver3.1。
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雁形目百科
雁形目(Anseriforme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本目的鳥在中文種通常被稱為“鴨”或“雁”,包括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鴨、潛鴨、天鵝、各種雁類等鴨雁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