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strengthofcharacter]∶頑強的風度、氣質。風骨奇偉。——《南史·宋武帝紀》
風骨可鑑2.[vigourofstyle]∶寫字、作畫或作文的風格有個性、有力量。
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魏書·祖瑩傳》
概念簡介風骨,文學名詞,包含兩個含義。
風骨是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實質是對文學作品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
引證解釋
1.指人的品格,性格。①《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論》:“然其器識高爽,風骨魁奇,姚興覩之而醉心,宋祖聞之而動色。”②宋王禹偁《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以公名家子,又後唐之出也,且風骨俊秀,異乎諸孤。”③胡先驌《詩別蕭叔絅燕京》:“蕭郎二十風骨奇,嶄然頭角何嶷嶷。”2.指剛正的氣概。①《北齊書·武成十二王傳論》:“文襄諸子,鹹有風骨。”②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一:“文恭少年渾涵端重,文達正當以風骨勖之,何反慮其過剛?殊不可解。”③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詩》:“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3.古典文藝理論術語。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是以怡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意謂端直的言辭和駿爽的意氣統一結合為詩文的“風骨”。唐陳子昂《序》:“漢魏風骨,晉宋莫傳。”4.指文學作品剛健遒勁的格調。①宋孔平仲《續世說·品藻》:“許景先之文,如豐肌膩理,雖穠華可愛而微少風骨。”②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總論》:“唐人五古凡數變,約而舉之,奪魏晉之風骨,換梁陳之俳優。”5.指詩文書畫的風格。①《魏書·祖瑩傳》:“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②南朝齊謝赫《古畫品錄·曹不興》:“觀其風骨,名豈虛成。”③《法書要錄》卷六引唐竇臮《述書賦下》:“開元應乾,神武聰明,風骨巨麗,碑版崢嶸。
出處
《風骨》選自《劉勰·文心雕龍》
《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創作的一部文學理論著作,成書於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
《文心雕龍》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書包括四個重要方面,由劉勰(xié)在江蘇省鎮江市南山寫下。上部,從《原道》至《辨騷》的5篇,是全書的綱領,而其核心則是《原道》、《徵聖》、《宗經》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於道,稽諸於聖,宗之於經。從《明詩》到《書記》的20篇,以“論文序筆”為中心,對各種文體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進行研究和評價。以有韻文為對象的“論文”部分中,以《明詩》、《樂府》、《詮賦》等篇較重要;以無韻文為對象的“序筆”部分中,則以《史傳》、《諸子》、《論說》等篇意義較大。下部,從《神思》到《物色》的20篇(《時序》不計在內),以“剖情析采”為中心,重點研究有關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是創作論。《時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則主要是文學史論和批評鑑賞論。下部的這兩個部分,是全書最主要的精華所在。以上四個方面共49篇,加上最後敘述作者寫作此書的動機﹑態度﹑原則,共50篇。
其它概念
★風骨,中國古代文論的基本概念和術語,實質是對文學作品內容和文辭的美學要求。以“風骨”評詩論文最完備最系統的是劉勰的《文心雕龍》。
★“風骨”用來品評人物,始於漢末,魏晉以後曾廣泛流行,如《宋書·武帝紀》稱劉裕“風骨奇特”,《世說新語·賞譽門》劉孝標註引《晉安帝紀》稱王羲之“風骨清舉”,《南史·蔡撙傳》稱蔡撙“風骨鯁正”等。當時所謂“風骨”,一般指人的神氣風度方面的特點而言。這一品評人物的概念,不久即為文論和畫論所採用。
★畫論中談風骨,始見於南齊謝赫的《古畫品錄》。謝赫在序中提出評畫的六個標準,其一是“氣韻生動”,其二是“骨法用筆”。前者重在風神,與神似相近,後者重在筆致的骨梗有力。謝赫又將畫家分為六品,評一品畫家曹不興說:“不興之跡,殆莫復傳,唯秘閣之內一龍而已。觀其風骨,名豈虛哉!”以後“風骨”這一概念,便被廣泛運用於畫論。“風骨”也被用於書法品評。晉衛夫人《筆陣圖》說:“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書法要錄》)唐代張懷□的《書議》,始將“風骨”引入書法評論中。他說:“以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又論草書說:“以風骨為體,以變化為用。”
★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篇》說:“用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故練於骨者,析辭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如何理解劉勰“風骨”的確切含義,後世眾說紛紜。曹學□在明天啟刻、梅慶生音注《文心雕龍》的序文中說:“風者,化感之本原,性情之符契。詩貴自然,自然者,風也;辭達而已,達者,風也。……豈非風振則本舉,風微則末墜乎!故《風骨》一篇,歸之於氣,氣屬風也。”又在《風骨》篇的批語中說:“風骨二字雖是分重,然畢竟以風為主。風可以包骨,而骨必待乎風也。故此篇以風發端,而歸重於氣,氣屬風也。”曹學□首先□櫫了“氣”與“風骨”的關係,並且明確指出“風骨”一詞,“風”居於主導地位。清黃叔琳在其輯注本《文心雕龍》中有一句批語說:“氣是風骨之本。”紀昀不同意,認為:“氣即風骨,更無本末,此評未是。”對“風骨”的理解,至今仍無定論。
★劉勰論“風骨”,先講“風”的來源本於《詩經》中的《國風》:“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這是從“風”的教化作用立論的。《毛詩序》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有了“風”,才能感動人,但“風”本身並不是教化,也不是志氣,而是教化的本源,志氣的表現。“風”與“情”的關係比較密切,“情”不僅指感情,也包括抒情述志在內。因此“風”也是“志氣”的表現。“風”與“氣”的關係更為密切,沒有“氣”就不生動,沒有“風”就感動不了人。形不是“氣”,但有“氣”才活;情不是“風”,但有“風”才動人。有各種不同的“氣”,劉勰要求的是“駿爽”之“氣”;形之於“風”,就是“清峻”之“風”。“氣”盛則“風”生,“風”生則意豁而情顯。因此,“風”也就是要求作品有情志,有感動人的力量,寫得鮮明而有生氣,寫得駿快爽朗。
★劉勰說:“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練於骨者,析辭必精。”(《文心雕龍·風骨》)“骨”與文辭關係比較密切。運用文辭首先要用“骨”。身體沒有骨骼就立不起來,文辭沒有“骨”也立不起來。語言端正勁直、析辭精練才算有“骨”;如果思想貧乏,文辭又不精練,就無“骨”可言。因此,“骨”也就是要求有情志的作品寫得文辭精練,辭義相稱,有條理,挺拔有力。合而言之,有了“風”就生動,有了“骨”就勁健。以“氣”運辭,故語言勁健挺拔,“捶字堅而難移”。以“氣”負聲,故音調頓挫低昂,“結響凝而不滯”。文章達到這種境界,才是“剛健既實,輝光乃新”,才能激動人。總之,“風骨”的基本特徵,在於明朗健康,遒勁有力。
★與上述看法相反,另一種意見認為:“骨”即文意,“風”即文辭。主要根據是《文心雕龍·體性》所說:“辭為膚根,志實骨髓。”《文心雕龍·附會》所說:“夫才量學文,宜正體制。必以情志為神明,事義為骨髓,辭採為肌膚,宮商為聲氣。”由此而得出結論:“骨”指“情志”與“事義”,也就是情感與思想,這是文學創作的骨幹。舍此骨幹,絕難構成優美的文學,所以說“沉吟鋪辭,莫先於骨”。同時,文章的骨髓,固然是情感和思想,而其表達,卻有賴於文章的氣勢,所以又說“綴慮裁篇,務盈守氣”。這“文氣”,便是所謂“風”。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風骨”與“氣”是作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形成了作品的風格。在《文心雕龍》中,《體性》只是一般地論述文學作品有多樣化的風格;《風骨》則是在多樣化的風格當中,選取不同的風格因素,綜合成一種更高的具有剛性美的風格。所謂“風骨”,也就是指一種鮮明、生動、凝練、雄健有力的風格。這是劉勰對文學風格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或更高標準。
★除劉勰外,南朝梁鍾嶸也提倡風骨,不過他使用的詞語是“風力”或“骨氣”。他在《詩品》中曾稱曹植“骨氣奇高”;在《詩品序》中又指出:“永嘉時,貴黃、老,稍尚虛談,於時篇什,理過其辭,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傳,孫綽、許詢、桓庾諸公詩,皆平典似《道德論》,建安風力盡矣。”這裡所說的建安風力實即建安風骨。劉勰、鍾嶸兩人都極力推崇建安風骨,把它作為對六朝形式主義文風進行批判的武器,但由於積重難返,“風骨”說在當時並未取得太大的成果。到了唐代,陳子昂基於改革文風的需要,高倡“漢魏風骨”,用“風骨”作武器,橫掃六朝綺靡文風的余習,使唐代詩歌的革新運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從文學批評史上看,“風骨”說是從中國優良的文學傳統中概括出來的,並為後代進步文論家所繼承,它在歷史上曾起過進步作用。
書名
簡介
《風骨》是部文學作品,是《中國畫史萬言三字經》第二部。
為了與《中國畫史萬言三字經》有更好的銜接,故將作品《風骨》放置於前,風骨的釋義放於後面。
《風骨》,是《中國畫史萬言三字經》第二部,其作者是黑土地作家賈世韜先生。《第二部·風骨》里有:序、五代宋畫、元畫、明畫、清畫、界畫小史。《風骨》概括了從五代至明清其間美學藝術發展史,很有價值。
中國畫,達全盛,五代宋,元明清。一山水,二人物,三花鳥,四史故。
東方美,民族美;重詩意,重情味。筆法純,意工精,色調諧,情景融。
形神論,骨法論,氣韻說,寫意論;北方派,江南派,元四家,浙吳派,
清四僧,新安派,八金陵,揚州派。楊柳青,及武強;桃花塢,及濰坊。
風俗史,建築史,舞蹈史,音樂史,服裝史,陶瓷史,史融史,美術史。
內容及釋義
◆第一節 概述
言五代,敘兩宋,名家噪,丹青盛。山與水,花與鳥,人與物,好絕妙。
青綠工,水墨工,興於唐,風於宋。中國畫,風骨成,理論精,血脈通。
◆第二節 五代山水
至五代,“山水”開,北方派,江南派。國畫院,蜀唐建,皇家倡,才子顯。
荊浩然,隱太行。《匡廬圖》,水墨彰:樹與石,山與水,氣雄渾,勢壯美。
圓中方,皴滲渲,北方景,寫備完。有關仝,青於藍,學畢宏,效浩然;
野林渡,秋山寒,關家風,乃雄健;《行旅圖》,《待渡圖》,追意境,趨簡樸。
南唐人,畫江南,一董源,二巨然。董北苑,《瀟湘圖》,《夏山圖》,有風骨;
“雨點皴”,筆出神,山水秀,樹森森;“大披麻”,筆獨運,風景美,生機新。
巨然僧,師董源;筆秀潤,山林深;入宋後,特點變,“大披麻”,畫石山;
《山居圖》,《松風圖》,此二圖,傳千古。
◆第三節 兩宋山水
兩宋畫,“山水”美,多風格,多名輩。言北宋,李范郭,此三家,畫魁奪。
說南宋,李劉馬,及夏圭,四名家。李成畫,工樹石,蕭索意,樹枯枝;
《讀碑圖》,風格高,枝硬短,似蟹爪;雪山林,冠古今,審美感,皆寒深。
范寬畫,雪景神,北國嶺,皆嶙峋;《寒林圖》,《蕭寺圖》,景壯觀,雪濤伏;
活筆法,強質感,觀山石,思范寬。神宗時,數郭熙,《早春圖》,初春意;
草萌芽,樹放青,霧縹緲,山崢嶸;《幽谷圖》,《春雪圖》,具特色,盡美圖;
論畫理,讀《高致》,山與水,看四時:春光怡,夏綠垂,秋明淨,冬慘睡;
創意境,寓感情,學國畫,座右銘。北宋末,畫院盛,人濟濟,翰林中。
宋徽宗,取科舉,錄名家,畫風溢。畫山水,至南宋,四大家,攀高峰。
李唐畫,墨濃重,壑幽深,山??;古鬆勁,溪淙淙;質感強,勢宏隆;
皴法新,“大斧劈”,為首創,高造詣。《萬壑圖》,《江寺圖》,《漁隱圖》,《採薇圖》;
此四圖,各有神,各具美,各諧韻。劉松年,畫秀清,四時景,各含情。
馬遠畫,有《水圖》,湖浩淼,江海怒;光影感,唯罕睹;“馬一角”,構圖獨。
《探梅圖》,《踏歌圖》,皆名作,新耳目。夏圭畫,堪稱佳,水墨融,筆生花;
論意境,追自然;論筆法,趨簡練;《溪山圖》,《岑靄圖》,“夏半邊”,畫樸素。
山水畫,有四變:大小李,第一變;荊關董,第二變;李與范,第三變;
至李唐,劉松年,馬與夏,第四變。兩宋時,多名家,畫山水,無上下:
燕文貴,《江樓圖》;許道寧,《漁父圖》;王希孟,《江山圖》;米芾畫,益突出;
米元暉,《奇觀圖》;江參畫,《江山圖》;馬和之,《赤壁圖》;佚名畫,《秋色圖》。
◆第四節 五代花鳥
觀罷山,賞罷水,看花鳥,分外美。五代時,兩派起:黃“富貴”,徐“野逸”。
西蜀人,黃父子,父黃筌,子二居。入北宋,畫愈精:“勾勒法”,艷麗工。
兔鴿龜,桃鶴鷹,細墨線,色彩濃。黃筌畫,《珍禽圖》;子居脤,《鷓雀圖》。
南唐人,有徐熙,落墨重,傅色清;花竹汀,鳥魚蔬,田園趣,取材獨。
徐崇嗣,熙之孫,“沒骨法”,首創新;繪物象,直染暈,見花鳥,有風韻。
◆第五節 兩宋花鳥
神宗時,破黃體,法自然,趙昌師。易元吉,擅獐猿,畫《猴貓》,畫《聚猿》。
崔白畫,《禽兔圖》,綬鳥飛,驚野兔。宋徽宗,乃趙佶,書法妙,“瘦金體”;
畫花鳥,出畫題,馬蹄香,藏古寺;《鴉雁圖》,《四禽圖》,筆韻生,神態出。
南宋畫,《果禽圖》;李迪畫,《楓雉圖》;馬遠畫,《梅溪圖》;李嵩畫,《花籃圖》;
法牧溪,《蔬果圖》;佚名家,畫無數。文人畫,新觀念,重自然,重情感。
黃庭堅,蘇東坡,及米芾,文與可,倡新風,先驅者;形與神,美與樂;
法自然,重技巧,主情感,融畫道。文與可,畫墨竹,下筆前,胸釀熟。
宋末人,鄭思肖,畫墨蘭,性孤傲;蘭根露,花失土,金甌破,民何處?
◆第六節 五代人物
說五代,言丹青,人物畫,多著名。前蜀僧,號“禪月”,貫休畫,《羅漢》絕;
施誇張,畫鍾馗,貌奇特,驚小鬼。後蜀人,數石恪,《調心圖》,別一格;
筆剛勁,力挺拔,亦誇張,減筆畫。南唐人,顧閎中,工筆畫,著彩重;
對比明,相輔成;色彩諧,線描精;《夜宴圖》,絕千古,寫神態,呼欲出。
周文矩,師周?,“戰筆”法,繪衣裳;《宮中圖》,《會棋圖》,其人物,筆純熟。
王齊翰,《勘書圖》,仕挑耳,正校書。
◆第七節 兩宋人物
人物畫,藝輝煌。到兩宋,超盛唐。內容寬,題材廣;多形式,多風格;
手法妙,筆法活。畫院中,薈精英,大畫家,數百名。王居正,李公麟,
張擇端,蘇漢臣;楊無咎,陳居中,及肖照,及李嵩;及馬遠,及李唐,
及梁楷,及法常。中國畫,譜奇章。言北宋,王居正,繪農家,寫市井;
《紡車圖》,畫風俗,重真實,技嫻熟:哺乳婦,正紡紗;近媼童,嬉繩蛙。
劉松年,寫現實,《蠶織圖》,題詩句:幼蠶生,忙煞人,多採桑,餵蠶勤;
摘繭子,再繅絲,紡經緯,又苦織。松年後,有李嵩,《服田圖》,似劉公。
楊威畫,《耕穫圖》,對比中,見貧富:貧者種,貧者耕,貧者收,兩手空;
富者田,富者閒,埂上眺,擎蓋傘。張擇端,最傑出,畫汴梁,表風俗;
《上河圖》,五米餘:清明節,上都市;汴水流,虹橋跨,船急行,浪翻花;
傍岸人,橋上客,視行船,皆驚愕;街市中,人攢動,車如水,馬如龍;
幾十里,人熙熙,出茶館,入酒肆;論行業,百餘種,商販叫,僧誦經。
其構圖,技巧高;其繪法,精且妙。情態真,唯似肖。“散透法”,如錄像,
張擇端,藝輝煌。蘇漢臣,及李嵩,《貨郎圖》,雙冠名。史故畫,有名家,
非二李,誰稱佳?李公麟,才出群,畫全能,功底深:山水物,鞍馬人。
《會盟圖》,何典史?唐太宗,會突利。《免胄圖》,何故事?回紇犯,拜子儀。
李唐筆,亦攻史,與公麟,並馳驅;《復國圖》,一長卷,刻劃細,想像寬;
晉重耳,歷艱辛,謀四方,復璽印。《採薇圖》,頗生動,不屈者,伯叔頌。
《折檻圖》,佚作者,思想性,亦深刻:贊朱雲,折欄桿,諫成帝,氣節見。
陳居中,《歸漢圖》,情與神,皆豐富。馬和之,《臥雪圖》。及李唐,《灸艾圖》:
畫郎中,醫瘡背,生瘡者,痛啼悲;扶者情,心焦慮;小兒童,唯恐懼,
避而奇,又偷視;其郎中,神專一。畫宗教,誰顯著?武宗元,《仙仗圖》。
民族畫,亦多佳,有射獵,及騎馬。《還獵圖》,《獵歸圖》,《卓歇圖》,《射獵圖》。
宋畫家,影響大,展捲軸,超壁畫。畫人物,多特色:重細節,精筆墨,
重個性,重烘托。觀宋畫,吟讚歌!
繼宋代,謳元代,憶畫史,上百載。元畫藝,承宋時,且轉折,拓新局。
趙孟欣,元四家:此五傑,貢獻大。趙孟欣,書法精,字秀媚,融畫中。
點線型,貴表情。才藝全,畫理通。一山水,二木石,三花竹,四人騎。
《人馬圖》,《浴馬圖》,遊絲描,韻豐富;其線條,一簡潔,二流暢,三和諧。
《飲馬圖》,秋郊明,意趣深,情致濃,馬嘶鳴,駒奔踴,樹錯落,水波平。
《石竹圖》,《石林圖》,木虬曲,石怪異,筆遒勁,調秀逸,竹樹石,似篆字。
畫山水,亦傑出,《水村圖》,《江嶂圖》。《秋色圖》,筆精湛,秋山色,富情感:
一山峭,一山蟠;兩山間,小平川;草樹舍,河潺?。趙孟欣,論畫理,
書與畫,源於一。書畫融,效果奇,筆徐疾,鋒順逆。淡墨筆,靜淡泊,
細膩筆,情深刻。創意境,重個性,書畫美,涵品格。忌纖細,諱濃艷,
“存古意”,拓新篇。孟欣筆,昭畫壇。繼孟欣,元四家,描山水,水墨畫。
黃公望,吳倪王,感情富,個性強。黃公望,生宋末,隱江浙,夜狂歌。
江浙山,吳越水,子久筆,皆秀美。《山居圖》,六米長,富春江,秋風光:
江澄碧,漁舟泛,亭與樹,綠平川。山藏神,水生韻,不落窠,融情深。
《九峰雪》,何境界?雪皚皚,九峰疊,既清幽,且明潔。底色濃,淡墨烘,
雪霽景,意盈盈。一峰畫,法董巨,辟蹊徑,不拘泥。王原祁,有評論:
主平淡,主天真;偶傅彩,亦燦爛,或華麗,或明艷;如松雪,渾厚意,
乃瀟灑,乃高逸,筆墨間,匿天機。子久畫,昭美史。公望後,有吳鎮,
梅道人,終生隱。擅山水,師董巨;學懷素,草書奇。《漁父圖》,煙波生,
霜凋楓,酒中情。《松泉圖》,松蒼勁,甘泉涌,草茵茵。人道是:吳沉鬱,
黃蕭散,別神趣。吳墨竹,筆簡勁,有竹譜,題跋存。倪元鎮,號雲林,
無錫人,桃源隱。說倪瓚,奉道佛,性孤僻,畫脫塵。其題材,多湖山。
其構圖,近中遠:遠巒空,近樹亭,中空白,湖水澄。《江山圖》,《漁秋圖》,
《林壑圖》,皆名著。墨五彩,惜如金。稚中老,淡中沉。筆洗鍊,淡而腴,
山清幽,水秀麗。有王蒙,字叔明,師孟欣,學巨董。《隱居圖》,筆繁密,
圖飽滿,變層次:卞山景,氣雄渾,山林茂,溪秀潤。元四家,山水妙,
皆師董,學巨趙;更創新,藝術高,畫幅在,千秋昭。元風骨,永不老。
◆第一節 梗概
憶明代,三百載,初浙派,後吳派。浙戴進,錢塘生,院體畫,學南宋。
效戴者,蔣三松,及吳偉,謝時臣,及張路,及藍英。朱元璋,掣寶劍,
斬盛周,殺趙原。戴進畫,《獨釣圖》,因紅袍,被驅逐。至中明,光畫風,
花鳥俊,山水清。四家出,吳派興:一沈周,二征明,三唐寅,四仇英。
晚明時,畫壇盛,徐與陳,二巨星。
◆第二節 吳派四家
沈周筆,驚畫史,祖三代,博畫詩。學黃王,臨功深,又學吳,兼眾人。
首山水,次人物,花木石,皆精熟。筆力勁,且雄渾,且粗獷,且豪沉。
《廬山圖》,仿王蒙,得神韻,有石松。《山水圖》,藝精湛,二巨柏,皆參天。
山壁前,人孑立,聽風濤,觀雲宇。其結構,頗嚴謹,其筆墨,頗蒼勁。
《三檜圖》,垂千載,三巨樹,蕭統栽;枝葉茂,軀幹挺,剛而健,美永恆。
有《枇杷》,又《荷花》,果橙黃,花清雅。稱“細沈”,稱“粗沈”,朋滿座,友如雲。
文徵明,及唐寅,及李著,及王綸,及孫艾,及陸文,及吳麒,徒盈門。
沈石田,乃英才,書與詩,皆生采。四才子,照吳中:唐伯虎,文徵明,
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文山裔,書畫絕,詩文奇。師沈周,趙王倪,
多名畫,有傳史:《洛神圖》,《老子像》,《鍾馗圖》,《文信像》;畫風俗,《採桑圖》,
《四時漁》,《忙閒圖》。遊絲描,《二湘像》,筆秀簡,線流暢。山水畫,畫中佳。
《江南春》,美如霞:桃花紅,柳絲青,水鄉媚,春色明。墨明淡,生麗波,
筆簡潔,顯柔和。《木泉圖》,乃豪放,松蒼勁,泉粗獷。《雨山水》,壯美景,
鄉村雨,灰濛濛:小橋橫,山澗鳴,竹舍靜,雜樹生,披蓑人,扶杖行;
遠山隱,樹拂動。《草堂圖》,托人生,春江畔,暖融融,茅廬前,佇美松,
松樹下,一釣翁。野寥廓,天澄淨。征明畫,景寓情,詩書畫,同爐熔。
唐伯虎,風流才,歷坎坷,游四海。揮翰墨,精詩書,隱蘇州,桃花塢。
畫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茅屋。《騎驢歸》,山崔嵬,乞游者,滿面灰。
披麻皴,筆豪放,伯虎風,雅情藏。《李端端》,白牡丹,揚州妓,心生寒。
《蜀宮妓》,衣華麗,隱憂傷,心空虛。《茅屋圖》,《毅庵圖》,《事茗圖》,《槎扣圖》,
《芙蓉圖》,皆名圖。伯虎筆,真卓著!仇實父,號十洲,青綠畫,學名流。
摹古畫,重人物,幾亂真,定基礎。《草堂圖》,《待渡圖》,構圖謹,皆華富,
稱典雅,絕脫俗。《劍閣圖》,峨峨然,隆冬雪,大氣寒。《春夜宴》,《蕉夏圖》,
《桐話圖》,《秋獵圖》,《洗硯圖》,《歸漢圖》,諸名畫,筆嫻熟。十洲畫,高千古。
吳門派,多弟子,追沈文,皆載譽:有陸治,及陳淳,及文嘉,文伯仁;
及錢穀,及文彭,陳繼儒,莫文龍;及王鐸,米萬鍾,顧正誼,沈士充;
董其昌,李流芳,文人畫,大發揚。至晚明,董其昌,松江派,振松江,
一分三:蘇松派,雲間派,華亭派。
◆第三節 晚明巨星
晚明畫,巨星列,徐與陳,登藝闕。言徐渭,字文長,生紹興,才昭彰。
能詩文,善書法;繪畫名,驚天下。大寫意,潑墨法,畫花鳥,堪稱佳。
一荷花,一石榴,一牡丹,一葡萄;有仙鶴,有花貓,有修竹,有芭蕉;
或蜘蛛,或鷺鷥,或寒鴉,或蟹魚。《墨葡萄》,墨淋漓,果晶瑩,藤依依。
詩書畫,且一統;情與景,且交融。《墨牡丹》,墨為之,花葉潤,枝幹曲。
不著彩,一反古,寓情深,憤世俗。《黃甲圖》,圖簡潔,一隻蟹,幾荷葉。
值初秋,蟹肥壯,活生生,質感強。《寒鴉圖》,境深邃,竹掩舍,樹巍巍。
江波寒,夕陽沉,群鴉啼,歸紛紛。徐文長,筆奔放,匯眾長,倪沈王。
論畫理,自然宜,求生韻,忌形似。清以後,效者多,從朱耷,至昌碩,
稱“走狗”,鄭齊樂。徐文長,功績卓。過八旬,出老蓮,陳洪綬,登畫壇。
一人物,二山水,三花卉,皆精邃。學吳李,藝奠基,立高門,昭畫史。
《雅集圖》,會袁米,筆拙練,神熠熠。《九歌圖》,十一幅,白描法,畫人物;
富想像,富創造。《屈子圖》,最絕妙,屈子恨,沉浪濤。《沽酒圖》,《索句圖》,
善誇張,色彩富。繪版畫,重情愫,構思美,個性出,有《水滸》,及《博古》。
《蜻蜓圖》,《蚱蜢圖》,《花蝶圖》,皆脫俗。陳老蓮,雲遊僧,畫如人,獨一風。
清代初,百家出,十二王,及惲吳,及四僧,皆冠古。十四家,山水畫,
重臨摹,仿古畫:王時敏,及王鑑,及王釭,及原祁,惲壽平,及吳歷;
及王愫,及王宸,及王玖,及王昱;王廷元,王廷周,王鳴韶,王三錫。
實可惜,皆一律,守概念,循程式。弘仁僧,髡殘僧,朱耷僧,原濟僧,
其藝術,獨創性,花鳥俊,山水靈。
憶晚明,董其昌,南北宗,其首倡。其南禪,為正傳,文人畫,水與山,
始王維,又董源,又巨然,又李范,元四家,名百千。其北禪,亦名家,
李思訓,趙馬夏。董其昌,重摹仿。其弟子,首四王:王時敏,崇公望,
臨古畫,甚肖像。又王鑑,世貞孫,摹古法,跡逼真。又王翬,字石谷,
祖五世,皆畫徒。其仿工,充真圖。王石谷,多弟子,聚常熟,山名虞,
“虞山派”,楊金李。群星明,昭畫史。
王原祁,時敏孫,四王中,亦名人。善鑑古,效大痴。有婁江,東流去,
經太倉,其故里。“婁東派”,原祁立。虞山派,婁東派,崇古法,延後代,
制畫壇,三百載。四王時,有四僧,不泥古,倡新風。弘仁僧,江鷗盟,
游黃山,成於胸:《真景冊》,五十幀,石瘦硬,松秀挺。翠薇寺,逍遙亭,
九龍潭,雲門峰,西海門,迎客松,蓮花庵,剪刀峰,自然美,盡其中。
友孫逸,查士標,汪之瑞,造詣高,“新安派”,獨一幟,山軒爽,林野逸[100]。
又髡殘,劉石溪,歷名山,研畫藝,幽棲寺,為定居[101]。其風格,乃渾厚。
《報恩寺》,稱名流。《結茅圖》,《仙掌圖》[102],此二圖,皆名著。山壯偉,樹蔥蘢。
又朱耷,名由傑,號八大,佯痴醉[103]。擅花鳥,鷹甚美。畫牡丹,畫孔雀,
諷奴才,“臧三耳”[104]。畫蕉石,畫雁鳧,格調凝,韻諧美。意境新,情雋永,
構思巧,手法精。又原濟,朱石濤,游江浙,與梅交[105]。愛黃山,卅六峰,
廿四溪,十二洞,及八岩,雲海景。苦寫生,神在胸。居一枝,結友誼,
工書畫,工文詩。有程穆,有張怡,周向山,吳嘉紀。名山水,《八勝冊》[106],
黃山秀,松韻卓。“截斷法”,別一格。朱若極,有專著,《畫語錄》,不拘古[107]。
四僧畫,富生機,山水畫,昭後世。清前期,蕭雲從,“浙殿軍”,八金陵,
諸畫家,皆著名[108],妙筆下,畫生動。
清中葉,多畫傑,揚州派,畫藝絕:有八怪,汪士慎,及高翔,及黃慎,
及李效,李方膺,鄭板橋,及金農,第八位,為羅聘。又楊法,又閔貞,
高鳳翰,邊壽民。揚州派,尚革新,多賣畫,負憤懣[109]。汪士慎,善畫梅,
《梅花捲》,傲骨美[110]。畫蘭竹,畫水仙;蠶豆花,富情感。又黃慎,號癭瓢,
畫人物,花與鳥,山與水,風格高。《採菊圖》,《玩硯圖》[111],墨豪放,筆古樸。
《荷鷺圖》,《畫眉圖》,《蘆鴨圖》,《盆菊圖》[112],意縱橫,妙態出。又金農,學畫晚,
野梅絕,香雪寒。《自畫像》,工白描,重神韻,不飾雕[113]。金冬心,乃博學,
八怪中,楷書絕。李方膺,生南通,四年獄,性直耿[114]。善畫梅,石竹菊,
《花卉圖》,傲不屈。《松石圖》,寄神思[115],贊古松,獨屹立。風竹勁,魅力深,
得自然,敢創新。鄭板橋,藝“三絕”,詩書畫,怪中傑[116]。蘭松石,皆懷志;
清瘦竹,一身奇,既淡泊,且清逸。風中竹,雨里竹,月下竹,欞上竹,
皆為師,得真竹。眼中竹,胸間竹,手內竹,終得竹。重寫意,汲湛藝,
鄭徐朱,乃良師。又羅聘,號兩峰,學冬心,多所通[117],人與物,花與卉,
山與水,皆盡美。《蕉睡圖》,畫冬心,具意境,脫俗塵[118]。《鬼趣圖》,《鬼戲圖》,
《賣牛歌》,諷喻圖。《探梅圖》,《劍閣圖》,創新格,筆不俗。揚州派,畫百載,
風廣播,及後代[119]。後來者,崇八怪。
界畫史,亦悠久,至於今,幾千秋。古人曰:屋木畫[120]。源建築,為宏雅。
一樓台,二宮室,三亭閣,四塔寺。畫梁檁,畫門戶,畫斗拱,畫台柱。
線流暢,平斜方。運界尺,皆巧匠。我黃帝,作宮室;阿房宮,載秦紀。
從愷之,到宋元,界畫藝,大發展。顧駿之,善畫樓,張僧繇,畫塔秀[121]。
展子虔,工閣樓,《宮苑圖》,斗金鉤;敦煌畫,神筆卓;懿德墓,壁畫多,
帝宮闕,樓四座,雕梁結,畫棟啄。拔地起,仰嵯峨。李昭道,《洛陽樓》[122],
橋樑飛,氣韻流;樓宇隆,氣勢宏;君不見,古都風?吞黃河,連山陵!
尹繼昭,界畫巧,《姑蘇台》,聳雲霄,《漢宮》圖,亦絕妙[123]。
至五代,界畫榮,繼大唐,諸家雄。有胡翼,趙德義,及衛賢,趙忠義。
至宋初,界畫熟;界畫家,不可數。燕文貴,高文進,王士元,李公麟,
趙伯駒,高克明,馬和之,陸文通,及蕭照,及李嵩。一時間,繁星明。
傑出者,郭忠恕,洛陽人,善篆書,畫樓榭,皆高古。《雪江圖》,《避暑圖》,
忠恕筆,藝脫俗[124]。《閘車圖》,筆不凡,斗拱精,千古傳[125]。《夜潮圖》,《觀潮圖》,
《焚香圖》,李嵩圖,寫建築,前無古[126]。元界畫,多名人,孫君澤,李容瑾。
王振鵬,《大明宮》,《大安閣》,《東涼亭》,皆工致,神氣動,《龍舟圖》,亦著名[127]。
又夏永,為名流,《滕王閣》,《岳陽樓》,筆細緻,重結構。明界畫,誰著名?
石與杜,及仇英[128]。至清朝,誰最高?《阿房宮》,袁文濤;《驪山景》,袁昭道[129]。
父與子,藝皆妙。觀界畫,知建築,基身頂,歸三部[130]。其端莊,其典麗,
其謹嚴,其宏奇,數千年,載畫史。九州內,四海中,古建築,氣如龍!
注釋:
1五代(公元907-960年),宋(公元960-1279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36-1911年)。
2以下各繪畫理論及畫派見後文詳述。
3此四處均為民間藝術之鄉。
4五代的西蜀和南唐都建過圖畫院。
5荊浩,字浩然,河南沁水(今山西沁水)人。隱居太行山洪谷,號洪谷子。著名山水畫家。
6關仝,創“關家山水”畫。與荊浩代表北方山水畫風。畢宏,畫家。
7《行旅圖》即《關山行旅圖》;《待渡圖》即《山溪待渡圖》。
8董源(?-約962),任過南唐北苑副使,人稱董北苑。江西人。巨然,和尚,與董齊名,曾師董源畫法,南唐人,後隨後主李煜歸宋遷往汴梁。生於南京。董、巨山水被稱為“江南山水畫派”。
9《松風圖》,即《萬壑松風圖》。
10李成(919-967年),北宋畫家。范寬,北宋名畫家。郭熙,北宋神宗年間名畫家,繪畫理論家。
11李唐(約105-?),北宋畫院中名家,近80歲時到臨安。劉松年、馬遠、夏圭,皆南宋山水畫大家。
12《讀碑圖》,即《讀碑窠石圖》,此圖由李成畫樹石,王曉畫人物。
13《寒林圖》,即《雪景寒林圖》;《蕭寺圖》即《雪山蕭寺圖》。
14《春雪圖》,即《關山春雪圖》。
15《高致》即《林泉高致》,是繪畫理論著作,由郭熙之子郭思編纂,為郭熙繪畫理論的重要著作。
16宋徽宗時,北宋皇家設立的全國性繪畫機構-翰林圖畫院已達到鼎盛時期,科舉錄用的畫家成百上千。
17《萬壑圖》即《萬壑松風圖》。《江寺圖》即《長夏江寺圖》。《漁隱圖》即《清溪漁隱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不同於巨然僧的《萬壑松風圖》。)
18《溪山圖》即《溪山清遠圖》;《岑靄圖》即《遙岑煙靄圖》。
19《江樓圖》即《江山樓觀圖》。
20《江山圖》即《千里江山圖》,為王希孟18歲創作。
21《奇觀圖》即《瀟湘奇觀圖》。米元暉,米芾之子。
22《江山圖》即《千里江山圖》,江參作品,與王希孟《江山圖》同名。
23《赤壁圖》,即《赤壁後游圖》。
24《秋色圖》即《江山秋色圖》。
25黃筌及其二子居寶、居脤,皆五代名家。
26《珍禽圖》即《寫生珍禽圖》。
27《鷓雀圖》即《山鷓棘雀圖》。
28“踏花歸去馬蹄香”,“亂山藏古寺”,“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嫩綠枝頭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竹鎖橋邊賣酒家”等,皆北宋畫院試題。
29《鴉雁圖》即《柳鴉蘆雁圖》。
30《果禽圖》即《果熟來禽圖》,南宋林椿作。
31《楓雉圖》即《楓鷹雉雞圖》。
32《梅溪圖》即《梅石溪鳧圖》。
33《蔬果圖》即《寫生蔬果圖》。法牧溪,即法常。
34蘇軾有《枯木竹石圖》;米芾精書法,有《青山瑞松圖》,生於1051年,逝於1107年;文與可(1018-1079),為蘇軾的表兄,有《墨竹圖》傳世。
35鄭思肖(約1241-1318),性孤傲,宋亡後隱蘇州,更名所南。
36貫休(832-912),前蜀人,號“禪月大師”。《羅漢》即《十六羅漢圖》;《調心圖》即《二主調心圖》。
37《夜宴圖》即《韓熙載夜宴圖》,名垂畫史。
38《會棋圖》即《重屏會棋圖》。
39《勘書圖》,又名《挑耳圖》。周文矩、王齊翰與顧閎中是同時代人。
40王居正,為北宋畫家王拙之子。
41《上河圖》即《清明上河圖》,為大型風俗畫。
42《會盟圖》即李公麟(1049-1106)的《便橋會盟圖》。
43《復國圖》即《晉文公復國圖》,為李唐(約1050-?)作。
44《歸漢圖》即《文姬歸漢圖》。
45《臥雪圖》即《袁安臥雪圖》。
46《獵歸圖》即《番騎獵歸圖》。《卓歇圖》即《平沙卓歇圖》。《射鹿圖》即《平原射鹿圖》。
47趙孟欣(1224-1322)書法秀媚,有《秋郊飲馬圖》等名畫。
48《石竹圖》即《怪石晴竹圖》。《石林圖》即《秀石疏林圖》。
49《江嶂圖》即《重江疊嶂圖》。
50《秋色圖》即《鵲華秋色圖》。
51黃公望(1269-1354),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痴。
52《山居圖》即《富春山居圖》。
53《九峰圖》即《九峰雪霽圖》。
54吳鎮(1280-1354),浙江嘉興人,自號梅花道人。
55倪瓚(1306-1374或1301-1374),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
56《江山圖》即《江岸望山圖》。《漁秋圖》即《漁莊秋霽圖》。《林壑圖》即《虞山林壑圖》。
57王蒙(1308-1385)孟欣外孫。《隱居圖》即《青卞隱居圖》。卞山在浙江吳興。倪瓚評其畫曰:“叔明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王蒙於明洪武十八年屈死於獄中。
58南宋畫院劉、李、馬、夏的畫風在明初宮廷畫家中有決定性影響,以致形成具有明代特色的院體畫風。
59朱元璋實行專制統治,先後殺了盛著、趙原、周位等一些畫家。徐沁著《明畫錄》:盛著“畫天界寺影壁,以水母乘龍背,不稱旨,棄市。”
60《獨釣圖》即《秋江獨釣圖》,畫了一個穿紅袍的釣魚人。紅袍,官服。
61沈周(1427-1509),號石田行家。家籍江蘇吳縣,為當地望族,祖上三代詩畫聞名,家藏古名畫書跡很多。
62沈周早年學王蒙、黃公望畫,晚年學吳鎮畫。
63《廬山圖》即《廬山高圖》,為沈周41歲力作。
64文徵明(1470-1559)蘇州人,文天祥後代。
65趙王倪:即趙孟欣、王蒙、倪雲林。
66《鍾馗圖》即《寒林鐘馗圖》;《文信像》即《文信國公像》;《四時漁》即《四時漁樂圖》。
67《二湘像》: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此像以高古遊絲線描人物衣紋。
68《木泉圖》即《古木寒泉圖》。
69《雨山水》即《雨景山水》。
70《草堂圖》即《苕上草堂圖》。
71唐伯虎(1470-1523),名寅,江蘇吳縣人,29歲鄉試獲第一名解元。一生坎坷,曾定居於蘇州桃花塢。以“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自居。號六如居士。
72《騎驢歸》即《騎驢歸思圖》。
73《李端端》即《李端端落籍圖》。
74《茅屋圖》即《茅屋風清圖》;《槎扣圖》即《古槎扣鵒圖》;《芙蓉圖》即《臨水芙蓉圖》。
75仇實父,名英(?-1552年前),木畫工出身。
76《草堂圖》即《桃樹草堂圖》;《待渡圖》即《秋江待渡圖》。
77《春夜宴》即《春夜宴桃李園圖》;《蕉夏圖》即《蕉陰結夏圖》;《桐話圖》即《桐陰清話圖》;《秋獵圖》即《秋原獵騎圖》。
78《洗硯圖》即《右軍洗硯》;《歸漢圖》即《文姬歸漢圖》。
79沈文,即沈周與文徵明。以下文嘉、文彭、文伯仁都是文徵明後裔。
80董其昌,晚明書畫家。在上海松江很有影響,史稱以董為首的畫家們為松江派。
81徐渭(1521-1593),字文長,號青藤道士、天池山人等,紹興人,生性聰敏,青年時有大志,8次應舉未中,曾作過浙閩總督胡宗憲的幕僚。晚年佯狂。多才藝。
82《寒鴉圖》即《老樹寒鴉圖》。
83倪沈王,即倪瓚、沈周、王冕(元代畫家,善畫荷花)、陳道復等。
84從八大山人、石濤,到鄭板橋、李效、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皆效法過徐文長。鄭、齊皆自稱“青藤門下走狗”。
85陳洪綬(1598-1652),號老蓮、悔遲等,早年學藍瑛畫,後學理學於劉宗周;畫得吳道子、周?、李公麟筆法,又創新意,獨立門戶。
86《屈子圖》即《屈子行吟圖》,附於《九歌圖》末尾。
87《索句圖》即《唐人索句圖》。
88《水滸》即《水滸葉子》,畫40名水滸英雄形象;《博古》即《博古葉子》,刻有古器物圖象的紙牌。
89《蜻蜓圖》即《蜻蜓石林圖》。
90王釭,釭音huī輝。字石谷,虞山畫派之師。見96注。
91髡殘僧,髡音kūn昆。清四僧名畫家之一。見101注。
92李范即李成、范寬,北宋畫家。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
93趙、馬、夏,即趙乾、馬元、夏圭,皆宋畫家。
94王時敏(1592-1680),江蘇太倉人。臨元畫家黃公望畫入迷。
95王鑑,明代文學家王世貞之孫,太倉人。比王時敏小6歲。曾任廉州知州。
96王翬(1632-1717),常熟人,祖上五世皆能繪畫,曾拜同鄉畫家張珂為師。作長卷《康熙南巡圖》。
97楊金李,即楊晉、金學堅、李世倬、顧昉、胡節、上睿等。
98王原祁(1642-1715),王時敏孫,康熙時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於清宮廷作畫,長於鑑定古畫,任《佩文齋書畫譜》編纂總裁,此書100卷,徵引古籍1800餘卷,是一部我國古代書畫藝術的類書。作品效仿黃子久(大痴)畫。
99江鷗盟(1610-1664),名舫,又名韜,字六奇,僧號弘仁。安徽歙縣人。在武夷山拜古航禪師為師。《真景冊》即《黃山真景冊》,共50幅畫。
100弘仁與同鄉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合稱“海陽四大家”,又稱“新安畫派”。
101髡殘(1612-1692)姓劉,號石溪、石道人,湖南常德人。幽棲寺在南京牛首祖堂山。
102《結茅圖》即《蒼山結茅圖》;《仙掌圖》即《仿董華亭仙掌圖》。
103朱耷(1626-約1705),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後裔。原名由傑,號八大山人。為避禍佯痴。
104臧三耳:出自《孔叢子》一書,臧為奴才,善阿諛逢迎;說奴才長著另外一個特殊的耳朵,唯權是從。
105原濟(1642-約1718)即石濤,原姓朱,名若極。為明靖江王朱贊儀的第十世孫。明亡後遁入空門。晚年賣畫於揚州。
106《八勝冊》即《黃山八勝冊》。畫中有蓮花峰、老人峰、祥符寺等。
107《畫語錄》即《石濤畫語錄》,為石濤繪畫理論著作。
108蕭雲從,號無悶道人,與四僧同時人,山水畫家。藍瑛,山水畫家,與四僧同時代,被稱為“浙派殿軍”。“金陵八家”的代表畫家為龔賢。
109揚州八怪及楊法、閔貞、高鳳翰、邊壽民等皆屬揚州畫派。多以賣畫為生計。
110汪士慎(1686-約1762),《梅花捲》為其代表作。
111黃慎(1687-約1770),人物畫最為著名。福建寧化人。《玩硯圖》即《東坡玩硯圖》。
112《畫眉圖》即《秋柳畫眉圖》。黃慎人物畫,師上官周,有《伏生授經圖》,《商山四皓圖》。筆工整,色細膩。
113金農(1687-1764),號冬心,杭州人。《自畫像》最著名的一幅為73歲作。善畫梅,有《寒梅欲雪圖》長卷等。
114李方膺(1695-1755),南通人,做過縣令,性直,屢忤大吏,罷官歸田。長住南京,也到揚州賣畫。
115《松石圖》即《蒼松怪石圖》。
116鄭燮(1693-1765),號板橋,以號行世。畫、詩、書冠三絕。
117羅聘(1733-1799),號兩峰,金冬心得意門生。
118《蕉睡圖》即《蕉林午睡圖》。
119從汪士慎到羅兩峰,揚州畫派在18世紀整整活躍在畫壇上100年。他們主要繼承了明清初兩代水墨寫意花鳥畫家陳淳、徐渭、朱耷、石濤等大師的繪畫傳統,並加以充分的發揮和創造,成就卓越。
120界畫:作畫時用界尺劃線的繪畫,在古代畫論中稱屋木畫,或指以宮室、樓台、亭閣等建築為題材的繪畫。古繪畫有13科之說,界畫為其中之一科。
121顧駿之,南朝宋的界畫家。張僧繇,南朝梁的界畫家。
122李昭道,李思訓之子,名畫家。
123尹繼昭,晚唐名畫家,工於描繪台閣。
124《雪江圖》即《雪霽江行圖》;《避暑圖》即《明皇避暑圖》。此二圖皆郭忠恕名畫。郭忠恕,宋初最傑出的界畫家。
125《閘車圖》即《閘口盤車圖》,為宋時佚名畫家作。
126李嵩,北宋未名畫家。杭州人,少時作過木匠;南宋畫院名畫家,擅長人物、界畫。《焚香圖》即《高閣焚香圖》。
127王振鵬,號孤雲處士,浙江溫州人,元代最負盛名的界畫家。《龍舟圖》即《金明池龍舟圖卷》,描繪北宋汴京宮廷後苑金明池在三月三日龍舟水嬉的故事。
128石與杜,即石銳、杜堇,明代畫家。仇英善畫樓閣台榭。
129袁江,字文濤,江都(揚州)人,善山水樓閣,界畫在清代當推第一。其子袁耀,字昭道。有二袁並稱之名。《驪山景》即《驪山避暑十二景圖》(現在日本)。
130每一古建築物都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屋頂、屋身、台基。
備註:《中國畫史萬言三字經》由蔣紅岩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