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斑頭雁兩性相似,但雌鳥略小。成鳥頭頂污白色,具棕黃色羽緣,尤其在眼先、額和頰部較深。頭頂後部有二道黑色橫斑,前一道在頭頂稍後,較長,延伸至兩眼,呈馬蹄鐵形狀;後一道位於枕部,較短。頭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頸的兩側各形成一道白色縱紋;後頸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綴有棕色,形成鱗狀斑;翅覆羽灰色,外側初級飛羽灰色,先端黑色,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褐色,具白色端斑。頦、喉污白色,綴有棕黃色,前頸暗褐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兩脅暗灰色,具暗栗色寬端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黃色,嘴甲黑色,腳和趾橙黃色。幼鳥頭頂污黑色,不具橫斑;頸灰褐色,兩側無白色縱紋;胸、腹灰白色,兩脅淡灰色,無暗栗色端斑。
大小量度:體重♂2300-3000g,♀1600-2700g;體長♂700-850mm;♀625-735mm;嘴峰♂42-52mm,♀35-46mm;翅♂440-480mm,♀398-440mm;尾♂114-160mm,♀116-150mm;跗蹠♂64-80mm,♀60-73mm。(註:♂雄性;♀雌性)
(註:斑頭雁圖冊網址 )
棲息環境
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鹹水湖,也選擇淡水湖和開闊而多沼澤地帶。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澤地。高原鳥類,生活在高原濕地湖泊亦見於耕地,遷徙和繁殖時結成小群,可見與棕頭鷗混群繁殖,亦見與黑頸鶴、赤麻鴨等鳥類混群,常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在拉薩市郊,該物種常結群活動於當地居民的房前屋後,甚至與人們飼養的家禽混群活動。斑頭雁是非常適應高原生活的鳥類,在遷徙過程中會飛越珠峰,為此它可以承受僅有海平面上30%的氧氣濃度,這主要是因為與其他鳥類相比,他們體內的紅血球與氧結合的速度要快。據研究,它們的血紅蛋白的α亞基發生變異,導致他們的血紅蛋白可以迅速地與氧結合,這是對高原生活地一種適應。
生活習性
遷徙
3月中旬開始從中國南部越冬地遷往北部和西北部繁殖地,到達繁殖地的時間最早在3月末至4月初,最遲在4月中下旬。遷徙時多呈小群,通常20-30隻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遷飛,邊飛邊鳴,鳴聲高而洪亮,聲音似‘hang-hang-’。秋季南遷在9月初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中下旬。遷徙多在晚上進行,白天休息和覓食。有時白天亦進行。遷徙路線較為固定,從西北高原繁殖地經唐古拉山口遷往南部越冬地,如遇天氣變化,氣候惡劣,山口風力強大時,常常在山口周圍雲集數千隻受阻的斑頭雁,直到氣候好轉時才飛越過去。
習性
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遷徙季節,均成群活動。剛遷到繁殖地時,多呈小群棲息於湖濱草灘上,或游泳於已經解凍的淺水中。性機警,見人進入即高聲鳴叫,並立即行走到離入侵者較遠的地方,常與人保持150-200m的距離,如人再逼近,則成群飛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塊上。隨著鳥的不斷遷入,集群越來越大,有時多至數百甚至上千隻。斑頭雁儘管游泳很好,但主要以陸棲為主,多數時間都是生活在陸地上,善行走,雖顯得有些笨拙,奔跑也很快捷。飛行能力亦很強,當飛行中的雁群要在水面或草灘上降落時,通常要成群的在上面盤鏇飛行一兩圈後才降落下來。
食性
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葉、莖、青草和豆科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貝類、軟體動物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多黃昏和晚上在植物茂密、人跡罕至的湖邊和淺灘多水草地方覓食,冬季也到農田中覓食農作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中國、印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國、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加拿大、西班牙。
旅鳥:關島、日本、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
中國分布在中國青海、西藏的沼澤和湖泊繁殖,冬季遷至中國中部及南部。數量較多。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繁殖方式
通常在3月末4月初進人繁殖地。多呈小群遷來,成群活動在湖邊草地或湖中未融化的冰上,並逐漸形成對和在群中出現追逐行為。4月初對已基本形成,開始出現交配活動。交配在水中進行,通常是雄鳥首先圍繞著雌鳥游泳,並不斷地上下伸縮著脖子和逐漸游向雌鳥身旁,同時發出輕微的‘gag-gag-’聲,並不時將頭伸到水中作頭浸水運動,待雌鳥有所反應後,雄鳥立刻爬到雌鳥背上,用嘴咬著雌鳥頸部羽毛,扇動兩翅,進行交配,之後,雌雄雙雙游泳於水中。通常營巢在人跡難至的湖邊或湖心島上,也有在懸崖和矮樹上營巢的,常呈密集的群巢,有的巢間距僅為0.3m。最早開始營巢在4月初,多數在4月中旬。營巢以雌鳥為主,雄鳥起協助和保護作用。營巢時雌雄鳥共同將營巢材料運至巢地,然後雌鳥臥伏在地上,以身體為中心,兩腳不斷地向後挖掘,使地面形成一個小圓坑,再鋪以枯草莖和草葉即成。當產出第一枚卵後,雌鳥還要從自己腹部拔下絨羽鋪在窩內,同時雄鳥還要繼續運送巢材供給雌鳥修整巢。通常巢略高於地面,呈盤狀,大小據10個巢的測量平均外徑352(280-500)mm,內徑195(170-240)mm,巢高47.5(20一95)mm、巢深93(60-100)mm。通常在巢築好後10-12天開始產卵,時間在4月中旬至4月末。每窩產卵2-10枚,通常4-6枚,每隔1天產1枚卵,產卵時間多在清晨2時左右。如巢被干擾和破壞,雌雁則立刻棄巢並用枯枝和泥土將卵掩埋。如果時間允許,則繁殖第二窩。卵呈卵圓形,白色,經孵化後變為污白色,大小平均為(50枚)82.7(77.5-88.4)mm×55.3(52.7-59.0)mm,重136(120-165)g。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鳥單獨承擔。雄鳥通常在巢附近守衛警戒,有時將頭插入翅下,單腿站立休息,孵化期28-30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活動。
種群現狀
斑頭雁是中國青藏高原地區較為常見的夏候鳥,種群數量較大,特別是青海湖鳥島,斑頭雁較為集中,種群數量亦較大。由於該鳥肉味可口,絨羽豐厚,又易於飼養,當地民眾多有飼養者。由於狩獵和撿鳥蛋等不法行為,種群數量明顯減少。中國已在青海湖鳥島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專門保護這一鳥類資源。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人工養殖
斑頭雁雖然飼養簡單、養殖利潤較高,但斑頭雁繁殖率低、產蛋期短,因此如何延長產蛋期以及在非產蛋季節如何降低成本是獲得高利潤的關鍵。
斷翅放養
斑頭雁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西南等地,秋冬季結群南飛,活動於南方多水的沼澤、平原和山區的湖泊、河谷,以植物為主食,是典型的草食性群集類水禽。人工養殖時,採取斷翅放養,可以大群放牧於草地、稻茬地等,不用補飼即可達到4-5kg左右的成雁水平,在繁殖期內(3-6月份)適當增加一些精飼料即可。斑頭雁的繁殖率雖比家禽低,但其草食性能強,飼養一隻體重5公斤的成雁終生僅耗精料3-4kg。
改水旱養
斑頭雁用水面養殖雖可以減少清掃的工作量,但會導致水體污濁,夏秋季水體發黑髮臭,嚴重影響斑頭雁的健康。因此,應在其休產後的7月份排乾水,清洗池塘並消毒,再適當養魚、養水浮蓮等供斑頭雁食用。此時斑頭雁轉至較陰涼的旱地鴨舍飼養即可(要將翅膀剪去一邊),至第2年1月份種雁產蛋前1個月,再將種雁改為水養。
停止光照
改餵青料 斑頭雁一般在當年12月開始進行晚上補充光照,以刺激其產蛋,但休產後即應停止光照,以防其春季不產或少產蛋。另外,在休產期間,為防止斑頭雁過於肥胖,可改餵青料為主,節省飼料成本。有條件的應在秋季前後安排種植牧草。
每年換種
節省飼料 利用斑頭雁只在每年3-6月份產蛋,其他月份為生長期的特點,當種雁產完最後一批蛋後,除留下部分高產優質的種雁外,應全部當商品雁出售。當4月底最後一批小雁孵化出殼後,選育一批發育好的小雁當種雁留用,飼養9-10個月後剛好到第2年春季,這時這批斑頭雁已性成熟並開始產蛋。由於小雁從出殼到產蛋所用的全部青飼料不及產蛋種雁所用飼料的一半,因此可大大節省飼料。
搞好衛生
接種疫苗 斑頭雁雖然抗病力強,很少得病,但家養後,環境污染嚴重,免疫力下降,加上家禽交叉感染,使其發病率大為上升,因此應在休產期做好疫苗接種工作。根據需要,主要接種鴨瘟、霍亂二聯苗、大腸桿菌疫苗等幾種主要疫苗。同時還要摘好雁舍衛生,定期消毒。用水面養殖的,在夏季還應換水,並清除水中糞泥,將水塘徹底消毒。
餵食方法
斑頭雁的飼養方法與家鵝基本相同,以草食為主,只要有草的地方都可以飼養。野外飼養可充分利用荒山地、果園放牧飼養,不必建舍。有水源或水面池塘的,四周要用尼龍網或木板圍成2米高的圍牆,讓其天然放養。天然放養的斑頭雁要剪去一邊翅膀,以防飛走。沒有水源的地方,可採用舊房子圈養。每天只需割一定量的青草或用切碎的瓜果、瓜果皮作飼料,產蛋的斑頭雁只需在清晨添加少量的精料即可。在農村,可充分利用農閒的地方種植黑麥草、菊苣、俄羅斯飼料菜、飼用玉米等牧草進行餵養,一般每667㎡(1畝)牧草可養60-70隻中雁。
經濟價值
斑頭雁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比家鵝更抗病,容易養育。小雁生長較家鵝慢,一般養3個月長至3.5千克即為商品雁,其成本僅需8元左右。斑頭雁商品價值極高,市場前景廣闊。在廣州,賓館酒家收購家養純種斑頭雁,每隻價在450以上還極為搶手。在中國福州、上海、北京等地家禽批發市場,2.5-3kg重的斑頭雁每公斤價都在100-140元,而且有價無貨。
由於斑頭雁一生極少得病,平時一般無須用抗生素,故其肉質不僅鮮、香,還有天然保健綠色食品的美稱,成為賓館深受歡迎的佳品。
雁形目百科
雁形目(Anseriforme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本目的鳥在中文種通常被稱為“鴨”或“雁”,包括了人們通常所說的鴨、潛鴨、天鵝、各種雁類等鴨雁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