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中共黨員]

戎冠秀[中共黨員]
戎冠秀[中共黨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戎冠秀(1896——1989),女,河北省平山縣人,中共黨員,早年投入抗日救亡,積極為八路軍籌集糧草,組織婦救會,識字班,宣傳抗日,帶頭送子上前線,積極支前,照顧傷員,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子弟兵母親”。歷任村婦救會主任、識字班校長、村黨支部副書記,鄉黨委委員,縣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婦聯代表,全國、省婦聯執委。49年參加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出席“開國大典”,曾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是擁軍愛民的一面旗幟。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歲。有書刊影視戲曲《戎冠秀》傳世,現英雄母親戎大娘長眠於華北烈士陵園,被評為“雙百”人物。

基本信息

概述

戎冠秀 戎冠秀

戎冠秀(1896年-1989年)女,出身貧苦。積極宣傳婦女解放和抗日救國道理,動員婦女參加識字班,任"冬學"校長。她整日為抗日工作奔忙,找糧、找草、動員參軍,並帶頭為兒子報名參軍:"我有三個兒子,都報上名,驗上哪個那個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讓他給咱八路軍餵馬。"在她的帶動下,下盤松一帶出現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核相爭上戰場的熱潮。

簡歷

戎冠秀 戎冠秀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戰爭年代她帶頭送子參軍(以後又送三個孫子參軍),組織婦女做軍鞋,搞生產,支援前線,救護傷員。1944年2月在晉察冀邊區群英會上榮獲“北嶽區擁軍模範——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曾歷任村支部委員、婦代會主任,村支部副書記、鄉黨委委員,縣委委員。

1949年出席全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參加開國大典,多次出席全國勞模會議和擁軍優屬表彰會議,為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第三、四屆大會代表,全國婦聯第四屆,省婦聯第五、六屆執行委員。

事跡

戎冠秀 戎冠秀

在向抗日民主政府交公糧時,她從這個碾盤走到碾盤,自己帶頭並動員民眾多交糧交好糧。要求米中無砂子、無爛米、無糠皮。組織婦女做軍鞋時,她只只過目,雙雙過秤。 婦女們給八路軍做棉衣,她要求份量足,絮得勻。她們上交的軍衣軍鞋數量和質量在區里都是頭份。

日軍掃蕩時,她組織婦女堅壁清野,負責民眾安全轉移,精心護理傷員。在一次"反掃蕩"中,她聽說來了兩個傷員,想吃瓜果,她急忙找來8個大梨送去。一次,一個傷員"打擺子"(瘧疾病),走到她們村邊,敵人掃蕩的槍聲越來越近,她不顧個人安危,用力扶著傷員爬上山,把傷員藏在一個暗洞裡,由於洞口離地面太高,腳無登處,傷員爬不上去,她就蹲在地上,讓傷員踩著自己的雙肩,硬是把傷員托起來,傷員才爬進了洞裡(按:直到1944年在晉察冀邊區第一屆群英會上二人相逢才相識,原來這個戰士叫鄧世軍,被晉察冀邊區授予"戰鬥英雄"稱號)。

戎冠秀 戎冠秀

有一次,來了一個頭上有六、七處傷的重傷員,渾身是血,雙目緊閉,一隻腳在擔架邊上垂著,鞋和襪子都丟了,腳凍成了黑紫色。戎冠秀用被子把傷員的腳蓋好,用手摸摸鼻孔,還有一口氣,晚上,戎冠秀主動要求護理傷員,她在傷員耳邊輕輕呼喚:"同志,同志!"傷員一點反應也沒有,她用手掰開傷員乾裂的嘴唇,用小勺餵水,水都順著嘴角流出來了。她又把傷員的頭慢慢扶正,又灌,水流到喉嚨,發出了微微的"咯嘟"聲。戎冠秀非常高興,一下子餵了小半碗水,再問傷員:"你還想喝水嗎?"借著微弱的燈光,她看見傷員的嘴唇微微地抖動,又餵了傷員一碗溫開水和一碗豆漿,傷員慢慢地恢復了知覺。

戎冠秀輕輕地把傷員上身扶起來,攬在懷裡。傷員一口氣又喝了一碗水。從傷員的言談中得知,傷員是某團一連的戰士,在柏葉溝打了11天仗,已四五天不吃不喝。戎冠秀找來一點白面,做成面片湯,又找來玉米面餅子,烤熱了,讓傷員吃。整整忙了一夜沒合眼,把傷員救活了。她見傷員光著腳,又找不到合適的鞋給傷員穿,就隨手將站在旁邊的女兒身上的棉襖撕開,從衣襟上撕下一大塊棉花,把傷員的腳輕輕裹住。轉運傷員的擔架來了,她又在擔架上鋪上厚厚的乾草,讓傷員舒舒服服地躺在擔架上。傷員感激地說:"好人呢,我的好老人呢!我什麼時候也忘不了你的好處啊!"她救護傷員的模範事跡數也數不清。

戎冠秀 戎冠秀
戎冠秀 戎冠秀

在榮譽面前,戎冠秀更加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她積極回響邊區的號召,為支援前線開展大生產,組織拔工隊,變工組,帶領全村開荒種地,多打糧食。

1949年,戎冠秀作為華北區的人民代表參加開國大典,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接見。回村後她對鄉親們說:"如今是咱們的天下了,咱們就跟著共產黨、毛主席建設新中國吧!"1953年她帶頭在蛟莊辦起了第一個農業生產合作社會。村里國小要擴充,她主動把土改時分的5間大瓦房讓給學校,自己搬到小平房去住。每年她都要外出開會,但每年都參加集體勞動170多天。她每天清早背上糞筐去拾糞,糞全部交給集體,不要報酬。

解放後,幾十年來一直在村里當幹部,民眾工作都是擠時間去做。常常是端起個大碗,出這家,進那家,飯吃完了,工作就安排好了。她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國為民分憂,平時省吃儉用,一旦有的地方出現災情,她總是拿出錢和糧支援。1960年暫時困難時期,她為國分憂,三年沒領過布票。"文革"中,她受到極左路線的衝擊,落實政策時,村里給她被工分,她說什麼也不要。

戎冠秀 戎冠秀

建國後,她對人民軍隊的關心和愛護不減當年。1951年,她的三個兒子李蘭金(志願軍某部炮兵連連長)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她開導全家說:"蘭金子是為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幸福犧牲的,死得光榮!"她的三個孫子長大成人後,她一個個送到部隊去當兵。

1960年她作為河北省赴福建前線慰問團成員去慰問解放軍,仍象當年關心八路軍一樣為戰士漿洗縫補,鼓勵戰士"聽毛主席的話,守住人民的江山。"70年代,部隊野營訓練來到下盤松,她象當年一樣,把婦女、兒童組織起來,分成洗衣組、縫紉組、慰問組。騰出最好的房子給部隊住,她拄著拐棍兒挨門逐戶去檢查。

80年代,她多次給守衛邊疆的部隊寫信,送錦旗,鼓勵他們保衛好祖國的南大門。一直到1989年她生命垂危時,還關心著首都戒嚴部隊的安危。在她病重神智恍惚時,只要見到著裝的解放軍來看她,她馬上興奮起來,大聲說"好好養傷,養好了去消滅敵人!"

榮譽

戎冠秀 戎冠秀

新中國建立後,她歷任村黨支部委員、婦代會主任、黨支部副書記、鄉黨委委員、縣委委員、縣婦聯名譽主任等職。先後當選為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婦聯第三、四屆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婦聯第四屆執行委員會委員,河北省婦聯第五、六屆執行委員會委員,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多次出席全國勞動模範和擁軍優屬表彰會議。

1944年2月晉察冀邊區第一屆群英會授予她"北嶽區擁軍模範-子弟兵的母親"光榮稱號。

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召開的晉察冀邊區第二屆群英會上,她榮獲"勞動英雄"光榮稱號。

身故

戎冠秀 戎冠秀

1988年6月,聶榮臻元帥得知戎冠秀老人生病住院,專門托人去探望,並將一束“勿忘我”花送到老人病榻,戎媽媽激動得連聲說“謝謝聶司令員”,並囑託女兒給聶帥捎去一束“勿忘我”花。戎媽媽逝世後,聶帥讓秘書代他給河北省委平山縣委發去的唁電中說:“驚悉著名子弟兵母親戎冠秀同志不幸病逝,深為悲痛。戰爭年代,戎冠秀同志的英雄業績鼓舞了晉察冀邊區的千千萬萬的人民和人民子弟兵,我也深為她的精神所感動。正是這種軍民魚水感情,使我們贏得了革命戰爭的勝利。我們應該繼續發揚她的革命精神,繼承她的遺志,為保衛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8月15日,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去唁電,代表全軍指戰員對戎冠秀同志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和思念之情,並向其家屬表示親切的慰問。唁電指出,戎冠秀同志是愛國擁軍的一面旗幟,她的逝世,使子弟兵失去了一位好“母親”。

戎冠秀組織婦女納鞋底 戎冠秀組織婦女納鞋底

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歲。黨和國家領導人薄一波、聶榮臻、劉瀾濤、蕭克、楊成武等發來了唁電。共有86個單位或個人發來了唁電,117個單位或個人送了花圈。8月22日,在省會石家莊舉行了800多人參加的遺體告別儀式。其骨灰安放在華北烈士陵園。

從幾十年前的抗戰歲月到21世紀的今天,她的光輝事跡在燕趙大地世代傳唱。 “我唱晉察冀,山紅水又清。山是那么紅,水是那么清。如果有人問,請問好老人。這位好老人,好比一盞燈。戰士給她火,火把燈點明。她又舉起來,來照八路軍……好老人叫啥?名叫戎冠秀。好老人住哪?家住下盤松……”這是著名詩人田間創作的《戎冠秀讚歌》,樸實的詩句中,飽含著對“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的讚美和愛戴。

紀念戎冠秀誕辰120周年攝影展 紀念戎冠秀誕辰120周年攝影展

1938年,八路軍工作隊進駐下盤松村,貧苦出身的農村婦女戎冠秀積極投入抗日運動,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當上村裡的婦救會主任,帶領村裡的婦女積極擁軍支前。酷暑夏夜,戎冠秀忍著蚊蟲叮咬,在昏暗的油燈下納鞋底、做軍鞋,手指肚上磨出了鮮血,又磨成了老繭;數九寒天,她為傷員洗涮繃帶,手上凍裂的口子一道道。

1941年到1943年,日本侵略者對晉察冀邊區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掃蕩”。在反“掃蕩”中,戎冠秀帶領婦女給前線戰士送水送飯。在嚴重缺醫少藥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傷員的生命,她拿出家裡最後的麵粉和雞蛋,做成可口的飯,一勺勺餵傷員;她見傷員腳冷,就撕開女兒的棉襖,掏出棉花暖在戰士的傷口處;為了及時把重傷員送到醫院,年近五旬的她帶領婦救會會員,抬著擔架,顛著小腳,奔跑在崎嶇的山路上;為了掩護一個重傷病人,她臨危不懼,讓傷員踩在自己的肩膀上,把傷員舉扛上去,藏進了山上的暗洞……多少傷員在轉危為安時都情不自禁地向她行跪拜大禮,多少負傷的戰士甦醒後對她喊出的第一句話就是“媽媽”。

如今,這位子弟兵的好母親已經成了擁軍愛民的一面旗幟。打動我們心靈的不僅僅是戰爭年代的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更是幾代人前仆後繼,用心血澆灌培育的光榮傳統。戎冠秀的三子二女都是愛國擁軍的好黨員,她的孫輩有多人穿上軍裝,在革命的大熔爐里延續著這個家庭的精神風采。

紀念戎冠秀誕辰120周年大會 紀念戎冠秀誕辰120周年大會

新中國成立以來“雙百”人物

為推動民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深入開展,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經中央批准,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
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此名單由全國“雙百”評選活動組委會2009年9月10公布。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八女投江 | 于化虎 | 小葉丹 | 馬本齋 | 馬立訓 | 方誌敏 | 毛澤民 | 毛澤覃 | 王爾琢 | 王盡美 | 王克勤 | 王若飛 | 鄧萍 | 鄧中夏 | 鄧恩銘 | 韋拔群 | 馮平 | 盧德銘 | 葉挺 | 葉成煥 | 左權 | 白求恩 | 任常倫 | 關向應 | 劉老莊連 | 劉伯堅 | 劉志丹 | 劉胡蘭 | 吉鴻昌 | 向警予 | 尋淮洲 | 戎冠秀 | 朱瑞 | 江上青 | 江竹筠 | 許繼慎 | 阮嘯仙 | 何叔衡 | 佟麟閣 | 吳運鐸 | 吳煥先 | 張太雷 | 張自忠 | 張學良 | 張思德 | 曠繼勛 | 李白 | 李林 | 李大釗 | 李公朴 | 李兆麟 | 李碩勛 | 楊殷 | 楊子榮 | 楊開慧 | 楊虎城 | 楊靖宇 | 楊闇公 | 肖楚女 | 蘇兆征 | 鄒韜奮 | 陳延年 | 陳樹湘 | 陳嘉庚 | 陳潭秋 | 冼星海 | 周文雍陳鐵軍夫婦 | 周逸群 | 明德英 |林祥謙 | 羅亦農 | 羅忠毅 | 羅炳輝 | 鄭律成 | 惲代英 | 段德昌 | 賀英 | 趙一曼 | 趙世炎 | 趙尚志 | 趙博生 | 趙登禹 | 聞一多 | 埃德加·斯諾 |夏明翰 |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 狼牙山五壯士 |聶耳 | 郭俊卿 | 錢壯飛 | 黃公略 | 彭湃 | 彭雪楓 | 董存瑞 | 董振堂 | 謝子長 |魯迅 | 蔡和森 | 戴安瀾 | 瞿秋白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丁曉兵 | 馬萬水 | 馬永順 | 馬恆昌 | 馬海德 | 中國女排五連冠群體 | 孔祥瑞 | 孔繁森 | 文花枝 | 方永剛 | 方紅霄 | 毛岸英 | 王傑 | 王選 | 王瑛 | 王樂義 | 王有德 | 王啟民 | 王進喜 | 王順友 | 鄧平壽 | 鄧建軍 | 鄧稼先 | 叢飛 | 包起帆 | 史光柱 | 史來賀 | 葉欣 | 甘遠志 | 申紀蘭 | 白芳禮 | 任長霞 | 劉文學 | 劉英俊 | 華羅庚 | 向秀麗 | 廷·巴特爾 | 許振超 | 達吾提·阿西木 | 邢燕子 | 吳大觀 | 吳仁寶 | 吳天祥 | 吳金印 | 吳登雲 | 宋魚水 | 張華 | 張雲泉 | 張秉貴 | 張海迪 | 時傳祥 | 李四光 | 李春燕 | 李桂林陸建芬夫婦 | 李素芝 | 李夢桃 | 李登海 | 楊利偉 | 楊懷遠 | 楊根思 | 蘇寧 | 谷文昌 | 邰麗華 | 邱少雲 | 邱光華 | 邱娥國 | 陳景潤 | 麥賢得 | 孟泰 | 孟二冬 | 林浩 | 林巧稚 | 林秀貞 | 歐陽海 | 羅映珍 | 羅健夫 | 羅盛教 | 草原英雄小姐妹 | 趙夢桃 | 鍾南山 | 唐山十三農民 | 容國團 | 徐虎 | 秦文貴 | 袁隆平 | 錢學森 | 常香玉 | 黃繼光 | 彭加木 | 焦裕祿 | 蔣築英 | 謝延信 | 韓素雲 | 竇鐵成 | 賴寧 | 雷鋒 | 譚彥 | 譚千秋 | 譚竹青 | 樊錦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