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治傷寒敕色,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體疼方。 麻黃(三兩半) 桔梗 細辛 吳茱萸 防風 白朮(各一兩) 烏頭 乾薑 蜀椒 桂 心 (各一兩六銖) 上十味治下篩,溫酒服方寸匕,溫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復服如法。 若得汗足,如故頭痛發熱,此為內實,當服 豉丸。若翟氏丸。如得便頭重者,可以二大豆 許,納鼻孔中,覺燥涕出,一日可三四度,必愈。兼辟時行病。名稱
度瘴發汗青散別名 度瘴發汗青散
組成
麻黃2兩半,桔梗1兩,細辛1兩,吳茱萸1兩,防風1兩,白朮1兩,烏頭1兩6銖,乾薑1兩6銖,蜀椒1兩6銖,桂心1兩6銖。出處
《千金》卷九。主治
傷寒,赤色,惡寒發熱,頭痛項強,體疼。兼辟時行病。用法用量
溫酒調服方寸匕,溫覆取汗,汗出,止;若不得汗,汗少不解,復服如法;若得汗足,如故頭痛發熱,此為內實,當服駃豉丸或翟氏丸;如得便頭重者,可以2大豆許納鼻孔中,覺燥,涕出,1日可3-4度,必愈。製備方法
上為末。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度瘴青散乃治山嵐瘴氣之方,雖用麻黃、辛、防、桔透表發汗,全賴烏、桂、椒、姜、萸、術溫中散邪,專為面赤戴陽而設。設服之不應,頭疼發熱如故,此必內有實邪固結,又為陽明病面合赤色,急須駃豉丸迅掃中外,不當以面赤為虛陽上泛而致扼腕也。附註
度瘴散(《外台》卷一引《崔氏方》)。中藥方劑之D字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