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釣藤1分,防風(去叉)1分,芎1分,天麻(酒浸,切,焙)1分,麻黃(去根節)1分,荊芥穗半兩,蟬蛻(去土)半兩,蠍梢(炒)半兩,白僵蠶14枚(炒),薄荷心26枚(酒浸,焙),龍腦1字,麝香1字(研)。主治
小兒虛風。用法用量
每服皂子大,荊芥、紫參煎湯化下。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煉蜜和成煎。中藥方劑之D字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釣藤煎主治小兒虛風。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外台》卷三十五引《必效方》。 (《外台》卷三十五引《必效方》。 )釣藤湯
同名方劑匯總為茜草科植物鉤藤或華鉤藤及其同屬多種植物的帶鉤枝條,攀援狀灌木,高可達10m。
形態特徵 醫藥作用每服3錢,水1盞,煎至6分,溫服。 以利為度,難利者,間服茵陳丸。 製備方法:
參考資料組成: 鉤藤3錢,蟬蛻10個,防風2錢,人參2錢,麻黃2錢,僵蠶3錢,天麻3錢,全蠍3錢(去毒),甘草3錢,川芎3錢,麝香少許。 主治: 小兒吐利,脾胃虛風慢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乳食前服。 加減...
參考資料釣藤釣藤湯主治 傳屍癆,瘦羸骨蒸,復連殗殜,命在須臾,精神尚爽。
組成 出處 主治 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本品為防己科植物四川千金藤Stephania sutchuenensis H.S.Lo的乾燥根。分布在中國大陸的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1,000米至1,5...
簡介 歷史考證 生態特徵 生境 化學成份本品由薑黃,沒藥,木香、乳香等組成,主治小兒胎寒胃冷,夜間啼哭,嘔吐乳食,大便瀉青,狀若驚搐,時有冷汗。使用時每服三錢,兒一圓,如雞頭實大,煎釣藤湯化下...
處方 炮製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千金藤為防己科植物千金藤的根或莖葉。又名金線釣烏龜,粉防己(《杭州藥植志》),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湖南藥物志》),金線吊青蛙、朝天藥膏、合鈸草、...
簡介 形態特徵 歷史考證 化學成份 藥理作用勾藤又名釣藤、吊藤、藤鉤子、釣鉤藤、鶯爪風、嫩鉤鉤、金鉤藤、掛鈎藤、鉤丁、倒掛金鉤、鉤耳。主要成分:含鈞藤鹼、異鉤藤鹼、柯諾辛因鹼、異柯諾辛因鹼、柯楠因...
基本內容 植物形態 植物分類 藥材形態 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