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古今醫鑒》卷九。組成
當歸尾(酒洗) 生地黃(酒浸) 黃柏(酒炒) 黃連 黃芩 柴胡 白茯苓 枳殼 羌活 防風 荊芥 石膏(煅) 甘菊花 蟬蛻 車前子(炒)密蒙花 白蒺藜(炒) 木賊(童便浸,焙) 青葙子(炒)羚羊角 石決明(煅) 甘草用法
上藥為末,每服30克,食後溫服。主治
目赤,目昏,羞明怕日,目癢流淚,翳膜遮睛。中藥方劑之D字類二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