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說明
山財是“山東財經大學”和“山西財經大學”和的簡稱山東財政學院
學校簡介
學校老校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泉城濟南千佛山風景區,占地 600 畝,新校區位於濟南經十東路,規劃用地 1466 畝。學校現有在校碩士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專科生等各類在校生 14000 餘人,其中,本科生 13000 餘人;成人教育學生 9000 餘人。 學校現設 14 個二級學院,現有 43 個本科專業,其中 5 個專業可選為輔修第二專業(學士學位),擁有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 3 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2 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工商管理碩士( MBA )專業學位授予權、公共管理碩士( MPA )專業學位授予權和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的資格。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企業管理、國際貿易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為山東省重點學科,其中,財政學、企業管理為省級重點強化建設學科;擁有財政學學科和金融學學科兩個泰山學者崗位。已形成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文、法、理、工、教育學等7大學科門類相結合的學科結構。
學校不斷強化科研的先導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科研工作的激勵和引導,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近五年來,承擔科研課題 520 項,其中,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等國家級項目 32 項,財政部、山東省項目 267 項,教育廳項目 90 項;獲社科、科技成果獎 143 項;出版專著 44 部,其他編著、教材等 154 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 2885 篇。《山東財政學院學報》是山東省和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學校重視加強學術團隊建設,組建各類研究機構 23 個,並承擔了山東省經濟學會、山東省管理學會、山東省套用統計學會、山東省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等省級學術團體秘書處的日常工作。
2011年5月,教育部致函山東省人民政府,同意該學院與山東經濟學院合併籌建山東財經大學,籌建期限為1年。
校史沿革
1987年校址定於金雞嶺下,原學院黨委書記王振岳,副院長吳世傑、王運金參加奠基儀式,原建設部副部長譚慶鏈參加學院基建招標會, 財政部直屬的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和江西財經大學包建我校專業系部和專業教學,山東省五所高校承辦學院基礎課辦學會。 1987年6月借省稅務局辦學,1988年遷至濟南市委黨校辦學,建成後遷至舜耕路校址辦學。
建築特色
山東財政學院校園規劃和單體建築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榮獲1993年城鄉建設部級優秀設計二等獎及全國第六屆優秀工程設計銅製獎。山東財政學院地處山坡,地形狹長而不規整,又有河流經過,規劃沒有採取校園入口正對教學區的傳統規劃手法,而是採用入口跨越沖溝,再行轉軸的手法進入教學庭院,使教學區形成“動”、“靜”兩組空間。教學區採用網路化的規劃手法, 充分考慮了
濟南氣候特點,爭取南北朝向,樓群布置與城市道路形成60°偏角,這一“扭轉”,引發了教學區單體建築採用六角形母題的形象構思。構成了功能合理、尺度合宜、造型新穎、統一和諧,富有特色的建築群。圖書館前是全校活動中心、景觀中心和空間環境的高潮。景點的設計構思是結合了濟南“泉城”的大環境和圖書館作為知識源泉的雙重寓意, 在入口一側設“泉眼”,噴出“泉水”。泉水順台階小溪溝流入中心為蒲公英噴泉的圓型水池,寓意莘莘學子,將奔向祖國四方生根、開花、結果。水池的西南側為大片綠茵草坪, 北側為青色山石砌成的折線台階,供師生拾級而坐,增加交往環境的自然韻味。鋪地與綠地以水池為中心,相互環抱,有如太極剛柔相濟,形成親切、優美、典雅,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的校園空間。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千餘人,其中,專任教師 771 人。教授、副教授 386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 50.1% ;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 581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5.4%,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 141 人。教師隊伍中,國家和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財政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省部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山東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幹等各類人才 23 人,校級學科帶頭人及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 46 人。現有碩士生導師 138 人,博士生導師 10 人。已經擁有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專業結構合理、職稱結構較優、業務素質較強、專兼結合、發展潛力較大的教學、科研隊伍。
辦學資源
學校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和實驗設備,建有高標準、現代化實驗樓,設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經濟科學實驗室、管理科學實驗室、計算機科學技術實驗室等各類功能的實驗室 44 個,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實驗室座位 9000 多個,擁有教學用計算機 3000 余台。圖書館藏書 113 萬餘冊,電子圖書 76 萬餘冊,電子文獻資料庫 13 個,各類中外文期刊 1200 種,並建有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和信息檢索系統。學校建有現代化演播中心、閉路電視教學系統和千兆以太校園網路系統。文體活動設施完備,建有禮堂、全塑膠田徑運動場、體育館、游泳館等文體活動設施。校園環境優美,各類設施完善,先後被評為 “ 國家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 、 “ 山東省文明校園 ” 、 “ 濟南市花園式單位 ” 。
對外交流與合作
建校以來,學校堅持走國際化辦學道路,重視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努力探索不同形式的合作辦學,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後與14個國家和地區的33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開展了包括合作辦學、互派留學生、學者互訪、合作科研、聯合培養等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國際交流情況
2003年以來,該校分別與法國巴黎高等計算學院、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伯拉狄諾分校、德國柏林套用技術大學、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紐西蘭懷卡托大學、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荷蘭北荷蘭大學、加拿大里賈納大學等9所院校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威希布雷學院、法國雷恩第一大學續簽了校際合作交流協定。加大了與國外院校交流合作的力度,為學校實施“開放興校”戰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中外合作辦學情況
2008 年,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該校將對與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進行試招生。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是加拿大著名的百年老校,也是一所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創新意識為一身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本項目將借鑑達爾豪斯大學先進的辦學模式和管理經驗,融合中外教育理念與課程設計優勢,引進達爾豪斯大學的教師資源和部分原版教材,聯合培養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國際化視野、較高英文水平,適應國際經濟新變化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項目學制為四年, 2008 年計畫招生 100 人。
2005 年山東省批准了該校與英國龍比亞大學的商科合作項目。採取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依託山東財政學院優質教育資源,引進龍比亞大學的套用型課程設定、優秀師資資源、與國外同步原版教材和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培養套用型國際化人才。 2008 年計畫招生 200 人。該項目實施“ 3+1 ”培養模式,學生 1 — 3 年級在山東財政學院學習,成績合格獲得山東財政學院專科學歷證書。取得專科證書的學生並達到英語語言(雅思)考試標準要求的學生,可赴龍比亞大學繼續學習一年,修滿龍比亞大學規定課程學分,獲得龍比亞大學本科學士學位證書。經財政廳、物價局、教育廳標準,中外合作辦學按照教育培養成本收費,在國內學習期間每生每學年 17000 元。
三、出訪、來訪情況
2003年以來,該校共組團出訪22項80人次。其中,派出教學管理處級幹部考察培訓團3次共 32人赴英國龍比亞大學考察學習,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教師11 人,出國合作教學科研教師 3人,國家留學基金及省政府資金資助赴外訪學者9人。接待來訪209人次。
通過出訪交流學習,開闊了視野,尤其是該校的教學管理處級幹部考察培訓團是校黨委 “開放興校”戰略的重要舉措。通過對英國龍比亞大學“質量保證與提高”框架體系、“合作中的質量監控模式”、“大學計畫部的作用”、“教師培養計畫及實施方法”、“教育發展的相關問題”和“職業發展機會”等方面的了解,認識中英在社會、經濟、文化特別是教育體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異同,感受學校在教育教學國際化方面存在的差距,接受培訓的學員普遍感到通過學習培訓收穫頗多,會對該校的教學改革和管理,尤其是走國際化辦學的道路有很大幫助和促進。
四、學生交流情況
經濟的全球化要求大學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環境而生存,還要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中尋求自我發展,為培養具有國際眼光的學生,學校從 1998 年開始與國外友好院校互派交流學生,目前,每年在本科三、四年級學生中選拔優秀學生分赴英國龍比亞大學、法國雷恩大學、荷蘭北荷蘭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維西布雷學院學習。其中,英國龍比亞大學在學分互認的基礎上,完成在龍比亞大學一年的規定學分後,可以同時獲得該校和龍比亞大學的學士學位。為了拓展交流渠道,為更多的學生提供出國學習的機會。該校與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里賈納大學簽訂的校際交流協定中均有學生交流意向,並積極做工作儘快付諸實施。2003年至今,共派出交流學生156人。交流學生具有熟練的英語使用能力,豐富的海外留學經驗,獨立的海外生活閱歷,為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派出交流學生的同時,該校接收友好院校學生來校學習,共接收交流學生62 人。
五、留學生工作
該校的留學生工作,起步較晚,截至現在,累計招收留學生100人。主要來自韓國、日本、俄羅斯、瑞士,以學習漢語為主。今後將逐步擴大招生規模,拓展辦學層次,增加招生學科門類,使留學生教育成為學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高學校國際知名度。
六、外籍專家工作
按照省外專管理局及省教育廳的要求,該校平均每年聘任外籍教師4人,累計聘任30餘人。主要從事語言教學。同時,積極聘請外籍專家來校合作教學、合作科研、作學術報告。今後將更加注重外籍專家聘任工作,提高聘任層次,充分發揮外教資源優勢,增加聘任效益。
該校“開放興校”戰略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該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開展,為該校師生開拓視野,參與體驗國際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對於提高該校教育質量,促進該校的國際化發展,提高學校國際知名度有著重大的意義。
人才培養與就業
本科教育山東財政學院學校現設有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文、法、理、工等六大學科門類相結合的35個本科專業。其中財政學、會計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為國家管理專業,財政 學、會計學、金融學、企業管理為山東省重點建設學科。由於學校辦學指導思想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合理,本科培養方案科學,教師隊伍素質較高,教學環境與條件良好,且教學管理嚴格有效,因而保證了較高的人才培養質量,近三年年底就業率均在95%以上,贏得了優質生源和良好的社會聲譽。現在校普通本、專科生、研究生10937人,其中,本科生9968人。建校以來,我校共培養本、專科畢業生和碩士研究生22159人,其中,3837名畢業生考取國家公務員,僅中辦、中組部、財政部、外交部等中央及國家機關公務員就有221人;6400餘名畢業生工作在全國各級財稅管理部門和金融系統,大部分畢業生已成為單位業務骨幹,近100人走上領導崗位;還有不少畢業生自主創業,在國內外開辦公司;2016名畢業生考取北大、復旦、人大等名牌院校碩士研究生。共為西部11個省、市、自治區培養畢業生2204人。
研究生教育自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批准我校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開始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以來。我校始終堅持加強碩士點學科群建設,最佳化碩士點的專業布局的理念。目前,我校已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總數達到22個。這22個碩士點,共覆蓋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工學5個學科門類和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學8個一級學科。經過數年的發展,我校10個二級學院已有碩士學位點,在校碩士生 408 人。另外,我校設有MBA教育中心,聘請國內名牌高校的著名教授擔任MBA導師進行核心課程的教學,使學院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
合併升格
經教育部批准,山東財政學院將與山東經濟學院合併組建山東財經大學。教育部2011年4月在同意山東經濟學院與山東財政學院合併籌建山東財經大學的通知中指出,籌建期限為1年。按籌建進程,山東財經大學將於2012年5月掛牌成立。
院系設定
‖經濟學院 ‖ 金融學院‖ 國際經貿學院 ‖ 會計學院 ‖ 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
‖統計與數理學院 ‖ 工商管理學院 ‖人文藝術學院 ‖ 政法學院 ‖
‖外國語學院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 ‖體育學院 ‖ 國際交流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
‖MBA教育中心 ‖ MPA教育中心 ‖
主要院系簡介
人文藝術學院:人文藝術學院成立於二OO五年一月,其前身是文理學院的中文教研室和藝術教研室。
學院現有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和藝術設計三個專業。新聞學專業2005年開始招生,漢語言文學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2006年開始招生。
學院下設語言教研室、文學教研室、新聞教研室和藝術教研室。學院現有教職工32人,教師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占教師總數的46%;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7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0%。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2006年新增專業。學校自建校開始陸續引進了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1998年以前主要教授語法修辭、財經寫作、普通邏輯等課程。隨著教育理念的改變,1999年開設大學語文,同時還開設了中外文學名著鑑賞、論語選讀、中國文學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等大量公共選修課,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自1995年開始為留學生開設漢語課程。2005年大學語文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5年11月,學院申報漢語言文學專業成功,2006年開始招生。增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既有紮實的漢語言文學理論知識,又通曉經濟和管理的複合型人才的需求以及我院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系統的語言文學知識、經濟與管理知識和文秘技能技巧的,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其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研究、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現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講師4人。
新聞學專業於2005年開始招生。增設本專業是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新聞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我校學科建設、發展的需要。主要為新聞、出版、宣傳等部門培養從事編輯、記者、管理工作和具有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知識及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的高層次套用型新聞采編與製作人才。新聞學專業現有教師7人,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1人。
藝術設計專業為2006年新增專業。學校九十年代初期開設了書法鑑賞、音樂鑑賞、攝影欣賞、篆刻欣賞、繪畫藝術賞析、中國書畫藝術品投資概論等課程,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藝術設計專業2006年開始招生。增設本專業是為了滿足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社會各界對藝術設計人才的廣泛需求和我校學科、專業整體建設和長遠發展的需要。本專業培養具有突出設計能力的藝術人才,具備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適合在裝潢、出版、媒體傳播、廣告設計、文化教育等部門從事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藝術設計專業現有專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
學院重視科研工作,先後承擔了省教育廳立項科研項目2項,校級科研課題5項,出版《狄更斯評傳》、《中國書法全集――金農》、《在生存中凝望――市場經濟中的文化生產》等專著6部,主編財政部統編教材1部,先後在《光明日報》、《美術觀察》等報刊發表論文300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經濟學院於2003年3月設立,其前身為設立於1988年的計畫統計系。
經濟學院現設有經濟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兩個本科專業和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國防經濟學六個碩士專業。經濟學本科專業由原國民經濟計畫專業調整而來,自1989年開始招生。學院現有“政治經濟學”校級重點學科、“個體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兩門校級精品課程。其中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僅有北京大學與山東財政學院開設,是國家嚴格控制的專業。
學院以培養理論基礎紮實、專業素質過硬、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套用型經濟專業人才為目標。通過專業學習,使學生具備比較紮實的經濟學功底,能夠較熟練地掌握並規範運用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富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能夠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管理工作,或在高校、科研單位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擁有一支業務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現有專任教師4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3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31人,來自國內外重點大學和研究機構的2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校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5人,在國內二級以上學術團體擔任理事以上職務的11人。
學院十分重視科學研究,發揮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近三年,學院教師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19篇,出版學術著作、教科書12部,主持和參與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8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項。
學院下設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五個教研室和經濟技術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學院教學設備齊全,學校設有專門的經濟學科實驗室、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和專業資料室,各種教學輔助手段齊全。
多年來,學院已為社會各領域輸送了大批高素質人才。歷屆畢業生多在各級政府機構,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部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以及國內外著名的公司、事務所從事管理與研究工作,也有相當多的畢業生選擇了出國留學深造的道路。畢業生的考研比率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眾多畢業生考取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國內名校。
經濟學院為有志成為中國未來的經濟理論研究者、經濟管理者和職業經理的青年學生提供一個成長的舞台、成功的跳板。
會計學院的前身是學校最早創建的會計系,目前是學校最大的二級學院之一。現有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會計學專業為國家管理專業,1996年被批准為山東省重點學科,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會計學專業2007年被批准為山東省特色專業,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為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為套用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7年會計學專業課教學團隊被山東省批准為省級教學團隊,《基礎會計》被批准為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課程,《基礎會計》和《財務管理》被評為山東省精品課程。
學院目前設有會計、財務管理、會計信息化和審計4個教研室,會計模擬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2個實驗室和現代財務與會計研究所。現有在校本、專科生2000餘人,碩士研究生95人。
學院現有教職工59人,其中專任教師49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博士、在讀博士16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人,山東省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人,財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諮詢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專業結構合理、業務素質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教師隊伍。
學院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近五年來,學院主持省部級以上課題57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3項,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69篇,其中《管理世界》2篇、《會計研究》12篇,出版專著14部,編寫教材23部。主持省部級以上教學改革項目9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7篇。
二十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其中畢業碩士研究生150餘人,本、專科生5000餘人。同時,學院不斷加強與企事業單位的交流與合作,承擔了在職研究生教育、高級會計師考前輔導、註冊會計師考前輔導、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等社會培訓,成為山東省會計人才培訓的重要基地。
會計學院正主動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照“開拓進取、爭創一流”的發展理念,通過深化改革、強化管理,不斷提升學科水平,培養高質量的財會人才,努力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是山東財政學院的重點二級學院,是學校設立最早的院系之一。經過20年的建設和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財政學學科為龍頭,財政學與公共管理學互動支撐和融合的學科體系。學院現設有財政學、稅務、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公共事業管理5個本科專業,在校生1500多人,財政學、社會保障、國民經濟學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公共管理碩士(MPA)1個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我院共有教職工52人,其中專業教師43人。在專業教師中: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人數的72%;具有博士學位(含在讀博士)的教師占教師人數的37%。
我校財政學學科創建於1987年。在學科建設20年的時間中,受益於財政部對我校實行的“高位嫁接”的辦學體制,在財政部、山東省政府及其山東省財稅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央財經大學等兄弟院校的無私幫助下,我校的財政學學科得到了較快發展。1996年,財政學學科被確定為“山東省省級重點學科”,是全省財政學學科中唯一的省級重點學科;1998年,取得全省第一個財政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9年,被列為山東省“高校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1年,被列為“山東省省級重點學科強化建設項目”;2002年,省級重點學科財政學學科“九五”規劃建設順利通過山東省教育廳專家組的驗收,驗收結果為優秀;2005年,獲得培養在職人員以研究生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資格、“山東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同年,《財政學》課程獲得“山東省精品課程”;2006年,財政學科先後被確定為山東省“泰山學者”崗位和山東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省公共財政與社會保障研究基地”,並作為 “十一五”山東省重點學科繼續進行強化建設;2007年,財政學科作為“山東省高等學校基礎學科建設項目”進行建設。2007年財政學專業被確定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我校財政學學科的教師在國內較早對公共財政理論、稅制改革、社會保障、公共投資等領域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主持和參與省部級以上課題40多項,其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出版教材專著50餘部;獲得20項省部級優秀成果獎,其中一等獎6項,二等獎8項。
在“十一五”期間,我們以省級重點學科為依託,以“泰山學者”崗位和“山東省公共財政與社會保障制度研究基地”為平台,立足於山東,面向全國,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努力把我校財政學學科建成省內領先、國內先進的學科。
行政管理專業設定於2000年,2001年面向全國招生。本專業是以行政學、管理學、法學、政治學為基礎而建立的公共管理類專業。本專業現具有管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定於1999年,2000年面向全國招生。本專業是以財院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依託而建立的公共管理類專業。本專業現具有管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1996-1998年開設社會保障與保險專科專業基礎上,2001年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2002年面向全國招生。本專業是以我院經濟學、 管理學、社會學、法學為基礎建立的公共管理類專業。本專業現具有管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
山東財政學院金融學院的前身可追溯到設立於1987年的山東財政學院投資經濟系,該系是我校建校後最早開設的五個系之一,建立之初即開辦了隸屬於金融學科的投資經濟專業。1999年,我校按照教育部調整後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進行教學系部調整,以原投資經濟係為基礎,將該系的投資經濟專業與原設於其他系的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等專業合併為金融學專業,並對全校的金融學科教學資源進行整合,改組成立了金融系。2003年,金融系進一步改組為金融學院。
金融學院現有教職工54人,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44人(教授8人,副教授20人,講師、助教16人),在現有專職教師中,博士數量達到17人 。
金融學院現設有金融學、保險學、金融工程、信用管理四個本科專業,此外,還設有一個金融學碩士學位點,一個金融理論研究所,以及為進行金融學科教學、科研而配套設立的資料室等。在四個本科專業中,金融學專業如前所述,是於1999年在三個原的的金融類專業合併的基礎上改組成立的。該專業於2001年正式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於同年被確定為國家管理專業和校重點專業。2005年,以該專業為核心力量的金融學科被評為山東省強化建設的重點學科和省級特色專業,2004年和2006年,《證券投資學》和《國際金融》兩門課程相繼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8年學院與地方共同建成省級金融外包服務基地。保險學專業設立於2002年。金融工程專業設立於2005年。這四個專業目前總計已招收本科生20屆,畢業本科生16屆,畢業本科生5000餘人。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建設,金融學院已成為我校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教學單位之一,也是山東省最大的金融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和重要的研究生培養基地,2008年,金融學院被批准成為“泰山學者”設崗單位,也是同學科中省內唯一設崗單位。
金融學院的教學、科研任務目前主要由金融理論、金融管理、金融投資、國際金融、金融工程、保險6個教研室和金融理論研究室承擔,現有的主要教學與科研資源配置已能較全面地適應金融學學科框架下的教學與研究需要。
近年來金融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中心,堅持教學改革,大力培養、引進人才,努力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積極發揮專業、學科優勢向社會提供專業服務,並形成了自身的一些學科優勢和特色。本科教學質量已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國際經貿學院前身國際經濟系成立於1991年,2002年根據學校管理體制的調整設立國際經貿學院。國際經貿學院目前擁有三個本科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國際商務、貿易經濟),兩個碩士點(國際貿易學、世界經濟學)。擁有一個省級重點學科和兩個校級重點學科,一個省級雙語教學團隊。其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國家管理專業、山東省教學改革試點專業、省級重點學科依託專業、學校重點專業。2007年國際經貿專業成為山東省品牌專業,2009年成為國家級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國際經貿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博士9人,在讀博士6人,博士生占專任教師的43%。學院目前擁有博導2名,碩士生導師10名。師資隊伍年齡、專業和學員結構合理。1/4的教師具有在國外大學學習或工作的經歷。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生1400人。學院每年向荷蘭、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等國家的友好學校選派留學生,同時承擔各國在校留學生的教學任務。
學院辦學特色:其一是學生的國際交流能力;其二是國際金融和國際商務實務操作能力。
2002年,根據魯財院字[2002]5號檔案,以外辦為基礎建立國際交流學院,與外辦一個機構,兩個牌子。
2003年,根據魯財院政任字[2003]1號檔案,外事辦公室更名為國際交流合作處,兼港澳台事物辦公室。
2005年4月,國際交流學院與英國龍比亞大學的“山東財政學院中英專科合作項目”獲山東省教育廳批准,並於同年7月招收第一批學生,計會計學、金融管理與實務、國際貿易事務、計算機套用技術四個專業181人(含進修生2名);2006年,招收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學生229人(含進修生7名)。2007年,招收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學生174人(含進修生3名)。
2008 年,經山東省教育廳批准,我校將對與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經濟學專業本科合作辦學項目進行試招生。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是加拿大著名的百年老校,也是一所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創新意識為一身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本項目將借鑑達爾豪斯大學先進的辦學模式和管理經驗,融合中外教育理念與課程設計優勢,引進達爾豪斯大學的教師資源和部分原版教材,聯合培養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國際化視野、較高英文水平,適應國際經濟新變化的高素質專門人才。項目學制為四年, 2008 年計畫招生 100 人。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前身為經濟信息管理系,成立於1993年6月。現擁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三個本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和計算機套用技術(校級重點學科)兩個碩士點。下設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套用、信息工程、電子商務四個教研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兩個省部共建的基礎實驗室,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金融信息工程兩個研究中心,網路與信息安全研究所以及商務智慧型與決策支持系統實驗室、應急聯動系統實驗室、網路與信息安全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套用實驗室等八個專業實驗室。目前學院全日制在校生千餘人,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
學院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以教學改革和教學評估為動力,以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為目標,有計畫、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學科專業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依託學校的財經學科優勢,依靠國際交流合作,經過多年發展與歷史積澱,逐步形成以計算機信息技術與財經管理知識融合見長,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促進學科專業發展為強,以服務財經管理部門為主要面向,以培養掌握計算機先進技術和財經管理知識的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
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專任教師52人;有教授8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8人(含兼職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博士後2人),在讀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碩士以上學位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0%以上。財政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人。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教師為主體、年齡和職稱結構較為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
近年來,學院教師在《管理科學學報》、《計算機學報》、《軟體學報》、《電子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0餘篇;出版專業教材10部,獲省廳級獎10餘項;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科學基金項目5項和省部級課題20餘項。學院還專門設立“青年教師科技發展基金”,鼓勵和支持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進行創新實踐,提升教師科研水平。
學院積極與國內外高校、學術機構及IBM、Microsoft、SAP、NEC、浪潮等國內外知名IT企業開展交流與合作。近年來,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阿肯色州立大學計算機系、加拿大Regina大學計算機系、復旦大學和同濟大學軟體學院等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先後有多名教師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以及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參加學術交流、講學或研修,並選拔優秀學生赴海外留學。
學院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設立了大學生創新科技基金, 與濟南市信息產業局、NEC、浪潮等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人才培養基地。 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創新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加強對學生套用能力的培養。近三年有53名優秀大學生參與學院教師的12項科研課題,數百名同學在參加的由全國、省市和學校舉辦的各類科技及外語大賽中獲獎。
十餘年來,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秉承“厚基礎、高素質、重創新、套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數千名計算機與信息管理專業人才,為國家和山東省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學生畢業一次簽約率一直在85%以上,畢業生考研率達20%,就業單位包括各級政府機關、科研單位、高等院校、財政、稅務、銀行、郵政、電信、信息技術公司等中外合資、獨資企事業單位。畢業生以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踏實的敬業精神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外國語學院的前身為大學外語教研室,成立於1987年,隸屬基礎部,主要承擔全校公共英語教學,1991年併入國經系。1992年開始招收經貿英語專業專科生,1993年起開始招收經貿英語專業本科生。根據學科建設與發展的需要,1994年6月成立經貿外語系;1996年6月更名為外語系;同年,我校被確定為財政部外語人才培養基地,先後對財政部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數百名處級以上幹部進行系統的外語技能培訓,得到了財政部的好評。2002年6月外國語學院成立,2003年獲得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自2004年開始招生。
外國語學院現有英語、日語和法語三個本科專業,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英語專業教研室、日語專業教研室、大學外語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四個教學機構。
外國語學院現有1門校級重點學科: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3門校級精品課程:大學英語閱讀;英語國家文化(2006年被推薦為省級精品課參評課程);英美文學。
外國語學院擁有一支力量強、結構合理、頗具發展潛力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3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專任教師中教授5人,副教授26人,講師25人,助教20人;博士2人,碩士50人(其中在讀博士2人)。校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6人,在國內二級以上學術團體擔任常務理事以上職務的5人。另外,每年還聘請4位外籍教師擔任教學工作。
學院教學基本設施完善,能充分滿足人才培養需要。用於外語教學的語音實驗室12套,外語無線廣播發射台2座;供本院師生查讀的專業圖書總量 2萬餘冊,國內、外期刊、報紙80餘種。
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學院主動適應高等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重點學科和師資建設為依託,牢固樹立教學中心地位,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推進辦學觀念創新、管理制度創新和教學工作創新。學院先後共培養了1800多名品學兼優的合格畢業生(現有在校本科生635人,碩士生27人)。歷年來,外國語學院畢業生以其紮實的語言基礎、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素質與較強的套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與社會的廣泛認可。
政法學院,其前身為成立於1987的學校馬列主義教學研究部,1998年成立政治法律系,2002年更名為政法學院。現有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工作3個本科專業,1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碩士授權點。學院下設法學第一教研室、法學第二教研室、政治學與行政學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思想品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研室、形勢與政策教研室、學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資料室等教學、管理和服務部門;有專任教師6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碩士生導師5人,學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承擔著專業教學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這之前是“兩課”中的5門課程)、《形勢與政策》、經濟學與管理學學科基礎課《經濟法概論》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政法學院按照建設學科專業謀發展的總體思路,積極為增進教學和研究能力服務,努力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始終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注重學術業績,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質量,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綜合優勢和功能。在學生培養目標上,堅持以塑造健全人格為旨歸,將專業知識教育與職業道德教育和現代公民意識教育統一起來,使學生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更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法治紀律素養,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將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放在首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努力造就適應時代變化和進步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目前,政法學院已經建立起了一支學歷、專業、年齡和職稱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初步形成了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學科、專業結構;創建了良好的系風、學風以及健全有效的教學、科研、學生和行政管理制度,為教工工作和學生成才營造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環境和氛圍。
統計與數理學院是兼容經濟學和理學兩大學科門類的二級學院。現有統計學、保險(精算方向)、信息與計算科學和數學與套用數學四個本科專業,擁有統計學和數量經濟學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統計學專業為校級重點專業。學院目前設有統計學、保險精算、套用數學和信息與計算科學四個教研室,統計、保險精算、數量經濟學、套用數學四個研究所。現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000餘人。
學院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55名,其中專職教師48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高級職稱比例為37.5%;其中全國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優秀教師1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4人,博士12人,擁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為91.7%。全體教師科研能力強,成果豐富,近年來,在《中國科學》、《統計研究》、《數學學報》、《中國管理科學》、《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篇,被SCI、EI、ISTP轉載30餘篇,編著教材7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15項,多項科研成果獲廳局級以上獎勵。
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高等教育的發展規律,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先導,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核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不斷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提升辦學水平,增強辦學實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已形成了以經濟學、理學為主體的多學科相互支撐融合併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
學院注重教學實踐工作,在山東省統計局、平安保險山東分公司等多個單位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多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享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目前統計與數理學院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不斷強化“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理念,大力弘揚“求是崇真,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力爭與社會各界真誠合作,共同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體育教育學院成立於2002年3月,其前身為體育教學部。下設教學教研室、訓練教研室、健康活動中心、學工辦、場館管理科、辦公室。承擔著全校公共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運動競賽、體育科研、群體活動等體育工作。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以及“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自覺鍛鍊身體的意識,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擁有一支體育專業素質較高的教學與科研隊伍。現有教職員工36人,專任教師26人,教授、副教授16人。從省隊、國家隊退役下來從事過專業訓練的教師5人。國際級裁判1人、國家級3人、國家一級12人,在省級體育協會、委員會擔任秘書長及副主任3人、全國學術團體擔任理事1人。
學院十分重視體育科學研究,發揮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近三年,教師發表體育學術論文91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6部,主持完成省部級等研究項目13項。獲省級科研成果獎6項。
學院加強體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目前,體育課已建立了學生自主選擇運動項目的“選課制”,正向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過渡,逐步實現“三自主”。近三年,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發表教學改革研究論文10篇,承擔教學改革研究項目3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
學院加強高水平運動隊伍建設,競賽成績優異。我校是全國部分試辦高水平運動隊高校之一,通過多年的探索,已經形成了較為規範的高水平運動隊管理體系。近年來,培養國家健將級運動員1名、國家一級運動員5名,打破全國大學生田徑錦標賽紀錄一項、山東省大運會紀錄兩項。
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優秀,群體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每年定期舉辦學校田徑運動會,“畢業杯”、“三好杯”等各項球類比賽,還根據學生興趣的不同要求不定期舉辦其它比賽。通過豐富多彩的群體活動,增強了大學生體質,豐富了校園文化。
近年來,先後獲得教育部頒發的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高校;山東省高校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山東省學校體育、衛生、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十二屆大運會獲“校長杯”、“精神文明代表團”、“特殊貢獻獎”。
山東財政學院MBA教育的宗旨在於對學員進行知識與能力、專長與博學、智商與情商的綜合培養,力圖能夠將學員需求、社會需求和教育需求有機結合。緊跟時代潮流,立足社會需求,除設定基礎課和核心課外,還按照現代企業管理、財政與金融管理、財務管理與稅收籌劃、跨國公司與國際投資等4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設定了選修課。學校還實行品質卓越的“雙導師制”,即除聘請國內名牌高校的著名教授擔任MBA導師進行核心課程的教學,還聘請校外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著名企業家、成功經理人和財經系統高級管理者擔任MBA導師,以期使學院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得到長足的進步。
學校以培養高質量、高層次人才為己任,大力實施 “ 學科立校、人才強校、開放興校、依法治校 ” 戰略,積極推進以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為核心的綜合改革,確立了 “ 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業務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國際視野的套用型人才 ” 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完善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畢業生被中央機關、國家部委和著名公司錄用,大批學生考取名牌高校研究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在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在高考招生中,學校普通本科文、理錄取分數線連年位居山東省高校前列。近幾年普通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達到 90% 以上,居山東省高校前列。
學校精神
山東財政學院精神——“求是崇真、博學篤行”
學校發揚“求是崇真、博學篤行”的校訓精神,總結了“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山財傳統,形成了“以人為本、崇尚學術”的山財文化,確立了“學校與師生員工共同發展”的山財信念,形成了教職工幹事創業、努力工作,學生勤奮學習、全面發展的良好風氣。
學校地址
老校區:
濟南市舜耕路40號 郵政編碼:250014
新校區:
濟南市經十東路明水收費站南鄰18602號 郵政編碼:250220
成立時間:1951年7月 (1997年10月 由原山西財經學院和原山西經濟管理學院合併組建) 學校地址: 南校區:山西省太原市塢城路696號 郵政編碼 030006 北校區:太原市南內環街339號 郵政編碼 030012 西校區:太原市平陽路西二巷25號 郵政編碼:030012 校訓:修德立信,博學求真
山西財經大學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為主幹學科,經、管、法、文、理、工、教相互支撐和協調發展的多科性財經大學。學校始建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建校最早的財經院校之一。1958年9月,山西省財政幹部學校、山西省銀行幹部學校、山西省供銷合作幹部學校、山西省商業幹部學校和山西省糧食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山西財經學院,先後隸屬山西省、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領導。1984年12月,成立山西經濟管理學院,隸屬山西省領導。1997年10月,山西財經學院和山西經濟管理學院合併組建山西財經大學,實行省部共建共管。2000年2月,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為主的體制。
學校設有24個教學單位和32個學術研究機構。現有政治經濟學、金融學和統計學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工商管理碩士(MBA)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兩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8個本科專業。擁有10個山西省重點建設學科和扶持學科,2個山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8個山西省品牌專業,4個山西省示範實驗室。學校還是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範單位。
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截至2007年9月,有各類在校學生20000餘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00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400餘人。學校現有教職工1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92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80餘人,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600餘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人,省級中青年學科學術帶頭人10人、省級教學名師9人。學校還聘請了12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客座或兼職教授,聘請了109名著名企業家擔任碩士研究生校外指導教師。
學校位於具有2500年歷史的優秀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太原市,分三個校區辦學,校園占地面積1100畝,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擁有網路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計算機中心、體育場館中心、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以及ERP實驗室、金融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商品學實驗室、模擬法庭和金融貨幣史博物館等現代化教學實驗設施。圖書館館藏圖書170萬冊,並建成了電子文獻檢索查詢系統和科技文獻資源等特色資料庫,初步實現了圖書數位化、網路化、自動化。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實施“特色與綜合”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該校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競賽、ERP沙盤模擬對抗賽等活動中連續取得優異成績。建校56年來,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了10萬餘名大學畢業生,湧現出了馮淑萍、孫寶厚、蔡鄂生、包克辛、張弘力、馬須倫、蔡青雲、付慶軍、楊博文、段昊、向慧、牛雙雙、湯禮莉、魏乃皓等一批傑出校友。【博士碩士點】
博士點
政治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碩士點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批准時間 批准文號 招生時間
020101 政治經濟學 1998 國務院學位辦[1998]46號 1999
020102 經濟思想史 2003 2004
020104 西方經濟學 2003 2004
020201 國民經濟學 2003 2004
020202 區域經濟學 2007 2007
020203 財政學 1998 國務院學位辦[1998]46號 1999
020204 金融學 1994 國務院學位辦[1994]028號 1995
020205 產業經濟學 1990 國務院學位辦[1990]029號 1991
020206 國際貿易學 2000 晉學位[2000]12號 2001
020207 勞動經濟學 2000 晉學位[2000]12號 2001
020208 統計學 1986 國務院學位辦[86]26號 1987
020209 數量經濟學 2003 2004
030107 經濟法學 1998 國務院學位辦[1998]46號 1999
030108 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2003 2004
030205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2003 2004
120100 管理科學與工程 1998 國務院學位辦[1998]46號 1999
120201 會計學 1996 國務院學位辦[1996]012號 1997
120202 企業管理 1998 國務院學位辦[1998]46號 1999
120203 旅遊管理學 2003 2004
120204 技術經濟與管理 2003 2004
120280 工商管理碩士 2000 國務院學位辦[2000]80號 2001
120301 農業經濟管理 2000 晉學位[2000]12號 2001
120404 社會保障學 2003 2004
020105 世界經濟 2006 2007
020106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2006 2007
020202 區域經濟學 2006 2007
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2006 2007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2006 2007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2006 2007
050211 外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2006 2007
081203 計算機套用技術 2006 2007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 2006 2007
120502 情報學 2006 2007
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 2006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