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紹定六年 (1233),率軍破金將武仙等軍,授鄂州(今湖北武漢市武昌)、江陵府(今屬湖北)副都統制,與江海率兵會合蒙古軍,圍蔡州(今河南汝南)。
端平元年(1234),孟珙軍首先登城,破蔡州。後多次擊退蒙古軍進攻。孟珙坐鎮江陵,主持京西、湖北路等地軍務,招撫北方各族壯士,編組新軍;大興屯田,興修水利;創建書院;部署縱深防禦,採取以攻為守的戰術,出兵攻襲蒙古占領區砦柵,焚燒倉庫積聚;驅逐襄陽、樊城(今湖北襄樊)、信陽軍(今屬河南)等處蒙古軍;又分兵增援淮南和四川。
嘉熙三年(1239)和淳祐二年(1242)擊退四川方面蒙古軍的進攻,使京湖和四川間的長江通道得以保全。
淳佑六
年九月病卒。家族背景
孟珙生於將門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祖父孟林也是岳飛部屬,隨軍至隨州,定居於棗陽(今皆屬湖北)。父孟宗政(?—1223),字德夫。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宋軍北伐時,率領義士進行游擊戰抗金,被任為棗陽縣令,後升京西路鈐轄軍職,駐守襄陽。嘉定十年(金興定元年,1217)四月,金軍南攻襄陽,圍棗陽,孟宗政與扈再興、陳祥等率軍出擊,連敗金軍,又馳援棗陽,棗陽解圍,遂兼權棗陽軍(縣升軍)使。嘉定十一年二月,金軍主將完顏賽不率軍數萬攻棗陽,棗陽軍使孟宗政在援軍扈再興、劉世興的協同下,抗擊達三月之久,金軍不支退兵。嘉定十二年二月,金軍再次攻棗陽,在孟宗政多方抗擊後,金軍潰退。孟宗政又奉命出擊金境內的湖陽縣城(今河南唐河南湖陽鎮),“一鼓而拔,燔燒積聚,夷盪營寨,俘掠以歸,金人自是不敢窺襄、漢、棗陽”。後任荊鄂都統制仍兼知棗陽軍,積官至右武大夫、和州防禦使、左武衛將軍。嘉定十六年(1223),病死於棗陽任上。後贈太師、永國公,謚忠毅。
個人經歷
自嘉定十年(1217)起,孟珙從父孟宗政抗金,以功入官。嘉定十四年(1221),任光化縣(今老河口)尉。
寶慶元年(1225),升任峽州(今宜昌)兵馬監押兼在城巡檢。三年,改任京西第五副將、權神勁軍統制,回到棗陽任職。孟宗政在世時,招收金朝境內的唐(今河南唐河)、鄧(今屬河南)、蔡(今汝南)三州壯士2萬多人,編為“忠順軍”。孟宗政死後由江海統轄,軍情不安定,此時改由孟珙權管忠順軍。孟珙將忠順軍分為三軍,軍情遂平定。
紹定元年(1228),又於棗陽城西創修平虜堰,溉田10萬畝,由忠順軍與民戶分屯;同時命忠順軍每家養馬,官供芻粟,於是糧豐馬增。次年,升任京西第五正將、棗陽軍駐紮,總轄本軍和屯駐忠順三軍,後升京西路兵馬都監,又升兵馬鈐轄。
紹定六年(金天興二年、蒙古窩闊台汗五年,1233)十二月,金哀宗逃至蔡州,金將武仙、武天錫、鄧州守將移刺瑗(袁)等聚兵鄧州,進攻光化。次年五月,孟珙奉命進討,一舉殲滅武天錫所部並殺死武天錫,金鄧州守將移刺瑗投降。七月,又擊敗武仙於浙江石穴山寨(今河南淅川南)。孟珙升任鄂州江陵府副都統制,成為節制一方的大將。十月,奉命與蒙古軍會攻金朝行都蔡州,京西忠順軍統制江海等從征。
端平元年(1234)正月,蒙古軍攻城北,孟珙所部宋軍攻城南門,“至金字樓,列雲梯,令諸軍聞鼓則進,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眾競登”。金哀宗當時正在進行傳位給末帝完顏承麟的儀式,典禮剛完,“而南面已立宋幟,俄頃,四面呼聲震天地,南面守者棄門”。宋軍首先攻入城內,而蒙古軍還在西北城外與金軍作戰。孟珙部宋軍打開西門,放下吊橋,接蒙古軍進入城內。聯軍攻下蔡州,金哀宗自焚,金末帝為亂軍所殺,金亡。孟珙以功升任建康府諸軍都統制,又兼權侍衛馬軍行司職事。
六月,南宋不顧盟約,進軍中原失敗,與蒙古戰事從此開始。孟珙被京湖制置使史嵩之留任屯駐襄陽兼鎮北軍(後改御前忠衛軍)都統制。次年,孟珙移駐黃州(今屬湖北),又歷兼任光州(今屬河南)知州、黃州知州。端平三年,蒙古軍攻宋,襄陽府、隨州(今屬湖北)等地相繼失守,江陵危急,孟珙奉詔救援。蒙古軍在枝江(今枝江南)、監利(今屬湖北)一帶編造木筏,準備渡江南進。孟珙“變易旌旗服色,循環往來,夜則列炬照江,數十里相接”,連破蒙古軍二十四寨,火燒船、筏二千餘。蒙古軍被迫退走。
嘉熙元年(1237)三月,孟珙升任京西•湖北安撫副使、江陵知府。秋,改任鄂州諸軍都統制。蒙古軍攻至漢陽境內,孟珙進至漢陽西南的沌口反擊。蒙古軍轉攻黃州,並準備渡江,孟珙又率部進駐黃州城中,百計抗擊。月余,蒙古軍攻城不下,渡江無望,終於退兵。嘉熙二年初,孟珙升任鄂州•荊江府諸軍都統制,又升樞密副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撫制置副使,置司松滋縣(今松滋西北);又兼任岳州(今湖南嶽陽)知州,出兵收復郢州(湖北荊門東北)、荊門(今屬湖北)。嘉熙三年春,又出兵收覆信陽(今屬河南)、襄陽、樊城,孟珙以功升兼樞密都承旨、鄂州知州。十二月,收復夔州(今重慶奉節)。嘉熙四年二月,升領寧武軍節度使,改任四川宣撫使兼夔州知州;不久,又兼京湖安撫制置使,全面承擔長江中上游防務。
淳佑元年(1241)春,孟珙改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兼夔州路制置大使,後進封漢東郡開國公。淳佑四年春,又兼江陵知府,興置屯田以供軍需。淳佑六年,自春至秋,孟珙因病五次申請辭去實職,以宮觀閒差養病,但均未被允許。加上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暗中願向孟珙投降,孟珙向朝廷報告,並準備受降又未被批准,孟珙嘆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病情遂加重,九月初以節度使致仕,隨即病死。享年52歲。後特贈太師、封吉國公、謚忠襄。
蔡州之戰
宋紹定六年(金天興二年,1233年)十月至宋瑞平元年(金天興三年,1234年)一月,蒙宋聯軍與金軍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進行的一次攻防戰。
金軍在蒙軍攻擊下,節節敗退,金哀宗完顏守緒以東京(今河南開封)殘破難以固守,被迫棄城遷至城池堅固的蔡州,並徵集精兵萬餘,馬乾余匹,企圖固守蔡州以挽回敗局。蒙古為消滅金朝,遣使聯宋攻金。十月,宋派孟珙等率軍2萬,北上與蒙將塔察兒合師圍蔡州。十一月,金以萬餘人自東門出戰,孟珙率部邀其歸路,掩殺至汝水,從被俘軍士處得知城中斷糧,遂與塔察兒分別加強防禦,以防金軍突圍。塔察兒遣部將張柔率精兵5000攻城受挫,張柔中箭,孟珙遣先鋒將其救出。十二月,孟珙率部敗金軍於石橋,進克柴潭樓,斬俘金軍500餘。翌年一月,蒙宋聯軍向蔡州發起總攻。金哀宗完顏守緒見勢危急傳位完顏承麟。蒙古塔察兒率部攻西城,孟珙攻南門,經激戰,塔察兒和孟珙兩部先後攻入城內,金完顏仲德率千餘人巷戰抵抗,敗赴水死。蒙宋聯軍乘勢進克內城,金哀宗自謚,完顏承麟被殺,金朝遂亡。
此戰,金軍雖有固池堅城為依託,但勢為孤城,軍心渙散,鬥志低沉,加之糧草不繼,終為蒙宋聯軍擊敗。蒙宋聯軍在攻堅不利的情況下,積極出擊,創造戰機,利用軍心士氣,一舉攻克堅城攻滅金朝。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唐隨鄧節度使李愬在宰相裴度支持下,採用歸唐大將李祐之計,於雪夜引兵奇襲吳元濟總部所在地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擒獲吳元濟,徹底摧垮淮西叛軍的一次著名奇襲戰。
是年正月,朝廷免去原彰義節度、申光蔡唐隨鄧觀察使袁滋的職務,貶其為撫州刺史。以太子詹事李愬為唐隨鄧節度使。他到唐州後,軍中為接連吃敗仗,士兵怕打仗,沒有必勝的勇氣和信心。李愬故意示弱,藏鋒不露;對部屬則存恤傷病者,不事威嚴。淮西叛軍自認為曾擊敗過高霞寓、袁滋二帥,輕視李愬名位素微,毫不戒備。
是年二月,李愬開始謀劃襲擊蔡州作戰方案,要求增兵。憲宗詔以昭義、河中、鄜坊步騎2000人馬給他。二月初七李愬十將馬少良俘獲吳軍捉生虞侯丁士良。丁是吳元濟驍將,經常騷擾唐、鄧二州東邊,唐軍上下都恨他,要求挖其心。李愬為丁鬆綁,還給他衣物器械,任命丁為唐軍捉生將。丁士良感激不盡,主動建議進攻文城柵,捉獲該據守謀主陳光洽。
三月初五,李愬將其指揮部從唐州前移到宜陽柵,二十八日又接收文城柵守將吳秀琳的投降,慰勞倒戈將士,重用其忠勇之士,占據了文城柵。按照各人的志願,改編了這支部隊,願走的送給粟帛遣返;願留的委以重任,使倒戈將士感激泣零。這時,各路官軍也相繼向前推進。陳許兵馬使王沛率部5000渡過溵水,據要地為城,接著河陽、宣武、河東、魏博等軍相繼渡過激水,進逼郾城(唐屬豫州,今郾城)。李光顏在郾城擊敗淮西軍3萬人,趕走其將張伯良,殺死士卒十分之二、三,對吳元濟軍震攝很大。二十九日李愬派遣山河十將董少玢等分兵攻諸柵。當天,少玢部攻馬鞍山路口柵;
四月初二,山河十將馬少良攻占馬嵖岈山,擒獲淮西將柳子野。初六淮西郾城縣令董昌齡和守城將鄧懷金舉城投降,李光顏率部占據該城。李愬山河十將媯雅、田智榮又占據治爐城。初七,十將閻士榮攻占白狗、汶港二柵,十四日,媯雅、田智榮攻破西平,十七日,游弈兵馬使王義攻破楚城。
是年五月初二,李愬派部將柳子野、李忠義襲占朗山(今河南確山),對豫州城形成包圍之勢。二十一日,李愬又計擒淮西重要騎將李祐,待之以客禮。李愬召集李祐、李忠義等知情降將徹夜研究襲擊蔡州作戰方案。當時,有人提醒李愬,怕李祐等人復叛為敵內應。李愬上表朝廷開釋祐等罪過,並任命李祐為其精銳牙隊300人的六院兵馬使。又收買間諜,弄清蔡州城的虛實情況,招募3000人的敢死隊,朝夕訓練,做好各種準備。當時,連天降雨,唐軍所在積水難行,稍為推遲進攻。
這時,吳元濟見部屬相繼背叛,兵勢一天不如一天,六月初四主動上表謝罪,願束身自歸。憲宗派使賜詔,答應不處死刑,但派去的敕使卻被吳元濟的大將扣押,不得返回,當時,諸軍征討吳元濟已達四年之久,運輸困難,士兵和民眾都很疲憊,憲宗與宰相相議,李逢吉等人主張罷兵,斐度卻力主徹底摧毀這個叛逆據點,並請求親自到前線去督戰,憲宗為他的忠勇行為所感動,討平淮蔡決心不變。任命裴度兼彰義節度使仍充淮西宜慰招討處置使。裴度下到部隊,發現諸道皆設中使監陣,不利於主將作用發揮,迅速奏明聖上,撤銷這一虛職,使各路官兵都能專心從事軍事,戰多有功。是年九月,雙方開始激戰。二十八日,在攻打吳房的戰鬥中,李愬示弱擊強,攻敵不備,取得成功。李祐獻計說,蔡之精兵皆在洄曲一線,城池四周及守城者,皆老弱病殘之卒,可乘虛直抵其城。當其叛將獲得訊息,吳元濟已被官軍擒獲了。李愬正是要採取這個襲擊的方略。
十月初八,李愬派掌書記鄭澥親自到郾城,向裴度報告了這一機密作戰方案,獲得批准。十五日李愬命令馬前都虞侯、隨州刺史留鎮文城柵;命李祐、李忠義率3000名突將前驅先行,親自與監軍率3000人馬為中軍;命田進誠率3000人馬殿後以備不測。其軍拉出城池,只知東行,具體路線保密。行軍60里,夜至張柴村,盡殺守柵的叛軍戍卒及烽子,占據其柵。吃罷晚飯,少事休息,便備好乾糧,整修馬具,留義誠軍500人鎮守,以斷朗山方向來兵,又引大部隊出城門。這時,部屬請示到那裡去,李愬才告訴大家,入蔡州襲取吳元濟。諸將聽罷大吃一驚。監軍哭著說果然中李祐的奸計。當時大風雪,旌旗破裂,人馬凍傷死者相望,從張柴村到蔡州東行的道路,官軍從未行過,夜半行軍,部將以為此行必死元疑。雪越下越大,夜行軍70里,到達蔡州城下。自吳少誠對抗朝廷以來,此城已有30多年沒官軍到達了。守城人壓根不會想到雪夜還來官軍,疏於防守。十六日深夜四鼓,李愬至城下無一人知曉。李祐、李忠義率7000突擊隊直登城,殺死守門士卒,當雞鳴天亮,大雪初止時,李愬已入住吳元濟外宅。李愬親自訪問淮蔡重要將領董重質的家,厚禮安撫。當時,董重質擁精兵萬餘人占據洄曲,聽到其子傳書,隻身騎馬回城面見李愬投降。吳元濟在牙城上請罪,被檻車送押京師,且向裴度報告。當天,申、光二州及諸鎮兵2萬餘人相繼投降朝廷。歷時四年的憲宗平淮西征討戰役,在李愬雪夜奔襲中勝利結束了。
點評:此戰,中國戰爭史上著名的奇襲戰例,在總結這次成功經驗時,李愬說到:朗山初戰不利,以強示弱,為使叛軍輕視官軍,疏於戒備;攻吳房而存之,是為分散敵兵,急於餅力固守;風雪奔襲,攻敵不備,孤軍深入,敵死必勝;這便是視遠者不顧近,考慮大局而不計較細微,不矜小勝,不惜小敗,方能建立大功的道理。
南宋名將
孟珙生於武將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飛部將,也許因為這個原因,相傳一次孟珙率軍隊過秦檜的墓地時故意在其墓地駐營,讓士兵浩浩蕩蕩地在墳頭上拉屎拉尿,場景蔚為壯觀,後來人們就把秦檜的墓地稱為“穢冢”。英雄出少年,少年的孟珙已是智勇兼備,騎射嫻熟,少年時期就跟隨父親孟宗政南征北戰。金軍侵犯襄陽的時候,孟珙父親採用孟珙的計策大敗金軍。後來孟宗政奉命救援棗陽,在戰場上誤入金軍陣中,孟珙望見父親誤入金軍陣中,急忙率親兵護衛殺向金軍,左衝右突,成功地救出其父。當時南宋朝因為苦於國家正規軍戰鬥力不強,就允許部分將領私募軍隊,孟珙父親孟宗政的“忠順軍”就是私募軍隊,孟宗政死後“忠順軍”改由孟珙統帥,在以後的征戰中孟珙和他的孟家軍名揚天下。南宋紹定六年金將武仙率兵進攻光化﹐企圖迎金帝入四川﹐意在避開蒙古軍的攻打,孟珙率孟家軍在光化擊敗金軍,斬殺金將武仙前鋒部隊約5000人,繼而一鼓作氣攻下武仙主力部隊大營,俘獲金兵約7萬,徹底地粉碎了金帝入川的企圖。
此時的金國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來和南宋打仗雖是互有勝敗,相持不下,但是總體是趨於下風,而日益強大與金國有不共戴天之仇的蒙古則又在金的背後猛插一刀,貴為一國之主的金哀宗如喪家之犬般一路向南逃,一直逃到蔡州。蒙古是苦大仇深,南宋就更加不用說了,堂堂皇帝被金俘虜的“靖康之恥”還記憶猶新,於是宋蒙兩國就攻守同盟,雙方約定:“滅金以後淮河以南的土地歸南宋所有;南宋則為蒙古軍供應糧秣;南宋與蒙古仍以淮河為界。”1233年南宋蒙古的同盟軍圍攻蔡州,南宋軍隊的總指揮就是孟珙。在一次戰鬥中蒙古軍隊驍將萬戶張柔率兵攻城受挫,“柔中流矢如蝟,珙麾先鋒救之,挾柔以出”,盂珙所率部隊迅速參戰,救了張柔一命。如果對南宋朝廷最後一戰“厓山之役”有印象的話,你會發現歷史是多么地會開玩笑,“厓山之役”蒙古軍隊的指揮官張弘范即張柔之子,張弘范在滅亡南宋的厓山石壁上刻了“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十二字。八卦一下,張弘范生於1238年,而圍攻蔡州是在1233年,倘若張柔身死蔡州,那么後事豈不是:未可知也。1234年同盟軍發起總攻,蒙古軍攻城北,孟家軍攻城南門,斯時“至金字樓,列雲梯,令諸軍聞鼓則進,馬義先登,趙榮繼之,萬眾競登”,南宋軍隊官兵一心,最終孟家軍率先突破南門,為圍殲金軍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孟珙也成為南宋滅亡金國的功勳將領。滅金後,南宋獲得了蔡州一帶的地盤,而蒙古軍主力也北撤了,但是這個時候的南宋朝廷以為蒙古無暇南顧,就草率地進行北伐,意圖收復以前的領土三京(東京開封、西京洛陽、南京商丘)。蒙古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掘開了黃河大堤,用來阻止北伐的宋軍,繼而蒙古軍南下攻宋,北伐的南宋趙范部大敗,從此宋蒙兩家開始長達數十年的混戰。
1235蒙古大汗窩闊台分兵兩路進攻南宋,東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到第二年蒙古軍隊攻占襄陽等戰略要地,隨後蒙古大軍開始在湖北沿江集結,準備橫渡長江。南宋派大將孟珙去救援,孟珙到達後:“變易旌旗服色,循環往來,夜則列炬照江,數十里相接”,在達到疑兵的效果後又親帥大軍連破蒙古24寨,阻止了蒙古軍對南渡的企圖,大挫蒙古軍隊的銳氣。1237年十月,蒙古軍隊南侵,其中主力部隊由張柔率領,想想4年前孟珙救過張柔一命,而現在張柔和自己的恩人刀兵相向,為不同的利益集團效命有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覺,張柔部屯兵在黃州西北一帶。孟珙率軍馳援黃州,黃州軍民喜曰:“吾父來矣。”。當蒙軍渡江的時候,孟珙利用宋軍的艨艟鬥艦猛烈衝擊蒙古軍船陣,本來蒙古軍隊是陸戰為主,渡江的船大都是臨時徵用,或者是簡易編制的木筏,竹筏,蒙古軍船陣雖然龐大,數量很多,但是單個船體則很小,孟珙充分利用宋軍船體大,結實的特點,用大船沖亂蒙軍船隊,蒙古軍隊士氣大落,隨後宋軍四面合擊,蒙古軍隊敗退,宋軍光繳獲船就達200多艘。隨後孟珙又連敗蒙古軍隊,收復襄樊諸郡和信陽等失地。
而1240年大敗西路蒙古軍的大埡寨大捷則是孟珙軍事生涯的巔峰之作.蒙古攻宋西路軍攻蜀,很快攻陷成都,然後分兵出擊,一部沿嘉陵江南下,直取重慶,另外一路主力汪世顯部越渠江而東,兵抵萬州。汪世顯部一路搶關奪隘,並偷渡長江,南宋軍隊節節敗退,夔州,瞿塘,施州等地相繼被蒙古軍隊占領,此時四川的軍事防務岌岌可危。
時任樞密都承旨、制置使兼知鄂州的孟珙,對於防禦蒙古大軍的計畫已經瞭然在胸,審時度勢,看穿蒙古軍隊如欲渡江,必取道施、黔(今四川彭水)再入兩湖,於是他派2000精兵住守峽州(今湖北宜昌);1000士兵駐守歸州,另外還撥部分兵力增援歸州重要的隘口萬戶谷(今湖北秭歸縣西);命其弟孟瑛以精兵5000駐松滋作為後備部隊,弟孟璋率精兵2000駐守澧州以防施、黔路的蒙古軍隊。孟珙布置的軍事防禦體系兵力部署得當,環環相扣,遙相呼應。而其間孟家軍的舊將晉德從光化率軍來增援,更加鞏固了孟珙布置的軍事防禦體系。雖然蒙古軍隊汪世顯部一路是所向披靡,但是在孟珙面前敗下陣來,在大埡寨被南宋軍隊打敗,汪世顯部只能匆忙撤軍。大埡寨大捷讓孟珙徹底地粉碎了蒙古軍隊從三峽入兩湖,順江東進,直抵臨安的企圖,間接地使蒙古軍隊第一次大舉進攻南宋以圖滅之的計畫破滅。
大敗蒙古軍隊後孟珙進封漢東郡侯兼京湖安撫制置使,不久又進封漢東郡開國公。孟珙曾向上進言:“大理至邕,數千里部落隔絕,今當擇人分布數郡,使之分治生夷,險要形勢,隨宜措置,創關屯兵,積糧聚芻於何地,聲勢既張,國威自振。計不出此而聞風調遣,空費錢糧,無補於事。”奈何朝廷沒有聽從他的計策,後來蒙古軍果然是先滅大理後攻南宋的。1246蒙古河南行省范周吉,暗中派人聯繫孟珙,願向孟珙投降,孟珙把這個喜訊向朝廷報告,已經做好受降的準備,可是南宋小朝廷也許是被打怕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竟然拒絕了范周吉的投誠,南宋是徹底地接受了秦檜當年提出的“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建議,孟珙嘆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克伸矣”。當年宋理宗曾問孟珙中興大計,他答曰:“寬民力,蓄人才”,帝問和議,他答曰:“臣介冑之士,當言戰,不當言和"。可惜現在的朝廷已經是主和派的天下,主戰派的英雄們只有一條路可走--英雄末路,沒多久鬱郁不得志的孟珙病逝。
傳世詩詞
孟珙平生不好大喜功,1238朝廷授予他寧遠軍承宣使、帶御器械、鄂州江陵府諸軍都統制,孟珙認為應該先嘉獎普通士卒,所以就上表清辭,把朝廷弄的一愣一愣的,還沒有看見有人推脫功勞的,皇帝感覺臉上掛不住,於是有詔曰:“有功不賞,人謂朕何?三軍勳勞,趣其來上。封爵之序,自將帥始,卿奚辭焉?”。孟珙還精通於《易》和佛學。《自頌》和《自贊》是他寫的僅存於世的2首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孟珙的為人處世:
自頌
有生必有滅,無庵無可說。
踢倒玉崑崙,夜半紅日出。
自贊
老拙愛遊戲,忙裡放痴憨。
正當恁麽持,無處見無庵。
混沌庵之基,大朴庵之梁。
大始庵之柱,大極庵之枋。
西儀庵之戶,三才庵之房。
四象庵之壁,八卦庵之窗。
白雲庵之頂,清風庵之牆。
誰人運斤斧,大匠曰羲黃。
明月為伴侶,萬古共如常。
欲知我富貴,秋水接天長。
水雲不到處,一片玉壺光。
宋朝著名歷史人物
2013年7月份,黃曉明版的《精忠岳飛》開播,展現了南宋時期一個個的英雄人物。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戰亂催生了眾多的善戰武將和文人墨客。 | |
皇帝 |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 |
武將 | 潘美、石守信、曹彬、楊業、狄青、岳飛、韓世宗、李綱、楊業、尹繼倫、楊延昭、種世衡、宗澤、王彥[南宋將領]、岳李寶、孟珙、余玠、王堅[南宋名將] |
文臣 | 趙普[宋朝]、寇準、韓奇、范仲淹、包拯、王安石、司馬光、富弼、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宋朝] |
奸臣 | 王欽若、蔡京、秦儈、賈似道、史彌遠 |
書畫家 | 王筌、徐熙、張擇端、蘇軾、黃庭堅、米芾、李成、范寬、郭禧 |
哲學家 | 王安石、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北宋哲學家]、朱熹、陸九淵、陳亮[南宋哲學家]、葉適 |
科學家 | 沈括、畢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