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組織武裝,獲封公爵
貞祐二年 (1214年),蒙古軍入侵河北,武仙組織地主武裝鎮守威州西山,被金宣宗詔授為代理威州刺史。
興定元年(1217年)三月,金將石海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叛金,武仙領兵消滅石海,降其部眾,並進駐真定,任權知真定府事。興定四年(1221年),授任知真定府事,兼經略使,遙領中京留守,權元帥右都監。同年,宣宗將活動在河北、山東、山西等地勢力較大的地方官吏、地主武裝首領九人,晉封公爵,企圖利用他們保聚被蒙古軍殘破的河北等地州郡。其中,武仙被封為恆山公,管轄中山府(今河北定縣)、真定府、沃州(今河北趙縣)、冀州(今河北冀縣)、威州、鎮寧州(今河北獲鹿)、平定州(今山西平定)、抱犢寨(今河北獲鹿西)、欒城縣、南宮縣等地,在九公中,號為最盛。
投降蒙古,復歸金國
同年八月,武仙在真定投降蒙古。太師國王木華黎以部將史天倪為河北西路兵馬都元帥,武仙為副。
正大二年(1225年),武仙殺死史天倪
,叛蒙歸金,被蒙古軍擊敗,自真定南走南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正大五年(1228年),金哀宗復封武仙為恆山公,置府衛州(今河南汲縣)。正大七年(1230年),武仙率軍收復蒙古占領的潞州(今山西長治),鏇即便被蒙古援軍擊敗,撤還衛州。蒙古軍繼而圍攻衛州,金援軍擊敗蒙古軍,解衛州之圍。武仙奉命調至胡嶺關,扼守金州路(今陝西安康市西北的西州故城)。正大八年(1231年)十二月,武仙赴鄧州與完顏合達、移剌蒲阿軍會師,企圖阻止蒙古軍經鄧州攻南京(今開封)。
蒙金決戰,兵敗身死
天興元年(1232年)正月,金軍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南)被蒙古軍擊敗
,武仙僅攜從騎四十餘人逃至南陽留山(今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留山鎮),收潰軍十萬人,兵勢稍振。三月,開封被蒙古軍包圍,金哀宗以武仙為參知政事、樞密副使、河南行省,詔與鄧州行省完顏思烈合兵救援。八月,兵行至密縣東,完顏思烈冒進兵敗,武仙退回留山。後謀取裕城未成,兵敗於柳河。遂徙軍鄧州、淅川(今河南淅川老城鎮附近)。
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遣使召其赴難
,武仙率軍自淅川溯流而上,謀取宋金州
。天興三年(1234年),蔡州城破,金國滅亡
,武仙軍隊瓦解,率十餘騎逃至澤州,被戍兵殺害。
史籍記載
《金史 · 武仙列傳》
武仙, 威州人。或曰嘗為道士,時人以此呼之。貞祐二年,仙率鄉兵保 威州西山,附者日眾,詔仙權威州刺史。興定元年,破 石海於真定,宣差招撫使惟宏請加官賞,真授 威州刺史,兼 真定府治中,權知 真定府事。遷洺州防禦使、兼同知 真定府事,遙授河平軍節度使。興定四年,遷知 真定府事,兼 經略使,遙領中京 留守,權元帥右 都監。無何,封 恆山公,以 中山、真定府,沃、冀、威、鎮寧、 平定州, 抱犢寨,欒城、南宮縣隸焉。同時九府,財富兵強 恆山最盛。
是歲,歸順於大元,副 史天倪治真定。仙兄貴為安國軍節度使, 史天祥擊之,貴亦歸順於大元。仙與 史天倪俱治真定且六年,積不相能,懼天倪圖己,嘗欲南走。宣宗聞之,詔樞密院牒招之,仙得牒大喜。正大二年,仙賊殺 史天倪,復以真定來降。天元大將笑乃泬討仙,仙走。閱月,乘夜復入真定,笑乃泬復擊之,仙乃奔汴京。五年,召見,哀宗使樞密判官白華導其禮儀,復封為 恆山公,置府 衛州。七年,仙圍上黨,已而大兵至,仙遁歸。未幾, 衛州被圍,內外不通。詔平章政事合達、樞密副使蒲阿救之,徙仙兵屯胡嶺關,扼金州路。
八年十一月,大元兵涉襄漢,合達、蒲阿駐鄧州,仙由荊子口會鄧州軍。天興元年正月丁酉,合達、蒲阿敗績於 三峰山,仙從四十餘騎走密縣,趨御寨,都尉烏林答胡土不納,幾為追騎所得。乃舍騎,步登嵩山絕頂清涼寺,謂登封蘭若寨招撫使霍琢僧秀曰:“我豈敢入汴京。一旦有急,縛我獻大國矣。”遂走南陽留山,收潰軍得十萬人,屯留山及威遠寨。立官府,聚糧食,修器仗,兵勢稍振。
三月,汴京被圍,哀宗以仙為 參知政事、樞密副使,河南行省,詔與鄧州行省思烈合兵入救。八月,至密縣東,遇大元大將速不泬兵過之,仙即按軍眉山店,報思烈曰:“阻澗結營待仙至俱進,不然敗矣。”思烈急欲至汴,不聽,行至京水,大兵乘之,不戰而潰。仙亦令其軍散走,期會留山,仙至留山,潰軍至者益眾。哀宗罷思烈為中京 留守,詔仙曰:“思烈不知兵,向使從卿阻澗之策,豈有敗哉。軍務一以付卿,日夕以待,戮力一心,以圖後舉。”十一月,遣刑部主事烏古論忽魯召仙,仙不欲行,乃上疏陳利害,請緩三月,生死入援。
初,思烈至鄭州,承制授宣差總領黃摑三合五朵山一帶行元帥府事、兼行六部尚書。及仙還留山,惡三合權盛,改為征行元帥,屯比陽。三合怨仙奪其權,乃歸順於大元,大將速不泬署三合守裕州。三合乃詐以書約仙取裕州,可以得志。仙信之。三合乃報大元大將,遣兵夾擊,敗仙於柳河,仙跳走聖朵寨。
初,沈丘尉曹政承制召兵西山,裕州防禦使李天祥不用命,政斬之以徇。仙至聖朵,謂政曰:“何故擅誅吾將?”政曰:“天祥違詔,逗遛不行,政用便宜斬之。”仙怒曰:“今日宣差來起軍,明日宣差來起軍,因此軍卒戰亡殆盡矣。自今選甚人來亦不聽,且教兒郎輩山中休息。”又曰:“天祥果有罪,待我來處置,汝何人,輒敢殺之!”政曰:“參政柳河失利,不知存亡,天祥違詔,何為不殺?”仙大怒,叱左右奪政所佩銀牌,令總領楊全械繫之。會赦,猶囚之,及仙敗,始得釋,與楊全俱降宋。
是時,哀宗走歸德,遣翰林修撰魏璠間道召仙。行至裕州,會仙敗於柳河,璠矯詔招集潰軍以待仙,仙疑璠圖已。二年正月,仙閱兵,選鋒尚十萬,璠曰:“主上旦夕西首望公,公不宜久留於此。”仙怒,幾殺璠。璠及忽魯剌還歸德,仙乃奏請誅璠,哀宗不聽,以璠為歸德元帥府經歷官。璠字邦彥,渾源人,貞祐二年進士雲。
仙部將董祐有戰功,詔賜虎符,仙畏其逼己,久不與佩。祐憾之,乃結官奴欲殺仙,猶豫未敢發。近侍局使完顏四和有謀敢斷,嘗徵兵鄧州,圉牧使移剌呆合有異志。六四和以計誅之。祐使謂四和曰:“仙終不肯入援,祐等位卑,力不能誅,惟君為國家圖之。”四和曰:“已殺呆合,復殺武仙,他日使者來,人誰肯信。”不從。仙知祐嘗有此謀,使祐使河北,其後竟殺之。
三月,仙以聖朵軍食不足,徙軍鄧州,仰給於鄧州總帥移剌瑗。鄧州倉廩亦乏,乃分軍新野、順陽、淅川就食民家。遣講議官朱概、劉琢往襄陽,借糧於宋制置使史嵩之。琢、概持兩端,畏留,乃以情告史嵩之曰:“仙兵勢不復振矣。”且曰:“名為借糧,實欲納款,待將軍一諾耳。”嵩之以為實然,遣田俊持書報仙。四月,仙遣大理少卿張伯直取糧於襄陽,屯軍小江口以待之。嵩之聞張伯直至大喜,謂仙送款矣,發書乃謝狀也,大怒,留伯直不遣。
仙自順陽入鄧州,移剌瑗畏逼,以女女仙,仙不疑,納之,乃還順陽。鄧州糧盡,瑗終疑仙。五月,瑗舉城降宋。嵩之益知仙軍虛實,使孟珙率兵五千襲仙軍於順陽。是時,仙令士卒刈麥供軍,未至二里許,始覺,仙率帳下百餘人迎擊之,孟珙不敢前。俄頃,軍士稍集,有五六百人,大敗珙軍。珙與數百人脫走,生擒其統制、統領數十人,獲馬千餘。至是,概、琢妄謂將納款於嵩之之語泄矣,仙皆誅之。
移剌瑗本名粘合,字廷玉。世襲契丹猛安,累功鄧州便宜總帥。既至襄陽,使更姓名,稱歸正人劉介,具將校禮謁制置使。瑗大悔恨,明年三月,疽發背死。
孟珙雖敗而去,仙懼宋兵復來,七月,徙淅川之石穴。是時,哀宗在蔡州,遣近侍兀顏責仙赴難,詔曰:“朕平日未嘗負卿,國家危難至此,忍擁兵自恃,坐待滅亡邪?”將士聞之,相視哽咽,皆願赴難與國同生死。仙懼眾心有變,乃殺馬牛,與將士三千人歃血盟誓,不負國家,眾乃大喜。無何,仙復謂眾曰:“蔡州道梗,吾兵食少,恐不能到。且蔡不可堅守,縱到亦無益。近遣人覘視宋金州,百姓據山為柵極險固,廣袤百里,積糧約三百萬石。今與汝曹共圖之,可不勞而下,留老弱守此寨以為根本,然後選勁勇趨蔡,迎上西幸,未晚也。”眾未及應,即令戒行李。取淅川溯流而上,山路險阻,霖雨旬日水湍悍,老幼溺死者不可勝數,糧食絕,軍士亡者八九。仙計無所出,八月,乃由荊子口東還,自內鄉將入聖朵寨,至峽石左右八疊秋林,聞總領楊全已降宋,留秋林十日乃遷大和。九月,至黑谷泊,進退失據,遂謀北走,行部尚書盧芝、侍郎石玠不從。
芝字庭瑞,河東人,任子補官,以西安軍節度使行尚書。玠字子堅,河中人,崇慶二年進士,以汝州防禦使行侍郎。二人相與謀曰:“吾等知仙不恤國家久矣。諫之不從,去之未可,事至今日, 正欠蔡州一死耳。假若不得到蔡州,死於道中,猶勝死於仙也。”既去,仙始覺,追玠殺之。芝走至南陽,為土賊所害。
甲午,蔡州破。糧且盡,將士大怨,皆散去。仙無所歸,乃從十八人北渡河,又亡五人。五月,趨澤州,為澤之戍兵所殺。
元朝名人
元朝 (1206-1370) ,元朝從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後共九十七年。元朝結束了自唐滅亡以來長達三百七十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使中國再次實現了大統一。這為之後明清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這時期各民族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得到更大發展,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異常遼闊,這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疆域的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