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范寬,又名中正,字中立,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畫大師。生卒年歷史上沒有確切的記載。主要活動於北宋前期,據畫史記載,他約生於五代後漢乾祐年間,在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1)年還健在。工山水。范寬好酒,不拘世故,能深入生活,窮究自然造化。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感悟“與其師人,不若師諸造化”,而能自出機杼,遂移居終南太華山中,長期觀摩寫生,山川氣勢盡收胸臆,終成一代大師。為山水畫形成期北方畫派之主流畫家。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李成、范寬兩位大師在宋初山水畫上建立了迥然不同的風貌,分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畫家。
善畫山水,師荊浩、李成,能自出新意,別成一家。他重視寫生,常居山林之間,危從終日,早晚觀察雲煙慘澹、風月陰霽的景色,雖風寒月認錯,也不停止。宋人論他的作品,大多氣魄雄偉,境界浩莽。構圖繼承荊浩“善寫雲中山頂,四面峻厚”傳統。用筆雄勁而渾厚,筆力鼎健。而墨善用黑沉沉的濃厚的墨韻,厚實而滋潤。但晚年用墨過多,土石不分,勢雖雄傑,然深暗如暮液晦暝。其皴法,一般稱之為“雨點皴”,下筆均直,形如稻穀,也有稱為“芝麻皴”的。畫屋字先用界畫鐵線,然後以墨色籠染,後人叫他鐵層。傳世作品,據《宣和畫譜》著錄的有五十八件,米芾《畫史》提到所見真跡三十件,如:《溪山行旅圖》、《關山雪渡圖》、《萬里江山圖》、《重山復嶺圖》、《雪山圖》、《雪景寒林圖》、《臨流獨坐圖》等。
繪畫風格
范寬早年師從荊浩、李成,後來他覺悟到應當重視對自然山川景物的觀察、體驗,因而長期生活於陝西華山、終南山等處,觀覽雲煙慘澹風月陰霽的微妙變化,對景造意,將崇山峻岭的雄強氣勢老樹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動地現於筆下。他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被後人稱為雨點皴),畫出岩石的形貌質感。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厚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北宋後期畫家王詵將李成與范寬的山水畫相比較,喻為“一文一武”,說明範寬的山水形象與李成的煙林情曠、氣象蕭疏的情調體貌相反,而別具風格。北宋劉道醇《聖朝名畫評》中,也認為“李成之筆,近視如千里之遠;范寬之筆,遠望不離座外”。並與兩位師長並稱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寬的作品多取材於其家鄉陝西關中一帶的山嶽,雄闊壯美,筆力渾厚。注意寫生,多採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
范寬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畫譜》)般的沉鬱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認為范寬用墨過濃,“土石不分”,是其缺點,但是這是范寬獨有的風格。
范寬還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狀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雪景寒林圖圖中描繪了一群偉峰聳立,渾厚雄壯;寒林蕭蕭,幽深枯硬。畫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見岩渚汀州,錯落有致。此幅作品畫面寬大,氣勢磅礴。畫面中樹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體,兩側村莊、山巒、小橋則是陪襯之物。但此畫整幅作品全用圓鈍無細尖的筆畫成,顯示出一種古拙敦厚的風貌。
代表作品
由於年代久遠,范寬的真跡現存並不多,但是僅存的數件均為精品。如溪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等等。《雪山蕭寺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表現大雪覆蓋下的深山幽谷,點綴以古寺、關隘、寒泉及行旅情節等。皴筆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嚴整而有變化,墨色染出陰霾的天空,益加襯托出雪嶺高寒的氣氛。
《雪景寒林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也以沉穩老辣的筆墨,畫出雪後北方山川奇觀。山勢嵯峨,岩壑幽深,近處樹木形象甚有姿態,平遠處亦有峻岭起伏,折落而有氣勢。范寬畫山峰善作冒雪出雲之勢,由此二圖中可見其面貌。
《溪山行旅圖》(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水墨,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畫中巨峰巍然聳矗,山澗中瀑布直瀉而下,峻厚的山巒長著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紋歷歷可辨,顯示出一種逼人的磅礴氣勢。山腳下霧氣迷濛,近處大石兀立,老樹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趕著馱隊走過,人畜雖皆畫得其小如蟻,然卻真實生動,使人仿佛能聽到驢蹄得得之聲。《溪山行旅圖》堪稱台北故宮三寶之首。它是存世繫於范寬名下的山水畫中,最受肯定的真跡,被譽為“宋代繪畫第一神品”,是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巔峰之作,自誕生以來影響了古今眾多畫家。《溪山行旅圖》的影響不止於中國。上世紀六十年代,台北故宮組織了一次中華古藝術品赴美巡展,引起的轟動不亞於那一年的“阿波羅登月計畫”。知名中國藝術史學者、耶魯大學藝術史系榮休教授班宗華,就是當時受《溪山行旅圖》吸引,立志研究中國藝術史的。
作品評價
范寬自宋朝開始,就是畫家們學習和摹仿的對象。南宋的李唐好學范寬,其後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范寬一系。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後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著名書畫家米芾在其《畫史》中說“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善畫雪景,是其一大創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讚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元朝人湯垕星評價稱“范寬得山之骨法”。蘇軾雖然非常推崇范寬,卻覺得其畫“微有俗氣”,與古代中國文人淡雅風格略有不符。2004年,美國《生活》雜誌將范寬評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第59位。
作品欣賞
【名稱】宋 范寬 《雪景寒林圖》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原屬圓明園收藏
【文物現狀】現藏於天津市博物館
【簡介】絹本,水墨,縱193.5厘米,橫160.3厘米。
《雪景寒林圖》,氣勢磅礴,境界深遠,動人心魄,生動地描繪出秦地雪後山川、林塑如詩景象,為其代表作之一。筆墨濃重潤澤,層次分明,皴擦、渲染並用。他以粗壯的線條勾勒山石、林樹,結實、嚴緊,用細密的“雨點皴”表現山石的質感。皴擦烘染時,注意留出坡石、山頂的空白,以強調雪意。此外還應注意畫出林木濃密、枝椏銳利的感覺。
此圖畫群峰屏立,山勢高聳,深谷寒柯間,蕭寺掩映;古木結林,板橋寒泉,流水從遠方迂迴而下。真實而生動地表現出秦隴山川雪後的磅礴氣勢。筆墨濃重潤澤,皺擦多與瀉染,屑次分明而渾然一體,細密的雨點皺於蒼勁挺拔的粗筆勾勒,表現出山石和枯木銳枝的質感。此圖歷來受到廣泛重視。清代收藏家安岐稱其為“華原生平傑作”。因此在范寬有限的傳世作品中尤其難得。名款“臣范寬制”四字,隱於前景樹斡中,因年久字跡漫漶不易辨認,關於此圖是否為范寬之作,近年在繪畫史家間尚有不同看法,但說它是宋畫中代表范寬畫派的重要作品,則是大家公認的。據收傳印記,可知歷經清梁清標,安岐鑑藏,乾隆時入內府,1860年英法聯軍掠圓明園時曾流落民間。
本圖以三拼絹大立幅圖寫北方冬日雪後山林氣象。畫上群山重重壁立,氣勢蒼茫,深谷危徑,枯木寒柯,隱現寺觀,山麓水邊密林數重,後有村居屋舍,一人張門而望。全畫布置嚴整有序,筆墨質樸厚重。畫家用“搶筆”筆法,密點攢簇,並參以短條子的筆道,來刻畫北方山石的質感,使畫面渾厚滋潤,沉著典雅。此圖是否為范寬真筆,鑑賞家尚有爭議,但公認為北宋范氏流派中之傑作。
【名稱】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絹本,淺設色畫,縱:206.3厘米,橫:103.3厘米。
范寬(活動於十世紀),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經常來往京師與洛陽一帶。個性寬厚,舉止率直,嗜酒好道,擅長山水畫,初學五代山東畫家李成,後來覺悟說:“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於物者,未若師諸心。”於是隱居華山,留心觀察山林間,煙雲變滅,風雨晴晦,各種變化難狀之景,當時人盛讚他:“善與山傳神”。此圖是傳世唯一的名跡。
巍峨的高山頂立,矗立在畫面正中,占有三分之一的畫面,頂天立地,壁立千仞,予人以鮮明的印象。山頭灌木叢生,結成密林,狀若覃菌,兩側有扈從似的高山簇擁著。樹林中有樓觀微露,小丘與岩石間一群馱隊正匆匆趕路,在靜謐的山野中仿佛使人聽到水聲和驢踢聲。細如弦絲的瀑布一瀉千尺,溪聲在山谷間迴蕩,景物的描寫極為雄壯逼真。全幅山石以密如雨點的墨痕和鋸齒般的岩石皴紋,刻畫出山石渾厚蒼勁之感。畫幅右角樹陰有“范寬”二字款。
【名稱】宋 范寬 《雪山蕭寺圖》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簡介】立軸,絹本,淡設色,縱182.4厘米,橫108.2厘米。
范寬山水多作雪景,在中國山水畫中表現雪景該以他為最早了。這是他的一幅表現雪中山水的代表作品,構圖不同於其他作品。畫中山石樹木直現於幅前,不留空間,讓觀賞者覺得有一股寒氣襲來的身臨其境感。群山簇擁,直指天空,深深的溝壑中,密林隱藏著蕭寺,叢岩疊嶂中,“溪出深虛,水若有聲”。由近而遠堆疊的山巒,“折落有勢”,山下寒樹蒼勁堅挺,勢如鐵帚,顯示出范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詩堂有王鐸題“博大奇奧,氣骨玄邈,用荊關董巨運之一機,而靈通神邁,尤為古今第一”。
此圖無款,王鐸題為范寬之作。畫面畫皚皚白雪覆蓋下的群山深谷,山頂密林寒樹叢生,山澗布置古剎、寒泉及行旅,以水墨染出陰翳的天空,山石皴筆不多而氣象雄渾,依然顯示出范寬“寫山真骨”、“與山傳神”的精湛技藝。畫上鈐有清嘉慶諸璽,詩堂有王鐸題“博大奇奧,氣骨玄邈,用荊關董巨運之一機,而靈韻雄邁允為古今第一”。
【名稱】宋范寬《臨流獨坐圖》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簡介】絹本,淡設色,縱:166.1厘米,橫:106.3厘米
范寬的《臨流獨坐圖》是又一表現層巒疊嶂、千岩萬壑的巨製。深郁的山坳間騰起瀰漫浮動的雲霧,吐吞變滅,更加強了忘身於萬山之中的感覺。卜居期間往往成天端坐,放眼四望自然景觀,從中尋求繪畫的情趣。即使是雪夜,也在室外凝神觀察,以便觸發靈感。後來終於自成一家,同董源、李成並稱為宋初山水畫三大家。後人認為三家遺作,照耀千古,為百代之師。
臨流獨坐圖 表現層巒疊蟑,山勢起伏,溪谷間,雲煙瀰漫動盪,使深山幽小充盈著活力。說明他很重視到大自然中去寫生、“對景造意”,觀察山林間的早霧晚霞、晴陰雨雪及四時變化,為山川林壑傳神寫照。
此圖無款,表現的是崇山峻岭的山野景象。山中點綴溪流飛瀑和樓閣寺觀,氣勢恢弘,雲煙浮動,近岸秋林老屋旁有一老叟在臨流撫琴。畫幅上有明洪武時蘇伯衡等人的題詩,鈐有“式古堂卞氏”、“天目吳元讓圖書”、“王獻臣印”、“希代之珍”及乾隆等收藏印。《式古堂書畫匯考》和《石渠寶芨續編》著錄。
宋朝著名歷史人物
2013年7月份,黃曉明版的《精忠岳飛》開播,展現了南宋時期一個個的英雄人物。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戰亂催生了眾多的善戰武將和文人墨客。 | |
皇帝 | 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 |
武將 | 潘美、石守信、曹彬、楊業、狄青、岳飛、韓世宗、李綱、楊業、尹繼倫、楊延昭、種世衡、宗澤、王彥[南宋將領]、岳李寶、孟珙、余玠、王堅[南宋名將] |
文臣 | 趙普[宋朝]、寇準、韓奇、范仲淹、包拯、王安石、司馬光、富弼、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宋朝] |
奸臣 | 王欽若、蔡京、秦儈、賈似道、史彌遠 |
書畫家 | 王筌、徐熙、張擇端、蘇軾、黃庭堅、米芾、李成、范寬、郭禧 |
哲學家 | 王安石、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北宋哲學家]、朱熹、陸九淵、陳亮[南宋哲學家]、葉適 |
科學家 | 沈括、畢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