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建孟子廟記》碑載,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於此發現孟子墓,並建廟祭祀。元豐七年(1084年),朝廷賜庫錢修墓廟,購置祭田。經宋、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清康熙年間形成目前規模。現有林地現有面積915畝,林內現存柏、檜、柞、榆、楸、槐、楓、楷等古樹近萬株,是國內少有的一處大面積側柏山林。孟林前,有一條1.5公里的神道,神道兩旁有兩行高大古老的楊樹,楊樹外面是柏樹。神道中段有一條小溪,溪上架一座拱形彈孔石橋,橋的名字叫御橋。橋左邊立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亞聖林”三個大字。過橋往北有500米長的石砌甬道直到享殿大門。享殿現在是5間,現在的是清代建築,但卻承襲了明代的規模與風格。林內的部分珍貴碑刻現移入享殿內保存,其中新建孟子廟記碑是北宋儒學泰山學派的著名人物孫撰文,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是研究孟廟、孟林、孟府的最早實物資料。
孟林前有神道,道中有一單孔石橋,橋旁立有一石碑,上書“亞聖林”三字,為歐陽中石先生所書。過橋石疊甬道直通享殿大門,享殿為孟林主體建築,殿記憶體石碑8幢,記載了孟廟、孟林的創建和擴置情況。享殿後為孟子墓,墓前有清道光年間立“亞聖孟子墓”碑,碑前有石供案和石香爐。孟子墓西北有古冢三座,相傳為魯國孟孫、季孫、叔孫之墓。
人文歷史
四基山是連綿不斷的四座山,因坐落的山頂都是齊頭的,很平坦,古人說“如基”,所以叫做四基山。四基山的地理環境十分幽美,它“南面鳧峰,北拱岱嶽,層巒疊嶂,環拱交錯。遠接洙泗之水,近連崗峰之脈”。一片蒼松翠柏,遮天蔽日,芳草如茵,肅穆幽深。
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知道孟子死後埋葬在什麼地方。直道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兗州知府、孔子45代子孫孔道輔尋訪到孟子的墓地。孔道輔分析孟子晚年生活在鄒縣,最後終老在這裡,目的不會太遠,經過多次探查,最後確認在四基山,並且報告給朝廷。皇帝表揚孔道輔辦了一件大好事。從那時到現在,已經有九百多年。九百多年來,林地不多擴大,廟堂不斷增修,逐漸形成了今天這個規模。孟林內現有柏樹、檜樹、柞樹、楊樹、榆樹、楸樹、槐樹、楓樹、楷樹等各類樹木一萬多株。樹多為宋、金、元、明、清各代所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