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由於種種原因,奧地利陸軍推遲了施泰爾一戴姆勒一普赫公司研製的“潘德”(Pandur)輪式裝甲車輛的服役時間。儘管如此,總算還好,有好幾個國家的陸軍採用了這種車輛。為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進一步需要,施泰爾公司現正在研製這種車輛的新型變型車。
針對奧地利陸軍對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車輛的需要,施泰爾公司於1979年開:始研製6輪“潘德”輪式裝甲車輛,並於1984年製造出第一輛樣車,此後又製造了幾輛樣車。然而,當時的奧地利陸軍卻改要一種裝甲救護車,但是由於經費緊張,最終這兩種車輛都未被訂購。因此,施泰爾公司開始考慮在英國由皇家軍械公司特許生產這種車輛的可能性。1986年,英國皇家軍械公司把這種車輛提供給英國陸軍試驗,後來不知什麼原因,英國陸軍沒有訂購這種車輛。1年後,1輛“潘德”樣車在瑞典進行了試驗,儘管試驗是在嚴寒的條件下進行的,試驗性能也令人稱道,但是卻不了了之,沒有下文。1988年和1989年,“潘德”樣車在科威特進行了沙漠試驗,本來“潘德”裝甲車有可能得到第一張生產訂單的。然而,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這些被派往科威特的“潘德”試驗樣車成了伊拉克軍隊的戰利品。
1994年,奧地利陸軍專為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其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步兵部隊,從施泰爾公司採購了68輛“潘德”
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1995年製成了第一輛車,並且奧地利陸軍已宣稱將採購更多的“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但是由於預算優先用於購置施泰爾公司的“槍騎兵”(uLan)新型履帶式步兵戰車,因此,“潘德”裝甲車的採購又被推遲。
1994年,在科威特又進行了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與其他車輛的競爭試驗;1996年,科威特訂購了70輛“潘德”輪式裝甲車輛裝備其國民衛隊。此後,施泰爾公司與美國AV技術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的子公司)達成一項合作生產協定,由AV技術公司在1997年—1999年間在美國生產這批車輛。協定規定,AV技術公司負責整車總裝、車體生產以及提供某些武器站,而施泰爾公司則負責提供動力裝置和傳動系統的部件。此外,施泰爾公司還與比利時的埃斯佩斯國際汽車(EspaceMobileInternational)公司合作生產由比利時陸軍1996年訂購的54輛“潘德”輪式裝甲車輛;與斯洛維尼亞的斯托一拉夫納(StoRayne)公司合作生產由斯洛維尼亞陸軍1998年訂購的“潘德”輪式裝甲車輛(數量不詳)。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輪式裝甲車輛的最新訂單來自美國陸軍坦克機動車和武器司令部。該司令部與AV技術公司簽訂了購置50輛“潘德”車的契約,這些車輛將被稱作“裝甲地面機動系統”(AGMS)。在波蘭的競爭試驗期間,“潘德”輪式裝甲車輛表現突出,因此,波蘭陸軍也有可能採用這種車輛,要不是2年前波蘭西部遭洪災使波蘭政府發生財政困難,波蘭陸軍本來就早已訂購了這種車輛。施泰爾公司也在與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合作,向美國陸軍提供“潘德”輪式裝甲車輛,以裝備最近擬建的“中型旅作戰部隊”(InterimBrigadeCombatTeam)。
型號演變
1、機械化步兵戰車(MICV 127) 在炮塔上安裝1挺12.7mm機槍。
2、裝甲偵察車(AVR) 安裝雙人炮塔,有20mm機關炮(AVR20)。
3、裝甲偵察車(ARSV 4/250) 安裝T-25型雙人炮塔,有25mm機關炮。
4、裝甲偵察火力支援車(ARFSV90) 安裝雙人炮塔,有1門90mm火炮。
5、81mm自行迫擊炮(AMC81) 安裝雙人炮塔,有1門湯姆遜-布朗特(Thomson Brandt)81mm迫擊炮。
6、行高炮(SPAAG2×20) 安裝雙人炮塔,有雙管20mm機關炮。
7、救護車(AAMB) 該車無武器。
8、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潘德裝甲車族
機械化步兵戰車(MICV127) 、裝甲偵察車(AVR20) 、裝甲偵察車(ARSV4/250) 潘德(pandur)(6×6)、火力支援支(ARFSV90) 、81mm自行迫擊炮(AMC81) 、自行高炮(SPAAG 2×20) 、救護車(AAMB)、反坦克飛彈發射車。
結構特點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車體為焊接鋼板結構,車體低矮,能防7.62mm穿甲彈射擊。必要時增厚裝甲,車前可防12.7mm或14.5mm槍彈。驅動型式為(6×6),戰鬥全重12t,2名乘員,可載8~10名步兵。
駕駛員位於車前左側,有1個向左打開的單扇艙蓋。艙蓋前面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成被動夜視裝置。車長位於駕駛員後方,有類似的艙蓋,使用3個潛望鏡觀察。載員艙在車後,有4個頂艙蓋,每側兩個,艙蓋在中央鉸接,能垂直打開並鎖住。必要時載員艙兩側各開兩個球形射孔並有觀察鏡,步兵可在車內瞄準和射擊。車後有兩個後門,便於步兵上下車。
發動機位於駕駛員右側,為施泰爾WD612.75型6缸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傳動裝置採用阿里遜(Allison)MT-653DR型帶液力變矩器和閉鎖離合器的全自動變速箱。發動機的進、出氣口位於車頂,排氣管在右側。包括發動機、傳動、冷卻和通風系統的整個動力裝置可在30min左右取出。
該車一般公路行駛採用(6×4)驅動型式,為提高牽引力,在崎嶇路行駛可換成(6×6)驅動型式。各驅動橋差速器和中央差速器均能閉鎖。第一和第二車橋有轉向助力裝置。3個車橋都裝獨立懸掛,第一、二車輪位置安裝螺旋彈簧,第三車輪位置安裝扭桿。各軸間距離相等,因而負荷分配均勻。輪胎安裝中央充放氣系統,駕駛員可根據路面情況在行駛中調節輪胎氣壓。
車體後部兩側各裝直徑430mm的噴水推進器,可水上行駛,為提高水上航速,採取平滑車底,減少水中阻力。車頂可裝旋轉平台,安裝多種武器系統。地面車型安裝的炮塔武器重量最大可達2300kg;水上車型炮塔武器重量不大於1900kg。座圈直徑最大為1600mm,炮塔吊籃的最大直徑為1300mm、深度為1000mm。
制式設備包括三防裝置、加溫器和動力艙、戰鬥艙內的火災探測與滅火裝置。
性能數據
型號潘德(Pandur)
乘員+載員2+8~10人
驅動型式6×6
戰鬥全重
地面車型 12000kg
水上車型 11300kg
淨重8600kg
單位功率12.87kW/t
車長5.697m
車寬2.500m
車高(至車體頂) 1.810m
車底距地高 0.420m
輪距2.134m
軸距1.530+1.530(m)
接近角 45°
離去角 45°
最大速度
公路 105km/h
水上 9km/h
公路最大行程650km
涉水深 1.2m
浮渡能力有(水陸兩用型)
爬坡度 70%
側傾坡度35%
攀垂直牆高 0.5m
越壕寬 1.2m
最小轉向半徑8m
發動機
生產公司 施泰爾(Steyr)
型號 WD612.75
類型 6缸渦輪增壓中冷柴油機
功率/轉速 154.41kW(210馬力)
/2400r/min
傳動裝置
生產公司 阿里遜(Allison)
型號 MT-653DR
類型 液力機械傳動,帶液力
變矩器和閉鎖離合器
前進檔數 5
轉向裝置類型ZF動力助力
懸掛裝置類型獨立式,第一、二車輪
位置有螺旋彈簧,第三
車輪位置有扭桿
輪胎規格12.5×20
制動裝置類型
主制動器 氣動控制,盤式,雙管路
停車制動器鼓式,作用於傳動輸出軸
車輪垂直行程150mm+150mm
電氣系統電壓24V
推進系統
自從施泰爾公司設計出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以來,為了滿足各種不同的要求,現已生產出—了幾種變型車。基型車的車體和武器配置特別適合於發展變型車,此外,其總體結構和機動性設計仍保持不變。
雖然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的研製是由對偵察車的需要而引發的,但是,多虧施泰爾公司並沒有把這種車設計成單一用途的專用車輛,而是把它設計成一個輪式裝甲車族的基型車。因此,該車的發動機前置在車體前部,使其可改裝成各種各樣的車型。施泰爾公司也承認,為了提高輪式車輛的作戰效能,輪式車輛不僅要有多個車輪,而且還要儘可能地輕,還要有低矮的外形。因此,“潘德”原型裝甲人員輸送車空車重量只有8。5t(戰鬥重量9。6t),車體高只有1。81m。“潘德”原型車因重量輕,加之採用了裝有12。5R20輪胎的6個車輪,因此,車輛的單位壓力小,越野機動性能好;而其因車體外形低矮,提高了車輛的生存能力,並使這種車輛的生存能力幾乎優於所有其他輪式裝甲輸送車,因為那些車輛的車體都比“潘德”輪式裝甲輸送車的高。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一直採用的是施泰爾公司的WD612型6缸柴油發動機,該機原先的額定功率為155kW(210hp),而其最新型的發動機,在2500r/min時的輸出功率為210kW。與該發動機匹配的是阿里遜公司MT653DR自動變速箱(5個前進檔,1個倒檔)和1個分動箱。分動箱通過中央差速器把前面1對車輪和後面2對車輪的動力分開。半軸把每對車輪間的差速器與也裝有自動清洗和主動通風盤式制動器的車輪上的單速減速器相連線。
為了儘可能提高推進效率,在公路上行駛時,只有前輪和後輪驅動,而在越野行駛時,則全輪驅動。
為了儘可能增大牽引力,前輪和中輪之間的差速器以及每對輪子的差速器均可閉鎖。原先在為奧地利陸軍生產的車輛上,差速器的閉鎖與不閉鎖,是由駕駛員藉助其座位旁的一個操縱桿來操縱的。但是,從為比利時生產的“潘德”車開始,全輪驅動的實現和差速器的閉鎖,都是由施泰爾公司的計算機化自動傳動管理(ADM)系統來控制的。這種ADM系統採用ABS型感測器來監測輪胎滑動量,採用其他的感測器來測量轉向角與油門和制動器踏板的位置,以便自動觸動適當的控制裝置。ADM系統通過隨時選定最佳的驅動狀態來提高車輛的機動性,通過消除纏繞扭矩來減小傳動系的應力,使得駕駛員可集中精力駕駛,並降低油耗。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因採用中央輪胎充氣系統(CTIS),也可增加車輛的牽引力。中央輪胎充氣系統,不僅能改變車輛在行進間的輪胎壓力,以適應地形的變化,而且在輪胎壓力使用不當時,可使輪胎免受損壞。為了防止因輪胎扎破而影響車輛行駛,“潘德”車輛的輪胎上裝有哈欽森公司實心橡膠泄氣保用內胎。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輛除了裝有ADM系統外,其前部的4個轉向輪還採用非常規的獨立式懸掛系統。每個轉向輪靠下部橫連桿與上部縱連桿的聯合作用來定位,從而為前輪導向,為中間一對車輪拖拉。這種布置方式所占空間,比典型的雙叉懸掛要少,並且比裝有可伸縮撐桿的麥克弗森(MacPherson)懸掛更結實。
防護系統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前四個車輪是單旋彈簧懸掛。施泰爾公司認為,這種懸掛比許多裝甲車輛上採用的油氣彈簧懸掛的抗損壞能力強。這些車輪的總垂直行程為280mm。為了節省空間,後輪安裝在拖臂上,採用扭桿液壓懸掛。所有的車輪上都裝有筒式減振器。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前四個車輪的轉向拉桿設定在車體內,因而不易損壞,而且在任何一個前輪損壞時,車輛仍能轉向。
車體是由高硬度鋼裝甲製成,車體四周能防7。62mm機槍彈,而車體正面30°區域內能防12。7mm穿甲彈。
安裝附加裝甲後,車首的防護水平有所提高,能防14。5mmB32穿甲彈。車體內安裝防破片內襯後,大大提高了乘員的生存能力。
車體的後部有2扇側部鉸接的大門,而為斯洛維尼亞生產的車輛上則安裝的是電動的大門/跳板。從為奧地利陸軍生產的裝甲輸送車開始,乘員室頂部,也就是車體後部的高度,已從1。81m升高到2。06m。有一些變型車的車體加長了,因此,軸距也加大了,中軸到後軸的間距從1。53m增加到了1。83m。
加長了車體後的“潘德”裝甲人員輸送車,其乘載人數從10人增加到12人(包括駕駛員在內)。這種車體也為兩棲型裝甲人員輸送車所採用,因而增加了其浮力。這種兩棲型裝甲人員輸送車裝有2個“烏爾塔拉”(Ultra)動力公司的密閉式推進器,推進器是機械驅動的,其動力來自於傳動裝置,車輛的水上最大速度為11km/h。
這種加長加高的車體也可用於裝甲救護車(可攜帶4副擔架)和最新型的“潘德”裝甲搶修車。裝甲搶修車上裝有絞盤和起重機,絞盤與車首安裝的駐鋤一起配合使用。當連線在車體兩側的2個穩定式支撐裝置支撐在地面上時,起重機的最大起吊能力為3t。
武器配置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裝有1個帶裝甲護板的轉動武器架,架上既可以安裝12。7mm機槍,也可以安裝7。62mm機槍,並且還可以安裝40mm榴彈發射器。在低而短的原型車體上,已安裝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炮塔,其中有歐洲飛彈公司的UTM800型炮塔(其上裝有4枚待發的“霍特”反坦克飛彈)和Kvaern-er—Eureka炮塔(其上裝有2具“陶”式飛彈發射管)。
奧地利潘德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車型的原樣車先裝的是奧托布雷達公司的雙人炮塔和厄利孔公司的KBA型25mm機關炮,後來安裝的是施泰爾公司的SP3/300型雙人炮塔和“毛瑟”F型30mm機關炮。
美國為科威特生產的車輛大多數裝的是AV技術公司的外形低矮的裝有槍炮的炮塔系統(MGTS),其上裝有波音公司的M242“大毒蛇”型25mm機關炮和M240型7。62mm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