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尼拉(Manila)是菲律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地處菲律賓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呂宋島西岸,也稱“小呂宋”,瀕臨天然的優良港灣--馬尼拉灣。馬尼拉建在巴石河兩岸。河流把城市分成兩大部分,14個區中的7個區在巴石河北岸,6個區在南岸,一個區被分成兩部分,河上的6座橋樑把城市南北兩部分連結起來。1976年11月,菲律賓政府決定把馬尼拉、奎松、卡洛奧坎、帕薩伊4個市和瑪卡蒂等13個區合併,組成大馬尼拉市,面積達626.58平方公里,人口約800萬,是亞洲最大的城市之一,被稱之為“亞洲的紐約”。而現今的馬尼拉更被評為世界級城市。
歷史
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它在印度文明,中國文明及中亞古文明的基礎上,融合西班牙,美國的西洋文明,形成東西合璧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拉登入,入侵併占領了菲律賓,然後在馬尼拉市中心,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時起,這裡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首府。
1898年,美國人打進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統治,隨後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羅族,把四周的鄉鎮和地區併入馬尼拉,使馬尼拉逐漸擴大。1901年7月31日,馬尼拉被闢為菲律賓的特別城市,成了美國統治菲律賓的基地。從此,巴石河北岸的商業區內,大銀行、大公司、大飯店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1942年,日本取代了美國在菲律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破壞,城堡要塞周圍的建築物全部被炮火摧毀。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將馬尼拉定為首都。今天的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潔的熱帶花園城市,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商埠。
港口
馬尼拉灣口距市區55.5公里,海灣長8.3公里,是一個天然良港,馬尼拉港外建有很長的防波堤,防波堤裡面是碼頭區,碼頭建於1834年,巴石河經此入海,把海港分成了南北兩港。
北港停泊近海輪船,南港停泊遠洋海輪。戴爾潘橋、瓊斯橋、麥克阿瑟橋、奎松橋和阿亞拉橋跨越巴石河,連線兩港的地面交通。馬尼拉港港闊水深,現代化設施齊備,是菲律賓進出口的要地和貿易中心。
經濟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經濟中心,它集中了全國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製糖、菸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占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全國出口貨物的 1/3和進口貨物的 4/5集中在這裡。
城市介紹
馬尼拉位於呂宋島西岸,馬尼拉灣畔,是一座新舊交錯、東西文化交融的城市。據說它的名稱來自開放在帕西河畔的尼拉特花。由於受西班牙統治300年之久,所以頗具西歐情調。大馬尼拉麵積920平方千米,人口795萬。為菲律賓最大的城市和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亞洲最歐化的城市,也被稱為“亞洲的紐約”。然而一談到馬尼拉,許多人腦海里馬上浮現“危機之城”的印象。的確,自從1984年艾奎諾遭到暗殺之後,這個城市在政治上確無一天安寧。加上貧富差距懸殊,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旁,就是堪稱亞洲之最的貧民窟。
身為菲律賓首都,外國人口大量湧入的結果,使得單單首都圈就高達1500萬人。隨之而來的便是各種交通、空氣污染等都市問題。走在馬尼拉的街頭,呼嘯而過的吉普車、灰濛濛的天空、刺耳的喇叭聲,以及童稚的叫賣聲,對於初次造訪馬尼拉的觀光客而言,常常無法忍受這城市無休無止的吵雜聲。然而對有些人而言,這份喧囂正是馬尼拉的迷人之處。馬尼拉的建築充滿殖民色彩,有16世紀西班牙殖民時代建造的城堡、都城以及美式建築等等,煞是有趣。在此也可以遇到友善、熱情的菲律賓人。
氣候
馬尼拉屬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季乾燥,夏季濕潤。 6月至10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11月至翌年2月最涼爽,平均氣溫 25℃ 。 4月至5月為盛夏季節,平均氣溫 28℃ — 32℃ 。年平均氣溫約為 26℃ 。
歷史文化
馬尼拉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它在 印度文明, 中國文明及中亞古文明的基礎上,融合西班牙, 美國的西洋文明,形成東西合璧的文化。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黎蓋斯比從馬尼拉登入,入侵併占領了菲律賓,然後在現在的馬尼拉市中心,巴石河南岸建立了城堡和炮台。自那時起,這裡便成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當局的首府。1898年,美國人打進馬尼拉,取代了西班牙對菲律賓的統治,隨後又征服了附近的尼格羅族,把四周的鄉鎮和地區併入馬尼拉,使馬尼拉逐漸擴大。1901年7月31日,馬尼拉被闢為菲律賓的特別城市,成了美國統治菲律賓的基地。從此,巴石河北岸的商業區內,大 銀行、大公司、大飯店等高樓大廈拔地而起,1942年, 日本取代了美國在菲律賓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尼拉遭到嚴重破壞,城堡要塞周圍的建築物全部被炮火摧毀。 1946年7月4日,菲律賓正式獨立,將馬尼拉定為首都。今天的馬尼拉,是一座市容整潔的熱帶花園城市,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商埠。
港口簡述
馬尼拉灣口距市區55.5公里,海灣長8.3公里,是一個天然良港,馬尼拉港外建有很長的防波堤,防波堤裡面是碼頭區,碼頭建於1834年,巴石河經此入海,把海港分成了南北兩港。北港停泊近海輪船,南港停泊遠洋海輪。 戴爾潘橋、瓊斯橋、 麥克阿瑟橋、奎松橋和 阿亞拉橋跨越巴石河,連線兩港的地面交通。馬尼拉港港闊水深,現代化設施齊備,是菲律賓進出口的要地和貿易中心。經濟概況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經濟中心,它集中了菲律賓半數以上的工業企業,主要有紡織、榨油、碾米、製糖、菸草、麻繩、冶金企業等,產值占全國的60%。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港口,菲律賓出口貨物的 1/3和進口貨物的 4/5集中在這裡。
交通指南
航空: 馬尼拉國際機場位於馬尼拉市南郊,距市中心約10公里。由機場到市區沒有大巴士行駛。由機場到市中心的主要飯店搭 計程車約需50-60比索。機場海關旁邊的菲律賓中央銀行24小時營業,提供兌幣服務。大廳出口處旁,有菲律賓政府觀光局的機場服務中心,提供飯店預訂服務。出境時,須付300比索的機場稅。 菲律賓航空公司和主要外國航空公司均辟有菲律賓到世界主要國家、地區和城市的航線。菲律賓航空公司和中國廈門之間的航班。在有聯程機票的情況下,必須在飛機起飛之前72小時,以電話通知航空公司,以確認搭機。馬尼拉與菲律賓境內的 宿霧和 雷加斯比等城市也有航班。火車:以馬尼拉為起點,菲律賓國營鐵路分南北兩條線路。北線延伸到聖費爾南多,可在中途換車去碧瑤。南線延伸至雷加斯比,中途可見 馬容火山。
汽車:馬尼拉市區的主要交通工具有計程車、 巴士、 馬車、三輪車和吉普車。有護照、機票和國際駕照,就可以租用 汽車,主要的租賃汽車公司有AVIS和HERTZ。可雇司機的出租汽車公司有CHAUFFEUR DRIVEN SERVICE。
建築發展
馬尼拉的面貌既古老又年輕,地處亞洲又十分歐化,在馬尼拉灣岸邊,有一片在填海造地的基礎上建造的占地70多公頃的建築群,其中主要有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展覽中心、文化中心、設計中心、電影中心、民間藝術劇院、超級市場和可以容納上千名旅客的廣場大酒店等。
這些建築物,大多數是70年代末到80 年代初興建的,設計新穎別致,融合了歐洲和東南亞的建築風格,很多建築都高達幾十層,各建築物之間,道路寬闊,兩旁有熱帶樹木和草坪,花木掩映,終年一片蒼翠。街道兩旁,到處可見潔白如玉的菲律賓國花“桑巴吉塔”。“桑巴吉塔”是忠於祖國,忠於愛情的象徵,青年們常把它作為獻給心上人的禮物,國際交往活動中,它表示純真的友誼。
旅遊景點
黎剎爾公園
馬尼拉是一座富有濃厚熱帶情調的城市,也是東南亞地區著名的旅遊勝地,城內可供遊覽的名勝很多。位於馬尼拉市中心的 黎剎爾公園,占地58公頃,它原名魯納達公園,後來為紀念菲律賓的民族英雄 黎剎爾博士而改名為黎剎爾公園。黎剎爾博士是個教育家,同時也是文學家和藝術家。他早年學醫,後從事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鬥爭,領導人民完成了以1862年卡比特運動為開端的獨立運動,1896年12月30日被殖民統治者殺害,年僅35歲。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 公園里鑄有他的銅像,每天有兩名警衛守護。黎剎爾公園中,有吸引人的中國式庭院,院內有假山,入夜,七彩的裝飾燈把庭院打扮得輝煌美麗。椰子宮
1981年1月,在馬尼拉灣南岸新區,用 椰子樹建造起一座現代化的宏大建築-- 椰子宮。它成為馬尼拉的一個新勝地。這是一座兩層樓高,六角形屋頂的菲律賓式的典型建築。褐色屋頂由椰木板構成,立柱用的是椰樹幹,砌牆壁用的磚,是由椰果毛殼的纖維混合高強度水泥製造而成的。大廳的巨大吊燈,由100多片經過精心雕刻的椰殼製成,大門上鑲嵌著由4000塊椰殼片組成的幾何圖案。地板上的 地毯,也是用椰果纖維織成的,在大廳以外的廳室中,桌上陳放著用椰殼雕成的各種形狀的檯燈,連菸灰缸也是用椰殼雕刻成的。在椰子宮的餐廳里,有一張長約11米的大餐桌,鑲嵌著47000塊不同形狀的椰殼片,用椰樹各個部分製成的家具、工藝品更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據說,建造椰子宮共使用了2000棵樹齡在70年以上的椰子樹。在椰子宮的周圍,還種植了150棵椰子樹,林間綠草如茵,花木扶疏,別具情致。兒童城
馬尼拉兒童城也別具一格。所謂“兒童城”,主要包括兒童醫院和兒童公園,處處突出兒童特點,處處對兒童進行細緻、周到的服務。在兒童公園裡,按照菲律賓各地的自然環境和風土人情分成幾個區域,各個區域都有鮮明的特色。一方面對兒童普及知識,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心。羅哈斯海濱大道
在馬尼拉有一條著名的 羅哈斯海濱大道,它沿著海岸從南往北筆直延伸,長達10公里,是從機場進入市內的必經之路。羅哈斯大街是為紀念戰後的第一位總統 羅哈斯而命名的。道路寬闊、椰樹夾道,兩旁高樓林立,賓館、夜總會等繁華異常。這裡融合了東西方的許多特色,外來的旅遊者都要到這裡領略一番典型的馬尼拉風光。商業中心
馬尼拉還有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旅遊者觀光的地方, 阿亞拉街原是西班牙財閥阿亞拉的私有土地,經過多年的不斷擴建發展成為今日繁榮的商業中心。這裡集中了許多公司、餐廳、商店、電影院和馬尼拉第一流的飯店,馬卡蒂商業中心、帕爾大廈和不少外國大使館也在這個地區。埃斯柯達大道在巴石河的北側,從西班牙統治時期起,就是一條繁榮熱鬧的街道,兩旁商店、餐廳林立。黎剎爾路是一條電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華街道,在其後方是古老的唐人街-- 王彬街。王彬本是個華僑印刷工.在參加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中有過功勞,因此,菲律賓人民及這裡的僑胞一直紀念著他。 唐人街是一條以石塊鋪成的狹窄街道,兩旁布滿了中國商店,大部分都有中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瓏的騎樓,其街景很像我國舊時廣州的格調,街口立有紀念中菲友誼的一座牌樓,還有一尊華僑王彬的銅像。觀光的馬車來往賓士,使整個“中國城”生氣盎然。國際會議中心
馬尼拉是著名的國際會議城市,居亞洲五大國際會議中心之首。在馬尼拉新區建造的國際會議中心,占地12公頃,內有會議廳、宴會廳、演講廳、展覽廳、電影廳、新聞中心、文化中心、食宿服務網等。會議中心附近的國際貿易中心、菲律賓文化中心,經常舉辦大型的商品博覽會和文藝活動。文化中心位於羅 哈斯林蔭大道上,是一座一角向馬尼拉灣突出的現代建築物,主要部分有廣場、美國會館、小劇場、音樂廳、藝術館、博物館等,人們在這裡可以深入了解菲律賓的文化,也可觀賞馬尼拉灣落日的美景。位於海朗街的 國家博物館,主要展出菲律賓出土的古代石器和有關 伊斯蘭教文化的展品及民間藝術品。古建築
馬尼拉保留了很多古建築,那些布滿著 苔蘚的古教堂外表古老,式樣別致,建築水平高超,與現代建築互相輝映,形成東方與西方、質樸與繁華,古老與現代的混合體。菲律賓是東方唯一的 基督教國家,基督教徒約占全國人口90%以上,其中85%信奉 天主教。馬尼拉市教堂極多,每一個教堂都有其建築年代的特徵,是馬尼拉歷史的無聲見證。市內著名的 聖•奧古斯丁教堂建於1599年,是菲律賓最古老的西班牙式天主教堂,也是菲律賓境內最古老的石造建築之一, 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賓最重要的羅馬式天主教堂,位於黎利爾公園西側,這個大教堂是為 聖母瑪利亞修建的,教堂內珍藏有 義大利、 德國和 西班牙等國的著名藝術家奉獻的大量青銅製品、鑲嵌工藝品和雕塑等。
瑪拉乾南官
瑪拉乾南官坐落在巴石河堤岸,以巨大的 花岡岩為建築材料,堅實宏偉,四周是茂盛的熱帶植物。它以前曾是西班牙總督與 美國總督的官邸,菲律賓獨立後,歷屆總統都曾加以修建並將此作為總統府。
塔爾湖旅遊勝地
塔爾湖旅遊勝地位於馬尼拉市區以南約56公里的 塔蓋泰鎮,湖上一個巨大的 火山口形成長24公里,寬14公里,水深70米。湖中有一個小島,島上的 塔爾火山是世界上最小的火山,只有300米高。從湖岸遙望,山腰處有白色的煙霧裊裊升起。馬尼拉郊區另一旅遊勝地是百勝灘,又稱北染瀑布,位於市區東南約120公里,以急流和瀑布著稱。
教育事業
馬尼拉集中了許多所高等學府,有早期建市的 阿坦尼奧馬尼拉大學、 拉薩利大學,也有20世紀以來建立的 菲律賓大學、菲律賓師範學院、菲律賓女子大學、 阿布阿拉木大學等,其中 聖托馬斯大學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創立於1611年,濃綠的大學校園內分布著很多教堂,校舍也都是古典式建築。大學內附設一個博物館,展出很多稀世珍寶,菲律賓的許多傑出人物都畢業於這所大學。菲律賓大學
菲律賓大學是根據菲律賓首屆立法機構頒發的第1870號法令(亦稱大學憲章)於 1908年6月18日創辦的,實際上是依靠美國人,並按照 蘭德公司資助大學的模式,為菲律賓人開辦的一所大學。該校的第一任校長是美國人默里•巴特利特博士(Murray Bartlett)。經過85年的發展,現已是菲律賓規模最大的國立綜合性大學。建校之初,全校僅有兩個教學單位,即1908年成立的美術學院和農學院。1910年,菲律賓醫科學校(成立於1907年)併入菲律賓大學,並於1923年擴大為醫學院。在建校後的頭10年內,該校先後建成了醫學系、工程學院、教育學院、音樂學院、法學院、文學系、獸醫學系等7個院系,第二任校長是菲律賓人 伊格納西奧•比利亞莫爾(Ignacio Villamor)。他重視課程設定,希望建立一支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均有競爭性的教師隊伍,並逐步使他們菲律賓化。菲律賓大學在第四任校長 拉斐爾•帕爾馬(Rafael Palma)執政期內(1923-1934年)發展較快。校長積極維護學術自由,但反對把大學辦成與世隔絕的象牙塔。
1941年12月,菲律賓被 日本占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該校校舍遭到破壞,正常的教學活動受到極大影響,當時只有部分院系開課。
1945年6月,比恩韋尼多•M•岡薩雷斯博士(Bienvenido M Gonzalez)再次當選為校長後(他曾於1939年起擔任第六任校長,1943年被迫辭職),開始制定搬遷校址計畫。1948年12月,即在校慶40周年時,設在馬尼拉市的菲律賓大學除醫學院和衛生研究所外,全部遷至大馬尼拉市的另一個重要城鎮奎松市的迪利曼。
1953年,該校根據克拉克空軍基地(全國最大空軍基地)的要求,共同設立菲律賓大學克拉克空軍基地學院。現開設3個本科生專業和3個研究生專業。
1968年,菲律賓大學已擁有28個學院(分散在3個校園內)和5個地方性學院(其中碧瑤學院規模最大,自1961年重新組建後,先後開設9個本科專業和兩個碩士學位專業)。
1972年11月20日,當時的共和國總統 馬科斯下令對菲律賓大學進行重大改組,旨在將該校辦成全國一流大學,同時實施統一和分散相結合的管理體制,部分學術機構獲得自主權。第十一任校長 薩爾瓦多•P•洛佩斯(Salvador P Lopez)博士於1969年上任後積極推行民主協商制,擴大教學和科研設施,增加教職工薪金,建立助學金制度,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1973年1月1日,大學董事會正式批准成立第一個分校——洛斯巴尼奧斯分校,具體落實分散管理和分校自治的機構改革方案。該分校在馬尼拉以南80公里處,那裡是菲律賓主要農業區和全國最大的森林自然保護區,是開展農林專業教學和科學實驗的最佳地區。1977年,大學董事會決定在馬尼拉市建立保健科學中心,1979年,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正式成立。馬尼拉校園和迪利曼校園位於首都區,因此,教學和科研以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醫學為主。同年5月,第三個分校——米沙鄢分校宣布成立,該分校位於馬尼拉東南,是漁場和水產養殖基地,因此側重開辦漁業、水產業等專業。這種因地制宜的辦學方針既有利於地方和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適應各地青年的入學要求。
菲律賓大學於1979年同邦板牙省政府簽署實施推廣教計畫,在該省省會聖費爾南多市招收本科生117名,研究生40名,本科生專業包括經濟學、工商管理、心理學,碩士生專業是管理學。
1982年4月26日,既是分校又是總部所在地的迪利曼校園正式建成。
1984年,第二個推廣教學點在奧隆加波市開設管理碩士學位專業。
聖托馬斯大學
聖多湯瑪士大學創立於1611年4月28日,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大單一校園區的天主教大學。它是它由馬尼拉第三大主教Msgr.Miguel Benavidez,O.P.,與Frs. Domingo de Nieva及Bernardo de Santa Catalina合力創辦,原本是一所欲培育年輕人慾成為教士的學校。聖多湯瑪士位於Walled city 內,在1624年College被公證授予神學學位、哲學學位及藝術學位,在1645年11月20日時,崇高致上的教宗提升College為University。1902年9月17日,教宗Leo(XIII)認定聖多湯瑪士為”教宗大學”,在1947年,教宗Pius(XII)給予一頭銜 “菲律賓天主教大學”。1927年,為延續招生,此大校園區搬移至目前Sampaloc的行政區內,占有面積為21公頃,校園內建築幾乎都是歐洲古代式風格,相當優美,在此校園內漫步,讓人猶如置身16世紀。為了表揚彰顯貴族的成就制度,許多重要的高官貴人為此職務上的參訪此大學,其中,這三十幾年來,參訪過的有:陛下Paul(VI)於1970,11,28,王子Juan Carlos於1974年,加爾各答修女院長Teresa於1977年及1984年,教宗John Paul (II)於1981及1995年。此校在國際上的評價相當高,有資格擠進世界上第一流大學之列,在菲律賓更是與菲律賓國立大學齊名,在菲律賓排名第五。
飲食文化
菲律賓當地的餐飲最能反映其風情和歷史。菲律賓當地的菜,除了鄉土名菜外,還深受中國菜和西班牙菜的影響。在菲律賓還有許多中餐館、日本料理店和西餐館等,迎合不同口味的人們的需要。
菲律賓鄉土名菜的特徵是:任何菜,甚至湯都用醋和大量的大蒜等辛辣調料飪。中西口味的巧妙融合創造出獨特的風味。比較有代表性的菜餚有:“勒瓊”(Lechon)是菲律賓典型的年節佳肴,以豬肉為主原料燒烤而成;而“阿多波”(Adobo)則是一道以雞肉、豬肉醃漬熟煮的家常菜,由於醃漬的主要調味料為醋,故不易腐壞,且非常入味。也有一些阿多波是以烏賊和牡蠣烹調而成的。
除此之外,鮮魚、蔬菜加上菲律賓特有的酸醋烹調而成的“派克蘇皮納加特”,及以魚或蝦為主材料搗碎後烹調而成的“克尼拉爾”,是相當具有菲律賓風味的名菜。“伊尼哈”則是類似炭烤的一種吃法,“雷利埃諾”是以螃蟹為原料的一種菜餚,看起來豪華,但相當便宜。菲律賓的米,不知道為什麼吃起來蓬蓬鬆鬆,一點都不糯,並不是很好吃。菲律賓的水果相當豐富,單是香蕉的種類就很多,而且吃法各有巧妙,如蒸過後灑上黑砂糖,頗有芋頭的風味,油炸香蕉條,或烤香蕉等小吃,亦隨處可見。其他如芒果、紅毛丹等都是既使宜又好吃的水果。此外,還有一種類似金橘但皮是綠色的水果,菲律賓人通常是做菜時才使用,稱之為菲律賓檸檬。
友好城市
墨西哥 阿卡普爾科
哈薩克斯坦 阿斯塔納
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
哥倫比亞 卡塔赫納
中國 廣州
以色列 海法
古巴 哈瓦那
越南 胡志明市
印尼 雅加達
美國 澤西市
秘魯 利馬
西班牙 馬拉加
美國 毛伊縣
加拿大 蒙特婁
法國 尼斯
美國 薩克拉門托
美國 舊金山
世界各國首都
首都,是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本國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在這裡可以心情領略不同的風土人情。 |
亞洲首都
地區 | 城市名稱及國家 |
中亞 | 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 · 比什凱克(吉爾吉斯斯坦) · 杜尚別(塔吉克斯坦) · 阿什哈巴德(土庫曼斯坦) · 塔什乾(烏茲別克) |
東亞 |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 · 東京(日本) · 平壤(朝鮮) · 首爾(韓國) · 烏蘭巴托(蒙古) |
南亞 | 達卡(孟加拉) · 廷布(不丹) · 新德里(印度) · 馬累(馬爾地夫) · 加德滿都(尼泊爾) · 伊斯蘭瑪巴德(巴基斯坦) · 科特1(正式首都)與可倫坡(行政首都)(斯里蘭卡) |
東南亞 | 斯里巴加灣市(汶萊) · 金邊(高棉) · 帝力(東帝汶) · 雅加達(印度尼西亞) · 永珍(寮國) · 吉隆坡(正式首都)與布城(行政首都)(馬來西亞) · 內比都(緬甸) · 馬尼拉(菲律賓) · 新加坡(新加坡) · 曼谷(泰國) · 河內(越南) |
西亞 | 喀布爾(阿富汗) · 葉里溫(亞美尼亞) · 巴庫(亞塞拜然) · 麥納麥(巴林) · 尼科西亞(賽普勒斯) · 提比里西(喬治亞) · 德黑蘭(伊朗) · 巴格達(伊拉克) · 耶路撒冷2(以色列) · 安曼(約旦) · 科威特城(科威特) · 貝魯特(黎巴嫩) · 馬斯喀特(阿曼) · 多哈(卡達) · 利雅德(沙烏地阿拉伯) · 大馬士革(敘利亞) · 安卡拉(土耳其) · 阿布達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薩那(葉門) |
未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 | 蘇呼米(阿布哈茲) · 斯捷潘納克特(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 · 茨欣瓦利(南奧塞梯) · 尼科西亞(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
備註 | 1 全名為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2 以色列國際客觀公認首都為特拉維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