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欣瓦利

茨欣瓦利

1398年首次被記載,1921年蘇聯統治建立1922年建都。1934-1961年稱“史達林尼里(Staliniri)”。喬治亞所屬南奧塞梯自治州首府,位於喬治亞中北部,也是未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南奧塞梯共和國的首府。人口2.6萬。1922年建市。自治州的工業幾乎全集中於此,以啤酒、肉奶罐頭等食品和木材加工為主。有電震動器廠、機械廠。有喬治亞科學院南奧塞梯研究所、地誌陳列館及師範學院。在1989年人口有42,934人,其中74%是奧賽梯人,另外16%是喬治亞人。之後因為南奧賽梯紛爭。在1994年之後茨欣瓦利在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監督之下,由喬治亞、奧賽梯和俄羅斯維和部隊管理。

歷史

中世紀與近代

奧塞梯人起源於奄蔡,是薩爾馬提亞人其中的一支部族。他們在中世紀時期受到 喬治亞與 拜占庭的影響,成為基督徒。由於匈奴人的統治,他們被逐出在 俄國 頓河以南的家鄉,部分並越過 高加索山脈,來到喬治亞。來到喬治亞的奧塞梯人分成了三部分:西部的Digor,受到 伊斯蘭的影響、南方的Tualläg,形成今日的南奧塞提亞、與北方的Iron,形成

茨欣瓦利茨欣瓦利
今日的北奧塞提亞。北奧塞提亞於 1767年開始,就接受 俄羅斯的統治。大部分的奧塞梯人都信奉基督教,只有少數的 穆斯林。

蘇聯統治

今日的南奧塞提亞連同喬治亞其他地方,於 1801年被 沙俄吞併。 俄國 二月革命之後,奧塞梯人成立國家委員會,主張奧塞梯人的自治。國家委員會很快的被呼籲將南奧塞梯併入蘇維埃的 布爾什維克黨人所控制。 十月革命發生後,南奧塞梯成為了 孟什維克派的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的一部份,但北奧塞梯卻成為了 布爾什維克派的泰歷克蘇維埃共和國的一部份。1918-1920年間,南奧塞梯成為喬治亞政府與受到蘇維埃聯邦政府支持的奧塞梯反抗軍的戰場。 茨欣瓦利被奧塞梯叛軍占領並掠奪,喬治亞人被屠殺 。奧塞梯方面的資料則顯示戰爭中有5000名奧塞梯人被殺害,13000人因疾病與飢餓而死亡。在幾次對喬治亞的反抗與失敗後,奧塞梯人瀰漫著同情蘇聯政府與布爾什維克的情緒。

1921年,前 蘇聯第11 紅軍擊敗 喬治亞民主共和國,並成立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許多奧塞梯人也參與了這次進攻喬治亞的戰役。喬治亞蘇維埃政府為了感謝奧塞梯人,於 1922年 4月20日成立南奧塞梯自治州,並以當時喬治亞人仍占多數的茨欣瓦利為首府。雖然南奧塞梯有自己的語言( 奧塞梯語),但 俄語和 喬治亞語都是官方語言之一,在行政上通行。現時,俄語是首都的分離政府唯一的行政語言,而在前蘇聯統治時期,在喬治亞地方政府的管治下,除了奧塞梯語在整個地區通行,亦可在學校里教授和使用。

在1934年到1961年間因為史達林的緣故被改名為史達林利(Staliniri)。在1989年人口有42,934人,其中74%是奧賽梯人,另外16%是喬治亞人。

蘇聯解體後

2008年8月18日,茨欣瓦利戰鬥之後,城裡的一幢建築。

蘇聯解體後,相關各方爆發了南奧塞梯紛爭。因為南奧賽梯紛爭,推論喬治亞人搬離而使得人口再減少。茨欣瓦利在1990年到1992年的紛爭時,因為成為當地的分離主義集團和政府軍交戰的戰場遭到了莫大的破壞。在1994年之後茨欣瓦利在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的監督之下,由喬治亞、奧賽梯和 俄羅斯維和部隊管理。

南奧塞梯戰爭

主條目:2008年南奧塞梯戰爭

2008年 8月7日深夜,喬治亞出兵突襲南奧塞梯,並宣稱包圍了茨欣瓦利。支持南奧塞梯的 俄羅斯隨後與喬治亞軍隊在邊境展開激烈的戰鬥。喬治亞在10日下午表示,在俄羅斯猛力轟炸下,喬治亞部隊周日已經撤離茨欣瓦利,重新部署在其他地點。

人口

2008年統計,人口1.6萬, 密度4,054/km²

地理

距離首都 提比里西約100公里,地處大高加索山中部南麓,海拔870米。在 庫拉河支流大利阿赫維河畔。茨欣瓦利是一個多山的地區,大部份地區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經濟以農業為主,大部份人口依靠農業維生,但整個共和國只有10%的土地是已開發耕地。農產品以五穀類、水果及葡萄製品(葡萄酒、葡萄乾等)為主,亦有林業及 畜牧業(牛及奶製品)。有少量工業,主要集中在首都外圍地區。

經濟

南奧塞梯的工業幾乎全集中於此,以啤酒、肉奶罐頭等食品和木材加工為主。有電震動器廠、機械廠。 教育科研機構有有 喬治亞科學院南奧塞梯研究所、地誌陳列館及師範學院。

亞洲首都

地區城市名稱及國家
中亞阿斯塔納哈薩克斯坦) · 比什凱克吉爾吉斯斯坦) · 杜尚別塔吉克斯坦) · 阿什哈巴德土庫曼斯坦) · 塔什乾烏茲別克
東亞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 · 東京日本) · 平壤朝鮮) · 首爾韓國) · 烏蘭巴托蒙古
南亞達卡孟加拉) · 廷布不丹) · 新德里印度) · 馬累馬爾地夫) · 加德滿都尼泊爾) · 伊斯蘭瑪巴德巴基斯坦) · 科特1(正式首都)與可倫坡(行政首都)(斯里蘭卡
東南亞 斯里巴加灣市汶萊) · 金邊高棉) · 帝力東帝汶) · 雅加達印度尼西亞) · 永珍寮國) · 吉隆坡(正式首都)與布城(行政首都)(馬來西亞) · 內比都緬甸) · 馬尼拉菲律賓) · 新加坡(新加坡) · 曼谷泰國) · 河內越南
西亞喀布爾阿富汗) · 葉里溫亞美尼亞) · 巴庫亞塞拜然) · 麥納麥巴林) · 尼科西亞賽普勒斯) · 提比里西喬治亞) · 德黑蘭伊朗) · 巴格達伊拉克) · 耶路撒冷2(以色列) · 安曼約旦) · 科威特城科威特) · 貝魯特黎巴嫩) · 馬斯喀特阿曼) · 多哈卡達) · 利雅德沙烏地阿拉伯) · 大馬士革敘利亞) · 安卡拉土耳其) · 阿布達比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 薩那葉門
未被國際普遍承認國家蘇呼米阿布哈茲) · 斯捷潘納克特納戈爾諾-卡拉巴赫) · 耶路撒冷巴勒斯坦) · 茨欣瓦利南奧塞梯) · 尼科西亞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備註1 全名為斯里賈亞瓦德納普拉科特。 2 以色列國際客觀公認首都為特拉維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