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魯寺

夏魯寺

夏魯寺位於日喀則市駐地東南、甲措雄鄉的一個山坳中,距離日喀則市中心26公里。相傳,此地曾經是吐蕃十大商市之一。根據寺史記載,夏魯寺始建於公元1087年,相當於宋朝哲宗元佑二年。建寺的創始人名傑尊嘉饒穹涅。至公元1320年,相當於元朝仁宗延佑七年的時候,夏魯寺迎請布頓大師主持寺務,自此在西藏佛敎中建立了夏魯派。到公元1333年元惠宗時,布頓大師乃重行修建了這座寺院。2012年,寺院有僧侶六十多人。夏魯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西藏佛教後弘期初期所建古老寺院,是喇嘛教夏魯派(布頓派)的主寺。

基本信息

歷史

公元998年,西藏佛教進入後弘期,當時佛教徒魯梅·楚臣喜饒等衛藏十人在朗達瑪禁佛以後,聽說從西藏逃亡到青海的大喇嘛欽·貢巴繞賽(約891~975)是位高僧,便前去拜他為師。最後,十人中有一人叫做洛敦·多傑旺秀的學成回藏,就在日喀則東南的甲措建了一座寺廟名“堅孔”,收了一名徒弟叫“吉尊·西繞瓊乃”。

夏魯寺夏魯寺

吉尊·西繞瓊乃後去印度求學,成為知識淵博的佛學家。為了發展佛教,吉尊·西繞瓊乃欲建寺廟,便請求大師洛敦·多傑旺秋身箭定址,箭落在莊稼剛長出來的青苗地里,“青苗”,藏語意為“夏魯”,故取名為“夏魯寺”。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夏魯寺開始修建。

1320年,夏魯萬戶長扎巴堅贊(系吉尊家族)將其妹旬奴貝嫁與薩迦以聯姻,後來家族勢力不斷擴大。扎巴堅贊去內地朝覲元朝皇帝、元仁宗賜給他金冊金印,並按扎巴堅贊請求,皇帝布施財物派遣工匠以助擴建夏魯寺。現代夏魯寺的建築規模和模式及大多數繪畫和雕塑作品都是在這次擴建中創作完成的。

寺廟建成後,萬戶長迎請夏魯派(亦稱“布頓派”)的創始人布頓·仁欽珠擔任寺主。他任住持期間,廣傳四部(事密、行密、瑜伽、無上瑜伽)密法,校訂了大藏經,編有大藏經目錄,其著述有28函總計一百餘部。布頓·仁欽珠綜合了噶當、噶舉、薩迦、寧瑪等派的特點,自選顯密修學的精要,側重教授門徒,其觀點、見解、講授、修行之風盛極一時,衛藏各地僧侶聞風雲集於夏魯寺,常住門徒達三千餘眾,其中著名的門徒有:法祥、童福、寶勝等。

元朝統一西藏後,由於夏魯寺的影響和勢力,以及寺主吉載(吉尊·西繞瓊乃之後代)與薩迦法王八思巴的弟弟準袞洽納關係十分密切,而被元帝封為薩迦王朝十三個萬戶(即:後藏的拉堆洛、拉堆絳、固莫、曲彌、香和夏魯;前藏的嘉麻、止貢、蔡巴、唐波齊、帕摩竹和雅桑;前後藏交界處的羊卓越達隆)之一的夏魯萬戶長。

夏魯寺夏魯寺

1329年,日喀則地震時夏魯寺遭到毀滅性破壞。當時吉載正在北京,元帝得知夏魯寺毀於地震時即命吉載返藏重新修復,並賜給大量錢財作修復之資。於是吉載從內地請來大批漢族工匠,並運來琉璃磚瓦(一說琉璃磚瓦是由漢族工匠指導在西藏墨竹工卡地方燒制的)等物資,於1333年動工,由漢藏工匠合作共同建造了這座具有特殊風格的漢藏混合式結構的寺廟。

夏魯寺始建時只有少數僧侶,後來歷經三次修葺和擴建,僧侶不斷增多,到布頓大師任寺主時為鼎盛時期,僧眾達三千多人。“十年浩劫”中遭到破壞,僅存大經堂。

1981年和1989年政府先後撥巨款進行了維修,恢復了它原有的風貌和特色。21世紀初有僧侶六十多人。

建築特色

現代的夏魯寺建築群,基本上就是從元代保存下來的,而且是西藏所早期寺廟中最完整的一座,是一座具有西藏傳統形式與內地結構造型相結合的,特殊風格的古建築群。

夏魯寺建築風格融藏式漢式於一體,殿堂系藏式不規則的方整石牆,殿內築有左鏇式大迴廊,而屋頂都是琉璃瓦,高屋脊、雙瀉水具有吻獸飛檐的內地式建築,在西藏獨一無二。

建築格局

夏魯寺以藏漢結合的建築風格聞名西藏,它是用藏式殿樓配以漢式宮殿樓閣式的琉璃磚瓦房頂,飛檐獸吻,加上木架斗栱支撐,兩種不同建築風貌融合得體,這充分顯示了藏漢兄弟民族的能工巧匠們親密的協作關係。

夏魯寺的主體建築是一座有三層樓房高的措欽大殿,包括大經堂、轉經迴廊和十多個神殿。大殿坐西朝東,面對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東、南、北、三面被兩層樓房的僧舍和倉庫包圍著,顯得疏密有致。

誦經堂裡間的神殿供奉著釋迦牟尼及其八大弟子的塑像,左右兩個配殿分別供奉著無量光佛和慈悲觀音的塑像。兩側的殿堂則醒目地存放著布頓大師編修的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的古老木刻版本,是夏魯寺的鎮寺之寶。二樓的神殿除了釋迦牟尼及其十六羅漢、宗喀巴及其弟子的塑像外,最突出的也是布頓大師的塑像及其銅質靈塔。宗喀巴及其弟子的塑像是格魯派占據統治地位以後增添上去的。

牆體和布局系藏式建築,屋頂為漢式琉璃歇山頂,由金殿、迴廊、護法神殿、般若母殿和東西南北無量宮殿等主要建築單元組成。主殿上下有房49間,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底層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像和八大隨佛弟子塑像,西邊經堂內分別供奉《甘珠爾》和《丹珠爾》大藏經;第二層供奉釋迦牟尼佛和布頓大師塑像,其左右為壇城殿,前殿供奉慈尊佛像和十六羅漢像。

大殿

夏魯寺景觀夏魯寺景觀

夏魯寺的大殿,分前後正殿及左右配殿。大殿的底層是合成一體,二層以上則四殿分立。皆為木構梁架琉璃瓦頂。這是一座具有西藏傳統形式與內地結構造型相結合的,特殊風格的古建築群。

大殿建築的總體面積雖不很大,但是殿中造像之精美,壁畫內容之豐富,造型藝術之精緻,是極為少見的。在大殿經堂後側的左轉迴廊內,牆壁的上部繪滿了壁畫,迴廊的里壁牆面,畫的是千佛;外壁牆面則多為佛傳故事、聽經圖等等。畫中有許多生活活動的形象,壁畫的內容極為豐富,形態生動活潑,筆法精美有力。在壁畫作風上有很多地方吸取了尼泊爾或印度的藝術作風,但也有許多畫面與敦煌石窟的宋元壁畫相似,並且畫中人物的服裝、飾物、家具以及建築等,也有很多地方具有內地風格。這種作風的壁畫,在西藏的一般寺廟中是比較少見的。

主殿

在夏魯寺主殿殿頂,高三層,長約8米,寬5約5米。鋪蓋的琉璃瓦、瓷雕、方磚,使人一眼便能看出是內地產品,如果把偏殿仿造內地瓦燒鑄而成的產品進行一番比較,能讓人一眼看出仿製的痕跡。主殿內,古老的壁畫修繕一新。壁畫內容豐富,畫工精美,畫面故事生動,渲染強烈,頗有元代壁畫風格。在此僅舉一例,夏魯寺的菩薩畫像,別於其它寺廟。在藝術風格上,較多地吸收了內地作風,顯得純樸生動,也摻雜了尼泊爾、印度作風,顯得活潑婀娜;更多的則是後藏畫風,顯得典雅莊重。

夏魯大殿

講經堂講經堂

夏魯寺的主體建築是夏魯大殿,也即“夏魯拉康”。其建築十分特殊,殿頂高脊斗拱,琉璃瓦槽,翹著飛檐,如翼如飛。檐下是疊木雕刻,沒有鐵件聯結,造型結構全是仿照內地建寺的風格。醒目的紅牆,坯石壘砌,殿堂緊連,又體現了西藏建寺的特點。該寺的建築,是藏漢民族建築藝術組合的結晶。除此而外,寺里有四個扎侖,即卡瓦扎倉,熱巴結紮倉,安寧扎倉。保存的僅是大殿部分,其餘扎倉已被村落民居所占據。

夏魯大殿坐西朝東,兩層,底層主殿為集會大殿,面積 1500平方米左右,供有釋迦牟尼和八大弟子塑像,兩則各有一經堂,供奉著《甘珠爾》和《丹珠爾》經卷。大殿二層完全是漢式四合院的布局,設有正殿、配殿和前殿,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四個殿堂均設有琉璃歇山頂和飛檐翹角,檐下斗拱,樣式古樸,圖案多樣,有飛天、仕女、獅虎及花卉,栩栩如生。正殿有釋迦牟尼像和布頓大師的塑像,還有各種大小不同的銅質噶當塔。

四大寺寶

夏魯寺壁畫夏魯寺壁畫

夏魯寺內珍藏著大量的壁畫、佛像、經書、唐卡、法器等歷史文物,其中以四大寺寶著稱:

第一件寶是“拉字經板”:在建寺時期採用了108塊小木板拼成方形,每塊木板上都刻有一個經文字。由108塊字板組成了一段經文。信教民眾去朝拜時,都希望得到一張由拼字板印成的“消災降福”經文。

第二件寶是“聖水壇”:大經堂東南角陳列著一個直徑80厘米的大銅壇。傳說此壇十二年換水一次,換水時,原裝的淨水不增不減,人能得到此壇中的“聖水”便一生吉祥,還可洗淨10種污垢。

第三件寶是“天生六字真言石”:該石傳說是建寺挖地基時出土的,挖出時,石上便有六字真言字跡,四角並有4個小佛塔,因而傳為天生六字真言石。殃在寺牆腳下,作為該寺的基石。

第四件寶是“石頭臉盆”:據說是建寺人吉尊·西繞瓊乃當時苦行洗臉盆,陳放在大殿前面。雨水積滿後不外溢,甚為神奇。

寺廟文化

夏魯寺的壁畫系元代藏傳佛教壁畫藝術的典範之作。題材由顯密兩宗組成。顯宗以藏傳故事和佛本生故事為主,主要集中在一層金殿迴廊四周,其中佛本生故事壁畫最為精彩,共有100鋪(現存96鋪),依據噶瑪噶舉黑帽系第四世活伸縮讓迥多吉(1284~1339)撰著的佛本生故事集(一百本生)繪製,構圖宏大,採用棋格式構圖,繞迴廊外壁一周,金碧輝煌,系夏魯寺壁畫一絕。佛傳故事主要有“十二相成道”和“須摩提女請佛”,構圖亦十分巨大,為藏傳佛教寺院壁畫同類題材中的代表作。密宗題材主要為壇城和壇城中的諸佛、菩薩、明王護法畫像,包括一層迴廊內壁的五方佛(即:毗盧遮那佛、阿閦佛、阿彌陀佛、寶生佛、不空佛)、般若母殿的單尊畫像和三層東、西、南、北無量宮殿中的大型壇城壁畫。主要繪有吉祥勝壇城、金剛界壇城、普明壇翅和文殊城等系列壇城壁畫,均按布頓大師十萬壇城尊像儀軌繪製。其中東無量宮殿中的文殊壇城系列壁畫為布頓大師新手繪製,甚為珍貴。

夏魯寺壁畫的風格清閒明快,質樸端麗。從其風格淵源來看,分別受到了元代中原內地藝術和尼泊爾、印度等佛教藝術的影響,中原內地藝術的影響除了表現在夏魯寺建築上的歇山琉璃建築造型外,在壁畫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大天王等部分人物造型和山水、亭台樓閣紋樣的表現上。護法神殿的青龍和朱雀紋樣、西無量宮殿中薩迦五祖(好:貢嘎寧布、索南孜摩、札巴堅贊、貢噶堅贊、八思巴)壁畫中的樹木暈染皴擦、大殿迴廊壁畫中的建築樣式都是具有明顯中原特點的作品。

尼泊爾、印度佛教藝術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部分構圖、人物造型和傳統諸佛、菩薩尊像儀軌諸如標幟、手印、乘座等的塑造上。在大殿迴廊《舞蹈本生》大型壁畫中的舞女,仍有較為明顯的南亞人種特徵。該寺壁畫根據自身的藝術傳統和審美,融元代中原和印度、尼泊爾等地的佛教世術為一體,展現出一種全新的格調。

夏魯寺壁畫對元末明初西藏的壁畫藝術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其向北影到覺囊寺等寺廟的壁畫藝術,促進了拉堆藝術風格的產生和形成;向東南影響到了明代著名的江孜白居寺壁畫藝術的形成。因此,夏魯寺壁畫在元、明兩代西藏壁畫藝術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元、明兩代西藏藝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對研究元、明兩代乃至於整個西藏藝術史,及元、明兩代西藏藝術與中原和尼泊爾、印度等地間的相互交流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保護措施

1988年,夏魯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故宮博物院專門成立“夏魯寺項目工作組”。籌集資金,並組織敦煌研究院、河南古建所等單位,對夏魯寺建築、壁畫進行全面勘察、設計、研究,實施了部分搶救性的修復工作。其中,夏魯寺壁畫的數位化項目是夏魯寺古建保護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首次大規模對西藏單個藏傳佛教寺廟的壁畫進行完整性、綜合性、系統性的數位化記錄。

旅遊信息

門票:40元

開放時間:9:00-17:30

交通

公交位於日 喀則東南約20公里處,在日 喀則上海中路的客運總站有班車去,車費5元。如果租車的話大約100元往返,也可以乘坐江孜方向的班車,在夏魯寺路牌處下車,然後徒步三四公里即到。

美食

寺廟周圍的夏魯村沒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小飯館。最好自備礦泉水和午飯。

實用信息

夏魯寺夏魯寺

旅遊信息距離夏魯寺主寺約2公里處,有夏魯寺屬寺拉姆寺。坐車經過時可以看到,非常小,只有一座主殿。如想參觀可從夏魯寺主寺步行前往。

中國十大著名寺廟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市東10公里處,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白馬寺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正式創建的第一座寺院; 晉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懸瓮山下晉水的發源處。這座祠堂建於北朝,是為了紀念周武王的次子督虞而建造的。

西藏自治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