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類管理

品類管理

品類(category)是指消費者認為相關且可相互替代的一組特殊商品或服務。依據FBIBestPracticesDefinition的定義,品類管理(CategoryManagement,CM)是“分銷商和供應商合作,將品類視為策略性事業單位來經營的過程,通過創造商品中消費者價值來創造更佳的經營績效”。

品類

品類管理品類管理
是易於區分,能夠管理的一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或服務)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品類管理是分銷商和(或)供應商把所經營的商品分成不同類別,並把每類商品作為企業經營戰略的基本活動單位進行管理的一系列相關的活動,它核心強調向消費者提供超值的產品和服務,提高企業運營的效果。
在“高效率消費者反應”(即ECR)的理念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國際零售企業都在大力推行品類管理,但國內的很多零售企業的品類管理仍處於一種原始化的起步階段。

業務流程

品類管理品類管理
品類設定:有些專家也將其稱為品類定義,需要實現的是將以前雜亂無章的產品或服務進行歸類,讓它們按照消費者的分類找到自己的歸屬,每個產品或者服務“有家可歸”。這一類產品或者服務是相互關聯或可以替代的。
品類角色:通常品類角色分為四種:目標品類、常規品類、季節性品類、便利性品類。在描述時應將品類角色描述成一個期望的狀態,目的是要它在品類經營中扮演這樣的角色。這些品類角色的設定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需要,反映消費者的購買行為。
品類評估:充分的品類評估將促使企業的經營戰略和行銷活動得到全方位的改進,所有全面評估商品的採購、加工和儲存成本、商品周轉次數、服務水平、品種組合和行銷活動,通常品類評估都按照獲取信息,信息分析,總結/建議散步進行。
品類指標:它反映品類角色和品類評估。檢測指標是分銷商和供應商共同針對某品類經營計畫制定的具體目標。
品類策略:品類策略是企業為實現品類經營角色和目標而制定的。針對不同的品類角色和目標,就要使用不同的品類策略。例如對目標性品類,就要使用強化集信力,提高交易量等策略,從而實現該品類的貢獻水平。
品類技巧:它是實現品類策略而採取的行動;它涉及有品種組合,定價技巧,促銷技巧,貨架展示,產品供應等五個領域。
品類實施: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所有步驟都做好了,沒有了這一步也就無法挖掘出品類管理的潛在優勢,它也是讓品類管理得以突破的一步。
品類檢查:ISO9000一直都強調PDCA;這一步就是其中的“C(check)”;只有對品類角色和品類指標等相關的經營計畫進展進行不間斷衡量和檢查,才可以對經營計畫進行適當地調查,從而有效地實行品類管理。

制約因素

品類管理品類管理
1、組織結構的限制:這表現在市場部是以品類管理的模式進行運作的,而其他部門則沒有建立相應的組織結構,也就形成了品類部門是以品類專業化的形式運作,其他部門則是以職能性的方式來運作,因此在人員、工作流程上不能適應品類管理大量、專業、細緻的工作要求;另外,雖然職能性的運作可以節省資源,但卻與品類專業化有衝突,形成了一種結構性的矛盾,使得協調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2、許可權較低的限制:品類經理在與其他部門協調時,要經理很多層的程式,首先在本部門要經過層層審批,同樣在其他部門也要經過層層審批,其間一旦某環節有所耽擱,就會拖延整個工作的進度。在這個方面,品類經理沒有權力命令其他部門的人員,只能進行協調,但這種沒有權威性的協調很多時候是無效的。

3、激勵機制的限制:在品類部門與其他部門協調的過程中,缺乏一種制度的保障。品類管理除了需要在工作流程上的保障外,還需要獎懲激勵機制的保障,但企業卻不存在這種保障機制。如果相關部門沒能按時完成工作,並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而由於沒有一種壓力機制,就造成工作上的效率很低,使得品類部門的工作經常延誤,錯失市場良機。

4、專業力量的限制:由於現有品類管理模式的運作時間還不長(一年半左右),在很多方面還不成熟,整個品類管理模式仍處在一個磨合的過程中,在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操作方式上還有不少缺陷,因此在某些方面表現得不專業,這就造成品類管理的效果不好的感覺,使一線銷售部門對品類管理部門制訂的策略缺乏信心,從而影響了實際執行的效果。

問題研究

品類管理品類管理
1、組織結構是核心關鍵:從系統思維的角度分析,組織結構是企業各項工作得以開展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管理就失去了合理操作的基礎,所以,品類管理也要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具體而言,就是要為品類經營的專業化建立上下一致的組織形式,使辦事處及其他部門的運作都要和品類管理部門的運作保持統一。採取這種方式,可能會造成資源的利用有所重複,但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形勢下,建立各品類的專業優勢是首要的任務,只有如此才能鞏固市場地位,並取得競爭優勢。

2、灌輸品類管理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品類管理部門承擔著整個資源整合的責任,也就決定了它是一個核心,只有將不同的部門有機地整合起來,朝向一個相同的方向,才能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因此可以說,其他部門是為品類部門服務的部門,實際上也就是為市場服務,以市場為核心,這樣才能靈活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

3、建立合理的獎懲激勵機制:由品類部門進行協調是必需的,但同時在根本上也要有制度的保障,應建立一種合理、有激勵力的競爭獎懲機制,使每個人的責權利明晰,簡化協調工作的流程,縮短完成工作的時間,加快市場反應的速度;而品類部門則可以將精力放在策略的規劃和市場需求的把握上,從而提高企業決策的準確性。

4、擴大品類部門的許可權:在策略制訂、品牌發展方向、工作協調力度等方面給予品類管理部門更大的許可權,使品類部門能充分發揮其在品類管理上的專業性,並有效地起到整合企業資源的作用。

5、加強品類部門的專業人員力量:要使品類部門發揮應有的作用,高素質專業人員的配備是必要的軟體資源,在品類經理之下,要建立起市場研究、傳播、促銷等專業的人才隊伍,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有吸引力的人才聘用機制,使品類部門能夠獲得滿意的人才。

發展方向

品類管理品類管理
1、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完善的品類管理形式:

(1)企業總部實行各品類在計畫、生產、供應方面的獨立管理體系,辦事處也採取與總部一致的品類獨立推廣組織。

(2)現存的最大問題是品類部門與供應部門的協調,因此供應部門內部也要實行品類小組的形式,以適應品類管理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3)辦事處同時採取品類推廣的形式,建立各品類專業的推廣隊伍,以及專業的渠道網路,以此來貫徹品類部門的行銷策略。

(4)在各部門間實行責任制:當品類部門與其他部門進行協調時,由雙方根據具體的工作事項,共同確定該事項的完成進度,定好時間期限,並規定雙方承擔的責任,由雙方負責人簽字認可;如果其中一方造成工作延期,則由其負全部責任,並承擔經濟懲罰。

(5)加強品類部門自身的專業力量:在品類經理下設立多名助理,分別負責協助經理制訂整體行銷策略、推廣政策並加以落實,安排生產、產品發運計畫並跟蹤辦事處的銷售狀況,策劃實施廣告、公關、促銷等推廣活動,維護品牌的良性發展。

2、市場、銷售職能分開的品類管理形式:

(1)企業總部實行各品類在計畫、生產、供應方面的獨立管理,辦事處則改變現行的全面負責的組織形式,將市場職能和銷售職能分開,辦事處只對渠道開發、網路建設、人員管理、回收貨款等事項負責,受總部銷售部的領導;而在市場方面則由品類部門進行管理,劃分市場區域,安排專門人員對市場進行監控,以此來保證策略及政策能徹底貫徹下去。

3、銷售平台基礎上的品類管理形式:

(1)將現行的辦事處改造成統一的銷售公共平台,將平台建設成一個提供綜合支持的服務性機構,從而可以使市場和銷售的專業職能能夠獨立出來,在品類管理部門和銷售部門的管理下分別開展工作,使各品類都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並且達到較高的專業化水準。

4、事業部制的管理形式:

(1)將各品類擴大成不同的事業部,完全獨立核算,但對利潤指標負責。在總部方面,可以按此結構建立起成本中心、利潤中心、管理中心的組織體制,事業部屬於利潤中心,工廠屬於成本中心,總部則屬於管理中心,這樣就建立了反應靈活的組織結構。

(2)各事業部對本部門的盈利負全責,並直接建立各地的銷售組織,不再實行統一的辦事處機構。這樣一來,使得各品類發展成完全獨立的機構,可以更直接地接觸市場,靈活地適應競爭形勢的變化,並更加具有利潤和發展意識。

3)生產和供應部門也將獨立出來,完全成為了事業部自己的服務機構,此時原有模式下難以解決的協調難的問題將不再出現,效率低下的弊病也會減輕到最低程度,這樣就加快了市場反應的速度,增強了競爭優勢。

以上四種品類管理的發展方向,對應著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在何時採用何種形式,應由當時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來決定;同時,這四種形式反映了品類管理的發展過程,為企業的實際運作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管理學知識(四)

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管理學是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產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