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怨自艾

自怨自艾

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錯誤,懲戒,懲罰;自艾:自己改正錯誤。本義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僅指悔恨。出自《孟子·萬章上》:“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於亳。”例如,但倘有不知道自怨自艾的人,想將這位先生“送進瘋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對,盡力呼冤的。——魯迅《集外集·“音樂”》

基本信息

漢語成語

出處

《孟子·萬章上》:“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於亳。”

《醒世恆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過遷漸漸自怨自艾,懊悔不迭。”

《官場現形記》第十六回:“﹝劉中丞﹞一心生怕土匪造反,事情越弄越大,叫他不安於位,終日愁眉不展,自怨自艾。”

楊朔《大旗》:“她害著很重的沙眼,乍一見亮光,急忙把手搭上眼眉,又紅又爛的眼睛眯成細縫,又自怨自艾起來。”

辨析

正音:“艾”不能讀作“ài”而是“yì”。即zìyuàn zìyì 誤讀為 zìyuàn zìaì

辨形:“怨”不能寫作“冤”。

成語釋義

【詞目】自怨自艾

自怨自艾自怨自艾

【拼音】zì yuàn zì yì

【英譯】repent and redress one’s errors;be full of remorse

【性質】貶義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定語。

【近義詞】悔不當初引咎自責

【反義詞】怨天尤人 自鳴得意

【基本解釋】本義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僅指悔恨。

詳細解釋

含義

本義是悔恨自己的錯誤,自己改正。現僅指悔恨。

怨:怨恨,悔恨;

艾:割草,治理,比喻改正錯誤,懲戒,懲罰;

自艾:自己改正錯誤。

出處

《孟子·萬章下》:“太甲悔過,自怨自艾”。

示例

但倘有不知道~的人,想將這位先生“送進瘋人院”去,我可要拚命反對,盡力呼冤的。(魯迅《集外集·“音樂”》)

辨析

正音:“艾”字,不能讀作“ài”。

辨形:怨,不能寫作“冤”。

相關信息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前進路上困難、挫折、預想的目標一時未能達到,甚至生理的某些缺陷,都可能使人產生一種自卑心理,自怨自艾,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甚至走向自暴自棄。

心理學認為,自卑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其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自卑心理可能產生在任何年齡段和各種各樣的人身上,比如說,德才平平,生命仍未閃現出"輝煌"與"亮麗",往往容易產生"看破紅塵"的感嘆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無奈,以至把悲觀失望當成了人生的主調;經過奮力拚搏,工作有了成績,事業上創造了"輝煌",但總擔心"風光"不再,容易產生前途渺茫、"四大皆空"的哀嘆;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一去不回頭,往往容易哀怨歲月的無情和生髮出紅日偏西的無奈......這種自卑心理是壓抑自我的沉重精神枷鎖,是一種消極、不良的心境。它消磨人的意志,軟化人的信念,淡化人的追求,使人銳氣鈍化,畏縮不前,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開始,以自我埋沒自我消沉告終,使人陷入悲觀哀怨的深淵不能自拔,真是害莫大焉!

自卑的對立面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信得過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又說:"自信是英雄主義的本質。"人們常常把自信比作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閘門,啟動聰明才智的馬達,這是很有道理的。確立自信心,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能力。人們常說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個"明",既表現為如實看到自己短處,也表現為如實分析自己的長處。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似乎是謙虛,實際上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如果我們能客觀地估價自己,在認識缺點和短處的基礎上,找出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並以己之長比人之短,就能激發自信心。要學會欣賞自己,表揚自己,把自己的優點、長處、成績、滿意的事情,統統找出來,在心中"炫耀"一番,反覆刺激和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我真行",就能逐步擺脫"事事不如人,處處難為己"陰影的困擾,就會感到生命有活力,生活有盼頭,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從而保持奮發向上的勁頭。"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給自己鼓掌,自己給自己加油,自己給自己戴朵花,自己給自己發錦旗,便能撞擊出生命的火花,培養出像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的那種豪邁的自信來!大家要一起加油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