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東鄰回龍村委會 ,南鄰寶峰鎮,西鄰 二街鄉 ,北鄰 大新村委會 。轄 3 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 371 戶,有鄉村人口1113 人,其中農業人口 1113 人,勞動力 846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725 人。
全村國土面積 2.64 平方公里,海拔 2150 米,年平均氣溫 15.5 ℃,年降水量 886.1 毫米,適合種植 蔬菜、花卉、玉米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956 畝,人均耕地 0 .86 畝,林地 3000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2866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754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 蔬菜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56畝(其中:田753.5 畝,地 202.5 畝),人均耕地0 .86 畝,主要種植 蔬菜、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 3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2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2 畝,主要種植 楊梅樹、板栗樹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10 畝,其中養殖面積 4 畝;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330 戶通自來水,有 41 戶飲用井水,有371 戶通電,有 325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330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88 %和8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330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90 戶(分別占總數的 89 %和 78 %)。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 柏油 路;進村道路為 砂石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 3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3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9 輛,拖拉機 4 輛,機車 20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753.5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753.5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68 畝。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 60 戶;全村有 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2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 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2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2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44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0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27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2866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961 萬元,占總收入的 34 %;畜牧業收入 311 萬元,占總收入的 11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860 頭,肉牛 6 頭);漁業收入 4萬元,占總收入的 0.1 %;第二、三產業收入 1590萬元,占總收入的 55 %;工資性收入 53 萬元,占總收入的 2 %。農民人均純收入 2754 元,農民收入以 蔬菜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3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50 人,在省內務工 50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蔬菜,主要銷售往 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20 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蔬菜 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卉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無國小 ,距離 鎮中學3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3 人,其中小學生162 人,中學生161 人。
人文地理
過去於農曆六月二十四早殺雞祭神,保護六畜興旺,晚飯後,點燃火把抬到田邊,意在驅蟲,求神.1970年後,還要殺雞宰鴨備辦佳肴接未婚媳婦到婆家過節,並送給禮物.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村委會集體經濟薄弱,無任何經濟來源。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積極帶領民眾發展花卉和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