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分析
“同事文化”在白領青年中十分流行,由於同處於同一年齡段,有著相似的社會觀念,再加上工作和生活中的相互影響比其他關係都來得密切,因為他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對他們的事業和將來都無不牽上關係,相對家人或者親戚之間,現代的年輕人都略顯得更為“獨立”一些,年輕人聚在一起有著說不完的話。但不同年齡段的就不行,這不僅有性格上的差異,更有觀念上的本質差異,所以形成所謂的“同事文化”勢在必然。
“同事文化”在年輕白領中的流行我認為是一種社會進步。年齡稍長一些的人總是勸告初涉職場的“新人”左“防”右“擋”,瞻前顧後,尤其對自己的同事更要“十分小心”,這種心態也該隨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改一改了。
現在,年輕白領多供職於新經濟行業,這些行業的特點就是知識更新快、工作壓力大、技術含量高、協作能力強,而年輕白領們朝氣蓬勃的活力及融洽的合作關係幾乎成為順利完成工作之必備。再抱著老一代人“互相提防”的心態去工作,不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補充新知識、提高工作效率,將難勝其任。而且,由於工作壓力大,同事之間利用業餘時間共同消遣一番,不僅能增進友誼更能減壓,這也是目前都市白領們普遍需要的感情調劑。
由此可見,目前在年輕白領中已成主流的“同事文化”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往深了說,它還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衝擊,它必將改變中國慣有人際交往定式。
社會現象
對於年輕白領中流行的“同事文化”,是目前社會人際交往弱化的一種表現。同事間之所以能夠形成親密的社交圈,是因為除親人、同學之外,同事是人們最經常接觸到的人群。與其交往,彼此了解,安全放心,還有利於工作配合,何樂不為。
殊不知,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目前都市人的“功利心態”以及社交圈正在不斷縮小的社會現狀。現在各行各業的人士都講究圈內交往,演藝界人士有“娛樂圈”,IT精英有“IT圈”,海外學子歸來還有個“留學生圈”。一時間,“圈”在社會上泛濫起來,各圈之間壁壘森嚴,彼此互不往來。有知情人士一語道破圈子現象:“都知道同行是冤家,大家為什麼還要湊在一塊呢?無非是圖個利字嗎。”
當然,我們不能一概將同事交往視為利益趨使,“同事文化”現象的產生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不過總體來講,它還是反映出社會人際交往範圍逐漸縮小、程度逐漸弱化的趨勢。
建議
其一,同事畢竟是共同做事,同一屋檐下,低頭不見抬頭見,難免有利益衝突,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無論何時何地都可能發生。
其二,基於這一點,如果與同事交往過密,難免口無遮攔,若被有心的同事利用去,不但友誼別談,自己的飯碗也要掂量掂量了。
其三,同事之間畢竟是因工作而結成的關係,如果忘記了這一點,只談友誼,就大錯特錯了。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關係,要讓友誼在工作中慢慢成長。